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技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22:26: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防治技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防治技術論文

辣椒疫病防治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辣椒疫病;發生流行規律;防治技術;福建福鼎

論文摘要闡述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的發生流行規律,并從種植抗性品種、采用農業栽培措施、化學防治等方面介紹其防治技術,以供辣椒種植戶參考。

近年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部分地區發生危害日益嚴重,重病田死秧率達30%~100%,成為影響我市辣椒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筆者就辣椒疫病在我市的發生流行規律及防治關鍵技術作簡單介紹,以期為農民在辣椒生產過程中進行此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學指導。

1發生流行規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所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病害,可經雨水、土壤、氣流等多種途徑傳播,除了引起大面積死秧外,還可造成葉片枯萎、果實腐爛、莖桿出現壞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種癥狀,一般病株率為15%~30%,嚴重時達80%以上,現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種植區普遍發生和流行,成為辣椒生產中增產增收的主要障礙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殘體、土壤內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濕土壤中,菌絲可存活4~15個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當條件適宜時,越冬后的病原菌隨灌水、氣流等傳到寄主各部位,引起發病,進行再侵染。

福鼎市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這給辣椒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豐富城鄉人民菜籃子的政策引導下,辣椒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大,新品種引進、栽培條件的改善等措施的實施,其實也將辣椒疫病的發病因素積聚起來,致使辣椒疫病在我市的危害日趨嚴重。2006~2008年對我市辣椒產地的調查表明,氣候適宜時,一般田塊減產20%~30%,嚴重的全田絕收,給當地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構成了嚴重威脅。該病在大棚全年均可發病,露地4月下旬發病,5月至7月下旬大發生,蔓延迅速,2~5d內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剛進入坐果期的辣椒極易感病,常發生果實腐爛,植株大片枯萎,使農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查看全文

茶葉病害防治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葉;常見病害;發病癥狀;防治方法

論文摘要介紹茶樹常見病害即茶白星病、茶葉斑病、茶炭疽病、茶餅病的發病癥狀及其防治方法,以期為廣大茶農防治茶樹常見病害提供參考。

近年來,上白石鎮茶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茶樹品種多樣化,有黃觀音、金觀音、早春毫、溫州早等茶樹新品種。現在全球氣候變化大,高溫高濕的氣候使茶葉易發生病害。上白石鎮茶樹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葉斑病、茶炭疽病及茶餅病,現將它們的發病癥狀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茶白星病

1.1發病癥狀

在春茶期發生,為害芽梢和有果的果皮。病斑呈褐色小點,暗紫褐色,病斑直徑0.3~2.0mm,圓形。大型病斑周圍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病原菌在病斑內以菌絲態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葉片上多。病斑上必須有水濕潤方可形成分生孢子,成熟的病斑用水浸漬4~6h后即可形成分生孢子。環境溫度為5~32℃時均可形成孢子,適宜溫度為12~18℃,降雨時分生孢子混在雨滴中進行傳播。

查看全文

辣椒疫病防治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辣椒疫病;發生流行規律;防治技術;福建福鼎

論文摘要闡述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的發生流行規律,并從種植抗性品種、采用農業栽培措施、化學防治等方面介紹其防治技術,以供辣椒種植戶參考。

近年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部分地區發生危害日益嚴重,重病田死秧率達30%~100%,成為影響我市辣椒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筆者就辣椒疫病在我市的發生流行規律及防治關鍵技術作簡單介紹,以期為農民在辣椒生產過程中進行此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學指導。

1發生流行規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所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病害,可經雨水、土壤、氣流等多種途徑傳播,除了引起大面積死秧外,還可造成葉片枯萎、果實腐爛、莖桿出現壞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種癥狀,一般病株率為15%~30%,嚴重時達80%以上,現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種植區普遍發生和流行,成為辣椒生產中增產增收的主要障礙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殘體、土壤內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濕土壤中,菌絲可存活4~15個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當條件適宜時,越冬后的病原菌隨灌水、氣流等傳到寄主各部位,引起發病,進行再侵染。

