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繪畫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04:53: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成人繪畫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成人繪畫教育

學前兒童繪畫教學研究

臺灣學者陳武鎮說過“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盵1]106COX關于教師為3~8歲兒童繪畫提供幫助作這樣的闡述,即,教師直接把方法交給兒童或無任何批判地“什么都行”的態度都是不可取。教師應通過與兒童的交流,提出有建設性的幫助才是真正有助于兒童的創造力發展。[2]

總之,在思考兒童繪畫教育時,過分強調兒童繪畫技能技巧的掌握或是僅強調兒童的主體性,對兒童繪畫技能教育避而遠之,放任自流的現象都是不可取的,應講究兩極之間的平衡??稍S多成人在尊重兒童的主體性和為兒童繪畫提供有效幫助之間無法很好地掌握平衡點?!皩W前兒童的畫與成人的畫相比,就像現代人與幾萬年前原始人的畫的差距一樣,是難以比較??稍S多成人往往無法承認這區別,總是把成人的畫灌輸給兒童。成人的畫雖是面向兒童的畫,但卻是成人的畫。兒童從成人那里學到畫,看去似乎高興,但自己獨自作畫時,只是畫成人教給他們的畫,自己想要表達的畫卻無法自由地表現,無法體驗表現、創造的快樂?!盵3]15不能自由地表現,創造性不能得到綻放,這是兒童的不幸。因此,有必要對兒童繪畫教育進行深刻的探討。

一、學前兒童繪畫的本質

“審美創造是指創造者在一定創造欲望推動下,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聲音等藝術語言,加工、創造出可感的形象,以表達其審美感受的過程。”[4]341兒童繪畫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因此,可將兒童繪畫活動理解為是主體對客體的感知,并溶入主體的情感和想象,加以加工、創造,形成獨特的內在圖式,并在主體的一定創造欲望的推動下,最后用色彩、線條和構圖等藝術語言,將其表達之的過程。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教授AnneCambier認為兒童的繪畫性質及意義是:繪畫伴隨著兩方面的活動,一方面是畫手,勾勒出畫,另一方面是欣賞人,看了畫,給予畫社會性意義。關于第一方面,畫手勾勒出畫,也就是畫是對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的闡述。因為繪畫的動作是自己的動作,所畫的線條是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思考,自己內在瞬間的發現。關于第二方面,欣賞人賦予畫社會性意義,也就是畫是對客體的描述。這里的欣賞人可以是自己或是別人。比如當兒童關于自己的一幅畫,“這是媽媽”作這樣的解釋時,兒童給予自己的畫社會性的意義,畫成了實現交流的一種手段。畫的命名總是在其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的。[5]13-14因此,可以明白兒童的繪畫具有二重性,即繪畫是欣賞人與畫畫人間對話記號,是社會文化要求與自己內在空間要求的混合體。繪畫這視覺領域中的“語言”和語言領域中的語言一樣,是“自我”存在的一種形式?!爸灰巧硇陌l展正常的兒童,在他能用筆進行隨意涂抹的瞬間起,就自發地運用‘美術語言’表現自我?!盵1]25

二、影響學前兒童繪畫的因素

(一)繪畫與兒童身心發展水平

查看全文

美術教育的誤區與匡正

摘要:家長和社會的價值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左右著社會、學校、培訓機構對美術教育的引導方向和引導形式。鼓勵和保護兒童在繪畫中闡述自我的勇氣,尊重規律,學會等待,才能夠達到順應兒童自然生發的精神狀態。

關鍵詞:美術教育;兒童精神活動;繪畫自然狀態;異想天開

一、當下美術教育的誤區

隨著社會和家長對美術教育的日益重視,各種美術培訓機構和培訓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各種名目繁多的級別不一的冠名美術大賽和評獎目不暇接。作為研究兒童美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一味地站在專家的角度來要求全體家長和教師與我們的研究方向保持相對應的水準,也不能站在道德的角度來指責培訓機構不完善的培訓目標,而是順應美術教育的基本原則,提升美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普及社會對美術初級教育的知識,幫助家長更科學理性地看待兒童成長的各個時期的各種能力和學習的漸進順序。

