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局長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08-22 10:00:58

導語:司法局局長學習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局局長學習心得體會

根據我縣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安排及布置,我局及時進行認真研究,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并于2014年3月7日召開了動員大會。按照第一階段的布置,進行了集中學習、警示教育、征求意見、座談調研,特別是到“小平小道”及豫章監獄開展警示教育,對我本人觸動極深,感受深刻,在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再次得到一次黨性教育的洗禮,心得如下: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動搖,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不能丟

黨的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理想信念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敬仰,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在那血雨腥風的艱難歲月,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三年困難時期的建設年代以及改革開放后經濟浪潮,大浪淘沙,盡顯共產黨人的革命本色。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愛我中華的博大情懷,新中國不可能到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不可能惠及到廣大百姓心中。1945年7月4日與黃炎培暢談“歷史周期率”,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少單位都沒有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史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變為多數,到岡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計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擴大,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侯,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聽了他這番話后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關于黨的群眾路線,還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和那里的人民團結起來,在那里生根、開花、結果。”群眾路線就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共產黨人的武器,統一戰線就是民主參政議政,黨的三大法寶確保共產黨長治久安。擁護黨的領導是人民長治久安的福祉所在。

1969年10月,鄧小平夫婦和繼母夏伯根被送到新建,開始了長達三年五個月的羈旅生活。在“將軍樓”的小院內,鄧小平一家人在困境中保持著樂觀精神,相互照顧,以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頑強地生活著。在逆境中,鄧小平始終不渝地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如饑似渴地汲取著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營養。鄧上平后來說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正如同志所評價的,“鄧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在被錯誤地打倒和蒙受冤屈時,從不怨天尤人,從不心灰意冷,總是不屈不撓,沉著堅韌”,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愈加激起探索真理的勇氣,更加深入地思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和根本規律問題,發憤要有新的更大的作為。“”中,鄧小平同志重新出來工作,不顧個人榮辱,冒著再次被打倒的風險,力挽狂瀾,大刀闊斧地整頓“”以來所造成的嚴重混亂局面,全面整頓的業績和他在整頓中表現出的錚錚風骨,贏得了黨心、軍心、民心。堅定的理想信念,心中永遠裝著人民是小平一生最好的寫照,也就是共產黨人本色。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按照活動的要求,從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圍繞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聚焦,做到不能“敬光”,不能“走神”,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著重解決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和特權現象,著重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對照以上“四風”問題查擺,本人從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作風上解剖如下:

1、對理想信念產生動搖,為民服務宗旨意識淡薄。對我們黨風風雨雨幾十年走過的歷程缺乏深刻的認識,對我國的國情缺乏深刻的認識,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沖擊,一切向錢看的大環境影響,對理想信念產生動搖,由為民服務變成為錢服務,金錢至上在思想上、認識上占有一席之地。對照黨章,對照老一輩革命家的工作、生活,深感羞愧。

2、對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變化,私心雜念在增強。

不是以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為榮,而是以實現個人的價值為榮,形成了個人狹隘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隨著社會整體信仰喪失、仁義作為道德的基石被丟失,利益越來越,集團利益越來越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國人之風越來越利益化、親情化、部門化,五湖四海用干部越來越渺茫,對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變化,私心雜念在增多,一切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沒有深刻地認識我們黨是一個偉大的黨,興榮的黨、正確的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人民的福址就是黨的目標,黨的追求。為此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事業心、責任感在弱化,工作作風漂浮。

對黨的事業不是無限忠誠,對工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總感覺只要自己匯報了、部署了,至于抓落實能不能到位,工作有沒有成效,過問的少,有時也懶的問,甚至認為這是黨和人民的事業,又不是我個人的事業,少過問、少匯報、少落實,反而落得輕松的享受。為工作出主意、想辦法少,一心撲在自己家庭兒女身上,貪圖享樂,工作不實。平時會開得多,部署強調得多,聽匯報發號施令多,下發文件多,但下鄉調研少,解決問題少,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表現。

二、健康的身體來源于平時有強健生活、工作、鍛煉不能忘,謙虛好學的博大情懷來源于心中的愛不動搖

小平同志生前曾深情地說過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愛著我的祖國。”雖然1969年在過著羈旅的生活,但心中一直裝著人民,憂國憂民,心系天下,在那個年代,除了自己勞動三小時半,還堅持每天鍛煉,看書學習,誦讀馬列原著,思想,中國歷史,特別是太平天國史,資質通鑒,辭海,今古賢文,政治經濟等名篇名著,深入工廠車間勞動調研,為日后出臺制定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奠定理論基礎。1971年11月8日,他懷著深厚的革命感情給同志寫信:“我個人沒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還能為黨做點工作,當然是做一點技術性質的工作。我的身體還好,還可做幾年工作再退休。報紙上看到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內建設的突飛猛進,和國際威望的空前提高,都使得我的心情激動起來,想做點事,使我有機會能在努力工作中補過于萬一。”由此可見小平同志謙虛好學的品格,心系人民的博大情懷。小平同志在那個年代生活樸素,自食其力,還主動做一些家務活,到田間勞動,每天早餐一碗稀飯,一碗糯米酒沖雞蛋,兩個饅頭,中餐一杯白酒,三素一犖,兩小碗飯,晚餐一杯白酒三樣素菜兩小碗飯。老革命家的生活可見一斑。

今天對我們黨的領導干部來說,不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育嗎?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個人享受,住房、辦公室不厭其大其多,車子不厭其豪華,菜肴不厭其精美,穿戴講究名牌,對生活待遇安之若素,還總嫌不夠,熱衷于追名逐利,作風不檢點,道德敗壞,生活放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對照檢查,對照老輩,我為此汗顏。

三、筑牢拒腐防變的決心不能忘,為民務實清廉的目標不能忘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黨要繼續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就必須始終密切聯系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不能忘,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那天帶領全局干部到豫章監獄接受警示教育,聽取了犯人的現身說法,更加警醒我們腐敗分子是人民的大敵,共產黨的大敵,人人誅之,人人應警醒自律。筑牢拒腐防變的天然屏障,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人民滿意的司法干部。

腐敗分子既對黨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又對家庭子女造成極大的傷害,同時對自己的一生抹上陰影。為此,應警鐘長鳴,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

為民務實清廉是我們永恒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