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公共基礎應試指導
時間:2022-12-02 09:43:00
導語:公務員行測公共基礎應試指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試指導
一、命題說明
公共基礎知識包括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正誤題、案例分析題、公文改錯題、論述題以及綜合分析題。從題型可以看出,命題多為客觀性試題,主觀性試題較少,這有利于閱卷的客觀公正性。這門課程要求廣大考生熟練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現實意義;關注時事熱點,能熟練運用正確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自然界種種紛繁復雜的現象.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
二、命題思路
對近年來公務員考試命題作一個大致的分析總結,可以發現,《公共基礎知識》更注重對考生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考查.以及對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試題呈現覆蓋面廣、題量大、綜合性強的特點。因此,考生要首先把握命題的思路及總體要求。
1.要求考生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義。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生要重點掌握哲學范疇、原理及其辯證統一關系;對于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考生應把握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及黨的方針政策,掌握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從而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精神實質。
2.要求考生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基本原理,分析、認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同時,要求考生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我國新頒布法律的基本內容,并能根據法律法規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些案件進行分析論述,從而得出合理的結論。
3.要求考生具有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行政管理理論和對公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考試大收集整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處理及表達的能力。
三、命題趨勢
1.命題以新頒考試大綱為依據
中央及地方公務員考試中,公共基礎知識每年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法律、行政管理及有關公文知識等內容提出新的要求。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必須刻苦鉆研大綱及相關教材,因為從往年的命題來看,個別較容易的選擇題、判斷題往往直接來自大綱內容。而且,熟知大綱內容有利于從整體上系統地把握相關知識。
2.命題注重對考生實際能力的考查
命題側重于考查考生的辨別能力、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原理,懂政策,知道是什么,還應知道為什么,在什么條件下運用,怎樣去運用。因此,復習時一定要勤于思考,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3.命題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反映國內外當前重要的熱點問題及政策性問題
命題不僅在選擇題和判斷題中直接考查時事問題,有時在論述題中也有體現。因此,考生平時應當多關心時事政治,注意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思考現實問題、熱點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解題技巧
考試時良好的發揮,建立在條理化和系統化的知識結構、良好的睡眠、營養以及臨考時的身心狀況之上。對于公務員錄用考試這一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更是如此。
第一,考生要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自信。對自己的水平要有正確的估計。考生應該明白,個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長處,考出最高水平。
第二,掌握答題原則和正確方法,科學分配答題時間。如根據“先易后難,先快后慢”的原則答題等。考生還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速度訓練,使自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對更多的題目,提高整份試卷的得分率。
第三,加強細節訓練,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審題,有助于消除思維定式,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周密性。考試時不僅要弄明白題目的條件、內容、范圍及其重點,還應注意答題形式、計分方法及分值等細節。
第四,保持適當的緊張情緒。考場上情緒過分緊張或滿不在乎都不能考出好成績,只有保持適當的緊張度,才能集中精力,思維敏捷。
國家公務員考試注重對考生平時知識積累的考查,這在考卷中體現得很明顯,所以考生平時必須注重知識的積累,擴大知識面,考試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1.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選擇題是當前考試中最常用的、較穩定的題型。在公務員考試中選擇題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這類題通常難度不大,但題量較大,考查的知識面較廣,考生應注意全面復習,側重理解。在解答過程中考生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比較法
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考生可以將各選擇項同題意要求進行縱向比較,根據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項選擇題時,要求考生先將選項同題意要求作縱向比較,再將前一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選項進行橫向比較,最后確定符合要求的正確答案。一般經過這兩次的比較之后,漏選或誤選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2)淘汰法
此法最適合單選題。當確定一個選擇項不符合題意時,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下一個選擇項,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個選擇項就是正確答案,那么后面的幾個選擇項就可以忽略不看,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當然,在選擇過程中,具體操作的方法是靈活多變的。
(3)去同存異法
在閱讀完試題內容和所有選擇項后,考生根據題意確定一個選擇項為參考項,該選擇項同其他選擇項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特征差異。然后將其他選擇項與之進行對比,把內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項目去掉,而保留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最后確定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此種方法也比較適合單選題。
