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健康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02:03: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婦健康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健康教育對產婦自然分娩率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究婦產科干預中孕期健康教育對產婦的自然分娩率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自2019年3月~2020年11月來某院婦產科的8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孕期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自然分娩概率、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結果:對照組自然分娩率為77.50%,研究組自然分娩率為97.50%,研究組自然分娩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結論:在婦產科干預中進行孕期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孕婦的自然分娩率,孕婦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也高,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婦產科;干預;孕期;健康教育;自然分娩率;護理滿意度
婦產科的護理在眾多科室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因為在護理人員日常護理中,不僅承擔著孕婦的生命安全,也承擔著新生兒的健康,承擔著一個個家庭的希望,因此應該提高對婦產科護理的水平[1]。在孕期期間,由于孕婦對新生兒產生了一定的期待和害怕,因此會造成孕婦的緊張和焦躁的情緒,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對孕婦和胎兒造成惡劣的影響,因此在孕期更需要護理人員對孕婦進行科學的教育工作,從而幫助孕婦順利的分娩[2]。本次研究在婦產科干預中進行孕期健康教育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19年3月~2020年11月來我院婦產科的80例要分娩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初產婦22例,經產婦18例,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28.75±5.67)歲;研究組初產婦23例,經產婦17例,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28.12±5.32)歲。兩組孕婦在年齡、初經產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首先根據我院的相關規章制度對孕婦進行護理,按時對孕婦的各項臨床數據做好檢測,并及時地對孕婦進行飲食的指導和保持孕婦所處環境的干凈和整潔。研究組患者實施孕期健康教育:(1)在孕婦入院后,要及時的對孕婦及其家人分發健康教育手冊,并對孕婦進行健康教育的講解,讓孕婦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孕期期間相關知識和了解相關母嬰狀況,從而預防孕婦在孕期不良心理的產生。目前艾滋病傳播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母嬰傳播,護理人員要時刻對孕婦進行艾滋病的預防教育工作,從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2)對于孕期間的孕婦來說,心理變化比較大,因此護理人員應該時刻的注意產婦的心理變化,從而可以及時地對患者心理進行開導,讓孕婦能夠安心養胎;(3)根據孕婦具體情況對孕婦進行健康的生活指導;(4)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做好孕婦會發生難產或者其他疾病的預防。1.3評價指標觀察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孕婦的自然分娩概率、孕婦護理滿意度和孕婦住院時間,其中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數+比較滿意數)/總例數×100%[3]。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獨家原創:護士對孕產婦健康教育護理
摘要: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孕產婦進行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孕產婦因知識缺乏帶來的負性情緒和生理需求缺陷。本文通過分析孕產婦的心理特點,對孕產婦做好健康教育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有針對性地對孕產婦開展健康教育。
【關鍵詞】孕產婦;健康教育
引言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健康教育可使孕產婦調節好孕產期間的心理,正確對待妊娠、分娩合并癥等病情。分娩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都會給孕產婦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甚至恐懼,所以臨近分娩時她們自然會更加迫切地了解自己和胎兒的狀況、分娩方式以及母子能否平安等情況。分娩后面對新生命的哺乳,一時又處于茫然、不知所措和焦慮的情緒中。對這些問題,如果護士的宣教有誤或方法不當,就有可能加重孕產婦及其家屬的緊張情緒和誤解。本文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的幾個問題,談了幾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1孕產婦的特點
孕產婦中大多數是需要醫護人員幫助其完成生理功能的正常人,但醫院的特定環境又會使她們產生陌生感和恐懼感。孕產婦一般已經從不同途徑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有關妊娠、分娩的信息,其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而錯誤的觀念糾正起來往往比灌輸新的正確的知識要困難得多。如夏天在分娩后,有的產婦產后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這樣極易造成產后中暑。分娩不僅僅是產婦的事,它還牽動著整個家庭。家屬對孕產婦的態度和處理,對孕產婦的情緒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對家屬也應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