福鼎市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這給辣椒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豐富城鄉人民菜籃子的政策引導下,辣椒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大,新品種引進、栽培條件的改善等措施的實施,其實也將辣椒疫病的發病因素積聚起來,致使辣椒疫病在我市的危害日趨嚴重。2006~2008年對我市辣椒產地的調查表明,氣候適宜時,一般田塊減產20%~30%,嚴重的全田絕收,給當地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構成了嚴重威脅。該病在大棚全年均可發病,露地4月下旬發病,5月至7月下旬大發生,蔓延迅速,2~5d內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剛進入坐果期的辣椒極易感病,常發生果實腐爛,植株大片枯萎,使農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查看全文

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楊樹;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闡述楊樹新造林病害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介紹楊樹爛皮病與楊樹主要害蟲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導楊樹產業發展。

楊樹是東海縣最主要的造林綠化樹種之一,栽植楊樹已成為該縣農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據統計該縣已發展楊樹4萬多公頃,蓄積量達160余萬立方米,楊木及加工年總產值可達5億多元。楊樹為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生產和該縣的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由于樹種單一、林相單純常引起以楊舟蛾、楊尺蛾、楊樹天牛等蟲害和新造林出現大面積枯死等病害日趨加劇,經常大面積暴發成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楊樹產業發展的現狀。經省林科院、省森防站等單位合作研究,目前在病害暴發原因、蟲害防治生物篩選和病蟲害生態無公害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1楊樹新造林病害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1.1發生原因

近幾年,周邊地區楊樹新造林病害發生嚴重,成活率較低,有的地塊甚至全軍覆滅。通過對近20余個苗圃近10萬株楊樹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調查發現,造成楊樹新造林發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楊樹;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闡述楊樹新造林病害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介紹楊樹爛皮病與楊樹主要害蟲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導楊樹產業發展。

楊樹是東海縣最主要的造林綠化樹種之一,栽植楊樹已成為該縣農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據統計該縣已發展楊樹4萬多公頃,蓄積量達160余萬立方米,楊木及加工年總產值可達5億多元。楊樹為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生產和該縣的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由于樹種單一、林相單純常引起以楊舟蛾、楊尺蛾、楊樹天牛等蟲害和新造林出現大面積枯死等病害日趨加劇,經常大面積暴發成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楊樹產業發展的現狀。經省林科院、省森防站等單位合作研究,目前在病害暴發原因、蟲害防治生物篩選和病蟲害生態無公害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1楊樹新造林病害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1.1發生原因

近幾年,周邊地區楊樹新造林病害發生嚴重,成活率較低,有的地塊甚至全軍覆滅。通過對近20余個苗圃近10萬株楊樹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調查發現,造成楊樹新造林發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茶葉病害發病癥狀及防治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葉;常見病害;發病癥狀;防治方法

論文摘要介紹茶樹常見病害即茶白星病、茶葉斑病、茶炭疽病、茶餅病的發病癥狀及其防治方法,以期為廣大茶農防治茶樹常見病害提供參考。

近年來,上白石鎮茶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茶樹品種多樣化,有黃觀音、金觀音、早春毫、溫州早等茶樹新品種。現在全球氣候變化大,高溫高濕的氣候使茶葉易發生病害。上白石鎮茶樹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葉斑病、茶炭疽病及茶餅病,現將它們的發病癥狀與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茶白星病

1.1發病癥狀

在春茶期發生,為害芽梢和有果的果皮。病斑呈褐色小點,暗紫褐色,病斑直徑0.3~2.0mm,圓形。大型病斑周圍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病原菌在病斑內以菌絲態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葉片上多。病斑上必須有水濕潤方可形成分生孢子,成熟的病斑用水浸漬4~6h后即可形成分生孢子。環境溫度為5~32℃時均可形成孢子,適宜溫度為12~18℃,降雨時分生孢子混在雨滴中進行傳播。