(4)印象認定法
印象認定法是根據印象的深淺來選擇答案。考生在讀完一道試題的題千和各項選擇項后,根據各選擇項對考生大腦的刺激強度不同來判斷選擇。那些似曾熟悉的內容必然會在頭腦中最先形成正確選項的印象,因此,據此做出的判斷的命中率還是比較高的。
(5)大膽猜測
在通過其他方法都無法確定正確答案時,可以通過猜測來選擇,這樣可以避免考生在這種試題上過分深究,同時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總的來說,選擇題的答題要領和方法可以概括為“一二三”法,即“一個原則,兩個審查,三個排除”。
“一個原則”就是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具體分析題目的指導語、題干和題支(選項)。
“兩個審查”是指審查題干和題支。審查題干,是確定題目的規定性、明確題目要求和答題方向。很多考生在選擇題上丟分往往是審查題干不清所致。審查題支,特別要注意其關鍵詞語,看看題支的觀點是否正確,之后再和題干的要求聯系,決定題支的取舍。考試大收集整理
“三個排除”是指:①排謬法,即排除觀點錯誤或部分觀點錯誤的題支;②排異法,即排除觀點雖然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題支;③排亂法,即排除題支的共性和個性與題干的共性或個性邏輯不符的題支。總之,在仔細分辨的基礎上,不難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做出正確選擇。
2.判斷題的解題方法
判斷題的命題通常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或基礎的概念、事實、原理和結論。在解答判斷題時,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生特別注意:
(1)結論必須明確,不可含糊或模棱兩可
判斷題中有的試題語句很長,字詞較多,包含很多各自可以獨立存在的內容。其中有的表述正確,有的不正確,考生應針對試題的整體內容做出正確的判斷。只要有一部分是錯誤的,整個試題便應被視為錯誤。
(2)分辨表現形式,確定解答思路
判斷題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基本類型:直接結論式和間接結論式。間接結論式的特點是是非項的陳述在前,考生在作答時,必須先對是非項進行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結論。直接結論式的試題本身的陳述就是一個判斷句。考生可對此直接進行判斷,無須經過推理便可做出結論。其解題思路為回憶、辨析、差別定義等。
(3)辨析設錯方式
解答判斷題的關鍵,在于考生能否正確地找出或辨析試題的設錯方式。命題人員在編制試題時采用多種多樣的設錯方法和技巧,如事實錯、前提錯、邏輯錯、隸屬關系錯以及概念使用錯、詞語表達錯等。事實錯是指某一命題所表述的意思違反了事實真相;前提錯則是指所給出的前提無法推斷出命題的結論。總之,考生在解答時必須仔細辨析命題的設錯方式,避免被一些干擾因素所迷惑。
3.案例分析題的解題方法
案例分析題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它要求考生對案例進行仔細閱讀和分析。然后運用某種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或做出評價。
解答案例分析題,考生首先應仔細閱讀背景材料,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分析。最好的辦法是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增強針對性,因為試題中的問題會在背景材料中有直接或間接的某種暗示。把握題意后,接下來就應該確立分析重點,考慮需要運用哪些理論知識或原理來進行分析。案例分析題的解題思路同綜合分析題有著較大的相似之處。
此外,考生在確立分析的原理或理論知識時,原理的選用應該有較強的代表性,使之為重點內容的分析服務,從而提高答題的整體質量。同時也要有主次之分,切忌面面俱到,以免被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或現象所干擾。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答題過程中應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對此進行客觀的分析或評價,不能將自己置身于當事人的位置。
4.公文改錯題的解題方法
公文改錯題也是一個比較穩定的題型,幾乎每年必考。解答這種題型的關鍵是了解公文的基本格式、特點及結構。首先要看文稿標題結構是否規范、格式是否正確,文稿標題中事由部分是否正確,文稿在引述對方來文時是否有問題;再看文稿正文中是否有問題。比如說:一文數事或其他不規范之處。最后看文稿中文字表述是否有問題及最后的發文單位是否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一一糾出錯誤之處,哪怕是一個細小的環節也不能遺漏。
5.綜合分析題的解題方法
一般來說,解答綜合分析題應該抓住試題的中心議題,按照“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思路逐步深入地進行闡述。
(1)辨別試題類型
根據不同的標準,綜合分析題可以劃分為許多種類型,主要有敘述式、說明式、分析式、評論式和批駁式五種。敘述式綜合分析題要求考生把某一事實或原理詳細地記述下來;說明式綜合分析題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對某一事件或原理進行解釋;分析式綜合分析題要求考生對某一現象進行分解,然后找出這些獨立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內在關系;評論式綜合分析題的主要特點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或原理對事物或人做出價值評定;批駁式綜合分析題要求考生用某種觀點對試題所展示的觀點或立論進行反駁。
(2)確定中心議題
確立中心議題,是整個解答過程的關鍵。為避免跑題,考生在解答前一定要仔細推敲題意。對于試題的測試要求,考生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并使全文的綜合分析緊緊圍繞這個中心議題而展開。
(3)確定正確的論點
中心論題和應答方式確定后,考生接下來就要根據試題的中心議題來確立正確的論點。在確立論點時,考生應考慮到時間的許可程度,論點數量不宜過多,安排也應有主次之分,盡量把關鍵的論點前置,不太重要的內容放在后面敘述,避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太多價值的內容上。
(4)選擇論據
論據的選擇是綜合分析題解答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論據選擇的首要準則和要求是要具有針對性。考生應從說明或證明論點的需要出發,選取那些能夠強化所提論點或對論點進行解釋和論證的材料作為論據,使這些論據能有效地為論點服務。由于考試時間有限,考生一般不可能將所有符合要求的材料都選擇出來,這就要求考生對所有有關的材料進行篩選,依據代表性的大小來取舍,而不可堆砌材料,只能選取那些有代表性或具有說服力的材料作為自己的論據。
(5)論證充分
全面綜合分析題側重于對知識原理的分析和論證。首先,考生在具體綜合分析過程中,要做到論證充分、全面。中心議題的內涵應該在論點中有比較完整的體現,而且,每一個論點也,應以充分的論據為基礎,論點應是對論據的正確概括。要注意說理的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其次,表述上要注意邏輯與內容之間不能相互矛盾和沖突,同時應避免層次不清、語無倫次的現象。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將所述理論同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實結合起來,運用這些理論來對現實事物做出解釋。
(6)回應主題
論文結束部分是全文綜合分析的概括和濃縮。考生應在結束部分用簡潔的語言對全文的內容進行高度概括,使論點更加突出。
- 上一篇:行政服務中心活動方案
- 下一篇:農村衛生保潔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