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三結合
時間:2022-11-21 05:12:00
導語:解放思想三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社會變革轉型時期,許多思想與實踐都具有創新性特征,而非重復性的思想與實踐。同時,解放思想也有一個方法問題。為此,繼續解放思想應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疑”與“悟”的結合。古人說,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意思是說,悟由疑生,只有疑進去,才能悟出來。從一定意義上說,解放思想就是一個由疑到悟的過程。正是由于提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三大疑問,我們黨才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旗幟的大徹大悟。這樣的敢疑善悟,應當成為我們繼續解放思想的楷模。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我們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眾多新變數、新挑戰、新考驗面前,一些同志在思想觀念、能力素質、作風形象上與形勢任務還存在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如果在新的形勢任務面前失去了清醒,失去了憂患,失去了疑問,不找差距,不愿揭短,生怕否定自己,那么,就會阻礙思想的解放和工作的進步。長期以來,黨中央反復告誡全黨,要增強憂患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憂患意識就是疑問意識。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生活是無價值的生活。也可以說,離開了反思、疑問,思想本身就難以進步。繼續解放思想,就是要根據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反思自我,反省自我,反問自我:在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面前,“我們有什么不適應、不符合”,“我們還被什么所束縛障礙”?發出了疑問,就找到了結合性、針對性、具體性和突破性。疑是前提,悟是結果。疑字當頭,悟在其中。無處“問障”,何以“清障”?只有問疑束縛,才能開悟解脫。
二是“虛”與“實”的結合。解放思想首先是個思想路線、精神狀態、理性先導問題。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渾然一體的,也可以說,解放思想的標準是實事求是,要求從實際出發,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探求規律、升華理性統一起來。為什么我們有些同志解決了一件實事,能悟出三個道理;而有的同志解決了三件實事,卻悟不出來一個道理呢?原因在于后者在解放思想當中割裂了“實事”與“求是”的關系,也就是忽視了“虛”與“實”的結合。當前,我們要特別強調克服那種不注重學習、不注重務虛、不注重“換腦”,以為只要“干”就行了的片面認識、簡單之舉。要想科學發展,前提是要通過解放思想把傳統發展觀置換為科學發展觀。現在,誰也不會否定解放思想要落到實處。問題是我們所說的實處,既是指實際的事物,也是指實際的思想。解放思想要落實到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性、科學性上來。馬克思曾經說過,光是思想力求趨向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也應當趨向思想。在推動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實踐的力度往往體現了學習的深度。做到了虛實結合,工作中會收到乘法效應。而那種虛歸虛實歸實、湯歸湯水歸水的思想認識,既不利于繼續解放思想,也難以推動實踐上的突破。我們只有在繼續解放思想當中把虛與實結合起來,才能把許多真理性的認識內化為人格,內化為靈魂,轉化為倍增的、明天的、持久的能量。
三是“破”與“立”的結合。事物發展的永恒規律是除舊布新。鄧小平說過,解放思想就是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一論述明確了解放思想當中破與立的關系,強調了解放思想當中破與立的結合。對于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我們不能說此一時段只管破,彼一時段只管立。現實中我們時常感到某些舊東西揮之不去,某些新東西呼之不來。這種改革開放的縱深張力不夠,原因就是思想解放的破立結合不夠。當前,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繼續解放思想,堅持破與立的結合,更加顯得十分重要。試想,如果阻礙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思想觀念、利益格局、體制機制、路徑模式、政績導向不被打破,適應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思想觀念、利益格局、體制機制、路徑模式、政績導向怎能建立?舊模式的“板結”,嚴重擠壓新模式的生長。科學發展強調統籌、協調、普惠、公平等等,必然觸及到對一些既得利益的調整,而慣性又往往是頑強的。無從言破肯定無以言立。特別是推動科學發展大量涉及開發民智、調動民力、提高民享、普及民惠的內容,有大量事關公共性、群眾性、社會性、統籌性的難題需要破解,只有注重并善于傾聽群眾的呼聲意愿,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把少數意識變為多數意識,把部門意識變為公共意識,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才會進一步成為現實。
- 上一篇:中國與蘇聯東歐國家改革研究
- 下一篇: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