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鑒賞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23:32: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古代詩詞鑒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古代詩詞鑒賞

初中語文古代詩詞鑒賞技巧

摘要:初中語文古代詩詞的教學一定要注意講究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學會把握好古代詩詞的整體思路,對詩詞的語言進行品味。同時,在對古代詩詞進行賞析的時候,不能忽視對于詩詞中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的方法以及作者想要通過詩詞向讀者說明的主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代詩詞;技巧;鑒賞

一、理清文章思路,找出詩詞的線索

在閱讀或者學習詩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只有找到文章的整體脈絡才能夠有效把握文章的線索。對于詩詞的深入閱讀來說是十分有效的[1]。在初中語文的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詩詞的整體脈絡,并通過反復的閱讀文本,以達到深入挖掘文本內容的目的。在對詩詞文本的反復閱讀中,學生能夠利用現有的理論知識,以及先前的閱讀經驗等對詩詞文本作出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

二、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文章的內容

語言的獨特性是文章的基本特征之一。詩詞具有的奇特魅力與其華美的詞語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進行詩詞內容解讀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詞,并且通過對文章的整體誦讀把握文章的主要結構。在進行文章朗讀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在還原文章中場景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對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感情有較為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提出幾點要求[2]。一種是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注意積極的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中心情感,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大膽的思考,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另外,教師在要求學生對文章的主旨進行一定把握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相互之間進行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能夠幫助學生逐漸發現事情的真相,對于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幫助。最后,閱讀者的想象在閱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填充作者在詩詞中的留白,對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對語文詩詞閱讀與學習的興趣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古代詩詞鑒賞教學方法研究

高中階段語文作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階段,其中古詩詞的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雖然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手段,但是基本的教學思路是不變的。詩詞的教學重視對經典詞句的運用和提煉,重視對文字的反復推敲,要求語言簡練,能夠準確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將從以下幾個角度對高中的古詩詞鑒賞教學進行闡述。

一、古詩詞鑒賞歷程

我國的古詩詞鑒賞,在建國之前就有很高的水平,很多作品都闡述了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且有周密的鑒賞體系。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十年間,我國的詩詞鑒賞取得了空前的發展,可以說是古詩詞鑒賞發展的繁榮時期,而1983年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和1981年出版的《唐詩鑒賞集》都是這時期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對于后來的詩詞鑒賞很有幫助。一些人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將自己對詩詞鑒賞的意見編寫成文,雖然水平不一,但也促進了古詩詞鑒賞的發展。古詩詞鑒賞至今為止已經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文學成就,鑒賞作品和鑒賞大師層出不窮,為教師進行古詩詞鑒賞的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一)選材與吟誦

對古詩詞教材的選擇和對吟誦古詩文本教材的選擇要與教師的閱讀和鑒賞水平保持一致,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進行教學。

查看全文

電影與中學生古詩詞鑒賞

摘要:在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必須轉變古詩詞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用更“時髦”的方式讓學生領略到古詩詞中的“美”及內涵。本文從中學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切入,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闡述了在中學生古詩詞教學中通過與當代電影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古詩詞鑒賞,即形成“詩與畫的對話”,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學古詩詞;鑒賞;當代電影;教學效果

在中學語文教育體系中,古詩詞的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它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古詩詞的鑒賞教學,又是打開恢宏的中國古代詩詞世界大門的“鑰匙”。古詩詞是一門藝術,是古人“美”的體現,古詩詞鑒賞是“古代美”在“新時代”的重現,培養學生良好的詩詞鑒賞能力,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古代詩詞的內涵和“美”,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這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繁榮發展,古詩詞對學生的吸引力逐漸下降。部分教師教學思路僵化,方式落后,不能與時俱進,還沉浸在傳統的課堂知識灌輸中,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對學生吸引力不足,教學效果甚微。機械式的背誦記憶,消磨的是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也不利于古詩詞文化乃至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因此,筆者一直在探索著用“時髦”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氛圍;通過結合現在市場火爆的電影來進行古詩詞鑒賞的教學,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參與度明顯增強、氛圍熱烈,在考試中成績也顯著提高。筆者“拋磚引玉”,希望能為各位同行提供一點有用的參考。