(一)不能主動了解兒童繪畫作品的“小世界”中蘊涵的兒童精神的“大世界”

兒童發散性思維與成人藝術創作靈感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藝術家的創作靈感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在藝術創作方法的輔助下,逐漸生成一種作品的形式呈現在人的面前。兒童的異想天開則是“不需要記錄和呈現”的純思維形式,是一種無關后果和結果的創意思維,無拘無束成為它的特質。這種無邊界限制的思維才真正體現兒童發散思維的可貴性。兒童這種有稚趣的世界是奇異的,是兒童內心自發的,精心構建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包括對形狀、聲音、可見的、無形的都與成人社會現實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格格不入。而這些格格不入并不是脫離了他的生活和經歷,這種思維自由地行走在成人與兒童交流之間的一個“真空”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小孩子的大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所有的景象和發生的事情都會從一個小小的“精靈”的頭腦中散發出來,看似漫無邊界的無序世界,卻由著一個小孩子自主地掌控著。因此,我們會看見兒童蹲在樹底下,面對地上的螞蟻或其他事物時的喃喃自語,或者一個人在空曠的場地上轉圈、瘋跑或者用粉筆在墻面地面或者紙上肆意圖畫,這些過程無法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但又是每個成人都曾經歷過的階段,顯然這些過程都是無形的,隨意的,快逝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形成也沒有必要形成有形的創造結果。在兒童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出現的非理性構成畫面以及非專業性的色彩構成,還有沒有顧及到的人物與環境關系的畫面,彰顯的一定不是作為“作品”的結果,其實更像一個訴說的過程:雖無思想,但充滿意識,讓每個兒童解讀自己看似任意的作品時,兒童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在所有無序無形的形象下都隱藏著一個個環環相扣的情節,看似那么不可思議,看似那么不確切、不成熟,但這些都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兒童的異想天開的思維中。兒童正是通過繪畫或者其他散發形式來表達自己,傳達人類發自天性中的詩意。

查看全文

色彩審美美術教育論文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了當代美術教育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如照搬成人教育模式,忽略幼兒的一些個性和不科學的評價。其次詮釋了色彩審美感知和對幼兒美術發展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色彩審美感知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可實施性和如何在美術教育中發揮最大作用。將現在幼兒美術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今后我們該如何實施,從而促進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和規劃。

關鍵詞:色彩;審美感知;幼兒美術教育;實施

一、色彩對于美術教育的意義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形式要素,作為視覺藝術語言,其效果應體現在視覺上,并在心理和象征上獲得一定體會和理解。色彩表現力極為豐富,主要體現在:色彩的主觀性、色彩的象征性、色彩的情感表現以及色彩的統覺。審美感知在審美心理學中,意為審美感覺和審美知覺的有機結合。比如在幼兒繪畫中,幼兒一般都會畫太陽,他們幫太陽涂色時會畫的很紅很鮮艷,這就是審美知覺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與普通知覺的顯著區別就在于其鮮明的情感色彩,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的情感活動。所以審美知覺通常是以情感體驗為中心,在對審美對象的各方面屬性的比較和抉擇之間按照情感發展的邏輯進行的,故而審美知覺它呈現為一種自覺的心理活動,與此同時也體現了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二、幼兒美術教育的不足

(一)忽略幼兒個性和性別對繪畫的影響在我國,美術教育一直深受前蘇聯教學體系思想的影響,大體上都是以知識及技能的傳授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采用示范,講演,模仿等手段進行注入式教學方式,造成了對幼兒個性發展的不夠重視。從性別來說,男孩喜歡畫飛機,輪船,坦克,汽車等,而女孩喜歡畫花,草,胡蝶,氣球和一些小動物等。這些都體現了幼兒的個性特征,然而教師很少關注這個,一般都是統一的繪畫一些內容,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從而使幼兒逐漸失去對繪畫的興趣。(二)盲目和不科學的評價幼兒對作品的繪畫,表達了對作品的思想,幼兒可能在線條控制上有差異,但作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教師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作品,是對幼兒創造的興趣和想象的否定,以成人的思維看到幼兒時期的作品明顯是不符合科學的。針對這些情況我建議教師:1.對待幼兒的美術繪畫作品時要用正確的科學的美術教育觀念。2.要認真仔細的傾聽幼兒對繪畫作品的詮釋,并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評價。3.要注重審美感知理論對幼兒的影響,并積極實行課程實踐,讓幼兒知行合一。

