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設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14:15: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程序設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程序設計論文

Windows 中斷程序設計論文

摘要該文探討Windows3.1的中斷機制,并結合DPMI接口給出一種中斷程序設計方法,以越過系統和應用程序的消息隊列,處理外部實時事件。

一、前言

Windows提供強大的功能以及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使得它不僅廣泛的用作管理事務型工作的支持平臺,也被工業領域的工程人員所關注。但Windows3.1并非基于優先級來調度任務,無法立即響應外部事件中斷,也就不能滿足工業應用環境中實時事件處理和實時控制應用的要求。因此,如何在Windows環境中處理外部實時事件一直是技術人員尤其是實時領域工程人員所關注的問題。目前已有的方法大都采用內掛實時多任務內核的方式,如Windows下的實時控制軟件包FLX等,而iRMX實時操作系統則把Windows3.1當作它的一個任務來運行。對于大型的工程項目,開發人員可采用購買實時軟件然后集成方式。

對中小項目,從投資上考慮就不很經濟。如何尋找一種簡明的方法來處理外部實時事件依然顯得很必要。

本文首先闡述Windwos的消息機制及中斷機制,然后結合DPMI接口,給出一種保護模式下中斷程序的設計方法,以處理外部實時事件。經實際運行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簡潔、實用、可靠的特點,并同樣可運行于Win95。

二、Windows的消息機制

查看全文

DSP系統程序設計論文

近年來,計算機產品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數字信號處理器的發展表現得尤為明顯。DSP芯片制造商和DSP板開發商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開發出多DSP結構的產品來滿足這種需求。通常的DSP設備是與嵌入式系統相結合,來實時地完成某一特定任務。隨著信號采集速度和處理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領域都需要進行多處理器運算,其中包括醫學、圖像處理、軍事、工業控制、電信等許多領域。多處理器系統可以根據所需實現的功能和處理器的性能來調節處理結點的數目,使系統達到最佳的性能價格比。

實際上,只有從芯片開始仔細設計,才能方便地實現多處理器系統的調節功能。這里選用的是AD公司新出品的SHARC級處理器ADSP21160。

ADSP21160具有很大的片內存儲區、多重內部總線結構、獨立的I/O子系統;具有構造多處理器系統的所有特點,能夠真正支持處理器數目的可調節功能,十分適合組成高性能浮點的多DSP系統。

VxWorks是目前世界上用戶數量最大的實時操作系統。這使它除了具有優越的技術性能之外,還具有豐富的應用軟件支持、良好的技術服務和可靠的系統穩定性。由于它具有以上優點,本系統中選用了VxWorks作為MVME167的操作系統。

一、ADSP21160的特點

ADSP21160是AD公司采用超級哈佛結構的一種新產品。21160的匯編代碼與2106x兼容,處理器具有SIMD(單指令流多數據流)功能;而2106x只具有SISD(單指令流單數據流)功能。為了充分利用這種新的功能,一些指令做了一些改變。ADSP21160包括1個100/150MHz的運算核、雙端片內SRAM、1個支持多處理器的集成在片內的I/O處理器和多重內部總線以消除I/O瓶頸。

查看全文

法律程序設計法理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涉及法律程序設計的幾條主要的法理是:程序是對行為進行控制的有效方式;衡量程序是否正當的標準至少從四個角度考慮:程序性權利、權力的控制、效率的合理、實體權利目標;圍繞“權利-義務”來設計程序的基本制度;不同的行為應當有不同的程序,對程序固有的弊端給予理解和寬容。此外,還涉及:程序中強調效率是有條件的,正當程序的最低要求是聽取對方意見與必要的回避;根據行為涉及的實體利益的重要程度、影響的大小來決定程序的繁簡;不完善的程序法比惡的實體法更叫人難以容忍。本文將結合行政程序的設計來闡述或論證以上關于程序的法理。

一、行政程序通過什么實現權力控制

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是行政程序的實質是什么的問題。

我們知道,法律程序是人們進行法律行為所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時間和空間上的步驟和方式,是對法律行為的抑制。法律程序是針對法律行為而作出的要求,行政程序是針對行政法上的法律行為(包括行政主體行為與相對人行為),特別是針對行政行為所作出的要求,它是行政程序功能的重心所在。行政程序的實質可概括為:是對行政行為進行控制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行政行為的控制來控制行政權力的一種方式。它不同于直接通過對行政權力的限制來控制行政權力。現代行政法控制行政權力的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1」認識行政程序的這一實質,需要分析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由于法律行為具有主觀性,所以對行政行為的控制是必要的。

