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氣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時間:2022-02-28 03:46:00

導語:農村氣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氣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一號文件“要加強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預警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的精神,并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云政辦發〔〕11號)文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實施意見》(保政辦發〔〕21號)文件“要強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與傳播,及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各級政府要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體系建設,建立氣象部門及時及廣電、通信等有關部門,有效傳播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聯動機制,充分利用學校、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設立電子顯示屏、公眾廣播等設施接收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加快氣象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進一步暢通廣大農村、邊遠山區等預警信息渠道”要求,為積極幫助各鄉鎮、涉農單位實現災害監測“超前一小時”,災害預警“提前一小時”,警報覆蓋“最后一公里”的目標,進一步增強對災害預警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為此,在我縣建設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服務系統,建成后將使我縣各級政府、涉農單位方便及時的獲取氣象信息和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信息;預警時效大大延長、應急處置能力將顯著提高,為我縣的防災減災,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構建和諧新農村提供更好的氣象服務,因此,各鄉鎮、各相關單位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完成系統建設任務,現將有關建設事項通知如下:

一、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筒介

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由信息平臺(設在縣氣象局)、氣象電子顯示屏和氣象語音接收機組成。既可以在有播音條件的地方使用氣象電子顯示屏和氣象語音接收機組合,也可以單獨使用氣象電子顯示屏。其特點:一是電子顯示屏覆蓋面廣、內容直觀、速度快捷,被譽為是站在身邊的“信息服務臺”。二是信息內容廣且及時。電子顯示屏和預警接收機不僅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而且還能把政府和部門宣傳的有關政策、重要信息、公告、通知等進行,比如森林防火、計劃生育政策、疾病防疫等等,從而實現信息平臺共享。三是建設難度小。只要通電、有移動信號即可建設。

二、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方案

(一)建設計劃。用1—3年(—年)的時間完成各鄉鎮、行政村、涉農單位的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建設任務,年各鄉鎮、涉農單位必須完成1—2個點的建設任務,并將建設方案于年11月15日前報縣氣象局。

(二)信息內容。1.未來24小時短期預報,每日更新2次;2.不定期:轉折性天氣消息、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和防范措施;3.強降雨、降溫及重大災害等實況信息;4.各個時期的生產建議;5.各級黨委、政府的惠農政策及公告等;6.有關部門,如農業、林業、水利、煙草、衛生等部門對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建議;7.為農村提供適時主要農產品價格;8.各用戶需的合法信息。

(三)信息內容提供。由各級政府及各相關部門以文字方式加蓋單位印章提供給氣象局,由氣象局負責。

(四)信息使用反饋。各使用單位安排專人負責,其職責主要是:1.負責電子顯示屏正常運行維護,出現問題及時報告氣象局;2.負責把顯示屏的重要信息向村民宣傳,必要時采取防御措施;3.負責區域內的災情上報;4.及時把信息使用后有效益的情況上報;5.及時搜集上報“三農”最需要的信息。

(五)獎勵。上報的信息,一經采納每條信息氣象局給予10元的稿費;如果有突出表現(如應用氣象預警信息及時采取防御措施,避免了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的)將給予獎勵。

三、系統建設和維持費用

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主平臺由省氣象局投資建設;各點系統建設和信息服務維持經費:由各鄉鎮、行政村、涉農單位自籌解決,每個點系統建設經費5000元(電子顯示屏3000元,接收機2000元),維持經費每年1800元(手機卡使用費、信息發送費、電子顯示屏、接收機等每年維護維修費)。年縣氣象局爭取到30個點建設項目,每個點給予2500元的建設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