版權局職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11-09 03:53:00

導語:版權局職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學習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版權局職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學習心得體會

歷史證明: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今年,新中國將迎來她的60華誕。6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人民經歷了艱辛的起步,也經歷了成功與曲折,更經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年代,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了人間奇跡,用鐵一樣的事實向全世界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選擇什么樣的社會制度,都是與其歷史發展走向密切相關的,都有其歷史決定性。鄧小平同志指出:“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把中國革命搞成功了。”這一表述,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從近代歷史演變來看。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國,哪一種政治勢力能夠領導人民贏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它就能夠取得引導中國走何種道路的主導權。晚清時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的運動有可能引導中國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戊戌維新未能成功。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以及民國初年由同盟會改組的中國國民黨,是近代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有可能通過推翻清政府把中國引導到資本主義社會,但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軟弱,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臨時政府被袁世凱竊奪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國家分裂,人民涂炭。后,國家情勢發生很大變化,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1921年,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逐漸主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的前進方向有著清楚闡述: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了走向社會主義,第一步是實行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后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一向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相號召,鼓舞著廣大人民。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悍然發動以消滅中國共產黨為目的的內戰,結果在內戰中徹底失敗。這個結局,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真正成為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主導力量,決定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從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發展來看。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不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追求。大同理想較易與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在這方面,孫中山的思想是一個典型。在三民主義中,被孫中山最看重的是民生主義。所謂民生主義,孫中山用的英文詞就是socialism。這個英文詞通常被翻譯成社會主義,孫中山以為翻譯成民生主義更好。有時候,孫中山直接用社會主義來說明他的民生主義主張。1912年,孫中山曾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理想的社會主義國家,希望做到“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分業操作,各得其所”。實際上,孫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沒有資本家的社會,而是不要大資本家的資本主義社會。但孫中山又強調,他的民生主義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好朋友。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演講時強調指出:“共產主義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義是共產的實行;所以兩種主義沒有什么分別,要分別的還是在方法。”“三民主義之中的民生主義,大目的就是要眾人能夠共產”。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人民中是有影響的。這也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歷史選擇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

——從近代國際環境和民族危機的影響來看。1929年—1933年,由美國引起的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深陷經濟、政治、信仰災難的恐慌之中,資本主義的吸引力在危機中不斷下降。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輝煌成績,社會主義的影響力迅速彰顯。在經濟危機打擊下,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對華經濟掠奪,日本則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民族危機促使人們尋找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知識分子大多對蘇聯社會主義表達了好感,他們把蘇聯的成功歸因于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知識界在對未來中國發展道路進行思索時,不少人表達了對社會主義的熱切追求,社會主義思想由此達到高潮。

——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態度來看。1944年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引起大后方知識界、工業界人士對國民黨政府執政能力的懷疑。抗戰勝利后悍然撕毀“雙十協定”,拒絕組織聯合政府,發動內戰,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識界更加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邊。派紛紛明確表態支持中共的政治、經濟主張。那時,就連主張第三條道路的知識分子也不反對在中國實施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得到了知識分子的理解,得到了派的擁護。

總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鞏固和發展,體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運動的客觀規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一百多年來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得出的必然結論。所以,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國現在還會是四分五裂,沒有獨立,也沒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