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措施

時間:2022-10-20 03:37:00

導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措施

今年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施30周年。30年來,全國農村廣大農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順利推進以“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稅減免”和“土地二輪延包”為核心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有效解放農業生產力,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所取得的成績令世人矚目。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大幅向城市流動,部分農村因勞動力缺失,或者土地大量拋荒,或者作物輪作制度廢弛,大量適合種植二季或者三季作物的耕地變成單季耕作,導致土地生產效能大幅下降,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

結合當前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和黨的“三農”政策,筆者認為,要解決好這些問題,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大力提高土地生產效能,深入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一、努力實現農民種糧補貼的科學撥付,切實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1、建立農民種糧補貼的科學評測機制。要按照現行農藥、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的市場價格的浮動比例,適時、靈活地調整補貼額度,有效防止生產資料價格的大幅攀升導致生產成本上漲,挫傷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2、推行種糧補貼的等差撥付制度。要以實行二季輪作為基準,核定種糧補貼基本額度,實行按季撥付;對于進行了三季輪作的,應在基本補貼額度上另外追加補貼額度,防止補貼撥付“一刀切”導致農民產生新的惰性,切實提高其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二、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權“制”,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

1、實行富余土地使用權的集中存管。以村級單位為存管主體,對于外出打工或者已經在城鎮創辦了實體產業的農戶,并且已經沒有富余力量進行土地耕作的,應對其土地使用權進行全面登記,由村民委員會進行集中存放管理,以防止農戶之間隨意轉讓土地使用權,造成農業生產的盲目性。

2、推行土地使用權的經營制度。對于村民委員會集中存放的土地,可以由村民委員會以招投標的形式,按照必要的科學的生產計劃,委托有能力進行耕作的農戶進行耕作,按經營收入的額度和相應的比例,向土地使用權的所有者支付經營利潤,在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的基礎上,提高土地經營效能。

三、積極試行土地使用權的股份制形式,推進農村產業一體化化經營

1、成立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要在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權“制”的基礎上,鼓勵有資金和技術實力的工商產業集團或個人,參與土地經營權的招投標,以農戶的土地使用權作為股本參股經營,成立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并鼓勵未參與土地使用權“制”的農戶積極參股;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按需要吸收農戶作為從事農業生產管理的工人,并按經營業績向農戶股東進行分紅或支付工資。

2、完善產業鏈結構。股份有限公司應制定科學可行的產業經營計劃,實現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一體化經營,完善產業鏈結構,并按照市場需要自主進行生產經營計劃的調節。

3、強化經營責任。股份有限公司應嚴格按照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興修水利、節能減排,積極支援、開展新農村建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推動當地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