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診斷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6:05: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超聲診斷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超聲診斷技術

婦產科急腹癥臨床價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經陰道和經腹部超聲應用于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我院婦產科接收的急腹癥患者86例,以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3例,參照組患者采用經腹部超聲診斷,研究組采用經陰道超聲診斷,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結果:檢查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檢查結果符合率為97.68%,參照組為81.40%,研究組患者的診斷結果符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顯著。結論:采用經陰道超聲檢查對婦產科急腹癥進行疾病診斷效果顯著優于經腹部檢查,值得推廣。

【關鍵詞】經陰道;經腹部;超聲診斷;婦產科;急腹癥

婦產科急腹癥是一種多見的臨床疾病,發病率較高,且發病無典型的早期征兆,而患者發病后病情則會快速進展和改變,需要臨床及時確診病情,才能依據病情進行對癥治療,以免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期,影響其預后效果,危害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1]。隨著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提升,超聲診斷技術衩被廣泛應用臨床疾病診斷中,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但診斷的方法不同,其檢查結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經陰道和經腹部超聲應用于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效果,并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告。

1基本資料及方法

1.1基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我院婦產科接收的急腹癥患者86例,以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3例,參照組年齡介于20~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61±3.28)歲,參照組采用經腹的部超聲診斷;研究組患者年齡介于21~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11±3.52)歲,研究組患者采用經陰道超聲診斷。上述所患者均經手術與病理檢測確診為婦產科急腹癥;均已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者;有重大腫瘤者;本次研究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且已取得所有患者同意。經對比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方面并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對比具有可行性。1.2方法。參照組患者采用經腹部超聲檢查,具體為:取患者仰臥位,手術前讓患者飲用適量的水,確保檢測過程中其膀胱保持適度充盈,選擇3.5MHz探頭對患者腹部進行全面掃描,仔細檢查其下腹部盆腔區情況,再進行橫、縱、斜三個不同的切面的掃描檢查,從多個方位對患者腹部情況實施全面掃查。研究組采用經陰道超聲檢查,具體為:檢查前讓患者將膀胱完全排清,并于檢驗探頭上涂抹上耦合劑,用保護膜將陰道檢測探頭包住,于探頭上涂抹消毒耦合劑,采用5.0~5.5MHz探頭慢慢探入患者陰道,進行傾斜、旋轉以及推拉等不同切面和角度檢查,對患者的盆腔內組織表況實施全方位掃描。1.3觀察指標。檢查后,對比兩組患者疾病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獲的全部數據都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實施統計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以χ2實施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實施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婦產科急腹癥超聲診斷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急腹癥實施超聲診斷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88例產科急腹癥患者開展研究,88例患者均接受了婦產科超聲檢查。檢查后,將超聲檢查結果與臨床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卵巢囊腫扭轉、黃體囊腫破裂超聲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64、5.826,P<0.05)。異位妊娠破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感染、盆腔炎癥病變、子宮肌瘤變性、產后子宮內膜炎、胎盤早剝超聲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無統計學意義(χ2=0.732、0.000、0.042、0.000、0.043、0.000,P>0.05)。結論:超聲檢查無創、方便靈活,對于婦產科急腹癥檢查有著較高的準確率,是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超聲檢查;婦產科急腹癥;超聲

