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招考錄用面試三大主題
時間:2022-03-31 05:09:00
導語:公務員招考錄用面試三大主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14年1月16日開始,2014年中央機關招考錄用公務員面試陸續展開,進行到目前,已經完成大半,從整體的考試情況來看,今年的面試呈現三大變化。
熱點、能力、應變
一、隱性信息通知,強調形式變化
對于具體的考試形式,一部分繼續采用結構化,一部分采用無領導小組,還有一部分采用結構化+無領導小組的面試方式。而在面試通知上,有些部委采取“隱性”的通知方式,不明確告知考生采用結構化還是無領導小組等其他面試方式,從考試形式上讓有些考生措手不及,對于只復習結構化而完全忽略了無領導小組的考生,今年很危險。這是今年根據考察考生綜合素質的應變措施,也是反培訓中的一重要環節。這種方式對考生今后的復習提出了新的考驗。
二、題目穩中求變,強調臨場應對
從結構化面試考試形式來看,考試題目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是出題的整體框架及命題思路沒有大的變動,仍然保持了一貫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題型方面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幾大類問題,如計劃組織(重點還是調研類問題)、溝通協調(重點在于與領導和同事關系)、綜合分析(重點在于社會熱點及時政分析,還包括一些哲理故事分析類問題)以及較少單獨命題出現的自我認知類問題。題目數量方面仍然沒有變化,為5道題。在時間上一般都為25分鐘左右,個別沒有題本的地區為15分鐘的簡答。
第二,是在題目的難度上總體平穩、略有升高。
這主要體現在綜合分析類問題對時事的關注上有所增加,如金融危機、微軟黑屏、研究生賣豬肉、改革開放30周年等問題都被引入到考題當中,這需要考生隨時關注時政,必須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所積累和思考才能將這類問題答好。在計劃組織類問題中,調研問題的比重繼續加大,并在保證調研結果的真實性與有效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針對公務員工作中一些棘手難點問題的考查力度也有所加大,如群眾反映問題得不到解決及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在溝通協調類問題中,主要考查考生的應急應變能力,如工作中遇見的爭執處理問題、人際交往尷尬場面應對問題等。總而言之,它們對考生的社會閱讀能力和應變處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是將職位匹配類問題更貼切地融合到綜合分析類問題中,一般不再單獨列題。
職位匹配類問題以往常常單獨列題,出題形式比較單一。但在今年中央機關中職位匹配類問題幾乎全部都改頭換面,以一種更為隱蔽或是更為靈活化的形式出現,特別是加強了時政熱點的滲透。如“我們的目標是要讓群眾不說話,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又需要群眾說話,請分析你對這句話的看法?”,又如“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提高公務員的執行力,有人說執行力取決于信仰,又有人說取決于制度,你怎么看?”等。表面上是讓考生對某類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解讀,實質上仍需要考生根據自身的公務員背景深刻闡述作為一名公務員的責任、意識與行為準則,內涵較為深刻,考生若不注意則很難答出亮點與重點。
三、主旨更加突出,注重考察能力
無論是結構化考試還是無領導小組考試,從出題人以及組題人的角度來說,題目的設計對于考生能力的考察更加的全面、綜合,不再是單一考察考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綜合考察。比如在同一份結構化試題里面考察不同的溝通協調類題目,但是考生所處角色不同,也就是當領導如何與下屬溝通,以及當下屬如何與領導溝通協調。在無領導小組的考試題目當中,比如教育問題,考生身份定位明確,作為市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明確考生的身份角色,這種角色定位以及角色轉換對于考生能力的考察更為綜合的在一套試題里進行體現。同時,有些部委的考試題目,緊密圍繞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來考察考生的考試動機、職位匹配性,考試過程中在考官與考生的看似隨意的交流與交談中,來判斷考生是否適合這個職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大致看出今年中央機關面試的走向,那就是面試中對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越來越多,并且這種考核還結合著社會熱點問題一起來進行。在今年的中央機關中,這種傾向十分明顯。而作為公務員考試的風向標,中央機關招考錄用公務員面試又必將對即將進行的各地方公務員考試產生重要影響。
例題解讀:
例、你是怎樣看待書記說的“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三不政策?
解析:這道題看似比較宏觀,不容易把握,但如果將其與職位匹配結合起來便可以迎刃而解。首先考生需要對這三個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是胡總書記在2014年12月18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會講話中的一句,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主要是指我們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應該堅定信念、毫不放松、專心致志,不斷將這項偉大事業推進下去。如果考生僅僅從宏觀層面上答題則很容易陷入空洞無物的境地,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組織起規范而富有邏輯性的語言來進行論證。
所以,這道題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和自己的職位聯系起來,通過職位匹配,站在自身的立場上闡述自己作為一名公務員應該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落實這“三不政策”,通過事例來增強答案的說服力。這樣答題才會顯得真實、真切,不會千篇一律。如可以從“不動搖”中明白堅持原則、照章辦事的重要性,從“不懈怠”中明白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的重要性,從“不折騰”中明白秉承端正的工作態度的重要性等等,這樣才具有現實針對性。
例2、單位舉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交給你組織,你怎么做?
解析:這是一道與時事聯系非常緊密的計劃組織類問題,回答這類問題時筆者一再強調要從自身報考崗位出發,切實做到具體化、生活化,而不要“只搭架子,無血無肉”。所以拿到這道題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自己所報考單位的情況,如工作內容、工作特點、工作環境等,并由此出發去擬定具體的紀念活動內容,而不要答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抽象答案。
可能一般考生在組織活動時都會想到舉辦晚會和圖片展覽,這樣較難答出新意。這時又需要考生思維發散,跳出傳統舉辦活動的慣性思路,從工作的角度去探索一些更加新穎獨特的內容。比如報考國稅系統的考生可以在高校舉辦諸如“稅收改革30年”有獎知識競答,或是深入社區和基層舉辦以“誠信納稅、見證輝煌”為主題的稅收宣傳活動,將目光多投入到基層中去,將內容多與現實需求聯系起來。當然,回答計劃組織類問題“計劃、實施、總結”三個階段是繞不過去的,至于怎么回答出亮點,就靠自己豐富、具體、新穎的內容去填充了。
- 上一篇:淺論國際技術壟斷與擴散關系
- 下一篇:證券交易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