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農村建設書記體會

時間:2022-08-06 11:01:00

導語:推進新農村建設書記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新農村建設書記體會

對已取得的經驗進行規范性、模式性的總結、鞏固和提升。同時,六是探索建立政府主導新機制。政府要準確掌握新農村建設正確的發展方向。各部門要多設“路標”少設“路障”提高服務水平。特別是要對相關政策及體制機制不時梳理、改革和完善。還應注意進行有效督導,對各種問題進行很好地預防和解決,從而少付代價、少走彎路。

只有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農村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是國當前的一個基本國情。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這個階段。加快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才干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新農村建設具體實踐中,始終堅持城鄉統籌,高度重視維護農民利益和耕地安全,著力破解資金短缺、土地流轉和市場對接三大難題,把新民居、新產業、新農民、新體制、新文化一同打造,努力探索符合現階段情況的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現路徑。

要以規劃為先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可以很好地解決新農村建設發展要素和發展空間的植新、整合、統籌、預留等問題,科學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通過規劃。確保不吃后悔藥、不留后遺癥。植新,就是把新的要素、方式、技術、方法等,通過規劃植入農村發展之中。整合,就是把分散、破碎的要素整合起來,包括把零散的村莊整合起來。統籌,就是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使新農村建設實現整體最優。預留,就是不急于求成,為未來的發展留足空間。

要注意五方面問題。一是防止規劃滯后。堅持規劃先行,制定規劃。使發展的機會利息最小,確保現在不走彎路、將來不留遺憾、臨時不會落后。二是防止覆蓋不全。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制定規劃時,要盡可能覆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既從農村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動身,又充分考慮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因素。三是提高品位規范。新農村建設不能僅僅滿足于農民居住條件的改善,應不時提高規劃的品位和標準,建好實用美觀的新民居的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污水、垃圾處置,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完全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四是堅持政府主導。新農村建設可以分成多個板塊,引進多個開發商,但總體規劃必需由政府來做。黨委、政府要積極主動統籌協調好各開發商、各個板塊的關系。五是保證執行剛性。規劃一經確立,就要堅決執行,做到一張藍圖管到底”確保落到實處。

要以產業為支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必需以業為根,新農村建設不等于新村莊建設。決不能搞無產業支撐的空心村”

應積極發展新型農業業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農民新的生活方式有新的生產方式來支撐和對應。

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一是明確發展方向。對于那些可以實現城鎮化、工業化的農村來說。加快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三河李旗莊在新民居建成后順利引進了世界500強之一的美國通用磨坊公司,以此帶動了當地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對于不能夠實現城鎮化或者不能完全實現城鎮化,仍然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應以發展農業為主,可以圍繞農業發展多種服務性、增值性產業和其他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應根據外地實際情況制定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毗鄰京津的良好區位優勢,二是選準發展路徑。發展新型農業業態。決定了發展農業的基本定位是城郊—都市型的市場導向型農業和雙節雙高生態型農業。同時,還應關注外地草根經濟,對其大力扶持、努力提升,引導其進園區做大做強。

要以新民居建設為突破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不只能夠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新民居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建設新民居。而且對擴大消費、拉動投資有著重要作用。新民居建設過程中,應根據區域發展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應依照鄉村規范去做,一是納入鄉村化范疇的應依照鄉村規范去做。完成鄉村化的新民居原本就是鄉村的一部分。鄉村的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功能應該達到什么水平,就要做到什么水平。

要注意體現民本、科學、特色。民本,二是以農業為主的地方應建成“新農莊”建設過程中。就是適應主要從事農業的農民生產生活需要。既最大限度地體現現代住宅的先進性,又充分考慮農民的接受能力,盡可能減少農民投入。科學,就是努力運用現代技術低利息破解激進農村基礎設施滯后、公共服務缺乏、環境衛生較差等老難題。特色,就是盡可能體現農家特色、地方風貌和民族風情等特質,不搞成千村一面,不破壞生態環境。

要以培育新型農民為長期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更應該注意提高農民素質,新農村建設不能僅立足于改變村貌、提高農民生活居住條件。使“面朝黃土背朝天”激進農民轉變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生活、講文明、明責任的新型農民。

不時提高文化思想素質、生產經營技能、參政議政水平。一是全方位提高農民素質。要引導他與新農莊、新生活方式和新農業業態相適應。

新型農民培育的核心內容,二是發展新文化。新文化涉及新農村的價值導向和精神生活建設。也是新產業發展和新民居建設的肯定要求。新文化建設的主導方向,主要應突出社會主義價值觀、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中國文化的優良保守、地區特色精神風貌和健康高雅的鄉俗民約。

要以破解瓶頸制約為關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資金短缺、土地流轉和市場對接是新農村建設的三大瓶頸制約。推進新農村建設,從操作層面來講。應逐步探索破解這些關鍵性難題的有效途徑。

通過深入研究、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出臺的相關政策,一是破解資金短缺難題。關鍵是要做到三個起來”把土地價值做起來。增加資金投入,增加耕地面積,實現良性互動;讓已有資金活起來,通過市場化運作,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形式,盤活農村已有的各類資金,導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去;使產業發展轉起來,通過發展農村的二、三產業和探索發展新型農業業態,使農民自身和集體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收入,從而形成新農村建設臨時有效的資金來源。

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二是破解土地流轉難題。要在保證耕地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堅持集約用地,建立并實行土地退出機制。

逐步培育和打造新的農業業態或新型農業組織形式,三是破解市場對接難題。要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不斷探索。既要在維護農民家庭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科學、合法、平穩地實現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農業生產和經營者與市場的對接更加順暢有力。

就成功解答了這“三道難題”對于資金問題,三河李旗莊鎮的查馬坊村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通過探索成立開發總公司,由政府擔保進行貸款,出資墊付村民拆遷彌補款,參與原村址土地的開發利用,獲得工業開發收益;對于土地問題,通過利用舊村址節地、回填廢棄坑塘造地、盤活低效企業騰地等方式,既解決了新農村建設用地問題,又使耕地面積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增加;對于市場對接問題,通過給予優惠政策鼓勵村民在村級工業園、養殖小區開廠辦企業,搞聯合養殖,使農民在市場經濟中大有可為。

要以新體制為保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這就需要一套與之適應的新的社會政治管理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會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需要一整套科學的運行機制保證其健康有序推進。

一是探索建立基層組織建設新機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新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機制、新辦法、新模式。不能出現因村街歸并、人口集中導致基層自治組織渙散、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農民對新農村社區環境和管理也會有新要求。應注重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二是探索建立農村服務管理新機制。隨著居住方式、生活狀態的改變。不時完善各種管理制度,注重管理規章制度等軟件提升,使之符合新農村管理需要。努力把新農村社區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

兼顧各方利益,三是探索建立壯大集體經濟新機制。新農村建設開展前就要做好統籌布置。努力做到富民和強村相統一,有效增加集體經濟積累,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后的社會管理。

加快推進養老、醫療、就業等社會平安向農村的延伸覆蓋和城鄉社會保證的等值化,四是探索建立保證農村久遠發展新機制。建立與農村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城鄉統籌社會保證體系。為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和耐久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撐。

真正發掘市場的力量,五是探索建立市場運作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確保市場良性有序,激發新農村建設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