在婦產科超聲工作中急腹癥較為常見,腹部疼痛是其主要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迅速,若不盡早診斷與干預,可能危及生命。如何盡早診斷,盡早干預成為醫護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選擇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88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實施超聲診斷的效果進行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針對2017年1月—2019年5月前來我院婦產科就診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從中選擇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45歲,平均年齡為(30.26±1.27)歲;患者病程在1~15日范圍內,平均病程為(4.03±1.83)日。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88例患者經過病理檢查均被確診,均出現腹痛等癥狀。本研究排除已明確因外傷導致急腹癥患者。1.2方法。88例患者經超聲檢查后,均接受了病理診斷。采用菲利浦IU22超聲診斷儀,腹部與陰道探頭頻率設置分別為3.5兆赫、6.0兆赫。經腹部超聲檢查選擇在患者恥骨聯合上方,重點掃描檢查患者子宮、附件等,經陰道超聲診斷,使用避孕套包裹探頭后緩慢地放入患者陰道后穹窿位置[2]。通過探頭詳細檢查患者子宮、附件等部位,明確病變部位、大小、形態、位置、內部回聲及血流情況、周圍組織關系等。1.3觀察指標。超聲檢查后,結合患者病史及癥狀體征進行超聲診斷,并將診斷結果與臨床病例診斷結果進行比較。1.4統計學方法。通過SPSS20.0軟件包整理資料。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卡方值檢驗。若P<0.05,表明兩組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老年急診超聲教學體會研究

【摘要】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我國老年患者已成為急診主要服務人群。老年急重癥相對復雜,基礎疾病復雜多樣、各臟器功能下降、缺乏特異性。此外,老年患者多具有主訴不清、定位不準、癥狀遲發等特點。綜上老年急診特征,決定了超聲科醫生需要知識全面,兼具急診、老年危重病相關知識,快速、敏銳的圖像識別力、判斷力和過硬的超聲診斷技術。文章基于作者臨床教學實踐和體會,提出應用多模態教學,加強新技術、新媒體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并且重視醫德、人文教育和保健預防教育等,以期進一步提高醫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全面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老年;急診;超聲;醫學教育;多模態教學;人文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療保健的進步和發展,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世界性的問題。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據預測[1],截至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將高達4.37億,占總人口比重的31.2%。老年人因生理狀態、臟器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易罹患各種急性疾病,因此,老年急診已成為剛性需求。據統計[2],老年人急就診比例高于中青年,尤其是大城市(占51%),并且急診老年死亡率明顯增高(68%~71%),老年急重癥花費更是明顯高于中青年。超聲檢查作為急診影像學檢查的第一道工序,超聲醫生需要具有敏銳的識別力、快速的判斷力、過硬的檢查技術,做到耐心觀察、仔細鑒別、及時確診。因此,針對老年急診的特征,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有望提升超聲醫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業務素質。

1老年急診特征和超聲教學現狀及需求

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疾病譜也隨之發生變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肌少癥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據調查[3],79.1%的老年人患有慢病,42%的老年人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疾病。此外,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健康問題日顯突出,他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身心機能減退,認知速度減慢、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這就形成了老年急癥患者,合并疾病多、藥物反應多、夜間就診多、主訴不清、定位不準、癥狀遲發等臨床特點[5]。病因繁多,預后與臨床表現的不平行性,使得醫生面對這類急癥群體時,需要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和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教學的目標也應該是培養臨床技能和人文精神兼具的復合型醫務工作者。但是,日常臨床超聲工作量大,每個帶教老師都承擔著繁重的醫、教、研任務,無法做到從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到診斷及鑒別診斷,全面、詳細的手把手教學。醫學生多以觀看靜態超聲圖像、超聲報告來評估自己的判斷。一旦獨立面對復雜多變的急診超聲圖像時,常常因為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欠缺,與患者溝通不足等原因易導致漏診、誤診的發生。因此,在超聲教學過程中,除了強調基本功扎實外,還須結合老年醫學教育內容,如應具有全科觀、大局觀,重視多學科協作、以及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等[6],從而更好的適應老年急診的需求。

