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教師下基層進千家體會

時間:2022-09-22 03:14:00

導語:百名教師下基層進千家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百名教師下基層進千家體會

校積極配合,自活動啟動以來。把此項活動納入學校重要工作來抓,并根據本校實際,有步驟、分階段、有條不紊的進行。校教師也積極參與到此次活動當中,認真學習上級通知,領會活動精神。從3月份到6月份,這段時間中,全校教師先后兩次到農村訪問,同時,本人也不定時到不同家庭進行家訪十多次。當我深入到活動中時,深深感到鎮“百名教師到農村訪千家”活動的重要意義。

鎮“百名教師到農村訪千家”活動正式啟動,今年三月份。這是鎮在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的評估驗收后,為構建和諧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又一重大舉措。本次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廣大教師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有利于教師爭創“三有一好”即:有理想、有責任、有能力,形象好,各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

一、有目的,有計劃

訪千家”過程中,另外。教師帶著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去。每一次家訪中,都以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為目的其中,受訪對象,既有在校表現好的學生家庭,又有一般學生家庭,也有表現較差的學生家庭。從中我可以看出,這種方法一改哪種受訪家庭單一,而且只有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的現象。這對我教師工作的改進也有很多啟發。

目的明確,本次活動的開展。計劃詳細。5月7日,校到中山詹園以及板芙鎮進行考察;5月27日又到霞湖世家以及龍瑞村參觀。目的就是為了解農村發展變化,解農村發展的遠景規劃,把學校與社會緊密結合起來,架起一座聯系的橋梁。從選擇時間、地點、人員安排來看,也非常合理,既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也沒有花費太多的物力、財力而達到目的

二、重過程,重實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師。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校。通過這樣的活動,使我更加了解我鎮的發展現狀,也對我鎮的發展充滿信心,更應該走出去,把握時代命脈,緊跟時展的步伐。

不是一種形式,百名教師到農村訪千家”活動。也不是走過場,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活動中,教師積極參與,收獲不小。五一勞動節”之際,學校組織“慶五一教師到農村”參觀活動。

同時又活躍了身心,此次活動讓老師們解了中山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以及近年來我市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減輕了工作所帶來的壓力,開拓了視野。對霞湖世家的參觀,更是讓我感慨。現代化的生產,強烈的品牌意識,不愧為沙溪服裝行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對百年名村??龍瑞村的參觀,讓我解了該村輝煌的過去和取得巨大成就的現在代表了鎮多年來的發展歷程。

三、抓重點,抓個別

教育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訪千家”過程中。自定受訪對象,范圍、時間都不受限制,確保了能夠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家長,及時協商、及時解決。比如三(7班有一位學生叫,班上學習成績排名前列,并擔任班干,即將面臨畢業升中,升上高一級學校的機會可能性較大。但是填報學生升中考試資料時,出現了現用名與戶口簿不一致的情況,致使不能正常報考。因此,有必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盡快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家訪,與她家長取得一致意見,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

能否在教育中,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非常重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信任是順利開展學校教育的基礎。教師的教育中,面對這么多的學生,怎樣才能實施有效的教育呢?其實,校外也有很多教育的契機。家訪能夠讓我解一個學生的真實的家庭環境以及學生在家的表現,同時,又可以把學生的校表現傳達給學生的家長,因而教育不應囿于學校范圍內。

重點把握,農村”活動中。教師希望了解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想與體會,教有充分的準備。所選擇的地點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龍瑞村以及霞湖世家要以說是鎮發展的一個縮影,農村發展變化的代表,所看到由此所想到使我對我鎮發展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四、談心得,談體會

“百名教師到農村訪千家”活動的開展,把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緊密聯系起來,架起了一座學校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1、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家庭、社會能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而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最大限度的共同培養好學生。

2、學生對學習要有信心。一個學生,學習的信心沒有了,動力也就沒有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教學,還應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而家訪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通過家訪,可以了解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也可以了解家長對學校、對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是什么;也可以向家長宣傳一些教育的方針、政策等。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家訪中,對學生進行鼓勵,對家長、對學生都是一種增強信心行之有效的方法。

3、家訪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現代學生發展具有多樣性,個性突出,在教育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出現問題之后,怎樣去解決呢,怎樣才能避免問題的擴大呢?以前通知家長到校,然后再批評學生,這只能治標不治本。實際上,學生在校的表現,都是有原因可尋的。通過家訪,可以找到原因,可以與家長協商解決問題的對策,更重要的是能取得家長的支持,學生也比較能夠接受,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4、教師要有責任心。教師,既教書又育人,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面對學生,教師時時刻刻要有一顆責任心。家訪就是教師是否具有責任心的一種體現形式,教師的家訪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帶著問題去,解決問題歸,而不能走形式。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百名教師到農村訪千家”這項活動的開展,使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有了更多的教育契機,開拓了思維;也讓我們深刻領會到“教師與時代步伐和諧共進,與群眾感情和諧交融,與責任義務和諧對稱”的真實涵義。教育征途,任重而道遠;“百名教師到農村訪千家”還遠未結束,在這條道路上,我還將繼續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