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試中國古代史強化題(一)
時間:2022-07-23 11:42:00
導語:政法干警考試中國古代史強化題(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考古發掘的遺址實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最.能證明“中國是水稻的故鄉”的遺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半坡遺址
D.大汶口遺址
2.某同學利用暑假準備實地考察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遺址,他應該去()。
A.陜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3.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撰文上書漢武帝,所用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以后改變這種攜書不方便現象首次得益于發明了()。
A.雕版印刷術
B.活字印刷術
C.造紙技術
D.制墨技術
4.中國絲織品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和新疆,西亞,到大秦。這條絲綢之路開通于()。
A.戰國時期
B.西漢
C.東漢
D.宋朝
5.小明想了解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統治情況,你會向他推薦()。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實現西漢王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的大一統,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的皇帝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景帝
7.能夠種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傲視群雄,兼并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文帝
D.成吉思汗
9.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記述了我國古代()。
A.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B.從夏朝到三國時期的歷史
C.從商朝到唐朝時期的歷史
D.從戰國到五代時期的歷史
10.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
A.實行禪讓制
B.實行分封制
C.確立世襲制
D.推行郡縣制
11.某同學在活動課上說出的下列觀點,其中屬于儒家學派的是()。
A.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B.兼愛,非攻
C.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D.后代總要勝過前代
12.紙發明后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現在已知紙最早出現于()。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宋朝
13.下列有關我國境內遠古人類及其生活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元謀人是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頂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遠古人類都過著氏族生活
14.秦漢時期科技文化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①國家的統一
②生產的發展
③各民族之間的交往
④科技成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①遷都洛陽
②改鮮卑族姓氏為漢族姓氏
③采用漢族官制
④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學。
這是中國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內容。他的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請你說出這位帝王是()。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6.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的情節是()。
A.種植水稻
B.飼養豬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農具石斧
17.下列主張中,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C.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D.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18.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韓非子
19.“絲綢之路”的形成與下列哪一事件聯系密切?()
A.楚漢之爭
B.昭君出塞
C.張騫通西域
D.文成公主入藏
20.2014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領親民黨大陸訪問團祭拜黃帝陵。與黃帝一起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傳說時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堯
D.舜
21.我們說春秋戰國是大變革的時期,是因為()。
A.戰爭頻繁
B.諸侯爭霸
C.新舊制度更迭
D.百家爭鳴
2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給朋友寫一封信,所寫字體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
B.小篆或隸書
C.楷書
D.草書
23.公元207年,曹操曾寫詩明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曹操“志”在()。
A.統一天下
B.消滅袁紹
C.廢漢稱帝
D.建立魏國
2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實力最強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A.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改革
B.正確的軍事策略
C.正確的外交策略
D.重視水利,發展生產
25.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中的劉徹,采取各種措施最終完成了大一統局面。他派出大將衛青、霍去病抗擊哪個少數民族的進攻()。
A.匈奴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26.下列科技成就中,屬于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發明的是()。
A.指南針
B.計時儀
C.地動儀
D.火藥
27.以下關于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西漢前期,我國發明了造紙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B.張仲景著有《神農本草經》一書,后世尊稱他為“醫圣”
C.華佗制成的全身麻醉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D.張衡的地動儀制造于公元132年,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28.源于中國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
B.伊斯蘭教
C.佛教
D.基督教
29.電影《英雄》中刺客無名對秦王說“劍字有18種寫法,互不相同”,秦王說“統一以后這些雜七雜八的文字一律廢掉,只留下一種寫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國家統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區統一了文字
②秦統一以后,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
③文字的統一促進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統一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東漢末年,中原某地瘟疫流行。當地人們采用的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可能是()。
A.服用“麻沸散”,提高對瘟疫的免疫力
B.清晨練習“五禽戲”,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C.通讀《傷寒雜病論》,掌握防治方法
D.邀請孫思邈就地行醫講學,宣傳防治措施
31.傳說中,植五谷,嘗百草,制歷時,興貿易,開創了我國原始農業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神農氏
C.軒轅氏
D.伏羲氏
32.一位新同學自我介紹說,我的姓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名稱是一樣的,試判斷,他姓()。
A.秦
B.夏
C.宋
D.唐
33.自西漢以后的兩千多年,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的是()。
A.道家學說
B.法家學說
C.佛家學說
D.儒家學說
34.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爆發的地點是()。
A.陳
B.沛縣
C.大澤鄉
D.漁陽
35.你如果是漢武帝統治時期的一位丞相,可能會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發生?
①焚書坑儒
②書同文,車同軌
③頒布“推恩令”
④張騫出使西域
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6.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解。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韓非子
37.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商鞅變法內容中,對后世政治制度影響最深遠的措施是()。
A.承認土地私有
B.獎勵耕戰
C.建立縣制
D.廢除舊貴族的特權
38.開始確立儒家學說為專制王朝正統思想的皇帝是()。
A.啟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39.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從其計。”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請你判斷下列事件與他有關的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建立行省制度
D.創立科舉制度
40.以下世界文化遺產中,反映我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是()。
A.布達拉宮
B.都江堰
C.莫高窟
D.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41.他是以大一統王朝使臣的身份開辟域外交通路線的第一人,經過他的探險,形成了絲綢之路,造福當時、澤及后人。這里的“他”指的是()。
A.張騫
B.玄奘
C.馬可·波羅
D.戚繼光
42.戰國時期,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孫武
C.韓非子
D.董仲舒
43.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熱播后,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漢武帝治國的核心思想來源于()。
A.法家學說
B.道家學說
C.儒家學說
D.墨家學說
44.它是我國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學著作,它以“紀”、“傳”等體例進行編寫,史料翔實,文筆生動,是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部史書是()。
A.《尚書》
B.《春秋
C.《史記》
D.《資治通鑒》
45.“他出生于春秋時的魯國,學說比較保守,主張仁愛,他的思想被后來的封建統治者利用,他還是一位具有罕見熱情和擅長教育的教師,據說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賢人。”這描述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46.追求與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思想中體現這一特點的主張是()。
A.“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B.“兼愛”、“非攻”
C.“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47.“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主張與百家爭鳴中哪家的思想主張最相似()。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48.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當時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有利于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C.使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歸屬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高潮
強化訓練題(一)參考答案
1.B2.C3.C4.B5.D6.C7.D8.A9.A10.B
11.A12.B13.D14.A15.C16.C17.B18.C19.C20.A
21.C22.B23.A24.A25.A26.C27.B28.A29.D30.B
31.B32.B33.D34.C35.C36.B37.C38.B39.A40.B
41.A42.C43.C44.C45.A46.B47.D48.B
- 上一篇:市場中介機構調研報告
- 下一篇:政法干警考試中國近代史強化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