論妊娠糖尿病產婦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由于妊娠糖尿病產婦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會降低產婦的生活質量[1],因此,實施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提高產婦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滿意度、提高治療效果有積極的作用。本文探討針對性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產婦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綜合干預組和傳統護理組,每組各35例。綜合干預組:年齡24~39歲、平均(28.79±2.21)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7例;傳統護理組:年齡24~38歲、平均(28.78±2.68)歲,初產婦19例、經產婦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1.2方法。傳統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綜合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具體方法為:(1)心理護理。加強與產婦的溝通,針對產婦的心理狀態和不良情緒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焦慮、抑郁情緒嚴重的產婦給予安慰和關懷,采取音樂療法等減輕其負性情緒[2];對于伴有悲觀情緒的產婦可向其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多鼓勵產婦,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定期進行健康講座,解釋有關妊娠糖尿病的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向妊娠糖尿病產婦解釋低鹽和低糖飲食的益處,限制其高糖食物的攝入量;嚴格指導產婦按時服藥,讓其了解用藥劑量與方法、服藥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等;增加產婦親屬的監督作用,指導產婦進行適當的活動鍛煉,可采取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和瑜伽等[3]。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及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遵醫治療評分;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血糖指標;同時記錄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分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種。心理狀態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1.3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綜合干預組:非常滿意25例、滿意10例,滿意度為100.00%;傳統護理組:非常滿意20例、滿意6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為74.29%。綜合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及心理狀態評分比較。護理前,綜合干預組:空腹血糖(8.78±1.31)mmol/L,餐后2h血糖(13.25±1.21)mmol/L,SAS評分(54.21±1.21)分,SDS評分(56.37±1.21)分;傳統護理組:空腹血糖(8.76±1.31)mmol/L,餐后2h血糖(13.22±1.24)mmol/L,SAS評分(54.35±1.66)分,SDS評分(56.46±1.25)分;兩組的血糖指標及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綜合干預組:空腹血糖(6.24±0.51)mmol/L,餐后2h血糖(7.19±0.12)mmol/L,SAS評分(33.45±6.21)分,SDS評分(38.25±2.11)分;傳統護理組:空腹血糖(7.54±0.76)mmol/L,餐后2h血糖(9.25±0.55)mmol/L,SAS評分(42.11±5.01)分,SDS評分(45.22±3.13)分;綜合干預組血糖指標及心理狀態評分均優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及遵醫治療評分比較。綜合干預組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遵醫治療評分分別為(96.24±3.68)分、(96.11±3.22)分、(96.02±3.56)分,傳統護理組分別為(84.11±3.21)分、(84.34±3.11)分、(84.41±3.66)分。綜合干預組的疾病知識認知水平、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遵醫治療評分優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4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綜合干預組不良妊娠結局2例占5.71%,傳統護理組不良妊娠結局9例占25.71%;綜合干預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明顯少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療效探析
產婦分娩屬于一項復雜且高風險的過程,分娩過程會給產婦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婦產科護理中,對產婦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健康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多數產婦在分娩前已認定分娩過程是極其痛苦的,同時又由于對分娩知識的缺乏,常常會有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產生,這些負面情緒多會對產程的進展造成不良的后果。如產程延長、分娩風 險加大等,甚至會提高剖腹產率。健康教育作為整體人性化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平緩產婦的不良情緒,有利于產婦的分娩和康復。我院對2013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的142例產婦進行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我院婦產科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產婦142例,初產婦105例、占73.94%,經產婦37例、占26.06%。年齡20~38(24.7±5.9)歲,孕37~42(38.4±2.3)w。所有產婦均愿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根據是否實施健康教育將產婦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每組71例。兩組年齡、身高、體重、孕周、產次分布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臨床護理,給予普通健康教育,對就診產婦存在的疑惑給予及時、耐心的解答。健康教育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定期舉行產婦健康教育。對產婦進行孕期健康知識的講解和培訓,讓其了解孕期對分娩的母嬰健康有直接性的關系。護理人員應告知產婦在孕期保持合理的飲食和愉悅的心情有利于胎兒的正常生長,對產婦恐懼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希望選擇剖腹產進行分娩的心態,護理人員應積極對產婦進行心里疏導,并向其講解相關的孕產知識,使其了解自然分娩的優點。(2)加強健康教育宣傳。采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進行宣傳,如發放宣傳冊、播放宣傳教育片等,使產婦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接受健康教育,消除產婦心中的焦慮與恐懼,促進母嬰健康。(3)對住院產婦實施一對一的產科宣傳教育和生活飲食指導,廣泛收集產婦資料,以了解產婦心理。同時,指導產婦以快樂平和心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分娩。分娩后,也要對患者實施健康宣傳教育,對患者的體位提升自我保健的意識,促進身體的快速康復。
降消健康教育宣傳計劃
為提高農村孕產婦的住院分娩率,促進農村孕產婦對孕產期保健及安全分娩等知識的掌握,提高她們利用婦幼保健服務的能力,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落實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免費等政策措施,根據湖北省“降消”項目有關健康教育及孕產婦救助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組織管理
