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博會個人心得感想
時間:2022-07-21 03:43:00
導語:看世博會個人心得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海世博會第一次以人類城市生活為主題,這被公認為是一個創舉。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認為,世界正在進入“城市時代”的轉折,在這屆世博會上,將會產生不同以往的思想火花。
實際上,世博會的歷史就是世界城市化的歷史,世博會所展現的也是城市化的進程。今日中國的城鄉人口比例,與1851年舉辦首屆世博會時的英國和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舉辦一系列世博會時的美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100多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生活大大改觀,但在中國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城市化仍然伴隨著很多問題。在上海世博會的嶄新平臺上,人們將為各種“城市病”探詢“藥方”。
一、把破解民生難題融入大規模建設中
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加快、就業拉動明顯、舊區改造煥然一新、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上海市民明顯感到,世博會籌辦的過程,正是生活環境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的過程。
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世博會對上海建設的促進不僅體現在服務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體現在服務民眾、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的建設中。
籌辦世博會的8年多時間里,上海掀起一輪投資最集中、而且投資效率也最高的城市基礎建設,并且所有這些項目都以利民、便民為目的。比如,上海市民出行不夠方便,市政府借世博會的東風,出巨資加強軌道交通建設。今年4月,又有數條地鐵線將投入運行。如此大規模的建設,在世博會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上海市發改委表示,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既是舉辦一屆有史以來最盛大世博會的需要,也是為償還歷史欠賬、改善居民出行、完善城市生態等作出的部署,更是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做功課”。
相關負責人強調,如果算“投入產出賬”,眼光不能僅盯著世博會。相反,世博會催生的一系列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有利于完善上海城市的服務功能,有利于持續服務民生,必將為上海未來發展積攢后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指出,上海抓住籌辦世博會的重要契機,將迎世博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乘“世”而上,啟動一批惠及民生的市政工程,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周邊的長三角地區也受益良多。2010年,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滬寧城際鐵路、滬杭客運專線上海段有望建成,京滬高速鐵路上海段、鐵路金山支線將加快建設,滬通鐵路上海段有望啟動建設。借助各城市間的交通“快車道”,世博會將對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就業機會、城市功能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長三角的合作交流和一體化進程。所以這不僅僅是上海的世博會,也是整個長三角地區加快城市發展的世博會。
二、城市善政靠什么支撐
當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就規模而言是史無前例的。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城市,給城市帶來巨大活力,也產生諸多問題。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規劃與交通、城市環境保護、城鄉互動、社區生活的加強、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居民之間的和諧,所有這些都與這屆世博會的主題相關。
近年來,房地產業的超強發展幾乎徹底改變了中國城市的天際線。中小城鎮面目雷同,傳統特色消失殆盡;城市無限度擴張,土地流失嚴重;小區林立,但是真正的社區共同體卻難以形成。過分強調市場的作用或過分看重gdp,使城市建設走向畸形。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已到了必須認真總結、檢討的時刻。
要真正使城市生活更美好,僅僅強調科技手段或經濟效益是遠遠不夠的,城市管理者的服務意識、管理能力以及管理制度建設更加必不可少。在城市的環境衛生管理方面,各地都有很多疏漏。舉例來說,很多路邊的商鋪、小店沒有下水設施,店主直接把生活污水或剩飯剩菜(甚至還有垃圾)倒入馬路旁的下水道,既污染環境,也會造成馬路下水道的堵塞。世博會將使我們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更加關注,助推城市管理者服務水平、管理能力的提升。
從一定意義上說,上海世博會的服務水平就是上海市政的服務水平。為了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上海多數街道對志愿者、物業保安、居委會干部等分批開展了專題培訓,有的街道還開辦了世博英語學習班。
城市管理還必須體現人性和民主的特點。上海世博會呈現對城市弱勢群體的關注,為廣大殘疾人專設了以“消除歧視、擺脫貧窮、關愛生命、共享陽光”為主題的生命陽光館。方案公布后激起強烈反響,該館描繪的美好明天,給廣大殘疾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一群由40名聾啞人組成的特殊志愿者團隊屆時也將為參觀盛會的特殊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城市的善政離不開廣大市民的參與。為推動政府與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良性互動,上海世博會的組織部門開辟了多種渠道,市政府領導對反映上來的問題十分重視。市長韓正聽取了網民的意見,表示將對世博會的運營實行全程審計,審計結果將高度透明,并向全社會公開,同時也希望各方面共同監督。
三、城市精神獲新生
與完善基本生活設施相比,更難做到的是在社會、文化和歷史等領域讓市民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從而在人們心中培養一種共同的歸屬感,使他們成為城市真正的主人。正如首屆世博會在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同
時,還形成了一種對進步觀念的崇拜,人們希望上海世博會在促進城市文明的同時,留下一種新的城市理念,一種能使城市變成人類心靈歸屬地的理念。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主體建筑“種子圣殿”內,有著包裹在60000根透明亞克力桿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野生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使得我們對城市生活有了更加豐富的想象,更加深刻的理解。城市并不是鄉村的對立面,我們的城市將被環境生態的理念所照亮,野生植物將在城市里生根發芽。
沒有較高的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質,關愛和歸屬感就容易變成空話。北京奧運會成功地改善了北京居民的行為,上海世博會也有望全面提高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質。上海市有關部門在2008年11月初出版發行了《上海迎世博市民讀本》,其中的“市民素養篇”,有“文明出行”、“文明交往”、“文明娛樂”、“文明居住”四個章節,共四十六項具體要求,涉及日常生活種種細節。所有的細節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上海世博會還會留下一個精神符號。園區中央的中國館融合了本土古代營造法則和現代建筑設計理念,館內展示的“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將向世界傳遞我國全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信息。“東方之冠”既是有形的建筑標記,也是無形的精神動力,其新穎而帶有傳統特色的設計向世人宣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直在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交流中發展壯大,它是動態的而非凝固的,它是開放的而非自閉的。
- 上一篇:工廠學習廉政準則的體會
- 下一篇:新時期加強六五普法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