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習型校園創建實踐體會

時間:2022-02-26 08:43:00

導語:中學學習型校園創建實踐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學習型校園創建實踐體會

(一)勤于讀書。讀書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增強自己的教育力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開展多彩的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每個教師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創建學習型校園的首要任務。

希望每位教職工都能根據工作需要,認真選擇,潛心攻讀。為此我們希望:

1、認真閱讀經典。經典著作是歷史長河中最優秀、最深厚的精神寶藏,是滋潤心靈、啟迪心智的有效方法。如《論語》、《學記》、《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等,都是常讀常新、內涵豐富的教育經典。

2、認真閱讀專業書籍。每人應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和需求,認真閱讀本專業的書刊,及時更新知識,不斷完善自我,努力學習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秀的教學方法。

3、認真閱讀教育熱門書籍。如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愛心與教育》、王金戰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學習哪能那么難》、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書籍,都是近年來優秀的一線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經驗的總結,貼近教學實際,可操作性強,容易引發共鳴。

4、認真學習校本文化。作為六中的一員,理應對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精神等有更深入細致的了解與掌握,如《**提高教學質量的十項措施》、《從一做起,叩問一流》等對學校發展起著重要影響。只有認真學習,了解傳統,才能在繼承中發展提高。

(二)勇于實踐。優秀教師都是從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中摸爬滾打而鍛煉成長起來的。因此,建設學習型校園、促進教職工專業發展絕不能脫離開教學實踐。認認真真上好每堂課,扎扎實實干好每項工作,既是職責所在,也是發展所需。在勇于實踐上,我們希望:

1、強化責任意識。缺失責任意識,就會導致反思省悟不足、自我發展懈怠。所以,必須從強化責任意識入手,明確職責,勇于擔當,積極探索,精益求精,以發展為動力,以成長為快樂,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特色。

2、強化目標意識。目標是成長的方向和動力。方向不明,動力不足,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希望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班級管理、教學成績、教學研究、學生培養等等方面認真思考,提出要求,全力以赴,在努力中奮進,在進取中提高,在提高中享受發展的快樂與職業的幸福。

3、強化實干意識。房校長曾多次強調:六中的干部、教工要能干事、會干事、干好事。能干事是一種態度,會干事是一種能力,干好事是一種境界。成績的取得、專業的進步、學校的發展都離不開實干。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能干事的敬業態度,會干事的專業能力,干好事的思想境界,在實干中增長才干,在實干中促進發展。

(三)善于反思。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的規律是“經驗+反思=成長”,可見“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與細節、成功與失敗、得意與沮喪等等作細致的反思與分析,對工作中的困惑、疑慮、焦躁不安作冷靜深入的思考與解剖,對學生學習成長中的種種問題、現象作持久理性的思索與探究,努力尋找出背后隱藏的秘密,著力解決遇到的難題,既是教師反思的主要內容,也是促進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

當前,我們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進行反思時應著重注意:

1、教學管理中,哪些措施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精品定位、科學發展”的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哪些措施要求效果欠佳,應如何改進提高。

2、課堂教學中,在凸顯學生主體、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創新能力、促進健康全面成長、教學環節設計、教學事例選取、課后作業布置等方面,哪些方法措施行之有效需要繼承,那些環節方式還需要改進完善。

3、學生教育管理上,在形成基本規范、培養良好習慣、健全學生人格、適應社會要求等方面,我們在思想觀念、方式方法、途徑渠道、資源挖掘等方面,哪些需要繼續堅持,哪些需要豐富完善。

4、個人專業發展上,對照崗位要求,以把自己打造成精品為目標,深入思考自己在發展目標、敬業態度、工作能力、專業基礎、精神境界等方面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四)精于教研。研究是教育工作的本質屬性,研究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幸福之路。誰能在工作中感到自己是在進行研究,誰就會更快地成為教育的能手。從自我實際出發,貼近學校生活,研究現實問題,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發展,也是豐富教師精神世界、加快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

在教學研究上,我們希望做好以下幾點:

1、樹立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缺失是教師發展成長的致命痼疾。而造成問題缺失的原因,主要與目光短淺、應試教育、輕視教研、缺少反思等有關。今后,應強化問題意識,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特別是要追問“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逼迫自己去多問多思。

2、進行“小課題研究”。所謂小課題研究,是指每個人始終以研究的態度和眼光,對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積極思考,認真鉆研,不斷尋求改進的方法,力求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獲即成果”。比如:如何使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如何精選訓練習題提高學習效率、如何幫助瘸腿學生迅速提高、如何檢查作業效果更好、如何教育學生更有實效、如何幫助學生克服課堂走神、如何上好班會課等等,對這些實際問題,只要抱著研究的態度去思考,窮追不舍,就一定能尋找到解決的良方,從而也使我們促進了專業發展、豐富了教育智慧。“短、平、快、小”是一線教師教育研究的特點,也是取得成效的捷徑。

3、注重積累表達。我校許多老師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缺乏積累意識,不注意記錄、整理、提煉而使之流逝。這既影響了自己的進一步提高發展,也不利于教師團隊的共同享用,實在是個人和學校的一大損失。衷心希望每位教職工對于自己在工作中的認識感悟、成功經驗,要及時記錄,總結提煉,相互交流,全體共享。學校今后將為大家的交流共享創設更多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