㈠衛生局牽頭,由婦聯、計生有關人員組成“健康教育和母嬰愛心救助專項工作組”,負責全縣健康教育和母嬰愛心救助的實施和指導。
㈡鄉鎮根據健康教育宣傳工作計劃,結合實際制定本鄉鎮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組織實施。
二、健康教育目標
㈠縣、鄉、村三級項目管理及業務人員降消項目相關政策和知識培訓率達100%;
孕產期健康教育管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孕產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分娩的50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每組25例,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組給予健康教育管理,比較兩組患者抑郁(HAMD)、焦慮(HAMA)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組抑郁、焦慮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常規組(76.00%),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管理在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孕產期;健康教育;效果
高齡孕產婦逐年增多,隨之帶來的妊娠風險、妊娠合并癥風險也有所增加健康教育對于改善此種狀況尤為重要[1]。本文為探討健康教育在孕產期管理中的作用,對50例孕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分娩的50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每組25例,常規組產婦年齡在21歲-34歲之間,平均(22.50±5.56)歲;護理組產婦年齡在22歲-35歲之間,平均(22.67±5.43)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工作,向患者講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及主要保健方法,講述臨產知識、新生兒喂養知識等。護理組給予健康教育管理,主要包括:①產前:首先,對患者進行入院教育。其次,講解母體內胎兒發育過程、孕婦在此期間可能出現的情緒變化、妊娠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并協助孕產婦制定健康合理的飲食規劃,使患者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做好充分準備。最后,指導孕產婦正確對母胎進行自我監護、胎動自測注意點、如何正確數出胎動等基本事項。②產中:由護理人員對其實行分娩陪同工作,對產婦生產過程中如何減輕疼痛進行指導,可通過對產婦下腹部、腰骶部進行按摩等方式減輕疼痛。并時刻注意觀察產婦心理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疏導與鼓勵[2]。③產后:孕產婦分娩后對其身心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工作,并根據具體評估結果制定可行性健康教育方案,對如何擠奶、正確哺乳姿勢、個人衛生護理等知識進行相應培訓。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抑郁(HAMD)、焦慮(HAMA)評分。1.4療效判定標準。HAMD、HAMA評分判定標準:<7分以下沒有抑郁,≥7分為輕度或中度抑郁。HAMA<7分無焦慮癥狀;7分-14分為可能有焦慮;15分-21分肯定有焦慮;22分-29分明顯焦慮;>29分嚴重焦慮。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衛生教育宣傳工作計劃
為提高農村孕產婦的住院分娩率,促進農村孕產婦對孕產期保健及安全分娩等知識的掌握,提高她們利用婦幼保健服務的能力,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落實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免費等政策措施,根據湖北省“降消”項目有關健康教育及孕產婦救助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組織管理
㈠衛生局牽頭,由婦聯、計生有關人員組成“健康教育和母嬰愛心救助專項工作組”,負責全縣健康教育和母嬰愛心救助的實施和指導。
㈡鄉鎮根據健康教育宣傳工作計劃,結合實際制定本鄉鎮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組織實施。
二、健康教育目標
㈠縣、鄉、村三級項目管理及業務人員降消項目相關政策和知識培訓率達100%;
產褥期婦女護理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產后42天在我院保健門診進行檢查的初產婦中隨機選擇211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0~25歲92例、26~30歲79例、31~40歲38例、>40歲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0人,占56.9%;高中及以上91人,占43.1%。
1.2研究方法
參閱有關文獻,結合臨床經驗和實際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孕婦、乳母及新生兒飲食與營養知識、產褥期衛生護理知識及母乳喂養衛生知識、入院前接受健康教育的情況以及了解相關護理知識的態度與行為等。問卷首頁編寫統一的指導語,問卷形式是單項或多項選擇。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按規定內容分別在入院時和產后42天檢查時,采用面對面詢問填寫調查問卷,當場回收。
1.3健康教育方法
淺談孕期心理健康教育
產后抑郁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女性精神障礙疾病。孕婦在生產前后,由于社會角色、體內激素水平等變化進而給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均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1]。產后抑郁的發生一般在分娩4~6周時發生,是產褥期常見的精神綜合征,患者表現為沮喪、易怒、恐懼、焦慮等狀態,嚴重時甚至出現自殺或者幻覺等情況,嚴重威脅著產婦及胎兒的健康[2]。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6例孕產婦進行分組研究,分析探討臨床護理干預結合孕期心理健康教育對孕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現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婦產科分娩的106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按照隨機雙盲法進行分組,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0~34歲,平均為(26.31±4.57)歲,其中26例分娩男嬰,27例分娩女嬰;護理組產婦年齡為22~33歲,平均為(26.54±4.68)歲,其中28例分娩男嬰,25例分娩女嬰。觀察組和護理組產婦上述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1.2護理方法。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的孕期檢查和護理。護理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護理干預,其主要內容為:向孕婦講解相關分娩和妊娠的知識,使其了解分娩的過程中,同時對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放松技巧等進行講解,減輕產婦因不了解所引起的恐懼。