查看全文

涂鴉在幼兒美術教學的應用分析

摘要: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涂鴉是一種很常用的方法。因為幼兒還無法完全掌握語言文字這種我們成人之間溝通的符號,但是會被色彩豐富、形象各異的繪畫吸引。幼兒可以通過體驗多種繪畫形式,自由作畫。涂鴉可以激發幼兒廣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幼兒美術教學應用提供很好的研究。

關鍵詞:涂鴉;幼兒;美術教學

一、前言

涂鴉對于幼兒來說,就是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自由作畫。幼兒還無法用成人語言符號表達自己的情感,涂鴉可以使幼兒充分發揮天性,通過創作表達自己的理想世界。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涂鴉與幼兒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還可以發現幼兒的特長。幼兒還能通過涂鴉,建立繪畫基礎,培養創造性思維,與成人搭建很好的溝通橋梁。

二、利用實物,創造涂鴉動機

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涂鴉更像是幼兒與外界交流的語言。幼兒能夠通過涂鴉不受影響地表達自己想法,獲得樂趣。教師要為幼兒涂鴉提供一個舒適寬松的環境,讓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充分得到發揮。美術教師可以舉辦幾場關于涂鴉的活動,引導幼兒對涂鴉產生興趣。教師要與家長多交流,這樣有利于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涂鴉活動中去,調動幼兒的創作動力。美術教師在引導幼兒涂鴉方式上,要多注意幼兒的情感,給予幼兒創作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展示,讓幼兒描繪親眼所見。幼兒的探索心理和好奇心會激發創作才能,同時實物展示還能建立他們的審美觀念,培養繪畫基礎。

查看全文

童心繪畫看兒童美術教育

自此,米羅整日郁郁寡歡,經歷精神疾病之后,父親不再寄望他做金飾品貿易,米羅便重新開始了他的藝術之路。作為超現實主義的一員,米羅的一生并沒有像達利、畢加索等其他藝術家一樣狂放不羈、離經叛道。他一反“天才必放蕩”的慣例,一直沉默、寧靜,只是持續地努力,不斷地創作。他自己也不想去給他的藝術生涯加以神秘化,讓他帶上公眾所喜歡的魔力。

米羅是一位多才多藝且多產的畫家,畫風多變,然而童心是他作品永恒的語言。他用自己的童心表達了無數的“夜晚”,很多人也把夜作為米羅的象征,神秘夜晚中的鳥、女人、星星等。米羅知道欣賞夜晚,他熱愛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與星星神乎其神地融為了一體,并把夢幻夜晚中的自由、清新和率真、幽默的童趣賞賜給我們。欣賞米羅的繪畫,會發現米羅的繪畫很像兒童畫,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快樂,因為在他一生的90個春秋里,米羅從未走出童年。米羅不單單用兒童畫中的象征性符號來作畫,還用兒童般的鮮艷色彩及超脫現實的想象來描畫他心中的西班牙。作畫時,米羅將自己多年的經驗融入點、線、面中,直到最終和他的天真融合為止。米羅的藝術體現了他對現實的超越,也引發了社會對美術教育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小時候就接受美術學習,可仍有一大批人提起筆來就說“我不會畫畫”,那是因為我們從幼兒時期接受的就是模仿性的繪畫訓練,這種訓練不僅來自學校的老師,也歸功于家長。很多家長,都被一個“病毒”感染著,那就是畫得越像就越好。他們把美術當成一種技能,畫得像才是學得有成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訓練常常是被模仿性繪畫完全扼殺了。兒童有很多心靈上的感知、情感的表達和主觀意識的觀察。

