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教育經驗與體會

時間:2022-02-21 12:00:00

導語:農村基礎教育經驗與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礎教育經驗與體會

為仔細貫徹落實中共中心關于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決議計劃擺設,加速市城鄉一體化推進區建立措施,魏都區連系鄉村教育實踐,環繞“教育體育開展效勞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的任務目的,以統籌開展為主題,以進步鄉村勞動力綜合本質為重點,起勁為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供應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一、實在增強鄉村根底教育任務

為貫徹落實“三農”政策,出力改動鄉村義務教育掉隊相貌,魏都區接納有用辦法,不時加大鄉村根底教育任務力度。

(一)仔細落實有關教育司法、律例,確保鄉村義務教育繼續、安康開展。近年來,魏都區依照《義務教育法》要求,不時完美“以縣為主”的治理體系體例,加大鄉村教育變革力度,實在實行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責任,鄉村生均公用經費獲得落實,并完成了逐年增進。還,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健全了贊助鄉村貧窮家庭學生承受義務教育準則。近三年來,該區鄉村中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在校生停學率為零,各類殘疾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卒業年級學生卒業率,小學達100%,中學達99.8%。為落實鄉村教員待遇,維護教員的正當權益,該區實在加大了貫徹《教員法》的力度。仔細落實鄉村教員待遇,依法包管鄉村教員工資區級統籌,從2001年9月起,該區財務部分將教員工資直接撥付到為每位教員樹立的小我銀行賬戶上,執行教員工資直接由財務到小我的社會化發放,并仔細落實鄉村教員寒暑假帶薪休假準則,做到了城鄉教員同工同酬。

(二)加速鄉村辦學體系體例變革,推進本質教育深化展開。一是積極探究寄宿制黌舍治理形式。在不添加任何財務擔負的狀況下,多方籌集資金350余萬元,在4所鄉村中學建起了學生公寓、食堂、餐廳,樹立了鄉村初中寄宿制治理體系體例。寄宿制治理體系體例樹立后,鄉村中學升入重點高中的比例由17%上升為30%。二是具體施行本質教育。2003年,該區又融資200多萬元在高營鄉規劃建立了面積達110余畝的全市第一所中小學教育理論基地。該基地建有較為齊備的教育樓、學生公寓、餐廳、展覽廳等教育、教育設備,融進修、運動、理論為一體,可還接收500邏輯學生承受教育、運動和食宿。經過集中理論教育,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天然,坦蕩眼界,實在加強了學生的社會理論才能,進一步培育了自力自立的人格。三是鼎力推進鄉村教育科研任務。該區自1998年在全市領先成立區、校兩級一起組織的教育研討機構后,不時加大全區尤其是鄉村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科研力度,不時進步教員的教研才能和營業本質,全區各校共申報區級科研課題60項,掀起了校校重科研、人人搞科研的飛騰。近年來,該區榮獲省教育廳教育科研效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7個;在省級以上教育科研刊物和專業學會上宣布或交流論文90篇。1999年我區被省教育廳定為“河南省施行本質教育試點縣(區)”,2000年被河南省教育廳定名為“教育科研實行基地”。

(三)增強鄉村黌舍師資步隊建立。一是對峙展開持續教育、學歷再進步教育,在全體教員中構成終身進修的優越氣氛。針對鄉村黌舍教育科研才能較低的狀況,創辦了“青年教員研修班”,每年由教育專家、主干教員對鄉村青年教員進行營業培訓,教員營業程度及才能獲得不時提拔。當前,該區鄉村初中和小學教員學歷及格率達100%。個中,中學教員高學歷率達45%,小學教員高學歷率達50%。二是積極展開對口援助任務,樹立合理的教員活動機制。一是執行城鄉競聘一體化,公開選聘38位校級指導,遴派14名區直黌舍的中青年主干教員到鄉村黌舍掛職,進一步增強了鄉村中小學的教育治理任務。二是開通了城鄉之間、校校之間教員合理活動渠道,在保存原工資待遇并優先選拔運用的前提下,積極鼓舞城市教員到鄉村黌舍支教,執行雙向交流,平衡教育資本。幾年來,累計遴派教員150余名,選送優異課1000多節,普及全區每所鄉村中小黌舍。還自1999年以來,對新分派的師范院校大中專卒業生準則上不留市區,優先知足郊區鄉村黌舍的需求。三是施行鄉村主干教員培育工程,重點在鄉村教員師德涵養、專業常識、教育科研和教育教育才能、信息技能等方面下功夫。到當前,該區已培育出9名省級鄉村主干教員,24名市級主干教員,本年又確定了9名省級鄉村主干教員培育對象,逐漸構成了一批鄉村根底教育的主干力氣,在鄉村施行本質教育和根底教育課程變革中發揚著示范和帶舉措用。