向孕產婦進行積極的鼓勵,在對孕婦進行產前教育的過程中,使其正確認識自己身份的轉變,逐漸使孕婦接受自己所面臨的責任,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迎接寶寶的出生,同時向其介紹正確照看嬰兒的方式,使其建立成為優秀母親的信心。指導孕婦在產前進行適當鍛煉,多散步,聽輕音樂等,有助于產婦的分娩和心情的放松。對產婦進行重男輕女的家庭教育,多宣傳男女都一樣,男女平等的相關知識,減輕產婦由于家庭重男輕女思想所造成的精神負擔。鼓勵產婦積極與家人進行交流,同時向已經生產的朋友多聊天,學習一些經驗,提高帶娃的信心。丈夫應多陪伴孕婦,平時多交流,為迎接寶寶的出生迎接良好的氛圍。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3]對比觀察兩組產婦干預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情況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問卷進行滿意度調查,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評分≥80分表示滿意,評分60~80分表示一般,評分<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護理組中37例滿意,15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8.36%;對照組中21例滿意,24例一般滿意,8例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5.25%,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產婦HAMD評分和SDS評分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護理組產婦評分均顯著
3討論
婦產科實習護士健康教育體會
摘要:為不斷提高我科的健康教育質量,探索更好的健康教育方法,本文從改變健康教育模式,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婦產科實習護士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和改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使護生能快速而深刻地掌握婦產科健康教育知識,提高了婦產科的帶教質量。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健康教育;應用效果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日趨強烈,健康教育也受到更多護理人員的重視,成為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1]。健康教育不僅體現了一名護士的知識素養,而且體現了人際溝通的人文素養,是護生步入臨床工作之后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以往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健康教育技能的獲取是以觀看老師對患者的口頭宣教、聽取健康教育小講座等為主。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是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自行觀看教學視頻或閱讀相關教學材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和同學之間共同進行問題的討論[2-4]。在此過程中可以完善實習護士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素質,豐富實踐技能,從而提升護理質量[5]。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6]。由于婦產科護理對象特殊,既有婦科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有孕產婦、新生兒的健康保健,健康教育受眾面廣,使實習護士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受到影響,而健康教育的質量高低是影響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為提高我科實習護士的健康教育學習效果,本研究將翻轉課堂教學引入婦產科實習護士的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實習護士4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名,女性36人,年齡18—22歲,平均(19.5±3.7)歲,中專4人,大專12名,本科24名,每批實習生4人為一組,在婦產科實習4周。1.2方法。1.2.1成立健康教育帶教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護士長助理為副組長,教學組長、2名婦產科疾病管理帶教師(下稱帶教老師)為成員的帶教組織。健康教育有別于科內其他帶教考核,該課程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考核以疾病管理帶教老師負責,教學組長審核、修改,護士長定稿。1.2.2選擇教學內容,形成教案。婦產科健康教育有婦科手術前、后注意事項;婦科常見病的出院指導和產婦的宣教。針對我院地處區縣,產婦文化知識相對較低,知識來源于非正式渠道,相對經產婦而言,初產婦對產后保健知識了解甚少,如何提高初產婦產后自我保健和新生兒喂養能力,成為當前產科護理的主要任務[7],因此我科將初產婦產后健康教育作為本次的教學內容,由帶教老師形成教案。1.2.3教學視頻的錄制。視頻錄制一部分是老師進行健康教育小講座時完成。一部分是模擬現場健康教育場景錄制完成。由有經驗的老師扮演病人、病人家屬和責任護士,將護患之間具體的溝通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交流表現出來,錄制成視頻。視頻錄制按照微課的要求不超過10分鐘,視頻的剪輯、配音、字幕等后期制作由我院宣教科負責。主要的視頻內容有:產褥期護理、產婦的飲食指導、產后康復鍛煉、按摩乳房的方法、新生兒沐浴、臍帶護理、新生兒撫觸等等。1.2.4構建網絡教學交流平臺。由帶教老師創建婦產科實習教學微信群、qq群,有利于信息溝通,每批實習護生均加入平臺。將所錄制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并將重難點作為具體的問題項目給學生布置為課前作業,護生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到微信群、qq群平臺下載觀看視頻,學習相關知識,熟悉相關內容,并要求將所學內容中有疑問的記錄下來。學生可以在群組中進行自由討論,師生之間展開良好的互動,同時便于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為課堂做好鋪墊,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1.2.5翻轉課堂健康教育實施程序。帶教老師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學習,指定產科現有的病例進行討論,并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該患者存在哪些健康教育問題,需要如何解決,目前已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困難,鼓勵學生發言,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促進知識的內化。另外,對于初產婦產后健康教育需要動手的操作,護生課前在網絡平臺自己先看視頻,先練習,然后選擇情景模擬的形式,由一名護生進行操作,另外同學扮演病人、病人家屬、旁白解說者。帶教老師邀請帶教小組成員參與課堂考評,從相關知識指導、語言溝通能力、人文關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并且找到有待改進的地方,提高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2翻轉課堂在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