2老年急診的超聲教學改進措施

查看全文

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研究

婦產科急腹癥是眾多臨床急診病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患者病情復雜,需要進行詳細的臨床診斷,傳統的診斷方式有很多種,但準確率均不高,要想取得準確的診斷數據、實現臨床診斷的價值和意義,必須借助當前先進科技的幫助。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是近年使用最多的技術,能夠準確檢查出婦產科急腹癥的類型,由于其準確率高、操作方便,在婦產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為患者減少了憂慮,還促進了醫療機構的迅猛發展[1]。本文結合醫院的具體案例,詳細分析了借助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如何準確診斷各種急腹癥,介紹了各種急腹癥的病癥及醫學影像特點,闡述了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疾病的診斷精確度,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120例,年齡23~46(29.16±19.28)歲,均有不同程度的急腹癥表現,其中陰道出血28例(23.3%),急性腹痛45例(37.5%),慢性腹痛30例(25.0%),嘔吐17例(14.2%)。1.2方法。采用飛利浦超聲儀,C5-2型號探頭,頻率3.5Hz,患者檢查前保持膀胱充盈,將超聲探頭置于患者腹部,由左到右、由上到下進行腹部掃描,確保掃描的全面性和全方位性;同時應注意醫療影像的觀察,查看子宮、盆腔等是否有異常,子宮厚度和大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包塊等現象,以及盆腔內是否有積液;此外,讓患者排空膀胱,用探頭引導超聲檢查,確保得到更加準確的腹部信息,以便于疾病的臨床診斷更加精確。

2結果

120例患者中,通過超聲影像學診斷出宮外孕73例(60.1%),急性盆腔炎24例(20.0%),黃體破裂11例(9.2%),卵巢囊腫蒂扭轉8例(6.7%),胎盤早剝4例(3.4%);與病理結果比較,發現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3討論

查看全文

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的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方法:選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別予以患者腹部超聲檢查及陰道超聲檢查,觀察兩種檢查方法與最終診斷結果的一致性。結果:腹部超聲檢查精準率為81.0%,陰道超聲檢查精準率為93.0%,數據做統計學對比顯示有意義(P<0.05);陰道超聲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病理類型診斷中精準率高于腹部超聲檢查,組間數據做統計學對比顯示有意義(P<0.05)。結論: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借助陰道超聲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支持,較比腹部超聲診斷精準性更好,適用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腹部超聲;陰道超聲;婦產科急腹癥;診斷價值

婦產科急腹癥是由于婦產科疾病導致腹部劇烈疼痛情況,主要婦產科疾病包括異位妊娠、黃體囊腫破裂卵巢腫瘤蒂扭轉、胎盤植入、流產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臨床發病急驟,劇烈疼痛會導致患者出現休克情況,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及時給予患者疾病診斷、開展針對性治療措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臨床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為超聲診斷,隨著臨床超聲技術的發展和優化,超聲診斷在臨床應用中具有無創、簡捷、價格低等優勢,患者認可度較高,婦產科急腹癥臨床常用兩種超聲檢查方法,分別是腹部超聲及陰道超聲,為了保障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的治療權益,本文筆者特選取10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旨在選擇更加精準、安全的超聲診斷方法,詳細內容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年齡在19歲到48歲之間,平均年齡(31.62±2.55)歲,納入標準:(1)患者入院時均伴有下腹劇烈疼痛、陰道出血、膿性白帶及白帶增多的癥狀,部分患者伴有發熱情況;(2)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病歷資料。1.2方法。本項研究經院倫理會批準;所選患者均采用相同規格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器進行腹部超聲及陰道超聲檢查,探頭頻率設置為2.5~5MHz及7~10MHz之間,腹部超聲檢查:檢查前囑患者多飲水,保持膀胱充盈狀態,囑患者仰臥位,對患者腹腔、肝膽胰腺脾胃、闌尾、盆腔、膀胱、子宮附件及輸尿管等器官進行檢查,按照超聲檢查常規方法,由患者下腹部行橫向、縱向及斜切向的檢查,著重觀察子宮及雙側卵巢的形態及大小,檢查子宮壁是否存在囊腫情況,觀察有無液性暗區;陰道超聲檢查:患者檢查前需確保膀胱無尿液,取患者截石位,囑患者充分暴露會陰部,注意隱私的防護,檢查前將探頭涂抹耦合劑,采用避孕套套住探頭部位后進行檢查,檢查前對檢查流程對患者進行大致講解,在患者允許的前提下進行檢查操作,在陰道中進行多方位的探查,了解卵巢、子宮及附件的形態及大小,觀察子宮腔內有無液性暗區,觀察雙側子宮附件有無異常回聲,盆腔有無積液等[2-3]。1.3評價標準。本項研究對比兩種超聲檢查結果與最終診斷結果相對比;10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中58例異位妊娠、12例黃體囊腫破裂、6例卵巢腫瘤蒂扭轉、6例胎盤植入、胎盤早剝、14例流產、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觀察兩種超聲檢查對病理類型的診斷精準率。1.4統計學分析。本組研究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x-±s)描述,并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描述,并用配對樣本χ2檢驗,將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標準值。