1古詩詞藝術與電影藝術概述

藝術是相通的。無論是古詩詞也好,電影藝術也罷,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營造一種意境或者情景來抒發其情感,進而體現出自身藝術價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中有著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般的語言美;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般的韻律美;展現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般的意境美;抒發著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般的情操美。古詩詞通過典雅的語言、優美的旋律、“真實”的意境來表達詩詞情感,感染眾人;而當代的電影也恰恰與其類似,劇本語言精細、背景音樂緊扣主題;情感表達真實,“鏡頭語言”直觀細致,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來激起共鳴,達到升華主題的作用。既然古詩詞與電影相同點這么多,那為什么境遇卻大相徑庭呢?古詩詞受到學生冷落,“門可羅雀”;而電影市場卻連創新高,“門庭若市”,原因何在?筆者認為,現在古詩詞鑒賞之所以成為部分學生的“老大難”問題,我想可能正與古詩詞其本身特質有關。(1)語言。古詩詞文字優美、韻律感強,這與古文字的意義和用法習慣有很大關聯,而這恰巧也是很多學生學習和鑒賞古詩詞的障礙,由于古文字與現代文字用法差別大,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困擾——如通假字。(2)意境。古詩詞文字語言美,其營造的意境更“美”。要想鑒賞好古詩詞,學生就必須能夠對“意象、意境”文字充分理解,然后在頭腦中再現,而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許多學生無法再現“詩詞情景”,也就無法準確鑒賞了。(3)情感。“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時而著”。一切語言文字都是為情感的抒發而使用,古詩詞的鑒賞其根本在于作者情感的鑒賞,而一般詩詞情感往往寄于“物”或“景”,甚至在整首詩詞的字里行間,這對于學生鑒賞要求是非常高的。綜上幾點,要想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我們可以結合電影來進行古詩詞鑒賞教學。當代電影的語言、對白對于學生天然親近,鏡頭語言直觀地呈現意境場景,而演員精湛的表演功底、優秀的情感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宣泄,體會其中滋味。

2當代電影與中學生古詩詞鑒賞

查看全文

詩歌鑒賞指導語文教案

第九節古典詩歌鑒賞題的十大置疑角度

詩歌的鑒賞資1988年以來,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題。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對偶、煉字、背誦、用典、文學常識等,94年以后,則重在對詩歌進行鑒賞評價。而真正側重從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來考查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的是從1999年。自2002年起,則由客觀題轉變為主觀形試題。題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結合相關試題,淺談幾點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以期為考生提供幫助。

一、從重點詞語處置疑

理解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才能較為準確地鑒賞詩歌。因而,理解重點詞語便成為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

例如: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詩后的試題。

暮江吟白居易

查看全文

詩歌鑒賞指導教案

第九節古典詩歌鑒賞題的十大置疑角度

詩歌的鑒賞資1988年以來,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題。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對偶、煉字、背誦、用典、文學常識等,94年以后,則重在對詩歌進行鑒賞評價。而真正側重從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來考查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的是從1999年。自2002年起,則由客觀題轉變為主觀形試題。題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結合相關試題,淺談幾點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以期為考生提供幫助。

一、從重點詞語處置疑

理解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詩歌中的重點詞語,才能較為準確地鑒賞詩歌。因而,理解重點詞語便成為古典詩歌鑒賞題的置疑角度。

例如: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詩后的試題。

暮江吟白居易

查看全文

互聯網背景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探討

【摘要】現如今,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優越性日益突出,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內容,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之美,利用互聯網技術鑒賞古詩詞,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以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切入點,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滲透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分析了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常見問題,重點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以期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常見問題;教學策略

