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1 19:55: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申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備考申論需把握申論測試的特點
老師指出在備考申論的過程中,把握好申論測試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樣既避免了備考過程的盲目性,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也能在緊張的備考過程中把握重點,這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以下就包括了申論測試的幾大特點,望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領悟精髓,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模擬國家機關工作的特點
現在中央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時,都要做充分地調研論證,要收集材料,這就是專項調研。然后對調研的材料進行分析、消化,找出問題,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分析出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對相應的對策進行闡述,從而達到政策制定的目的。而這也是申論考試的邏輯,給考生一組材料的時候,專項調研這項工作已經做完了,接下來是讓考生消化材料,摸清事實,發現問題,然后形成觀點,提出對策,最后是合理論證,說服領導。具體如下所述:
1.專項調研:實地考察,收集材料。例如,為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創造和諧勞動關系,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促進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衢江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人事勞動局、區經貿局、區社保局、區總工會、區婦聯、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參加的調研組,深入全區30多家企業,采取集中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對企業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情況進行專項調研。
2.消化材料:摸清事實,發現問題。衢江區現有各類企業1200多家,自《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法律意識有了明顯增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了基本保障,勞動關系有了明顯改善。但調研組在深入調研后也發現,許多企業對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還存在著勞動合同簽約率不高、勞動合同條款模糊、社會保險參保率偏低、社會保險關系接續難、企業內部管理欠規范等問題。
3.整理材料:形成觀點,提出對策。對此,調研組提出五條意見和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努力消除認識上的誤區。(2)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積極規范協調企業、職工守法行為。(3)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與管理,避免用工風險。(4)調整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緩解成本壓力。(5)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引導企業嚴格執行法律。
把握申論測試特點領悟申論備考精髓
專家老師指出在備考申論的過程中,把握好申論測試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樣既避免了備考過程的盲目性,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也能在緊張的備考過程中把握重點,這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以下就包括了申論測試的幾大特點,望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領悟精髓,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模擬國家機關工作的特點
現在中央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時,都要做充分地調研論證,要收集材料,這就是專項調研。然后對調研的材料進行分析、消化,找出問題,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分析出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對相應的對策進行闡述,從而達到政策制定的目的。而這也是申論考試的邏輯,給考生一組材料的時候,專項調研這項工作已經做完了,接下來是讓考生消化材料,摸清事實,發現問題,然后形成觀點,提出對策,最后是合理論證,說服領導。具體如下所述:
1.專項調研:實地考察,收集材料。例如,為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創造和諧勞動關系,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促進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衢江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人事勞動局、區經貿局、區社保局、區總工會、區婦聯、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參加的調研組,深入全區30多家企業,采取集中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對企業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情況進行專項調研。
2.消化材料:摸清事實,發現問題。衢江區現有各類企業1200多家,自《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法律意識有了明顯增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了基本保障,勞動關系有了明顯改善。但調研組在深入調研后也發現,許多企業對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還存在著勞動合同簽約率不高、勞動合同條款模糊、社會保險參保率偏低、社會保險關系接續難、企業內部管理欠規范等問題。
3.整理材料:形成觀點,提出對策。對此,調研組提出五條意見和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努力消除認識上的誤區。(2)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積極規范協調企業、職工守法行為。(3)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與管理,避免用工風險。(4)調整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緩解成本壓力。(5)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引導企業嚴格執行法律。
備考申論需把握申論測試的特點
老師指出在備考申論的過程中,把握好申論測試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樣既避免了備考過程的盲目性,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也能在緊張的備考過程中把握重點,這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以下就包括了申論測試的幾大特點,望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領悟精髓,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模擬國家機關工作的特點
現在中央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時,都要做充分地調研論證,要收集材料,這就是專項調研。然后對調研的材料進行分析、消化,找出問題,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分析出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對相應的對策進行闡述,從而達到政策制定的目的。而這也是申論考試的邏輯,給考生一組材料的時候,專項調研這項工作已經做完了,接下來是讓考生消化材料,摸清事實,發現問題,然后形成觀點,提出對策,最后是合理論證,說服領導。具體如下所述:
1.專項調研:實地考察,收集材料。例如,為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創造和諧勞動關系,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促進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衢江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人事勞動局、區經貿局、區社保局、區總工會、區婦聯、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參加的調研組,深入全區30多家企業,采取集中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對企業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情況進行專項調研。
2.消化材料:摸清事實,發現問題。衢江區現有各類企業1200多家,自《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法律意識有了明顯增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了基本保障,勞動關系有了明顯改善。但調研組在深入調研后也發現,許多企業對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還存在著勞動合同簽約率不高、勞動合同條款模糊、社會保險參保率偏低、社會保險關系接續難、企業內部管理欠規范等問題。
3.整理材料:形成觀點,提出對策。對此,調研組提出五條意見和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努力消除認識上的誤區。(2)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積極規范協調企業、職工守法行為。(3)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與管理,避免用工風險。(4)調整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緩解成本壓力。(5)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引導企業嚴格執行法律。
2014申論范文
申論范文
申論考試范文
農民工,顧名思議,是“農民”和“工人”的結合。那么,農民工究竟該姓“農”還是姓“工”呢?
