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產業發展體系健全工作措施

時間:2022-01-03 03:50:00

導語:蔬菜產業發展體系健全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蔬菜產業發展體系健全工作措施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府有關部門:

切實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為進步加快全縣蔬菜產業發展。蔬菜生產穩步增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全縣年蔬菜生產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供給、助農增收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基地建設為重點,以質量安全為核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面向大市場、推進大生產、搞活大流通,加速實現蔬菜產業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新格局,努力將蔬菜產業打造成為我縣保障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優勢特色產業。

二、總體目標

年全縣建成蔬菜基地20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0萬畝,實現蔬菜總產量30萬噸,蔬菜產值6億元,蔬菜商品率達70%。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10個,蔬菜基地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8%以上。實現全縣人均蔬菜占有量達360公斤,蔬菜產業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額達600元。

三、重點任務

(一)抓好三大蔬菜基地布局。一是居民“菜籃子”蔬菜供應基地。主要布局在城鎮郊區及海拔500米以下淺丘平壩區,以等鄉鎮為重點,建成5萬畝“菜籃子”蔬菜供應基地。重點發展冬春早熟鮮銷蔬菜和設施蔬菜,主要保障縣城和各鄉鎮集鎮居民生活需求。二是加工原料蔬菜生產基地。以海拔500-1000米的低中山區為重點,依托石海、大千、華酉等蔬菜加工企業,在等鄉鎮訂單發展10萬畝加工蔬菜,其中辣椒6萬畝、蘿卜2萬畝、青菜2萬畝、食用菌800萬袋。三是高山反季外銷蔬菜生產基地。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等高山區域,建設5萬畝高山反季蔬菜基地,重點在毛壩、木葉、黑水、雙泉、涂市等鄉鎮發展夏秋鮮銷蔬菜和開發利用野生蔬菜資源,主要鮮銷主城區等縣外大市場,同時兼顧補充縣內市場供應。

(二)建立兩級蔬菜保供基地。一是縣城蔬菜供應核心基地。由處于低、中、高三梯次海拔的龍麻壩、小壩、毛壩3個核心蔬菜基地構成,重點打造桃花源鎮的花園、東流口,龍潭鎮的石營、包家、興田,麻旺鎮的平橋、吉安、桂香,毛壩鄉的毛壩、天倉等10個蔬菜專業村,建成保障縣城和四大園區供給的“菜籃子”核心基地3萬畝,保證縣城蔬菜供應量75%以上。二是鄉鎮集鎮蔬菜供應基地。在龔灘、丁市、李溪、小河、興隆、蒼嶺、黑水、酉酬、大溪、后溪等10個區域重點集鎮(不含桃花源、龍潭、麻旺)各建設“菜籃子”基地800畝,其余24個鄉鎮集鎮(毛壩除外)分別建設500畝,保證全縣鄉鎮“菜籃子”自平衡蔬菜基地達2萬畝,確保鄉鎮蔬菜自產供應量占85%以上。同時,實現全縣農村每戶農戶建0.5畝“菜園子”,保證農村居民生活蔬菜98%以上來源自產。

(三)優化蔬菜生產品種結構。按照不同梯次海拔區域,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堅持“突出重點產品、豐富花色品種”,優化蔬菜品種結構布局。利用淺丘平壩區早春、晚秋特色,重抓早春馬鈴薯、番茄、辣椒、茄子、四季豆、豇豆、黃瓜、菜玉米、生姜等蔬菜和晚秋馬鈴薯、蓮花白、花菜、萵苣、青菜、蘿卜、青菜頭、白菜等大宗蔬菜;在低中山區抓好應季大宗蔬菜和食用菌、辣椒、蘿卜、青菜等加工蔬菜生產;發揮高山地區夏秋優勢,發展夏秋蘿卜、娃娃菜、蓮花白、青菜頭、萵筍、菜玉米等反季節蔬菜。著力開發利用我縣陽荷、薇菜、蕨菜、洋姜、魔芋等特色蔬菜品種。