一、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滲透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互聯網對教育領域的滲透日益深入,古詩詞教學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使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技術充實初中語文教學,意義深遠。主要有三大意義:一是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ヂ摼W背景下,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賦能,賦予了古詩詞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可能,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之中,集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為一體,聲情并茂展示古詩詞文化韻味,展現古代文人的文學造詣,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和多元??梢詭Ыo學生更為全面和立體的古詩詞意境感知,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二是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受限于古文表達的自限性,加之自身的認知水平不高,理解古詩詞時存在諸多困惑,學習起來覺得較為枯燥和乏味?;ヂ摼W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通過優化教學方式,帶給學生對古詩詞的多樣化理解渠道,如微課、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三是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古詩詞教學難度較大,其中豐富的情感和凝練、深邃的語言,難以在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課堂上直觀呈現,互聯網背景下,文本資源、音頻資源、視頻資源海量,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各種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古詩詞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詩詞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常見問題

(一)古詩詞的意境理解難度大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詩詞賞析教學研究

摘要: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化藝術瑰寶,雖然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一般以背誦默寫與詩詞賞析這兩種形式的考題出現,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詩詞賞析教學的主要要求及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詞賞析;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內容,主要以唐詩宋詞為主,詩歌內容涉及到抒發愛國之情的題材、抒發思鄉之情的題材以及贊美友情、惜別等題材。由此可見,古詩詞中多以情感的表達為主,寫景寫人為輔,這也是詩歌的主要特點之一。那么在關于詩詞鑒賞的突破口、著手點上應該結合詩詞特點展開。

一、詩詞鑒賞的基本要求

1、審美鑒賞

詩歌也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詩歌的語言藝術自“詩三百”而始,自唐而盛。那么詩歌作為文學的一種題材,其語言文字的特點就是審美鑒賞的一個重要方面。審美鑒賞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關鍵,通過刪選被選用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詞內容都是有較高的什么價值的,教師應該在詩詞賞析教學中充分挖掘詩詞中的“美”,充分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查看全文

高職古詩詞鑒賞人文教育論文

一、古詩詞鑒賞在高職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自我國在上世紀末頒布科教興國戰略計劃以來,國家教育部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發展,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人文教育列入高等院校的基礎課程之一,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除了要培養面向社會不同領域的專業性技能型人才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專業技能而缺乏人文素養的學生是不合格的社會主義年輕人。古詩詞鑒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高職人文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通過古詩詞鑒賞傳承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

大學語文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同樣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追求的不應該僅僅是語文理論知識,而是要通過語文課程追求其中的內涵,追求價值層面上的內在涵義———真、善、美。在語文課程上,高職生通過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夠分析古詩詞的意境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增加對古詩詞的認識,提高鑒賞作品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視野。在文學層面上,古詩詞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通過對古詩詞的解讀,可以分析作詩當時的社會背景,對研究歷史有很高的價值,是一項重要的文獻史料。而在價值層面上,古詩詞鑒賞的價值更加體現在傳承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精神等方面,古詩詞不僅僅是折射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而且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大學生從古詩詞作品中可以學習到作品的意境,從中升華到人文精神層面上,而且古詩詞本身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對其進行鑒賞和學習這一過程就是一個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從鑒賞古詩詞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在這學習過程中再升華到精神層面,傳承人文精神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例如通過對宋代詩人蘇軾的著作《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可以讀出當時是中秋節,表達的是對親人的無限思念,表達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從中體會《水調歌頭》的深刻意境。