可以說,這是農民工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農民工隊伍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去尋找。
20多年來,農民工隊伍本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農的季節工外,絕大多數進城就業的農民工與土地之間已沒有勞動和收入上的關系。他們長期在城市就業,取得工資收入,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并在很多行業已占從業人員的半數以上。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14年的調查,農民工已占企業員工總數的近60%.
2014年9月召開的中國工會十四大提出,“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工人階級的新成員和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加入工會被首次寫入這次大會的報告。2014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第一次明確認定“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這樣的論斷,有著充分的實踐依據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公考申論特色
浙江省2014年招考公務員考試大綱申論部分與2014年的大綱相比,變化不明顯,這也就表明,浙江省的申論考試將繼續秉承過去的考試模式,而考生則可以參照浙江省歷年真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應對。浙江省考申論自成體系,具有如下特色:
一、高大全重近五大特點彰顯浙江申論命題特色
浙江省申論的選材傾向于選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重大問題和現象,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大特點:
1、浙江申論之“高”。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從宏觀高度組織題材,從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問題,命題思路層次高、站位高。例如2014年應對金融危機主題的試題,就不是從微觀層次、一行一業或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經濟活動微觀主體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而是從整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高度來組織題材。
2、浙江申論之“大”。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采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宏大課題、宏大主題,如“公平與效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這些問題意義重大、涉及面廣,背景復雜,解決難度大,既有較高的理論認識價值,又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現出命題思路緊扣黨和政府大政方針,緊扣當前地方政府施政重點,緊扣理論界研究與爭議熱點。
3、浙江申論之“全”。浙江申論試題的給定材料內容全面,包括有待解決問題的各個方面,如2014年對“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的影響及浙江省政府和企業的應對思路”的全面介紹,以轉“危”為“機”為主線,從國際國內背景到浙江的具體情況,從宏觀經濟形勢到微觀經濟主體、從企業到企業家、從地方政府到省政府,總體上全面反映了“危機的影響與應對措施”,在“應對”部分又全面反映了各個層次的應對態度、思路、措施和應對成效,突出地反映了題材、材料內容全面的特點。
公考申論特色
浙江省2014年招考公務員考試大綱申論部分與2014年的大綱相比,變化不明顯,這也就表明,浙江省的申論考試將繼續秉承過去的考試模式,而考生則可以參照浙江省歷年真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應對。浙江省考申論自成體系,具有如下特色:
一、高大全重近五大特點彰顯浙江申論命題特色
浙江省申論的選材傾向于選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重大問題和現象,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大特點:
1、浙江申論之“高”。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從宏觀高度組織題材,從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問題,命題思路層次高、站位高。例如2014年應對金融危機主題的試題,就不是從微觀層次、一行一業或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經濟活動微觀主體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而是從整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高度來組織題材。
2、浙江申論之“大”。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采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宏大課題、宏大主題,如“公平與效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這些問題意義重大、涉及面廣,背景復雜,解決難度大,既有較高的理論認識價值,又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現出命題思路緊扣黨和政府大政方針,緊扣當前地方政府施政重點,緊扣理論界研究與爭議熱點。
3、浙江申論之“全”。浙江申論試題的給定材料內容全面,包括有待解決問題的各個方面,如2014年對“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的影響及浙江省政府和企業的應對思路”的全面介紹,以轉“危”為“機”為主線,從國際國內背景到浙江的具體情況,從宏觀經濟形勢到微觀經濟主體、從企業到企業家、從地方政府到省政府,總體上全面反映了“危機的影響與應對措施”,在“應對”部分又全面反映了各個層次的應對態度、思路、措施和應對成效,突出地反映了題材、材料內容全面的特點。
申論試題命題深度
閱讀新大綱發現,2014年新大綱對“四種能力”進行深入的闡釋,這里我們不難發現,2014年的申論試題的難度將加大,尤其透露出命題在深度方面的拓展。
近來的申論試題,除拓展命題的寬度外,還明顯地拓展命題的深度。申論試題不僅在每類題型中加大深度,而且著重在文章寫作一題中加大深度和難度。例如,國家2014年的申論試題第四題:“總書記到河南、安徽考察,引發我們許多思考。請聯系‘給定資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緊密結合‘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要求報考行政執法類職位的考生,“可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該題較之以前的命題明顯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要求從總書記“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寫作文章的主題,這不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對重要現實問題的敏銳覺察、深入思考和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解和把握。該題這樣設定,實際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對重大現實問題的敏銳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緊密結合‘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或“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在這里,無論是“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還是“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都要“見解”要“深刻”。而“見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論主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展開闡述重視糧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據,從而體現文章的深度。這是有相當難度的。