1.任何行為都具有目的,行為目的是指行為主體主觀上預想達到并力求實現的某種目標和結果。行政行為也具有目的,它表現為一種行政目標。行政目的存在應然目的和實然目的兩種形態,從應然來說,它應當是為了建立和維護經濟、社會秩序,保護公共利益,保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等。在應然目的中,各種目的之間是相互統一和協調的。但是在實然目的中,各項目的之間會產生沖突和矛盾。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在相互沖突的目的中間哪個目的更重要?確定這個問題涉及行政行為的價值取向,所以十分復雜。正是這樣,我們說對行政行為的控制是必要的。

查看全文

JAVA程序設計課程改革論文

1引言

JAVA語言現在已成為各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專業課.而且隨著該語言在Internet、游戲領域、智能手機開發、移動電子商務等各行業的廣泛應用,可以說JAVA已經發展為IT相關職業在就業時應該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和知識.所以說在我們的計算機專業建設和專業發展過程中,JAVA程序設計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學好了JA-VA才能在當前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通過對JAVA課程的反饋我們發現,同學們普遍認為JAVA課程內容生澀、難懂.雖然學習了大量理論知識,但一到實際編程便無從下手.身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環節中努力調整授課手段,改變授課方法.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那么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如何提高JAVA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何實現JAVA課程的教學改革,如何提高JAVA的學習興趣,使計算機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在就業前就能夠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的開發以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本人多年從事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工作,下面結合自己的一些實際工作經驗,給出一些觀點.

2JAVA程序設計課程作用

JAVA程序設計課程雖然是一門課,但在整個專業發展中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可以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在每一學期教師授課之前,一定要了解有哪些先修課程以及為以后的哪些后續課程做準備.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之前,是否先修了C語言程序設計.在學習JAVA高級應用之前是否已經具備一定的JSP基礎.在學習完JAVA程序設計課程以后是否還會學習Android手機端開發.不能僅僅將目光放在眼前這一門課上,一定要通盤考慮.明確JAVA程序設計在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起到一個怎樣的作用.學科的發展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不是說C語言學習的好就一定能夠掌握JAVA,一定能夠理解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所以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一定要重點闡明類、對象的概念,轉變思維模式,調整過去的面向過程編程思想為面向對象編程思想.同樣都是JAVA程序設計課程但對于每一位教師,每一學期面對的授課對象可能是不一樣的,有各種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層次.不能每次都將相同的內容傳授給授課對象,針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專業來說,JAVA程序設計課程是他們學習的重點,應該將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學習.同時也不應該將JAVA的學習停留在課本上,應該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時刻關注IT行業發展,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環節中及時引入新的概念、新的技術.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應該時時進行動態的更形和調整,以跟上計算機技術和行業發展的需要.

