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培訓學習體會

時間:2022-08-23 10:15:53

導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培訓學習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培訓學習體會

2020年7月26日至8月6日,我參加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專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同志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精彩授課,讓我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主要目標、重大意義、思路框架、重點任務和方法步驟等一系列國土規劃的內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這次意義非凡的學習讓我深受啟發,讓我更加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涵,可以說是讓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也更加堅定了我對新形勢下編制好國土空間規劃的信心和決心。結合實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體現人民性。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為我們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編制好國土空間規劃既是重大經濟活動,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規劃的目的是解決經濟發展、城鄉建設以及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游息、交通出行等實際問題,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文本原則,積極順應時代變化,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具體編制工作中,要加強調查研究,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堅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發展來安排好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將落實國家戰略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為一體,切實通過科學合理高效的規劃。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下筆,使制定的規劃精細合理,真正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體現規劃的人民性。

二、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編制好國土空間規劃。

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利益的發展。建立一個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必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精準把握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文化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脫離客觀實際,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危害。

要堅持節約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我們要始終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快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

三、要以問題為導向,切實解決規劃實施中的難題。

長期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各類空間性規劃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規劃類型過多、標準不統一、內容重疊沖突,審批流程復雜、周期過長,地方規劃朝令夕改等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規劃不科學造成的,是各類規劃從本位主義思想出發,把局部利益、短期效益、部門職責凌駕于戰略性、長遠性、全局性之上造成的。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有序、高效、法治、協調的空間秩序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要重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管用的機制體制,找準資源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結合點,完成好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解決好各類空間規劃交叉打架、技術標準不統一、空間分區不一致、信息平臺難共用的問題。因此,編制好國土空間規劃,必須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目標和效果相統一,統籌各類資源要素,統一規范,統一標準,從頂層設計角度提出空間規劃的技術標準,統一數據格式,統一坐標體系,統一用地分類,統一空間管控,明確編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編制流程、目的效果等等,強化“規劃即法”意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切實發揮出“多規合一”的最大效應。

這次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專題培訓,我接觸到更廣的知識領域,也使我對國家長期發展計劃實現有了更堅定的信心,更為我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多規合一”的國土規劃一定會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為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