2結果

查看全文

超聲診斷學混合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是由慕課(MOOC)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課程模式,其在繼承MOOC優點的同時,還能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把SPOC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有利于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對促進學科發展、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SPOC;超聲診斷學;混合式教學

超聲診斷學要求學生具備較扎實的專業基礎及較強的臨床操作能力,能針對特異超聲圖像進行獨立分析以及思考,在校大學生要想學好這門課程會面臨很大挑戰。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基于由慕課(MOOC)發展而來的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興起,并被廣泛應用于教育系統[1],為醫學影像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及方向[2]。

1SPOC概述

SPOC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相對于MOOC而言,其對授課對象有更為嚴格的要求,有利于為在校生定制相關課程,其本質是一種結合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的混合學習模式[3]。混合學習是不同學習時空、不同學習資源及不同學習方式的混合。將面授與網絡虛擬學習時空有機結合,使教學活動更人性化[4]。將課堂資源與視頻、文本、動畫等不同形式網絡學習資源混合,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將傳統講授與翻轉課堂、PBL教學、案例教學等相結合,使教學形式更多元化[5]。

2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超聲診斷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查看全文

醫生的超聲教學感悟

本文作者:彭曉瓊劉麗萍蒲大容工作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超聲科

精選教學內容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屬于醫學繼續教育范疇,其培訓對象大多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醫生,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接受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依據全科醫生“寬、淺”的原則[1],作者對教學內容進行如下改革。重視超聲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超聲診斷基礎雖不是教學大綱的重點,但卻是教學的難點,該部分內容在整個課程講解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應重視和加強超聲醫學基礎理論的講授,適當增加介紹與成像有關的知識,讓有一定臨床工作經驗的基層醫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超聲成像原理有初步認識,并在講解中將原理見之于超聲圖像,并結合臨床,引導學生總結出超聲檢查臨床應用范圍及其局限性,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選擇有效的檢查技術,提高臨床診斷水平,如講解B型超聲成像原理,其是由多束超聲波傳播過程所遇到的各界面的回聲構成,每一界面回聲對應一個光點,光點的明暗程度表示回聲的多少。如沒有反射就沒有回聲,B型超聲圖像上就沒有光點,呈黑色,稱無回聲型,如清澈的膽汁、尿液以及病理性的胸腹水等。這樣一講,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人體囊性組織多呈無回聲,實性組織多呈低回聲或中等回聲,而氣體、骨骼等組織與其他組織所形成界面時會呈全反射型,這樣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根據全反射原理,學生們也容易推導出超聲檢查的局限性,肺部及骨骼系統病變的超聲診斷效果就不如X射線檢查。氣體是影響超聲診斷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胃腸道氣體的干擾會影響腹部臟器的超聲診斷。相反,除肺部、骨骼及含氣空腔臟器如胃腸道外,全身其他囊實性臟器或組織都適合應用超聲檢查[2]。常見病、多發病的超聲診斷是教學的重點從專業上講,全科醫生主要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明確診斷的慢性疾病的醫療服務[3],而不是疑難少見病的診治。因此,對全科醫生的要求比較廣博,而不是精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講解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超聲表現以及檢查前的準備工作,如為減少氣體干擾,上腹部臟器檢查前要禁食、禁水8~12h;檢查盆腔臟器,如膀胱、前列腺和子宮附件等需要適度充盈膀胱。全科醫生掌握這些基本知識,不僅能夠更好地指導患者做好相應的檢查準備工作,同時還能提高對超聲報告內容的解讀能力,而不僅局限于看報告結論。適當介紹超聲新技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學生大多來自基層衛生醫療單位,接受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的機會相對較少。而當今科技日新月異,超聲技術不斷更新。目前,主要有內鏡超聲、介入超聲、術中超聲、血管內超聲及三維立體超聲、超聲造影成像等新技術和新方法。這些新技術大大促進了臨床診斷及治療水平[4]。如內鏡超聲可較好地顯示胃腸腫瘤病變的所在部位和范圍,還可克服腸腔氣體及相鄰骨骼干擾的缺點,提高對胰腺頭部病變的診斷[5]。超聲定位下穿刺活檢較方便、準確,并可在超聲引導下插管、引流等,減少手術創傷。因此,在超聲醫學教學過程中適當講授新知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全科醫生對超聲應用的認識,對其以后的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6-8]。