3JAVA課程改革研究

3.1分析就業市場,進行課程改革JAVA程序設計課程改革不能盲目的進行,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先了解就業市場對于計算機類畢業生有著怎樣的要求.例如通過知名就業招聘網站、國家的就業市場分析數據、人才市場用人單位需求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量身打造人才培養方案.其次,結合前期的就業行情分析,在原有的JAVA課程基礎之上,有針對性的做出優化和改革,既要提高JAVA程序設計課程質量,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也要培訓學生掌握實際應用能力,能夠符合用人單位的需要.3.2課程鏈設計本校計算機專業通過多年的探索調整了課程結構實現了課程鏈設計.設立了軟件開發方向、移動互聯網開發方向、網絡應用方向三個課程鏈.“軟件開發方向課程鏈”: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JA-VA程序設計+JAVA高級應用+C#程序設計+.NET開發技術+Oracle數據庫應用“移動互聯網開發方向課程鏈”: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Linux操作系統+JAVA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An-droid應用開發+IOS應用開發.“網絡應用方向課程鏈”:計算機網絡+Linux操作系統+JAVA程序設計+局域網組建綜合實訓+服務器配置與管理綜合實訓+網絡信息安全.可以看出JAVA程序設計課程在這幾個方向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我們結合課程鏈結構,調整JAVA程序設計教學計劃,并增加了后續課程:JAVA高級應用、Android應用開發.與社會需要相對接.3.3調整課程內容,強調校企合作本專業教師大部分理論知識儲備豐富,但由于畢業后直接任教,沒有在計算機相關企業或公司的工作經歷,缺乏實戰項目開發的經驗.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之前,應當先提高教師在這一方面的水平.學校應定期選派優秀教師參加相關的技能培訓或選送優秀教師進入相關企業進行實際鍛煉.同時在引進人才方面,學校可以優先考慮具有計算機相關技能證書、有實踐工作經歷的人才.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JAVA實踐應用能力,學校可以鼓勵校企合作的方式.目前本專業在一些實訓課程當中已經聘請了相關企業的工程師來進行講座并參與到實訓課程當中,效果良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訓課程中缺乏實戰項目的短板,提高了學生的實戰能力.3.4以實例引導JAVA程序設計一般情況實例來源于老師的科研項目,具有一定的實戰應用性,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例教學手段,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發現問題的本質和精髓.由于實例化教學是截取于真實項目,因此在JAVA教學環節中引入時應注意內容的選取不宜過難,而且應該具備一定的代表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到學練結合,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如果可以把握好實例教學環節,一方面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一改往日死氣沉沉的課堂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明白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意義何在.3.5增加集中實訓環節在學習完JAVA課程以后,到底能不能具備一定的實踐應用能力,集中實訓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過去JAVA課程(含實驗)共學習18周,在本專業新版的教學計劃中我們進行了改革,將JAVA課程授課時間壓縮為15周,最后給每個班留出一周時間進行集中實訓.在集中實訓環節中,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實戰項目,引導同學們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開發.一方面提高了JAVA程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掌握了JAVA項目開發的全過程,為以后步入工作崗位打下了一個基礎.實訓環節的流程與實際項目開發過程相對應.第一:開發背景,明確項目開發的背景知識,了解該項目開發的意義和背景所在.第二:系統分析,明確系統開發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初步認識本系統開發所涉及到的技術以及在功能與效果方面應該符合什么樣的要求.第三:開發環境的搭建,明確選取什么開發環境,鼓勵學生自己實現開發環境的安裝調試與配置,熟練掌握JAVA項目開發過程中所用到的軟件工具:如Eclipse、MySQL、Tomcat等.尤其是一些軟件都是英文版,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基本功能的使用,為后面的開發過程打下基礎.第四:系統設計,強調系統設計的重要性,明確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功能模塊,畫出系統功能結構圖.第五:數據庫設計,明確系統有哪些實體及相關屬性,畫出E-R圖,并完成表結構設計.第六:系統實現,引導學生完成各功能模塊的實現.第七:系統測試,通過測試找出系統的不足并進行完善.其中第一步到第五步不涉及到程序代碼的編寫,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也明確了前期應該完成哪些準備工作.轉換對于項目開發的認識,也就是說程序設計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只占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唯一的工作.3.6調整考核辦法JAVA程序設計理論部分傳統的考核方式為筆試,這種方式并不能充分體現編程應用能力.目前我們在實驗室都安裝了上機考試系統,改傳統的筆試為上機考試,更能檢驗對于JAVA實戰能力的掌握情況.對于集中實訓環節的考核綜合考慮,一部分為課程設計報告的實際完成情況,一部分為項目實際運行效果以及答辯環節,全面考核對于項目開發全過程的掌握以及個人綜合素質水平,也為以后步入工作崗位,參加應聘面試打下一個基礎.

查看全文

程序設計教學運用論文

【摘要文章初步探索了在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程序設計(VisualBasic)中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結合實例闡述了“行為導向教學”實施過程以及在教學中應注重的新問題。

【行為導向教學法;程序設計;教學案例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計算機應用專業也成了熱門專業,而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中,VisualBasic語言以其易學易用和功能強大,而且能夠方便快捷地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等特征,而深受使用者歡迎。因此,其也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高級程序設計課的首選。VB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把握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在進行軟件開發時,要對用戶需求及市場情況進行調研,再加上計算機軟、硬件快速更新換代的特征,要求學生還要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思想。對于這些要求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做到。而使用強調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行為導向教學法”將會較好的實現這些教學要求。本文擬就在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程序設計(VisualBasic)教學中,如何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初步探索。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在近幾年從德國引進的現代的職業教育新模式,其目標層次是培養人的行為能力,方法層次是人的行為活動。即摘要:這種教育以行為為目標,教學以行為為導向,教學是學生積極參和的全面的教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來進行學習的過程。

行為導向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即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為目標而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對學習者來說,學習目的是十分明確,即現在的學習是為今后的職業服務。教學活動的開展,通常是圍繞某一課題、新問題或項目開展,是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為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節在內的完整的行為模式。使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將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以達到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查看全文

OpenGL for Windows NT程序設計論文

OpenGL是在SGI、Microsoft、DEC、IBM和Intel等多家世界著名計算機公司的倡導下,基于SGI的GL標準,制定的一個通用共享的開放式三維圖形標準。