(二)通過古詩詞鑒賞提高高職生的審美水平

人文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鑒賞古詩詞是一個發現美體會詩詞之美的學習過程,是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重要環節。古詩詞鑒賞通過對古詩詞作品的鑒賞和學習,在教師的領帶下走進作品的意境中,親臨其中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詩詞作品所體現的美,在這一鑒賞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從詩詞作品中升華到欣賞層面上,理解詩詞作品中的深刻意境和內在涵義,從日積月累的學習和鑒賞中提高審美能力。中國古代詩人追求的“博雅”中的“雅”是指“典雅而方正”,具體而言就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旨趣和審美能力。在如今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很容易在物質生活中迷失自我,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一直盛行著,功利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功利化現象和拜金主義已經蔓延到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在一些高職院校中的拜金主義更為嚴重,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生活環境比較復雜、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就業競爭大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拜金主義越來越盛行的背景下出現部分高職生審美情趣低俗的現象等問題十分值得我們去深思。在高職院校中審美教育這一環節比較薄弱,有時候我們會忽略學生在這方面的教育,而審美教育如果真的能起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將對高職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幫助。而古詩詞鑒賞是高職生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在課堂上通過細細品味一些古詩詞佳作,從作品中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感性認識,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藝術細胞,從而提高審美水平,體悟生活中、人生中的旨趣,而不會去追隨那些低俗的志趣。

查看全文

古詩文閱讀賞析題答題策略

從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看,全國卷的古代詩文考題分值為32分,其中文言文閱讀題19分,詩歌鑒賞題8分,古詩文默寫題5分。文言文閱讀與詩歌鑒賞題是高考考生考試復習的重點、難點,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現筆者將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古代詩文閱讀鑒賞題應試策略總結如下。

一、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的應試策略

文言文堪稱當代學生學習語文的頭等難題,而高考試題中這部分最難的就是文言句子翻譯題。文言句子翻譯題是按“點”給分,在做題時考生一定要本著一個“細”字認真答題。1.把句子放到原文中了解大意,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2.看看句子有無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如果有,按還原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后的意義用法翻譯。3.逐字翻譯句子,句中不理解的詞語要根據上下文,借助已有的詞匯儲備為該詞選一個恰當的解釋。以2009年全國高考II卷的文言文閱讀翻譯題為例.

(1)“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此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句中要注意的詞是“施”、“顛沛”、“乃”、“立”。首先,把整句話放到原文中了解其大意;其次,發現此句無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第三,逐字翻譯全句,“施”可譯為“施舍”,“立”可譯為“建立”、“樹立”等,再根據語言習慣,確定為“建起(小橋)”,虛詞“乃”套用它常見的兩種用法:一是表轉折,譯為“竟然”;二是表承接,一般譯為“于是”、“就”,這里應該是表承接關系。則全句譯為:自認為不能廣泛施舍,致使這人跌倒,于是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

(2)“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句中要注意的詞是“其”、“耋齒”、“比室”?!捌洹笔侵复约旱挠梅ǎ谕醢彩摹队伟U山記》一文中學過“而予亦悔其隨之”。“耋齒”則可以聯想“耄耋老人”一詞,可以判定此處意思為“老人”。古人習慣用“發”、“齒”一類的詞表示年齡,比如《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祭十二郎文》中的“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薄氨仁摇钡摹氨取痹凇洞倏棥芬晃闹袑W過“納比籠中”,意思是“并在一起”,還有“比肩接踵”、“天涯若比鄰”等,那么“比室”就是“在一起的人家”。則全句譯為:如果因為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常貧困,不止是我一人而已。

二、古詩詞鑒賞題的應試策略下面筆者談談古詩詞鑒賞題的選材規律和應試策略。

查看全文

中職古詩詞教學策略及路徑

[摘要]古詩詞有著精練的語言藝術,是古老的文學,是文學的精華。古詩詞教學是語文課程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在語用學視域下,針對學生囿于字面意思、似懂非懂,缺乏深入探究興趣,缺少個性生成等問題,通過梳理古詩詞的鑒賞路徑,選擇有效的教學內容,確立相關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實現詩教課堂的文化傳承及育人價值。