(四)加大蔬菜“三新”引進推廣。扎實推進渝東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蔬菜標準園、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和蔬菜專家大院建設,努力搞好蔬菜“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的集成、組裝、配套推廣,示范帶動提升全縣蔬菜生產科技水平。一要狠抓名特優蔬菜新品種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實現全縣蔬菜基地良種覆蓋率達100%。二要推廣使用微耕機、起壟機、滴管帶、機動噴霧器、頻振式殺蟲燈、防蟲網、遮陽網、可降解地膜等蔬菜生產新設施,提高我縣蔬菜生產效益和產品質量。三要培訓推廣蔬菜集約化穴盤育苗、設施促成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無公害綜合防治等新技術,提升我縣蔬菜單產、質量安全水平和周年均衡供應能力。

(五)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和完善縣、鄉(鎮)兩級蔬菜質量檢測監管體系,積極強化全縣蔬菜生產投入品監管,在重點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建立完善生產檔案和開展蔬菜產品例行檢測,逐步形成可控的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和監管能力。大力推行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積極申報認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精心打造“放心菜”品牌,實現全縣新增無公害蔬菜基地2個、面積1萬畝,新增“三品”(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品種10個,蔬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

(六)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積極扶持和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著力培育蔬菜營銷公司、經銷大戶、銷售經紀人等流通主體,建立縣外市場銷售窗口和網絡,搞活市場流通,及時迅捷地將縣內蔬菜運銷出去,努力延伸和擴大我縣蔬菜的銷售半徑和銷售份額。同時,鼓勵蔬菜基地、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與超市、學校、企業等蔬菜需求大戶建立直接供應關系。狠抓招商引資,大力引進培育蔬菜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貯藏、保鮮、精選、包裝及速凍菜、脫水菜、泡菜、腌菜、醬菜等蔬菜精深加工,重點突出“泡菜系列(辣椒、蘿卜、青菜、生姜等)、速凍鮮食玉米、鹽漬食用菌”三大蔬菜產品加工。力爭全縣新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5個、年經銷蔬菜300噸以上的營銷大戶10戶,新引進建立蔬菜加工企業1家,使全縣蔬菜年加工量達到5萬噸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和部門要高度認識發展蔬菜生產對保障我縣城鎮居民“菜籃子”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戶萬元增收的重要性,把蔬菜生產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專抓隊伍,制定生產方案,層層分解落實指標和責任,細化各項措施,確保蔬菜生產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實現。

(二)狠抓典型示范。縣農委、扶貧辦、科委等相關部門要整合有關項目資金,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抓好“一園三片”,即渝東南農業科技園區設施蔬菜標準園和龍麻壩、小壩、毛壩3個城鎮居民“菜籃子”核心保供基地示范片建設。各鄉鎮分別建立1個連片200畝以上的蔬菜生產示范片,至少新培育蔬菜種植面積20畝以上專業大戶10戶。

(三)搞好指導服務。縣農委和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要下派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負責對蔬菜生產開展全程技術指導,及時解決蔬菜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要切實抓好蔬菜基地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菜農素質。要搞好蔬菜生產、流通、價格等信息的采集、匯總、分析和,以精確的市場信息指導蔬菜的生產和流通。

(四)加大宣傳引導。全縣上下要加強對發展蔬菜生產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蔬菜生產發展的良好氛圍。要通過電視、報刊、網站及專欄等傳播平臺,加大市場信息和蔬菜種植技術的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穩定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市場預期,推動蔬菜生產健康發展。

(五)強化督查落實。蔬菜生產將作為農戶萬元增收的重要內容和項目納入年度考核,縣督查巡察辦要加強對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菜籃子”基地建設各項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和督查督辦,確保全縣全年蔬菜生產目標任務得到圓滿完成,確保城鎮居民“菜籃子”均衡有效供給和實現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