(四)改善鄉村辦學前提,進步辦學效益。一方面是加大教育資本整合力度,加速鄉村中小學的結構調整措施。在深化調研、科學論證的根底上,經過作廢教育點,統籌規劃,合理結構,全區當前已順暢完成了21所中小學的兼并任務,并建成了俎莊、高橋營等一批高規范的花圃式鄉村中小黌舍。另一方面是鼎力展開鄉村中小學危房革新。鄉村中小學危房革新工程,關系到根底教育事業的安康開展,在各級指導的注重、關懷、支撐下,該區籌措資金715萬元,完成了全區D級危房的革新義務。在工程施行進程中,成立了“魏都區鄉村中小學危房革新任務指導組”及“魏都區鄉村中小學危房革新任務督查責任指導小組”,按期召開聯席會議,對在建工程具體督查,發現問題實時處理,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截止當前,全區危改工程悉數完工并投入運用,革新危房面積16682平方米,實在改善了廣闊師生的任務、進修情況。

(五)狠抓黌舍平安任務。連系鄉村黌舍實踐,以教室為主渠道,以展開學生平安練習訓練運動為載體,實在增強學生平安教育,使學生把握消防、自救等方面的平安常識,加強學生對平安的理性看法,進步了自力處置突發、偶遇事情的才能。執行教育機關任務人員黌舍平安責任分包準則,部分指導分包鄉,每位任務人員分包黌舍,分包人員每周按期到分包單元調查狀況,真正把校園平安隱患消弭在萌芽形態。

(六)仔細抓好鄉村學前教育任務。鼓舞社會力氣投資等方法,在各鄉樹立了2至3所幼兒園,各鄉均設立了中間幼兒園,經過鄉中間幼兒園帶動周邊幼兒教育平衡開展。還,展開幼兒教員觀摩課運動及幼兒教員崗亭培訓和園長崗亭培訓任務,對鄉村幼兒園增強年審,不時標準幼兒園的辦園行為,促使幼教質量獲得逐年進步。近年來,該區鄉村學前一年受教育率為100%,學前三年受教育率為90%,根本知足了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

二、鼎力開展鄉村職業教育

進步鄉村勞動者本質是建立社會主義新鄉村的根底。為此,該區鼎力施行農人本質提拔工程,充沛應用現有教育資本,以各鄉中間黌舍為依托,以培訓進城務工人員為重點,積極展開鄉村成人教育、青丁壯脫盲及職業技能培訓,具體進步了青年農人的致富才能,并初步構成了以鄉為龍頭,以村為根底的村莊兩級職業教育培訓收集。近年來,該區先后共培訓脫盲青丁壯農人15000余人次,在本地經濟開展中發揚了主要效果。

跟著經濟的不時開展,特殊是“工業強區”計謀的深化施行,對技藝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急迫。對此,該區教育部分依照“先培訓、后就業”的準則,以轉移培訓為打破口,積極展開根本權益維護、司法常識、城市生涯知識、勞動技藝等方面的常識培訓,起勁進步初、高中卒業生恪守司法律例和依法維護本身權益的認識,樹立新的就業觀。還,在全區鄉村初中啟動并施行“綠色證書”工程,使初中生盡早把握就業根本常識和根本技藝,為往后走入社會奠基了堅實的根底。近年來,該區一直對峙卒業證、適用技能培訓及格證“雙證”齊發,每年培訓初中卒業生1000多人,使其就業前遭到優越的專業技能、職業技能、職業品德、職業規律等教育,然后培養了一支順應經濟開展需求的、及格的勞動后備步隊,促使他們向第二、第三財產有序轉移。

三、積極展開全民健身運動

跟著社會經濟的開展和向小康目的邁提高伐的加速,農人對加強身體本質,豐厚文明生涯,進步生涯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急迫。為了知足人民群很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該區著重從“場地、組織、運動”三個環節動手,起勁構建親民、便民、利民多元化鄉村體育效勞系統。一方面,增強體育根底設備建立。教育部分在資金缺少的狀況下,經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約160萬元,建筑健身途徑25條,裝置健身器材495件,為完成“場地設備建在庶民身邊,體育運動走進千家萬戶”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2004年9月,該區共同市體育部分籌資20萬元在丁莊鄉南關村建立了全市首個“農人體育健身園”;2005年投資12萬元在七里店鄉董莊村建筑了第二個“農人健身園”;2006年完成了高營做事處俎莊社區、板橋社區健身大院的選址、設計及前期建立任務;到2010年估計完成一切村莊均建有體裁運動中間,體育生齒比重達50%以上的目的。據不完全計算,每年經過這些健身途徑參加健身運動的群眾達5萬余人次。另一方面,展開體育運動進村莊任務。積極組織展開健身運動周、健身體育大會、農人活動會、傳統性競賽運動、健身體育節等運動,群眾的健身認識有了分明加強。近年來,該區經過健身途徑及其他設備進行的體育運動、競賽近百次,獲得了“群眾齊參加、村莊人人樂”的結果,2003年12月被國度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展開全民健身運動周進步前輩單元”。現現在,人民群眾的身心興奮了,家庭矛盾、鄰里膠葛削減了,治安情況分明改善,“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在各個村莊蔚然成風,社會不變、祥和的新鄉村曾經初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