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科技工作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09 04:57:00
導語:林業科技工作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調查了解全省林業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查找原因,研究對策,努力提高全省林業科技工作水平,促進林業建設提高質量和效益,按照年初廳黨組安排的調研任務,科技處專門研究制定了調研計劃,明確了調研題目、目的、內容、任務、時間、路線和分組等情況。20*年5月12-31日,科技處*新4位同志與省科技興林顧問組*、*、*、*、*、*6位專家,先后分赴*等9個省轄市的*等11個縣(市),行程5000多公里,采取召開科技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林農、鄉村干部參加的不同類型座談會形式,深入細致地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調研,對全省林業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全省林業科技工作的現狀、存在問題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返回*后,科技處全體同志會同各位專家針對全省林業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認真地討論分析,研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林業科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林業科技工作以“*”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林業建設的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大力實施科技興林戰略,制定了一系列加強林業科技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不斷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推進技術進步。特別是去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貫徹《決定》的實施意見,按照省林業廳黨組關于“生態建設出精品、產業發展創品牌、林業管理上水平,實現林業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的要求,狠抓林業科技工作,全省林業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34%,科技成果推廣率達到30%,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30%以上,全省造林良種使用率達59%,建立各類科技示范林、示范園、示范點5000余處。
取得的主要成績有:
(一)狠抓林業科技攻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林業科學研究堅持面向生產、服務基層的方向,突出抓好一批生產急需的研究和攻關項目,在主要用材林樹種的良種選育和引進、豐產栽培技術、名特優經濟林樹種良種選育、高效栽培及果品加工技術、木材加工利用技術、森林保護管理技術、農林復合經營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年以來,全省共選育出林果新品種、無性系49個,引進林果新品種110多個;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林業科技成果75項,其中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星火獎33項,林業科技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對我省林業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組織實施了一批重點林業科技推廣項目,科技成果推廣與開發取得顯著成效。
*年以來,全省共落實國家、省重點科技推廣項目155個,其中國家林業局項目15個,省項目140個;建立各類推廣示范基地1500多處。推廣了三倍體毛白楊、四倍體刺槐、美國黑核桃、豫楸1號、豫羅紅板栗、無核棗等一批優良樹種;推廣應用了全光照噴霧育苗、脫毒繁育、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等一批新技術;全省實施林業科技開發項目28個,其中國家重大計劃項目6個,省科技開發項目2個,通過科技推廣和開發,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大面積擴散,大幅度提高了全省林業的科技水平。
(三)狠抓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科技興林示范工程建設成效明顯。
繼續開展了以“211”科技興林示范工程為主體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全省共建立科教興林示范縣2個、示范鄉19個、示范村146個、示范戶1000戶;新建了*、許昌、漯河等8個省市合建的“河南省林業高技術試驗示范園區”;建立了四個河南省退耕還林(草)工程科技示范區;各地結合示范工程建設和重點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等,共建立各類科技推廣示范林、示范園、示范點5000余處,總面積近百萬畝。通過示范基地建設,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其中大部分基地已成為各地林業建設的精品工程、樣板工程。
(四)加速發展林業高技術產業,形成了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
全省林業部門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奮斗目標,積極組織開展了林業高技術研究與開發,取得了良好開端。實施了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國家林業局林木優良無性系快繁河南鄢陵基地”和“河南省西部林木優良品種馴化繁育基地”項目,積極促進林業高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努力培育高技術新興產業;在木材和林果精深加工、利用“3S”技術實施森林資源監測;利用生物技術繁育林木新品種;實施花卉產業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帶動了一批林業高技術企業的發展。
(五)狠抓隊伍建設,林業科技工作體系進一步鞏固完善。