[關鍵詞]語文教學;古詩詞;中職教學

一、中職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陳舊,難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動機較弱,缺乏系統的學習方法與實踐,在課堂上往往難以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暢通,古詩詞鑒賞資源呈現泛在化趨勢,課本里的古詩詞看似淺顯易懂,但真正能讓基礎薄弱的中職生對其動容的古詩詞卻寥寥無幾。中職語文課堂常見的古詩詞鑒賞課忽視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需求,缺乏問題意識,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二)教學效率低下,古詩詞中的人文精髓難以傳承教師在教學中對古詩詞中點與量的把握不當是古詩詞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而不是將收集到的鑒賞資源都一股腦地教給學生,或只讓學生來來回回地讀,卻缺乏點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也是有難度的,因為學生對古詩詞不理解,就不會深入思考,從而激發不了自身的獨立思考意識。這導致古詩詞中蘊含的精神品質、文化基因,難以真正從學生的心里“生長”出來。(三)審美浮于表面,鑒賞活動流于形式體會詩詞之美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咀嚼回味,但是傳統課堂往往依循傳統的審美套路,就文字賞文字,學生在未調動深層情感體驗的情況下,也能侃侃而談。但是深究起來,缺乏生命體驗的學生是難以認同作者追求生命純粹的“固執”或人生大徹大悟之后的“退忍”的。脫離自身情感體驗的審美終究是在復制他人的審美體驗,學生體驗不深,就會導致學而不得。所有的審美必然從個體的審美趣味開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精辟地指出了文化中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問題,她說:“沒有個體所參與的文化,個體就根本不可能去接近他的潛在的那些東西?!弊罱K的結果也只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語用學視域下的古詩詞鑒賞路徑

語言的生命全在情感思想,而語言也可能因僵化為文字而失其生命。[1]所以,古詩詞教學需要引導學生感受鮮活的、有生命的語言而非固化的文字,打破傳統的語義教學——翻譯或過度講解。古詩詞鑒賞需要真正感動于詩詞“多于畫面的含義”,從語用主體角度,關注讀者的理解及閱讀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作品,又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古詩詞鑒賞路徑如圖1所示。語用學視域下的古詩詞鑒賞路徑圖示將文本、語境、作者、讀者、對話、傳承結合起來,包含以下信息。(一)古詩詞鑒賞是一種作者與讀者對話的互動制約的言語行為讀者能夠讀出古詩詞中的滋味,感受到審美愉悅,理解其中蘊涵,是一個話語產生效果的過程,是一個說者(作者)與聽者(讀者)相互作用(讀者理解、感動、再創造)的過程。古詩詞鑒賞不是說者一人所為,而是說者和聽者兩人合為,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詩歌必須是一個成功的言語行為。(二)古詩詞鑒賞離不開文本內容,更依賴于讀者的再創造古詩詞所產生的精神財富不僅是文本的內容或者讀者的感受,還是由文本和讀者共同創造的產物。[2]古詩詞鑒賞時再現的意境并非完全還原,而是包含讀者的重新闡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和文本與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相聯系。[3]物理世界是指詩詞文本中的時間和空間的指稱關系;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作者與讀者由生活經歷而形成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圖等心理因素;社交世界是指詩詞涉及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內容。這三者都可滲透出讀者對此所產生的基礎知識、情感態度等。(三)古詩詞鑒賞的終結在于讀者的審美感動,更在于心智啟發與文化傳承首先,啟發源自古詩詞本身。古詩詞的解讀沒有標準答案,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解讀。古詩詞鑒賞從“文”到“質”,需要品讀語言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也需要將古詩詞的意境、哲思、啟迪與現實相連,進行不同的認知和解讀。其次,傳承根植于讀者心理并產生行為變化。描述世界或傳遞語義信息并不是話語的唯一功能,話語完成之后還可以產生取效行為,即說話行為和施事行為。[4]所以,古詩詞鑒賞一定要基于讀者的心理,且能夠產生取效行為,是讀者建立新感受、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調整三觀并影響行為的過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