改革教學手段及方法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保證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質量。多媒體教學教育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最高,視、聽并用的理解記憶率遠遠大于單看和單聽的記憶率[9]。多媒體教學具有趣味性、娛樂性、科學性和聲文圖像并茂等特點,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能夠較好地模擬動態過程,有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較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同時,其圖像質量高、片源選擇余地大,使用方便,減少了教師板書書寫時間,是目前教學的主要模式[10-12]。對于課堂上受到限制無法展開授課的內容和技術,如超聲的新技術和新進展,如三維及四維超聲、聲學造影,超聲引導下肝、腎、肺穿刺,靜脈導管植入等用錄像片和多媒體教學作介紹,既形象直觀,又可反復播放,豐富和擴大了教學的知識層面,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今后多媒體教學的臨床應用打下基礎。比較影像學(comparingimaging,CI)的教學CI是指對疾病的影像學診斷采用最有效、最能獲取準確診斷價值的、優先的影像學診斷方法[13]。其是以掌握多種影像檢查為基礎,每種影像檢查手段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這就要求超聲學帶教教師在原有超聲醫學教學內容基礎上適當介紹該疾病的其他影像表現和相關影像檢查間的異同點,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什么情況下最適宜做超聲檢查,什么情況下不適合,熟識各種檢查手段的優缺點,并學會靈活應用,如在常規條件下肺臟不適宜做超聲檢查,但一些邊緣性病灶超聲是可以探及的,而且對于引導穿刺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只有掌握了比較影像學,才能實現優化選擇、降低患者就診費用和不必要的檢查帶來的損害,同時提高病變檢出及診斷的效率[14]。重視機旁見習,充分利用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資源超聲醫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形態學科,具有多切面、實時動態顯像的特點,B型超聲的斷面解剖和CT不同,CT都是橫斷面,而B型超聲探頭就像一把解剖刀,可以顯示人體的任意切面,單靠短時間的課堂理論教學,培訓學生對超聲圖像的理解是很有難度的。因此,必須重視機旁見習,通過在機旁實時觀察和思考,加深理解超聲圖像的形成過程;觀察人體內液體、實性軟組織、骨骼或結石和氣體4種介質的聲像圖表現;明白B型超聲切面圖像與人體斷層解剖的關系、診斷疾病的原理、適應證和不同檢查部位相應的準備工作;懂得超聲檢查申請單的正確書寫和注意事項等,同時也加深對超聲診斷報告的解讀能力。由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見習學時短,內容覆蓋面廣,單靠傳統的機旁見習,所見的臨床病種有限。而充分利用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資源(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可以極大地提高B型超聲見習課的效率[15-16]。目前,大多數醫院都有PACS,在超聲見習教學過程中可直接從PACS調出很多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典型超聲圖像,以豐富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各種疾病聲像圖的認識。總之,從教學經歷中,作者認為授課教師必須明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學生特點,以需求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有限課時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超聲醫學的認識,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培訓質量的目的。