小孩子觀察一個事物并不是照相機式的觀察。一根線條,在成人眼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但在孩子的眼里,有時卻是一個世界,一個動人的故事,也可能是媽媽的手臂和每天放學回家的公路,這就是兒童的詩意世界。兒童在繪畫的時候,成人不應該干擾他們,因為他沉醉在自己童年的夢想里,那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時刻。成人在面對米羅的繪畫作品時,常常會利用他們積累的知識從構圖、色彩等方面分析米羅的繪畫。但米羅基金會指出,在欣賞米羅的作品時,孩子比大人更能看懂米羅的畫,兒童對米羅的畫的理解也是更加貼近,因為米羅是用童真在畫畫。在思維世界中,成人是理性的、邏輯的,成人的很多思考是被客體所束縛的,而孩子的思維是感性的、自由的,孩子的頭腦不是1+1=2的模式。兒童常常將經驗自由轉化為具有獨創性的視覺解釋,所展現的并非是寫實情景。我們常說“大人者不是其赤子之心”,意思是長大后有人獲得了博士學位,有人成了精英階層,這叫大人??墒谴笕苏卟皇涑嘧又氖窍M覀儾灰ズ⑻釙r的天真、單純,不要失去一顆童心,如果大人失去了他的初衷,那么成人世界的理性并非是完整的。因為,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并不證明我們有創造力,創造力是類似孩子的單純,米羅的畫使他永遠保有赤子之心,始終保存孩子的天真和純潔,他永遠在畫自己童真的世界,他在他的世界里畫出了滿天的星辰。米羅本人就是個夢,如他所講述的那樣:“睡著的時候從來不會做夢,只有醒著的時候才做”。

米羅的繪畫帶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是畫作本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的“童心”常幫助我們穿過成人的功利觀念,刪除腦海中的偏見,找回孩子時的快樂的起點。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師和家長應該尊重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保護兒童天真爛漫的直覺表達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因為在美的世界里,成人常常是輸給孩子的。

作者:劉磊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查看全文

兒童涂鴉心理基礎發展論文

[摘要]兒童大約從14個月開始自發性的亂涂亂畫的行為被稱為涂鴉。從兒童涂鴉行為的發展特點來看,兒童涂鴉行為的出現具有個體差異性,但是兒童涂鴉的主要內容與動作方式具有跨種族、跨文化的一致性。從嬰兒的早期心理學研究來看,習慣化與去習慣化、模仿與強化、動作與認知建構可以為兒童涂鴉行為提供心理學的解釋。

[關鍵詞]兒童涂鴉發展特點心理基礎

兒童大約從14個月開始就會自發性的亂涂亂畫,這種行為一般要維持到3-4歲。由于兒童此時的“繪畫”行為表現得不系統、無秩序,我們把它稱為涂鴉。有研究表明,兒童涂鴉行為的出現具有跨種族與跨文化的普遍性。正如蘇聯教育家德廖莫夫所說“并非所有的兒童都會做詩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兒童都會畫畫”。兒童的繪畫反映出兒童的肌肉協調性、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通過對兒童繪畫的內容與行為方式的深入觀察,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兒童。因此學校美術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很有必要了解兒童涂鴉行為的發展特點與心理基礎,從而引導兒童在涂鴉過程中獲得繪畫的基本興趣與技能,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一、兒童涂鴉的發展特點

研究表明,兒童的繪畫發展具有階段性,涂鴉行為是兒童繪畫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在研究幾百甚至幾十萬、幾百萬張兒童畫的基礎上,許多研究者提出了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這些理論詳細說明了兒童出現涂鴉行為的年齡、涂鴉的主要內容以及涂鴉的動作方式。

1.兒童涂鴉的年齡差異

查看全文

關于兒童美術教學的研究

摘要:基礎美術教育課程要求革新美術教育機制,革新教育者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旨在努力培養素質全面的美術人才,以適應時展的需要。文章闡述筆者通過對兒童美術教學的積極探索和思考,學習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對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和總結。

