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感想應該教會學生些什么
時間:2022-07-27 04:34:00
導語:班主任感想應該教會學生些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班主任,到底應該教會學生些什么呢?我想,作為一個21世紀的班主任老師,應當讓孩子們從小就有追求,有向往,有責任,勇氣,有力量,使他們沿著正確的人生旅途堅定地邁出第一步。具體地說,班主任應該教會學生明是非,辨曲直;教會學生有擔當,負責任;教會學生有信心,有勇氣;教會學生愛學習,愛生活。
一、教會學生明是非,辨曲直
現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較快,思維靈活,在成長中得到的條件及信息量都今非昔比,天賦優稟,但是又太脆弱、太敏感、太逆反,他們太容易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歪風邪氣的不健康影響,會產生諸如自卑、叛逆、嫉妒、孤僻、缺乏同情心和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問題。
我們班主任可以說是勢單力薄無力改造社會大環境,卻可使用智慧與技巧,教會孩子們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輔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校正其品德行為,塑造其完善、獨立的人格。
怎樣教會學生明是非,辨曲直呢?我主要用這些方法:
1、小故事中講道理
今年我擔任的是一年級班主任,學生年齡小,許多道理就算老師反復講,他們也許還是不太明白。于是講故事成了我的首選,我準備了一系列圖書,有《心靈雞湯》、《小故事大道理》、我利用晨會、午會課的時間給學生講一個個小故事,從淺顯易懂,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中讓學生明白道理。
例如,原來帶的班級中有些學生集體意識淡薄,常常只考慮個人而不顧他人和集體。我選了《留一些柿子在樹上》這個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個故事講述的是韓國北部的鄉村公路有很多柿子園。收獲季節,農民們卻會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不摘下來。原來,有一年冬天,天大寒,在這里棲息的幾百只喜鵲因沒有食物而被凍死。而第二年,一種不知名的毛蟲突然泛濫成災,柿子絕收。文章結尾寫道:在收獲的季節里,別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樹上,因為,給別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全文一共約四百字,而文章的主題非常突出。學生聽后都能領悟出“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深刻內涵,也懂得了自私自利是害人又害己的道理。
故事除了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更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每天講一個充滿愛心和哲理的故事吧,它勝過你說過一萬遍大道理。
2、直觀教育更形象
根據小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強調從形象直觀教育起步。如在文明禮儀教育中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錄像等手段,精心設計了說話禮儀,穿著禮儀,上課禮儀等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形象直觀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分清是非曲直。然后在形象直觀教育的基礎上,發揮班隊會、晨會及各學科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結合學生實際把《小學生實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具體化為儀表、紀律、衛生、禮貌、誠實、助人等項目,并通過辯論、討論、演講、評比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
3、樹立典型來激勵
另外,小學生上進心強,喜歡模仿,根據這一特點我們通過表揚典型,樹立榜樣,開展評比等做法,激發良好的行為動機。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道德行為意向,從而沿著正確的軌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使學生體會到上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如教師的測定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家長的信息反饋等,通過評價表揚正確的行為,激勵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會學生有擔當,負責任
很多老師做班主任的時候,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結果并不理想,這樣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難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我認為要想班主任工作輕松,首先要培養好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是對某一負擔的責任和對某一任務的積極行為。只有對社會、家庭、個人有責任心,做事才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可現在的學生因為獨生子女居多,被家長溺愛,唯我獨尊,孩子們責任心極差,長輩的教育,包括老師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誤導著孩子的思想。
請看看這樣的對話。
“老師,他作業沒完成。”
“不管你的事,你做你的作業就行了。”
“媽,今天學校大掃除,我擦干凈了最臟的地方。”
“傻瓜,你不會挑些輕松的活干!”
“爸爸,我把××的文具盒摔壞了。”
“他知道了嗎?”
