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漢合校”工作感受
時間:2022-03-13 10:57:00
導語:“民漢合校”工作感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民漢合校”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一直是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巴州于1999年正式啟動“民漢合校工程”。5年來,全州合并學校109所,基本上完成了“民漢合校”任務。主要作法是: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在實施‘民漢合校’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依法確保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絕不為合校而合校。”宋維東說。對條件成熟的學校,如“一墻之隔”、“一路之隔”的學校,該州采取必須合校的思路;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學校,該州提出要創造條件,為合校作好準備;新建、改建、擴建的學校必須是“民漢合校”。
巴州所屬的庫爾勒市一中、二中、五校、六校均屬“一墻之隔”、“一路之隔”的學校,該州從實際情況出發,決定將4所學校合并成2所學校。合校后,學生就近入學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而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學校規模擴大了。且末縣新擴建學校實施“民漢合校”后,教學資源得到整合、優化。若羌縣以危房改造為契機,加快“民漢合校”步伐,如今,若羌縣中學和若羌縣小學教學樓已成為縣城的標志性建筑。
保證投入穩妥推進
盡管巴州各縣市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部分縣市的財政自給率僅為30%左右。但是,各縣市黨委、政府卻把實施“民漢合校”工作,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把“民漢合校”作為百年大計工程,想方設法增加教育投入,寧可在別的方面壓縮一點,也要保證“民漢合校”工程的資金投入。
博湖縣將7所中學合并,成立了博湖縣中學,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10800平方米教學樓。為籌措建設資金,該縣縣委、縣政府將出售凱澤蕃茄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產權資金313萬元,全部用于民漢合校工程。
幾年來,全州用于民漢合校的經費投入已超過2億元。
加強融合資源共享
巴州農村少數民族學校的教學設施和教師配備很不平衡,影響了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民漢合校”,該州不斷加強融合,使少數民族教育資源配置趨于合理,組織管理走向規范,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緩解了教育資源的供需矛盾。
合校后各民族師生之間更加團結和融合,各民族師生堅持統一編班統一教學計劃,統一作業布置,統一評比檢查,進而縮小了民族間教育水平的差距,縮小了民族文化差異。
- 上一篇:圖書館聯盟的知識產權保護透析
- 下一篇:黨風廉政建設個人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