全省林業系統現有職工2.95萬人,其中科技人員5600余人,約占職工總數的19%;現有省、市、縣林業科研機構64個,職工總數1530余人,其中科技人員500余人,占33%。全省現有縣級以上林業技術推廣機構151個,其中省、市站19個,縣(市)級站132個,共有職工290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00余人。全省共建鄉(鎮)林業站21*個,共有職工91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111人。全省林業科研、開發、推廣體系初步形成。
(六)構筑科技支撐平臺,為林業工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奠定基礎。
成立了河南省“科技興林”顧問組,聘任省內外9名具有正高級技術職稱或博士學位的專家為全省林業重點工作出謀劃策;建立了河南省林業專家信息庫,為合理使用和科學配置技術人才打好基礎;組建了河南林業信息網,為實現林業信息的快速傳遞,數據資料的共享、林產品價格的網上創造條件等。
(七)制定印發精品工程標準,有力地促進了全省人工造林工程質量的提高。
20*年初,制定印發了《河南省人工造林精品工程建設標準》和《檢查驗收辦法》,《標準》對人工造林工程的規劃設計、良種使用、栽植模式、管護措施、檔案管理等內容作了詳細規定,使人工造林質量的優劣問題有了衡量標準。省林業廳黨組十分重視精品工程建設工作,提出從20*年起,全省所有人工造林工程都要按照《標準》進行施工,確保提高造林質量。全省各地在今年春季造林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施工,使造林質量比往年大幅度提高,據初步檢查,三門峽、濟源等地人工造林精品率達到50%以上。
二、當前林業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在全行業還沒有真正樹立,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要求還沒有真正落實,對林業科技工作重視和宣傳不夠。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的林業主管部門領導對林業科技工作是“口頭上重要,規劃上次要,行動上不要”,錯誤地認為,科技工作是軟指標,抓不抓都行。
(二)林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總體實力薄弱,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尚未形成。推廣經費不能集中使用,形不成規模和效益。科研設施陳舊,手段落后,嚴重制約林業科技的發展。特別是1996年省科技專項事業費取消以后,林業廳不再有專項科研經費,使我省林業科研和標準化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原創性研究不足。無法組織有針對性的聯合攻關,林業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無法開展研究工作。加上經費的多頭管理,少量的經費不能集中使用,直接影響到推廣和示范的規模和效果。
(三)科研、推廣、生產三者結合不夠緊密,技術棚架問題仍比較突出。一方面林業生產對科技需求缺乏自覺性和緊迫感,新技術、新成果應用不足。另一方面,科技項目立項與生產結合不夠緊密。有的科研單位還存在體制不順,多頭管理。
(四)多形式、多層次、多類型的林業科技示范體系尚未形成,科技在林業發展中的顯示度和貢獻率不高。對各地林業工作科技含量高低沒有確定硬指標,各地林業主管部門科技管理機構不健全、仍有三、四個省轄市林業局沒有落實科技管理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
(五)林業科技人才匱乏。科技人員知識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缺乏學術造詣深、善管理的復合性人才和高學歷科技人員,特別是缺乏從事林業第二、第三產業研究的知名的學術(學科)帶頭人。基層林業科研、推廣機構和人員不穩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知識更新緩慢,科技培訓工作滯后。對專業技術人員關心、培養和培訓重視不夠。
(六)林業科技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缺乏培養、引進、留住高層次科技人才和急需專門人才的具體辦法;沒有建立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對市地林科所深化改革和作用發揮引導不夠;缺少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強勢的科技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措施。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科技運行體系弊端和影響依舊存在,有限的科技資源分散重復和低效運作等問題比較突出。激勵機制不健全,創新能力不夠強。
(七)林業標準化工作投入不足、進展緩慢,不適應我國加入WTO新形勢和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
三、對策與建議
(一)高度重視林業科技工作。
全省林業系統各級主要領導都要落實“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要求,要把林業科技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思想認識到位、機構人員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投入到位,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切實增加林業科技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
1、廣泛宣傳林業的特點、社會公益性質及林業科技對提高林業建設質量和效益的重要作用,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財政、計劃部門的支持,確保對林業科技的投入逐年有所增長。
2、積極爭取國家計委、國家科技部、國家林業局、省計委、省科技廳、省外專局等部門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與經費,特別是努力爭取對河南林業具有較大推動作用的大項目。
3、落實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決定的實施意見中強調的“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科技支撐投資,要列入工程總預算予以保證,其資金份額不低于工程總投資的3%”的意見。林業貼息貸款、國債項目要優先安排科技含量高的林業科技開發和科技產業化項目。
4、科技部門與林業生產部門緊密結合,利用生產經費,結合生產建設,通過科技示范等,以增加林業建設科技含量。