查看全文

重癥醫學超聲檢查后續護理對策

動態、無創、實時、輻射低、低成本以及可視化是重度超聲主要的優勢。因此,超聲檢查技術在我國的重癥醫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這一趨勢引領下,重癥超聲在護理中的作用開始引起臨床的關注。重癥超聲的護理可以理解為應用重癥超聲護理的概念以及技術來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并為重癥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重癥超聲的護理對重癥監護藥物的基本含義有了新的認識,并將重癥監護的診斷、治療以及監測與超聲技術本身的特征相結合。重癥監護超聲是一場醫學上的革命,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繼續得到應用以及傳播,標準化的培訓、網絡平臺以及醫學工作者對新技術的鉆研保證了重癥監護超聲技術的持續創新。

基于這種情況,分析重癥超聲的檢查特征以及護理工作就尤為重要。結合《超聲檢查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醫生以及ICU護理人員可以對超聲成像的基礎理論、操作技術、圖像存檔進行系統地掌握,了解其檢查特征,掌握后續的護理工作開展流程,這對提升重癥超聲檢查的效果,提高病情的療效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超聲檢查技術》一書于2020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周進祝、呂國榮編著,該書凝結了著作者數十年的教學經驗結晶,并充分融合當前最新的國內外研究成果,使該書的實用價值、指導價值較高。該書從三個角度對臨床超聲檢查技術工作的基本內容進行探討,其一,分析了超聲檢查技術的內容與應用、超聲診斷發展簡介、超聲成像的物理原理等理論內容。其二,闡述了超聲檢查的操作技術、圖像存檔與傳輸等內容,為超聲檢查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其三,研究了超聲檢查過程中各組織器官典型聲像圖特征、常見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要點,并對超聲診斷領域中的技術操作新進展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為超聲檢查提供了診斷的流程以及依據。《超聲檢查技術》一書,在回顧中國超聲診斷60年發展史的基礎上,對超聲檢查技術的臨床應用、技術的評價、超聲技師培養路徑及方法進行深入地分析,提出在學習超聲檢查技術的過程中,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要學會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重視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這些寶貴的建議對于重癥醫學的超聲檢查具有珍貴的實踐指導價值。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較嚴重,會隨時發生迅速地惡化。

醫生需要確定疾病的原因并及時、準確地提供針對性的治療。與其他類型的檢查方法的區別不同,以病理生理機制為基礎的重癥超聲檢查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它的可視、無創以及多系統集成等特性有效地彌補了其他檢查方法的缺點。有多項的研究都證表明,重癥超聲這一檢查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聲可以快速、并全面地了解患者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的病理、生理上的變化,并結合臨床信息對患者病情發生惡化的因素進行分析。這些優勢是任何其他單一的檢查方法都無法提供的。在極少數情況下,無法制定相應的治療指南,但有望通過結合其他類型的臨床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這反映了重癥超聲檢測在ICU診斷以及治療中的價值以及可行性。醫生和護士之間的良好溝通基于兩者在治療上形成統一意見。這有助于有效整合醫生和護士團隊,并為重癥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通過可視化技術,超聲可以幫助醫生和護士在患者的診斷以及治療方面達成共識,并為醫生和護士之間的溝通提供橋梁。

護士可以使用超聲來確定患者呼吸困難的原因,確定患者的身體狀況,并使用超聲探查來氣管插管的具體位置、感染的位置以及引流管的暢通情況。因為血栓的原因,外科的引流管經常被阻塞,導致斑塊狀出血以及皮下血腫。超聲可以預先確定是否存在皮下的積液,并進一步排除引流是否暢通。另外,可以通過超聲確定導尿管的通暢性并確定尿液的殘留量。這有助于盡早取出導尿管,防止因為導尿管而出現尿路的感染問題,及時為醫護人員提供有效的病情發展信息,并為醫護人員及時調整治療以及護理方案提供的條件。超聲檢查具有可重現性,可讓醫護人員實時地檢查進行護理干預措施的實際效果,并為下接下來的治療提供基礎,包括進行俯臥姿勢以及開發以目標為導向的肺物理治療。《超聲檢查技術》作為醫學影像技術醫生以及ICU護理人員的工作指導用書,以臨床醫學影像技術的工作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為主,將重點放在了操作技術以及崗位職責的詳細講解方面。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的優秀教材,結合了國內的管理現狀,為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以及護理工作人員提供了更為科學、系統、全面的操作技能參考資料,可以應用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的學習當中,也可以作為在職基層超聲醫學工作者的工作應用參考資料使用。