前幾年,OpenGL雖然是開放式的標準,但是只能在具有UNIX操作系統的各種昂貴的工作站之間通用;盡管工作站上的OpenGL性能優越、編程方便、生成圖形精美逼真,但是只有少數人能體會其中樂趣,而令大多數PC機用戶望塵莫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工作站與PC機的性能日趨接近。Microsoft公司首先將OpenGL圖形庫鏈接到WindowsNT中,目前又將OpenGL動態庫掛到最新Windows95上,這樣,廣大PC機用戶就可充分享受OpenGL的樂趣了。更令人高興的是,目前國內外出現了專門對OpenGL進行硬件加速的三維圖形加速卡。這樣,普通用戶只

要擁有一臺Pentium90以上、16MBRAM、520MB以上硬盤容量的PC機以及一臺43cm以上的大屏幕監視器和一塊OpenGL三維圖形加速卡組成的系統,就能與圖形工作站相媲美,但價格卻便宜數十倍。

本文作者一直從事計算機圖形應用開發工作。原來是在SGI工作站上利用OpenGL開發圖形程序,后來又首先在國內第一塊三維圖形加速卡AGC-3D上基于WindowsNT的VisualC++2.0環境下繼續進行開發。在開發過程中,同一OpenGL程序幾乎不用修改就能在兩個平臺間來回移植,效果甚好。

一、OpenGL特點及功能

OpenGL是一個開放的三維圖形軟件包,它獨立于窗口系統和操作系統,能十分方便地在各平臺間移植。

查看全文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論文

1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

1.1理論教學

對于大多數課程而言,從宏觀上將課程知識點及其關聯講授給學生非常必要,這便于學生更加系統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作為教材講解C語言程序設計的知識點結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可以層層細化,教師首先從宏觀上給學生介紹C語言程序的整體組成結構。教師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共包含預處理命令、數據類型、運算符、語句和函數等5部分,從宏觀上梳理C語言與程序設計課程的知識點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最后只學到一堆零散的知識點,只有從宏觀上把握各個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才能學得深、記得牢。對于程序語言課程,如果僅僅介紹語法的運用,學生往往對知識點理解不深刻。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是:在講解C語言語法的基礎上,適當地剖析編程語言在計算機中的運行機制,會讓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方法分為如下兩部分。

1)課件講解。課件講解包括兩部分,即知識點要點總結和知識點運行機制剖析。知識點要點總結就是告訴學生該知識點如何使用;而知識點運行機制剖析則告訴學生該程序在計算機內存中的執行過程。由于絕大部分高校在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之前都會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因此學生有足夠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來理解C語言程序的運行機制。

2)實例演示。作為一門編程語言,C語言需要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因此,課堂教學中,在具體的編程環境(如VC++6.0)下演示十分必要。通過在具體的軟件環境下編程,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并總結該知識點的注意事項。相比傳統的脫離編程環境,只在PPT或黑板上進行板書的教學模式,該方法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在課堂教學中,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①使用PPT或者板書列出該知識點的注意要點;②在編程環境(如VC++6.0)下演示該知識點的用法,給出正確的和錯誤的使用方法,并進行對比;③通過幻燈片動畫或Flash動畫等形式演示程序在計算機內存中的執行過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程序的運行機制。

3)教學難點與重點——“復合知識點”。從C語言的教學內容來講,數組、函數和指針是教學的重點章節,這些章節之間相互關聯的部分又是重點中的難點,如數組和函數結合,數組名做函數參數,數組和指針結合,指向數組的指針變量,函數和指針結合,指向函數的指針變量等。在教學過程中要反復強調各個知識點的注意事項,如果基本知識點能夠理解透徹,上述難點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查看全文

網絡通信程序設計論文

關鍵詞:DSP網絡通信程序通信協議網卡

DSP芯片是專門為實現各種數字信號處理算法而設計的、具有特殊結構的微處理器,其卓越的性能、不斷上升的性價比、日漸完善的開發方式使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引入以DSP為核心的嵌入式系統,使其成為數字化、網絡化相結合,集通信、計算機和視聽功能于一體的電子產品,必須大大提升DSP系統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將DSP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實現DSP與網卡的硬件接口技術,二是基于DSP的網絡通信程序設計。DSP與網卡的硬件接口技術參考文獻[1]有比較詳盡的論述,以下主要討論基于DSP的網絡通信程序設計。