近年的申論試題深度在不斷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難度,而是不斷拓展命題的深度,2014年的大綱通過對幾種能力的要求看,已對考試的命題趨勢加以透露,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對給定資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對問題理解的要求,內容更為深刻;再次,對問題分析的要求,視角更為多元;再其次,對解決方案的要求,措施更為切實周密;最后,對文字表達的要求,更為樸素干練。
申論試題將拓展命題
閱讀新大綱發現,2014年新大綱對“四種能力”進行深入的闡釋,這里我們不難發現,2014年的申論試題的難度將加大,尤其透露出命題在深度方面的拓展。
近來的申論試題,除拓展命題的寬度外,還明顯地拓展命題的深度。申論試題不僅在每類題型中加大深度,而且著重在文章寫作一題中加大深度和難度。例如,國家2014年的申論試題第四題:“總書記到河南、安徽考察,引發我們許多思考。請聯系‘給定資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緊密結合‘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要求報考行政執法類職位的考生,“可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該題較之以前的命題明顯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要求從總書記“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寫作文章的主題,這不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對重要現實問題的敏銳覺察、深入思考和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解和把握。該題這樣設定,實際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對重大現實問題的敏銳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緊密結合‘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或“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在這里,無論是“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還是“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都要“見解”要“深刻”。而“見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論主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展開闡述重視糧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據,從而體現文章的深度。這是有相當難度的。
近年的申論試題深度在不斷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難度,而是不斷拓展命題的深度,2014年的大綱通過對幾種能力的要求看,已對考試的命題趨勢加以透露,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對給定資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對問題理解的要求,內容更為深刻;再次,對問題分析的要求,視角更為多元;再其次,對解決方案的要求,措施更為切實周密;最后,對文字表達的要求,更為樸素干練。
申論試題命題深度
閱讀新大綱發現,2014年新大綱對“四種能力”進行深入的闡釋,這里我們不難發現,2014年的申論試題的難度將加大,尤其透露出命題在深度方面的拓展。
近來的申論試題,除拓展命題的寬度外,還明顯地拓展命題的深度。申論試題不僅在每類題型中加大深度,而且著重在文章寫作一題中加大深度和難度。例如,國家2014年的申論試題第四題:“總書記到河南、安徽考察,引發我們許多思考。請聯系‘給定資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緊密結合‘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要求報考行政執法類職位的考生,“可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該題較之以前的命題明顯增加了深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要求從總書記“到河南、安徽的考查”中,“思考”出寫作文章的主題,這不僅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更需要對重要現實問題的敏銳覺察、深入思考和對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解和把握。該題這樣設定,實際是在深入考查考生對重大現實問題的敏銳度、理解力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求考生“緊密結合‘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或“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在這里,無論是“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還是“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都要“見解”要“深刻”。而“見解”要“深刻”,就要深入挖掘所論主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展開闡述重視糧食安全的理由和依據,從而體現文章的深度。這是有相當難度的。
近年的申論試題深度在不斷加大,已不限于以往的考查難度,而是不斷拓展命題的深度,2014年的大綱通過對幾種能力的要求看,已對考試的命題趨勢加以透露,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對給定資料的把握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對問題理解的要求,內容更為深刻;再次,對問題分析的要求,視角更為多元;再其次,對解決方案的要求,措施更為切實周密;最后,對文字表達的要求,更為樸素干練。
申論實用技巧
給定材料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考試作答申論的基礎。精讀并利用有價值的材料,略讀并揚棄沒有利用價值的材料,這是作答申論試題的前提。中公教育專家為考生支招有效辨別材料的價值。
一、事實性材料和理論性材料
所有申論給定資料中涉及的材料,不管形式和內容如何,萬變不離其宗,按其性質都可從根本上歸結為事實或理論兩類,同時也有兩者混合一體、交叉出現的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實例、做法、經驗、數字,均屬于事實;訪談、講話、官方文獻、理論文章、網上言論所透露出的觀點,均屬理論;兩者交錯互見的,則屬混合性材料,混合的形式并不能改變材料本身為事實或理論的本質。因此,所有的給定材料本質可歸為兩類,一種是用于反映事實的,一種是用于說明理論觀點的。
二、依據性材料、參考性材料和干擾性材料
按照給定資料對于作答有無價值、價值大小、起什么作用,可將材料分為必須依據的、只需參考的、干擾作答的三種,即依據性材料、參考性材料、干擾性材料。
1.依據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