作者:秦靈靈 王如月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查看全文

多普勒超聲在婦產科急腹癥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析婦產科急腹癥應用陰道聯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以2018年3月—2020年9月在我院婦產科治療的80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比較分析單一診斷與二者聯合診斷的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結果: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分別為76.25%、16.25%、7.50%;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分別為88.75%、7.50%、3.75%;二者聯合診斷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分別為97.50%、1.25%、1.25%,二者聯合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單一診斷(P<0.05)。在異位妊娠、黃體破裂、急性盆腔炎、卵巢腫瘤蒂扭轉診斷上,二者聯合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經腹部診斷(P<0.05);子宮肌瘤變性診斷符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陰道聯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婦產科急腹癥的價值更高,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指導依據,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值得臨床推薦應用。

【關鍵詞】婦產科;急腹癥;陰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價值

急腹癥是婦產科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且多數患者均為急性發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1]。婦產科急腹癥的疾病類型比較多,如異位妊娠、黃體破裂、急性盆腔炎、卵巢腫瘤蒂扭轉等。經臨床研究可知,婦產科急腹癥病因十分復雜,且病情變化快,所以,應及時確定病因,給予恰當治療,以此加快患者康復。目前,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診斷婦產科急腹癥的常用方式,主要經腹部、經陰道進行檢查,具有操作簡便、無創、準確性高等特點,值得臨床深入研究與推廣應用[2]。基于此,本文現以2018年3月—2020年9月在我院婦產科治療的80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陰道聯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18年3月—2020年9月在我院婦產科治療的80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出現下腹疼痛,且伴有陰道流液或者流血癥狀;(2)均已婚,性生活正常;(3)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意識障礙;(2)合并腫瘤疾病;(3)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4)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56歲,平均為(40.12±3.85)歲;腹痛時間:最短為30min,最長為2d,平均為(1.06±0.35)d;體重:最小為45kg,最大為66kg,平均為(52.96±2.56)kg;身高:最低為148cm,最高為175cm,平均為(158.45±5.58)cm。1.2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選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經腹部超聲探頭頻率在2~5MHz之間,經陰道超聲探頭頻率在5~9MHz之間。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在檢查之前,叮囑患者飲用溫水500mL,檢查取仰臥位,囑咐患者伸直雙下肢,盡量放松,將少量耦合劑涂抹在探頭上,放在患者下腹部進行橫向、縱向、斜向等多角度掃描,對盆腔、子宮及其附件進行詳細觀察。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在檢查之前,叮囑患者排空膀胱,檢查取膀胱截石位,向避孕套中注入耦合劑,套在探頭上,之后再套1個避孕套,然后將探頭放在患者陰道穹窿處,逐步轉動探頭,對盆腔、子宮及其附件予以詳細觀察。1.3觀察指標比較分析單一診斷與二者聯合診斷的符合率、誤診率、漏診率。1.4統計學分析將觀察指標數據輸入軟件SPSS22.0中分析,計數資料(%)形式表示,以(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分別用χ2與t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結果

查看全文

胎兒先天性心血管異常研究論文

【關鍵詞】心動圖

應用胎兒超聲心動圖產前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血管異常,觀察胎兒心臟結構及血流狀態,是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較好的方法。現對本院近2年來胎兒超聲心動圖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本院分娩總數8834例,活產8708例,同期門診孕婦(含本市下級醫院轉來的高危孕婦)8110例做產前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年齡20~47歲;孕齡22~39周。

1.2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