“他沒看見。”
“那你不要告訴他就是了,反正他沒看見。”
就這樣,孩子的責任心被長輩一點點給抹掉了,無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就有了這樣的概念:“事不關已,高高掛起”,“逃避責任”……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在學習中同樣也會是這種態度,自己的事情,也要別人監督才能完成,比如在家做作業拖拖拉拉,家長不在旁監督,作業就不能完成。做值日,教師不在場,掃把垃圾滿天飛。
怎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呢?我主要用這些方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包干法: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所以認真觀察,及時開發學生自身潛能,對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很有幫助。讓會畫畫的同學出板報,讓會做手工的同學裝飾教室,讓心細的同學管理班級物品,讓勤于動手的同學維護班級桌椅……總之,讓每個同學都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班級中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這一點是我和魏書生老師學來的。現在我們班任何事情都有專人管理,擦窗臺的、擺桌椅的,開關燈的,辦板報的,查紅領巾的,記好人好事的,擺放掃除工具的,柜櫥檢查的,清洗毛巾的,洗涮墩布的,眼操檢查的等等,班里的大大小小各項繁雜的事我全都下放給學生來負責,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相信不少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也是這樣做的,但真正要起到作用,還得班主任教師把它落實到底,讓學生明白做好一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天天如此,周周如此,甚至月月年年都要盡到自己的職責,教師的檢查和督促一定要及時到位,才能使每一位同學漸漸有了責任意識,進而明確他在班中所處的位置,是其他人替代不了的。責任心也就會慢慢地樹立起來了。
有的老師可能會想:把責任分得這么散,班級管理會不會很亂,事實證明,把管理班級的“大權”放給更多的同學后,不但使整個班級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強了每個同學的責任意識,做集體的主人。現在我們班里,誰都明白,班級是同學們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同學們都很愿意為“家”出力。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加強了責任心的培養。
目標法:用目標激勵學生,開學初給學生這么一個概念,老師很要強,也希望學生是一流的,我經常和孩子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盡力做到最好。要求孩子們無論是紀律、衛生還是學習都要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勇往直前,成為一個堅強有戰斗力的集體,爭當全校先進班。并附著一些措施,如班內開展“每天有進步”競賽,具體內容是:每天上課爭取回答一個問題;每天語文作業爭取得一個小小書法家稱號,數學作業爭取得一百分;口算題卡爭取用時更短些等等,一般到下午放學前,我會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前兩分鐘就是收拾自己的書包,柜櫥以及檢查自己承包的責任區,而后三分鐘則是默想自己這一天在那一方面有了進步?是作業書寫得到優了?是練習作業的滿分了?是幫助同學了?是課上回答對問題了?是發言更宏亮了?是課上紀律有進步了?還是為班級體服務了?如果想到一點進步,就為自己鼓三下掌。如果沒有進步就為自己喊聲加油。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每天都有新目標,積極性很高。除了這些,就個別學生的優勢,我在期末操行評語中寫下了:你可能成為文學家,你可能成為畫家等的評語,用高目標喚起學生的責任心。正如有為哲人所說:目標越高,成就越大。
表揚法:利用班會大張旗鼓地宣傳班級好人好事。尤其是對資質較差的學生揚長避短,盡量尋找他們的優點,給他們創造做好事的機會,加以表揚,并強調他是為校為班爭得榮譽。做到表揚一人,鼓勵一群。
三、教會學生有信心,有勇氣
我在工作中充分發揮《紅花評比臺》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對學生在學習、紀律、衛生、作業等方面的優秀表現隨時隨地進行獎勵。作業字跡工整得一朵紅花,做好人好事的一朵紅花,聽講認真積極發言的一朵紅花,值日生合作好,每人得一朵紅花,聽寫、測試、或后進生有進步均得一朵紅花,每天我都會不厭其煩地為學生們貼著一朵朵小紅花,漸漸地,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集體榮譽感強了,打架罵人的少了,愛看書、學習的多了。學生經常美滋滋地對我說:“老師,我都得了60朵小紅花了”,看著他們滿足的微笑,此時,我想:這一朵朵小紅花就能讓那些無論是優秀還是后進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我們當老師的何不慷慨大方些,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呢!
歌德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的確,培養人就要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每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后進生。后進生雖然只是少數,但往往會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他們的后進行為不僅對本人進步不利,而且常常給班級、學校、家庭,甚至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使后進生進步,重新確立起自信心是轉化工作的關鍵,是班主任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對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會環境條件不良影響而表現異樣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度和方式對他,因為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秀生的希望之火。公務員之家:
四、教會學生愛學習,愛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快樂……這是他的不幸。”快樂是學生求知、求善、求創新的“開路先鋒”,是學生全面發展最直接、最具體的原動力。因此說,學生的健康成長應該與快樂同行。“金色的童年,美好的童年”班主任老師要給每位同學的童年生活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那么,班主任應如何讓學生“學習并快樂著”?我的辦法是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了解我的老師都知道,我特別愛開班隊會,就算在教學相當緊張的六年級教學時,我們班的班隊會也會周周開展,因為我把活動看作了“學習并快樂著”的最好渠道,在班隊會中,我融入了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學科知識拓展活動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開展了多次有益的活動,如“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我為祖國添光彩”“我自信我成功”“故事大王選拔賽”“親手栽種一盆花”等等。
我發現如果能上好班隊會課,對學生的印象會非常深刻,往往會讓他們牢記一生。比如我開展過的一次活動是“溝通從心開始”,滲透了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先是讓學生來說說自己在學校的苦惱,自然就有學生說到了:沒有朋友,很孤獨,或是有朋友,卻經常弄別扭等等,然后我給孩子們開始講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一對對的朋友,結局有朋友間反目的,有朋友間成為一生知音的,也有朋友間帶著誤會生離死別的。不少孩子是哭著聽完這些故事的,相信故事本身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這時他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自己的朋友訴說,我就從主角的地位退到了幕后,播放舒緩的樂曲,讓孩子們走出座位,去找自己想要表達的對象去訴說,去傾吐。我記得當時孩子們幾乎都眼含熱淚,有的是去和本身不是朋友的同學說出從未表達過的友情,有的是向朋友真誠的道歉,有的干脆一句話都不說,就是抱在一起又是笑又是哭的,每個孩子都是真情流露。音樂聲止后,我對孩子們說:老師的本意是想讓你們學會溝通,珍惜朋友,變得更快樂,可沒想到讓你們這么傷心,真抱歉。可有個孩子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他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說:老師,我們這是幸福的眼淚,我今天和朋友說了好多話,我頭一次感到自己是這么幸福,謝謝老師。聽了這話,我再看孩子們的表情,可不是,各個小臉上是眼淚嘩嘩的,可是嘴角卻都是樂呵呵的。這時的我感覺到當班主任真好,可以有這樣的機會來打動孩子的心靈,帶給他們值得珍藏一生的感動與快樂。
- 上一篇:鎮黨委做好雙擁工作先進事跡
-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習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