關鍵詞:基礎美術教育;兒童美術;教學

一、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

1.推動素質教育,深化基礎美術教育改革

在大力推動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質教育不僅要培養兒童的美術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往往學習繪畫時熱情就會很高,通過一點一滴地積累,每次都會有進步和成長,雖然可能進步較慢,但每次畫畫時都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深化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應培養學生的專注力,使學生的作品逐漸變得細致,讓他們學會控制畫面的效果,無論是構圖還是用色,要讓學生的作品產生和諧的效果。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就會逐漸接受教師所教的內容,并很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來。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對班級學生的不斷深入了解,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調整課程設置。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發現低年段的學生用油畫棒涂色時對色彩不敏感,因為他們對油畫棒掌握得不夠好,涂色有縫隙,導致畫面不夠美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他們往往難以自己發現這個問題,這時候教師就要給他們開設水粉課,以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敏感程度,不斷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深化基礎美術教育改革。

2.新課程改革給基礎美術教育領域帶來巨大的變化

查看全文

談幼兒涂鴉活動的開展

摘要幼兒對繪畫有著一種自然的需要,在涂鴉中,他們用繪畫盡情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內心情感,在感知、操作、表現中使手、眼、腦逐漸協調一致,得到發展,同時表現出對其個人來說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創造性。初入園的托班幼兒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基本上還處于涂鴉階段。本文結合綱要精神,通過優化環境創設、改進教師對幼兒的態度、科學組織形式來豐富涂鴉活動的開展方式、措施,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斷觀察、學習,為今后的繪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涂鴉幼兒

一、問題的提出

有人曾經作過調查,把雞畫成三四條腿的3歲以下幼童,美國大約有10%,日本大約有3%,中國幾乎沒有,當然這似乎過于絕對。傳統的填鴨式的美術教育,通常會導致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弱化,一位美術界人士說:“與其讓孩子機械臨摹大師作品,不如讓他們信筆涂鴉,孩子的涂鴉太可貴了?!蓖盔f是孩子真實情感與認知的表現,更能表現創造力。在生活中,一些不了解幼兒心理的人,往往認為孩子亂涂亂畫、糟踏紙張、弄臟環境,因而加以訓斥和制止,使孩子萌芽狀態下的創造力受到壓抑,不再認為畫畫是多么快樂的事情,慢慢地就不喜歡畫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要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與需要,讓他們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薄疤峁┳杂杀憩F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庇纱耍疚尼槍ν盔f期幼兒,研究托班涂鴉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在涂鴉中得到快樂、自由的發揮表現,有其實際意義。

二、托班幼兒涂鴉活動開展的意義

查看全文

成人美術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成人美術教育色彩教學應該根據學員實際需要,改進教學方式,注重個性化色彩風格的培養,嘗試多種繪畫材料技法在色彩中的運用,并建立豐富的色彩評價體系。

關鍵詞:色彩個性化材料技法評價

由于成人美術教育的對象是已經具有一定美術基礎的成人學員,其教學也更富挑戰性,不能簡單地重復專業院校的教學模式,要探索出符合成人認知特點的美術教學方法。筆者在多年從事成人美術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根據學員的不同能力,實踐各種色彩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培訓者色彩創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一、色彩教學中的個性化培養

個性差異體現著人類多樣因素與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豐富性,而這種豐富性又與美術的豐富多樣性所一致。也正是學員審美個性上的差異,為我們開展美術教學提供了基礎。與此相反,劃一的教育卻導致美術豐富多樣性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美術的真正魅力。個體在審美活動中的差異必須被重視和尊重,尤其是在富有情感的色彩表現上。尊重個性差異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它要求教師無論在備課、上課、指導、評價等環節中,都要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能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影響甚至干涉學員獨特的審美習慣,確保他們在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尊重,使學員自覺地保持和發展這種審美的獨特性,而不是趨同于同學和老師的審美感受,最終喪失他們寶貴的人格魅力。例如,講課時要對色彩作品客觀分析,理解不同色彩情感的表現抒發:莫奈《睡蓮》《教堂》系列中光影色感的撲朔迷離、歡快豐富的色彩世界;凡·高的《向日葵》《自畫像》充滿強烈的個人情感和心理因素,以狂熱的色彩語言描繪了痛苦焦灼的心靈,那奔放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以及整個畫面的律動感令每個觀者能體會到當時作者的繪畫激情;蒙克的《吶喊》《生命之舞》中色彩傳達的苦難、恐怖等等。