5、吸引社會資金及鼓勵科技人員投入技術和資金創建科技示范園(區)和科技企業等,推動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和林產工業新產品的開發生產。
6、建議省林業廳每年解決100萬元專項科研經費,用于重大科研攻關和林業標準制定修訂工作,有效解決科技經費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
(三)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
1、進一步明確林業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機構的地位和作用,穩定和發展林業科技隊伍。建議市、縣將林科所和推廣站合并為林業科研推廣中心(全額事業單位),并按照中國林科院改革示范引導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突出林業的社會公益特性,穩住一支精干高效的林業科研隊伍搞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又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盡快建立科研推廣機構面向市場的靈活運行機制,一部分技術人員搞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等。
2、加快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特別要高度重視制度創新。在用人機制方面,要完善“開放、流動、競爭”機制,做到引得來,留得住和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行全員聘用制;在立項機制方面,實行科技項目招投標制,推行重大科技項目領導負責制,重大科研項目首席專家負責制;在分配機制方面,探索建立一種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林業科技大發展;在成果評價機制方面,引入科學的評價監督機制,完善成果實地驗收和成果匯報答辯制度;在科技管理方面,科研院所積極探索實行理事會決策制、院所長負責制、科學技術委員會咨詢制和職工代表大會監督制度。
(四)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工作。
制定切合實際的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深入調研,依據生產需要,每年申報指南,圍繞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著力支持產出值高、顯示度大的生態和產業項目,實現生態和經濟的“雙贏”。申報的項目一定要有規模、有亮點、有效益,科技支撐和推廣項目要突出各項林業技術的集成、組裝、配套,突出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要積極做好各類科技項目的爭取及組織協調工作。主動了解國家林業局、省科技廳等單位每年項目安排的思路及重點,多向他們匯報和宣傳我們的工作,并結合我省林業建設需要,指導各單位做好選題和申報工作,對生產上存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組織協調有關單位開展聯合攻關。
(五)強化科技興林示范工作。
圍繞全省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產業發展,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區、示范點。
一要繼續實施“211”科技興林示范工程,重點抓好一批示范縣、示范鄉、示范村;、示范園和示范點的建設;
二要結合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科技支撐項目和“948”項目、科技攻關、中間試驗、科技推廣等項目的實施,通過林業高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力爭建成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興林示范區、示范園和示范點;
三要突出抓好人工造林精品工程建設,做到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與林業技術推廣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驗收,使全省人工造林精品率大幅度提高,優化林業結構,實現生態建設出精品、林業產業創品牌、林業管理上水平,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
(六)抓好科技推廣、培訓和普及工作。
把提高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作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促進科技與林業建設的緊密結合。要下大力氣抓好成果轉化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強化工程標準化及質量技術監督,搞好技術培訓。制定切實可行的科技培訓計劃,加強對現有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還要利用鄉站技術力量、農業廣播學校、技術講座、信息網絡等多種形式,抓好專項技術培訓和科學技術普及,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技術隊伍,提高成果的擴散水平。通過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宣傳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大力開展以林木優良新品種和林業先進適用新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科普和培訓,重點解決好林業“技術棚架”問題,促進科技、推廣和生產的緊密結合。
(七)努力建設一支數量足、結構優、素質高的科技人才隊伍。
加大引進、培養、留住高層次科技人才和急需專業人才工作力度。要制定優惠政策,創造條件,吸引院士、博士導師、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到林業部門工作。要認真落實《河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
(八)盡快建立健全林業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
加強領導,廣泛宣傳,加大投入,加快制定林業地方標準的步伐,強化監督,使林業標準與生產緊密結合,為實現“建綠色中原、創效益林業”提供條件。
- 上一篇:森林旅游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銀行助學貸款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