1通信協議的制定

協議是用來管理通信的法規,是網絡系統功能實現的基礎。由于DSP可以實現對網卡的直接操作,對應于OSI網絡模型,網卡包含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全部內容,因此,規定了數據鏈路層上數據幀封裝格式,就可以為基于DSP的局域網絡中任意站點之間的通信提供具體規范。因為以太網是當今最受歡迎的局域網之一,在以太網中,網卡用于實現802.3規程,其典型代表是Novell公司的NE2000和3COM公司的3C503等網卡,所以研究工作中的具體試驗平臺是以DSP為核心構成的以太局域網,主要用于語音的實時通信,所使用的網卡為Novell公司的NE2000網卡。NE2000網卡的基本組成請見參考文獻[2],其核心器件是網絡接口控制器(NIC)DP8390。該器件有三部分功能:第一是IEEE802.3MAC(媒體訪問控制)子層協議邏輯,實現數據幀的封裝和解封,CSMA/CA(帶碰撞檢測功能的載波偵聽多址接入)協議以及CRC校驗等功能;第二是寄存器堆,用戶對NE2000網卡通信過程的控制主要通過對這些寄存器堆中各種命令寄存器編程實現;第三是對網卡上緩沖RAM的讀寫控制邏輯。DP8390發送和接收采用標準的IEEE802.3幀格式。IEEE802.3參考了以太網的協議和技術規范,但對數據包的基本結構進行了修改,主要是類型字段變成了長度字段。所以,以DSP為核心的局域網內通信數據包基本格式如圖1所示。

DSP讀出數據包和打包從目的地址開始。目的地址用來指明一個數據幀在網絡中被傳送的目的節點地址。NE2000支持3種目的地址:單地址、組地址及廣播地址。單地址表示只有1個節點可以接收該幀信息;組地址表示最多可以有64個字節接收同一幀信息;而廣播地址則表示它可以被同一網絡中的所有節接收。源地址是發送幀節點的物理地址,它只能是單地址。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指網卡的硬件地址,又稱物理地址。

在源地址之后的2個字節表示該幀的數據長度,只表示數據部分的長度,由用戶自己填入。數據字段由46~1500字節組成。大于1500字節的數據應分為多個幀來發送;小于46字節時,必須填充至46字節。原因有兩個:一是保證從目的地址字段到幀校驗字段長度為64字節的最短幀長,以便區分信道中的有效幀和無用信息;二是為了防止一個站發送短幀時,在第一個比特尚未到達總線的最遠端時就完成幀發送,因而在可能發生碰撞時檢測不到沖突信號。NE2000對接收到的從目的地址字段后小于64字節的幀均認為是“碎片”,并予以刪除。在數據字段,根據系統的具體功能要求,用戶可以預留出若干個字節以規定相應的協議,以便通信雙方依據這些字節中包含的信息實現不同的功能。

查看全文

多媒體程序設計管理論文

VB(VisualBasic)具有很強的多媒體處理控制功能,VB的多媒體控制MCI(Mediacontrolinterface)包括一套控制音頻和視頻設備但具有與設備無關的命令,用它來進行多媒體設計是很方便的。比如:你也許想擁有一個自己編寫的CD播放器,那么利用VB的MCI只需寫幾行代碼就可生成一個功能比較齊全的CD

播放器。下面簡單談談用VB的MCI進行多媒體設計的初步知識并給出一個非常簡單的CD播放器的例子。

在使用MCI之前必須安裝好多媒體設備如聲卡、CD—ROM等以及這些設備的驅動程序,否則MCI將不聽指揮。

一、MCI控制的安裝

MCI控制在VB不同版本中的安裝方法是不一樣的。在VB3.0專業版中,MCI控制文件為MCI.VBX,在VB4.0中MCI控制文件為MCI16.OCX(16位)、MCI32.OCX

(32位)。一般情況下MCI控制在啟動VB之后并沒有加入到工具箱中(TOOLBOX),需要自己動手安裝它。

查看全文

遺傳算法程序設計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基本遺傳算法添加初始化啟發信息、改進交叉算子和利用本身所固有的并行性構架粗粒度并行遺傳算法等方法提高了遺傳算法的收斂性及其尋優能力。

關鍵詞遺傳算法;TSP;交叉算子

1引言

遺傳算法是模擬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遺傳和進化過程而形成的一種自適應全局優化概率搜索算法。總的說來,遺傳算法是按不依賴于問題本身的方式去求解問題。它的目標是搜索這個多維、高度非線性空間以找到具有最優適應值(即最小費用的)的點[1]。

基本遺傳算法是一個迭代過程,它模仿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遺傳和進化機理,反復將選擇算子、交叉算子和變異算子作用于種群,最終可得到問題的最優解和近似最優解。

2遺傳算法程序設計改進比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