查看全文

大豆食心蟲防治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豆食心蟲;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化學防治

論文摘要大豆食心蟲是黃淮夏大豆產區的主要害蟲,化學藥劑防治是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方法,主要通過蟲情測報,確定防治時期;根據防治指標,確定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蟲,又名大豆蛀莢蛾、豆莢蟲等,屬鱗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單一,寄生植物種類較少,主要為害大豆,是黃淮夏大豆產區的主要害蟲。它以幼蟲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產量和品質。近年來,隨著大豆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其為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據調查,大豆蟲食率一般年份為15%~20%,嚴重年份達35%~40%。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淺,腹末較鈍,雌蛾腹末較尖。卵長約0.5mm,卵橢圓形,稍扁平略帶光澤,初產時乳白色,后變桔黃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蟲體長8~10mm,略呈圓筒形,鮮紅色,非骨化部分淡黃或橙黃色。蛹體長約7mm,長紡錘形,紅褐或黃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2發生規律

查看全文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論文

摘要:本文根據玉米的在不同生長階段對養份的吸收,闡述了不同階段所施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術

玉米是喜溫、喜光、C4高產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發達,莖葉繁茂,產量高,需肥量大,同時對肥料反應敏感,在確定玉米施肥量時,應需綜合考慮。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各異,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礦質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為:鉀、磷、鈣、鎂、硫。平均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鉀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長慢,對養分吸收數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撥節孕穗到抽穗開花期,玉米生長速度迅速加快,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并進,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開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階段占總需肥量的13%。

要重視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中要重視磷鉀肥。施用種肥可以壯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夠或者沒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種肥效果明顯,使用時采取條施或者穴施,注意要與種子隔開或者與土混合,防止燒苗。氮、磷、鉀合理施肥是保證玉米產量的前提。

查看全文

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論文

摘要:本文根據玉米的在不同生長階段對養份的吸收,闡述了不同階段所施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術

玉米是喜溫、喜光、C4高產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發達,莖葉繁茂,產量高,需肥量大,同時對肥料反應敏感,在確定玉米施肥量時,應需綜合考慮。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各異,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礦質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為:鉀、磷、鈣、鎂、硫。平均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鉀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長慢,對養分吸收數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撥節孕穗到抽穗開花期,玉米生長速度迅速加快,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并進,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開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階段占總需肥量的13%。

要重視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中要重視磷鉀肥。施用種肥可以壯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夠或者沒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種肥效果明顯,使用時采取條施或者穴施,注意要與種子隔開或者與土混合,防止燒苗。氮、磷、鉀合理施肥是保證玉米產量的前提。

查看全文

礦區水害防治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在對新汶礦區地質概況和水害類型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新汶礦區水害特點,并據此提出了防治水的基本思路和防治技術。

關鍵詞:新汶礦區;防治水;地質特征

1礦區水文地質特征

1.1礦區水文地質條件

新汶、萊蕪煤田分別位于蒙山、蓮花山、泰山三大分水嶺之間,為兩個孤立的斷陷盆地,各自呈一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新汶煤田位于蒙山和蓮花山兩大分水嶺之間,為山間向斜半緩階丘陵地形,呈東西帶狀分布,地形標高+158~+230m,東高西低,向斜中部地勢較平坦,兩翼起伏較大。萊蕪礦區南北東三面環山,西面開闊,屬泰山和蓮花山環繞的山間盆地。兩煤田南部均有地勢較高而巖溶裂隙發育的奧陶系、寒武系石灰巖;北面為地勢較高的第四系及太古界花崗片麻巖。

主要地表水系為大汶河和小汶河,而西流經兩礦區淺部,匯人大汶河。在兩河流所流經的裸露灰巖區,河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綜合入滲系數為0.23。區內年總降雨量歷年平均為713.5m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個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