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語文基礎知識之漢字

時間:2022-03-31 04:53:00

導語:公務員考試語文基礎知識之漢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語文基礎知識之漢字

考點:

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涉及到漢字方面的知識,考查的重點在于要求考生辨識詞語中容易出現的易錯字和錯別字,主要考查考生對漢字字形的把握。

知識要點:

1.漢字的起源

漢字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

漢字的形體是指漢字的外形、體式,經過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

以上“甲金篆隸楷草行”稱為“漢字七體”。

2.漢字的構造

漢字的構成有幾種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六種。表意是漢字字形的一大特征,是漢字構形的基礎。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和轉注字字形都跟字的本義有不同程度的聯系,因此,不同字義可以從字形構成加以區別。

3.怎樣避免寫錯別字

錯別字是做題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形近字的別字。形近字主要分為音同形不同和音不同形相同兩個方面。如“裝幀”誤作“裝禎”,“辯駁”誤作“辨駁”,“味同嚼蠟”誤作“味同嚼臘”,對此,需要幾種方法加以辨別:

(1)以義辨形

形旁推斷字義。如“裝幀”一詞的意思是指書畫作品或書刊的裝飾設計,“幀”指的是字畫的幅,應從“巾”旁,而“禎”從“礻”旁,“礻”即“示”,其意義與祭祀有關,這與“裝幀”的意義顯然不符。“辯駁”一詞意思是爭辯駁斥,與人爭辯,駁斥對方應該是用言辭,所以應從“讠”旁而不從“卜”。“味同嚼蠟”一詞形容沒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蠟”有枯燥無味之意,而“臘”意指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魚、肉、雞、鴨等),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當然不能說是“味同嚼臘”。

(2)以字形特點區別一些音近或形近字

例如,立即的即既然的既

(3)偏旁意義區別形近字

例如,冠與寇

【2014年上海市行測真題第36題】

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天津楊柳青鎮是年畫的發祥地,每年春節前后,海內外游客都紛至踏來,感受臘月新春的民俗風情。

B.每當誰做了有益于公眾的事,社會就理所當然地給誰以肯定和稱誦,誰也就會因此贏得巨大的榮譽。

C.經過一年的調查取證,檢查機關終于查清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循私舞弊而導致公司倒閉的事實。

D.感知明快的人,善于洞察前景,知微見著;感知遲鈍的人,往往過于拘泥和死板,只看到過去而看不到將來。

【答案】D。解析:A“紛至踏來”應寫作“紛至沓來”。B“稱誦”應寫作“稱頌”。C“檢查機關”應寫作“檢察機關”。

*常見的錯別字

音近字:

川(穿)流不息仗義執(直)言鳩占鵲巢(雀)委曲(屈)求全人才薈(匯)萃人情世(事)故一籌(愁)莫展百戰不殆(怠)沒(莫)齒不忘融會(匯)貫通隨聲附和(合)伶牙俐(利)齒毛骨悚(聳)然天隨(遂)人愿各行其是(事)世外桃源(園)

重疊(迭)明(名)信片

音、形相近字:

眼花繚(繚)亂稗(裨)官野史精神矍(钁)鑠國籍(藉)插科打諢(渾)孽(蘗)根禍種針砭(貶)時弊貪贓(臟)枉法脫穎(潁)而出不脛(徑)而走紛至沓(踏)來積毀銷(消)骨偏僻(辟)氣沖霄(宵)漢撲朔(溯)迷離掂(惦)量

冷漠(寞)痙攣(孿)

形近字:

戊戌(戍)杳(沓)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