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審計機關隊伍建設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09 10:14:30

導語:基層審計機關隊伍建設學習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審計機關隊伍建設學習心得體會

在秋高氣爽的秋天,有幸和全省審計戰線的同志們一起來到美麗的南京審計學院,聆聽教授們對“審計”的精彩解讀,結合自己在審計基層機關三年的領隊人經歷,談一談對基層審計機關隊伍建設的幾點體會:

古語說的好:天時、地利、人和,要成功地做好一件大事,缺一不可,說過:一切物質的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人類創造社會,在一切因數中,人的因數是最重要的,同樣對于審計工作、對于推進審計事業的發展,抓好審計隊伍的建設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基層審計機關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形成原因

1、知識結構單一,復合型人才少。隨著審計事業的發展,審計已經從單純的財務收支審計發展到績效審計、基建審計、環保等綜合型的審計,急需法律、基建、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但是由于傳統的審計以及上個世紀80年代成立之初主要是從財政部門分流過來的人員,導致審計人員的更新換代跟不上審計的發展。基層審計人員總的來說是懂財會的人員多,其它人才少。這是全國基層審計機關普遍的情況,是審計起步時的審計方法、手段的產物。八十年初成立審計機關時,審計手段,主要手工查帳、表、憑證,沒有電腦,更談不上電腦記帳。那時法制建設剛剛起步,對于所查出的問題只按當時的財務制度進行處理處罰,那時的經濟活動遠沒有現在繁榮復雜,有財務人員變身審計人員足矣,所以,八十年代初調進的審計人員都是財會人員。

2、人員流動性差,導致基層審計機關“老人”多,年輕人少。一是領導“空降”的多,本土的少。到基層審計機關調查一下,就不難發現,局長絕大多數是“空降”的,從審計機關本身內部提為局長的是極少數;二是局內人員提拔交流的也很少,從而導致局內人員流動性差,年齡大的人員多。以我局為例,從1996年建區以來,局長從來都是外面來的,副職今年從內部提拔了一個總審計師,還是我區審計局成立以來首次從內部提拔起來的領導。審計機關成立快30年,當初進來的年輕人,也是50歲上下的人了,這些50歲以上的人要退休還有一段時間,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受編制的限制,導致基層審計局難以形成合理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給基層審計及機關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隱患。

3、審計文化建設有待加強,審計人員保持陽光心態不夠。由于審計人員流動性和專業性的問題,直接導致審計人員的心態不夠陽光。任何人長期從事一項工作,就會產生疲憊、麻痹、甚至厭倦的情緒,加上審計人員長期從事的是查錯糾弊的工作,潛移默化會不自覺的看待事物從否定開始看,還有基層審計機關人員少,任務重,培養積極向上、樂觀自強的文化氛圍方面也亟待加強,一個讓人心神愉悅的集體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審計機關擔負著經濟運行的“免疫”和保駕護航作用,它的職能和職責對于工作人員有著特別的要求,綜觀基層審計機關隊伍的現狀,與時代對審計機關的要求有著一定的差距。

形成審計機關隊伍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歸納起來有如下幾條主要原因:

1、時代的原因。八十年代初成立審計機關時,那時科學技術沒有現在發達,中國社會正在從計劃經濟中圈中向外突圍,沒有現今的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這么復雜。人才的準備顯然是先天不足的。

2、體制的原因。現在的審計機關是當地政府組成單位,在干部任用上,當地黨委、政府要通盤考慮,它不可能只照顧審計機關。

3、編制的原因。各部門各單位都定了編,沒有人退休,沒有人調走,你就不可能進人,審計機關成立時進了一批年輕人,要再過四、五年后才有大批人員退休,那時人員結構才有改善可能。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改善隊伍結構,從根本上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已迫在眉睫。

二、解決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幾點思考

1、抓重點、促亮點,提高基層審計機關的話語權。“有為才有位”,這是至圣的名言。基層審計機關只有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紛繁復雜的審計任務中抓住工作的重點,打造審計工作的亮點,才能得到黨委政府對審計工作的認可,才能提高基層審計機關的地位,提升審計機關的話語權。以我局為例,近兩年,一是狠抓審計質量的提高,打造市級、省級、署級優秀項目,提高審計報告在領導決策時的參考價值。如經濟責任審計,我局對評價體系進行了量化,把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量化評分,根據分數分為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次,供組織部門用人時進行參考。二是根據近年政府投資的增加,加大投資審計的力度,通過聘請專業過硬的造價師和通過政府采購會計師事務所相結合,加大對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審計,每年為政府節約財政資金上千萬元。三是加大對民生項目和民生資金的審計,對存在問題和建議意見以審計要情的向黨委政府領導報告;四是加大對當地黨委政府關注的重點項目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跟蹤,保障大額資金的投向安全有效。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審計工作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高度信任,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都要求審計機關參與并提出建議意見。

2、主動匯報,贏得領導理解、支持。主動給黨委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匯報審計隊伍建設存在的編制、人員問題,求得領導的理解和支持。能夠得到領導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首先要做好的是第一點即有為才有位。以我局為例,主動給市審計局,區委、區政府、區委組織部領導匯報編制、班子配備等問題,今年兩年,市局下派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同志到我局掛職,任副局長,對推動我局審計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帶頭作用;給我局配置了總審計師一職,并首次從我局的中層干部中提拔;經責分局實現了高配,并擬從內部優秀的人員中提拔任用;新增了公務員編制一名,成立了審計信息中心,新增了事業編制兩名,采用多種形式外聘優秀人才,從會計師事務所聘請優秀人才,在優秀的西部志愿者中聘用人員,在退休的老同志中返聘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人員,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通過以上措施,極大的改善了我局人員隊伍的現狀,促進了審計工作的推進。

3、班子團結一致,主動關心愛護職工,打造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張弛有度的集體。首先班子團結是根本,要做到班子團結,一把手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班長不搞特權,與班長成員共進退,困難面前要沖鋒在前,工作中求同存異,發揮副職的優勢,放手讓副職工作。同時作風要民主,善于傾聽意見,不搞一言堂,但是也要要求班子成員保持一致,在堅持“三重一大”的基礎上(即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制度)班子成員有意見在會上提,會后不能有雜音,不在職工中拉小集團。其次是要關心職工,努力解決職工合理的政治、經濟待遇,關心職工生活中的困難,讓職工感覺單位是一個溫暖的集體。同時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優秀項目的評比、優秀論文的評比,先進個人、先進股室、共產黨員示范崗等的評比等,鼓勵職工參加審計師、審計計算機中級考試、造價師等考試,在全局掀起“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發揮共青團、婦聯、工會的作用,在節日組織登山、羽毛球、知識競賽等你活動,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努力使職工保持陽光心態,充滿激情、愉快的工作。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加強了我局的隊伍建設,使我局的工作出現了新氣象,連續兩年的市局業務考核中,我局都獲得了第二名,審計項目連續獲市局表彰,并推薦到省廳參加優秀項目評比,計算機審計項目還得到了審計署的表彰。今天能有幸來到南京審計學院,聆聽站在審計前沿的專家們對審計的精彩解讀,能和全省優秀的審計同仁們一起交流,我相信會給我更多的新的啟示,會進一步促進我局的審計事業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