指導寫生訓練實踐時,不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按老師本人的方法和色彩感受去完成作品,應該允許學生在表現手法和工具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應鼓勵學員勇于用個體獨特的色彩風格表達自己對事物的審美感受。在色彩表現過程中要調動學員表現對象的激情,強化畫面的主觀色調,營造強烈的情感氖圍,根據需要選擇運用寫實、夸張、變色、反色、變調、抽象、象征等手法,強調筆勢的動力感,如用平涂無痕的色塊、長筆觸的強烈扭曲的拖擺、細筆觸的輕微的顫動、旋渦筆觸的綿轉,彎曲筆觸的起伏等,突現色彩的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當學員處于興奮的狀態中,活生生的對象就會融化為生動的線條,鮮活的色彩,寫生就不會是冷漠的復制,而是熾熱情感生動的表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發現、顯示、愛惜、培養每個學員的獨特的個人才能,便意味著把個性提高到人的尊嚴充分發展的高度。

查看全文

兒童美術教育及相關知識拓展

摘要:目前,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開展兒童美術教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該文探討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評價兒童繪畫作品并進一步拓展兒童美術教育。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拓展兒童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兒童美術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廣大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進行兒童美術教育和實踐,并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綜合延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兒童美術教育及方法探討

筆者認為,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教育,也不是專門傳授繪畫技藝的教育,更不是僅僅以培養畫家為目的的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提升兒童整體素質的教育,是對兒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進行的綜合教育。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并不是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兒童對文字、語言等還不能熟練掌握時,教師可以讓兒童借助美術表現并抒發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更在畫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強美術教育,能夠陶冶兒童的情感和情操,培養他們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靈魂,成為更完善的人。兒童美術教育還可以使兒童獲得內心的平靜,保持穩定情緒。兒童大都活潑好動,其通過繪畫可以發泄情感,緩解緊張情緒,使心情更加平靜、愉悅。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堅韌的性格,讓兒童有追求的目標,使他們有上進心和自信心;還可以鍛煉兒童的耐心、毅力,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敗的情緒左右,培養兒童積極探索的精神。繪畫可以體現兒童的認知能力,反映兒童的情感、審美趣味和人格素養。教師不僅要向兒童傳授繪畫技巧,還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創作。兒童通過繪畫把腦海中的意象、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描繪出來,表現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兒童的繪畫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軌跡發展的,每名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雖然有快有慢,但發展的次序不會顛倒。剛開始學習繪畫時,他們只能畫一些沒有形象的線,漸漸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事物,這時還看不出他們表現的具體形象;接著發展為用象征符號表達意念,進而能創造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表達感情,最后能真實地表現物象。

兒童繪畫活動可以是兒童進行的游戲,也可以是一種創作活動。兒童畫畫一般只圖自己高興,并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幅作品。他們用畫宣泄自己的情感,隨意畫出困擾他們的事情和問題,通過繪畫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兒童通過繪畫宣泄心情,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把兒童繪畫看成了解兒童的窗口,從他們的畫中了解他們的認知能力,把握他們的情感、心緒、性格、興趣和愛好,從而進一步關心和教育兒童健康成長。兒童繪畫是其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不論年齡多大的兒童,都應被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兒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兒童畫是兒童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思考生活后表現出來的感受。教師和家長應多給予理解和尊重,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兒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觀干預兒童的創作。繪畫反映兒童智力的發展水平。早期繪畫教育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教師和家長及時讓兒童接受繪畫教育、參加美術活動,對兒童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