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區域化黨組織實施措施

時間:2022-05-13 05:46:00

導語:街道區域化黨組織實施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區域化黨組織實施措施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促進城鎮區域內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按照《貴烏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實施意見》要求,2010年起,在全街道范圍內推行區域化黨建工作,已在2010年8月成立貴烏街道第一區域黨委,效果顯著,為進一步推進區域性黨建的組建,經黨工委會議研究決定在2011年9月成立第二個區域化黨組織,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委領導、區域統籌、尊重主體、共促和諧”的思路,優化組織設置,整合黨建資源,創新活動方式,使轄區內黨組織、黨員及其他各類組織、群體在區域化黨建工作平臺上找準各自的著力點,構建“區域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服務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工作格局,促進區域和諧穩定、推動區域科學發展。

二、總體目標

通過建立“區域黨組織”平臺,進一步整合街道區域內各種社會資源,拓寬黨組織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為轄區群眾提供優質的社區生活服務保障,逐步構筑起社區公共服務、公益服務、便利服務為一體的快捷、方便、貼近式的新型服務模式,真正實現服務重心下移。同時,在完善黨建機制、配強黨建隊伍、整合各方資源、拓展服務功能等方面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不斷提高黨建資源利用效率,形成黨建工作的最大合力。對街道區域內黨建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黨員為主體、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分為三個階段:

1、擴面新建階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一區域化黨建取得成效和經驗基礎上,以友誼社區、興黔社區、銀佳社區、大營社區、筑新社區為第二個試點,建立地區性聯合黨組織,統籌區域內的社區、機關、企業黨建;

2、總結推開階段(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總結第一、第二試點區域工作經驗,推行建立第三、第四區域化黨委,實現街道黨的組織網絡和工作網絡覆蓋各類組織、各個領域,區域化黨建制度體系形成。

3、塑形鞏固階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區域化黨建制度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黨組織作用明顯增強,區域內各類組織、群體實現和諧共處、科學發展。

三、基本要求

(一)堅持四項原則。即:服務重心下移原則;典型引路原則;突出實踐特色原則;為中心工作作貢獻原則。

(二)搞好四個結合。即: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要與學習十七大精神相結合;與省、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相結合;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與“三創一辦”、“作風建設年”、“四幫四促”、“黨(團)社區服務先鋒行”等中心工作相結合。

(三)體現四種特性。即:前瞻性,超前謀劃、積極應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民主性,廣泛征求各基層黨組織和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形成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風氣;操作性,措施具體、明確,便于操作;民本性,關注民生,服務重心下移,為人民群眾多辦好事,不斷提高居民群眾幸福指數。

四、堅持四項機制

在第一區域黨組織運行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第二區域化黨建工作,通過堅持“四個機制”、抓好“四個載體”,進一步構建“區域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服務一體化”工作格局,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實現優勢互補、整體聯動、服務重心下移。

一是堅持“大黨委制”。以地域群體為依托,以社區為基本區域單位,合理劃分黨建區域,建立第二區域黨總支,發揮區域化黨建優勢,提高區域黨組織的凝聚力。街道根據區域實際,將資源相對互補、銜接的社區黨組織整合為一個區域黨組織。第二區域化黨組織書記根據實際情況可通過街道黨工委下派擔任或由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等方式。大黨委設書記1名、副書記2名、委員11--13名。

二是堅持“委員兼任制”。把區域內駐區單位、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吸納為第二區域黨組織成員,把第二區域內有影響的單位負責人選聘或委任為區域黨組織負責人,提高共駐共建的組織化程度。形成“事情共商、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的良好機制。

三是堅持“黨建聯席會議制”。首先,明確黨工委承擔區域化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堅持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做好與第二區域內行政事業單位黨組織的聯絡協調;其次,搭建第二區域參與的工作平臺,采用“輪值主席制度”等形式,協商處理第二區域事務,推進區域自我治理。第三,堅持群團參與機制。建立與第二區域黨組織架構相匹配的群團組織架構,確保群團組織建設與黨建工作目標同向、工作同步。

四是堅持“區域聯動制”。組織引導第二區域內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與社區開展共駐共建活動,推動社會資源向社區開放,機關力量向社區聚合,部門服務向社區延伸。對現有的活動場地、人才等各種資源進行充分聯動,進一步整合利用駐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形成與共建單位“雙向服務,雙向受益”的共建機制。

五、抓好四個載體

要結合《中共云巖區委組織部中共云巖區委宣傳部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三項教育、四類提升、五個爭創”的實施方案》要求,一是開展“共產黨員進萬家”活動。根據《民情日記》內容,明確黨員承諾內容和走訪內容,廣泛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廣征民意,詳細記錄黨員進家的情況,有群眾反饋,使黨員干部下基層形成制度化,讓區域黨組織的黨員找到發揮作用的著力點;二是開展發放“黨員連心卡”活動。將社區電話、黨組織負責人等進行公開,加強黨組織與黨員的聯系、互動,及時收集黨員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并予以回復;三是結合“黨(團)社區服務先鋒行”活動開展在職黨員向居住地報到活動,建立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制度,發揮在單位和社區“雙重”崗位作用,落實“雙重”責任,實行“雙重”管理。社區黨組織要根據在職黨員的意愿、特長,組織動員其參加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轄區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好各類活動,為在職黨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同時,要將在職黨員奉獻轄區的行動及時做好登記,加以宣傳。四是開展黨員承諾活動。按照組織引導、自愿申報、盡力而為的原則,要求黨員結合工作實際和自身特點確立具體承諾事項,推行“五諾”工作法(科學定“諾”、簽名承“諾”、實踐兌“諾”、跟蹤問“諾”、民主評“諾”),尤其要注意把在職黨員和流動黨員作為開展黨員承諾活動的重點,在承諾內容上堅持做到“不切實際的承諾不提,辦不到的承諾不提”,確保做出的每個承諾具體、實在,落實到實處。

六、工作要求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區域化黨建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基層黨建工作體制的重大探索。街道黨工委特別是試點單位要正確認識區域化黨建與單位黨建關系,切實加強了領導,調整完善基層黨建工作領導體系,進一步研究探索如何調整現有的基層黨建領導體系使區域化黨建運作更加有效。

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街道要切實負起責任,把第二區域化黨建工作作為今年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學制定工作規劃,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第二區域內的有關單位和部門要把自身工作體現到區域管理工作中去,動員、組織所屬黨組織和黨員主動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自覺接受區域黨組織的雙重管理。

3、強化保障,加強宣傳。要切實強化第二區域化黨建工作保障。按照街道財政分級統籌和區域內單位自愿籌集相結合的辦法解決經費問題。要充分發揮區域內各類組織已有場所、設施的作用;通過下派掛(兼)職、公開招聘等多種形式,拓寬黨務工作者的選拔渠道。同時,要堅持輿論先行,及時宣傳推廣開展區域化黨建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力營造黨組織、黨員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區域化黨建的氛圍,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實現優勢互補,整體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