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申論>概述與解題思路及技巧

時間:2022-05-01 05:14:00

導語:國家公務員<申論>概述與解題思路及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公務員<申論>概述與解題思路及技巧

自2014年起,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筆試共分《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申論》三部分。有必要對《申論》及其寫作進行闡述。

一、概述

(一)概念

申論,詞義源自孔子的“申而論之”,取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申論考試的內容、方法及其產生的測評功能,涵蓋了作文和策論(古代科舉考試中一種八股文考試形式,要求就給定題目論證某項政策或對策,撰寫形式比較嚴格的論文)兩種考試的基本方面。中國公務網2014-7-222:51:00

申論類似于作文方式的一種——給材料作文,但是形式比較靈活,內容難度大得多。寫作申論,要在反復閱讀試卷給出的約

1500字的資料和提出的有關問題后,用心分析,提出自己的論點并進行闡述和論證。相對于傳統的作文來說,《申論》要求考生摒棄那些套話、閑話,分析、解決問題要更加透徹、

全面、清晰,因此也更能讓考生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特點

1.規范性。《申論》作為嚴格的公務員錄用考試,試題一般不會出現偏差。試題表述標準明確,不論涉及哪方面的內容和觀點基本上都無爭議,讓每個應試者均有話可說。因此,對于一些難以定論的問題一般是不會考的。

2.針對性。考生一定要用足夠時間(一般40分鐘左右)認真閱讀給定資料,千萬不要匆忙提筆

。在閱讀過程中,要先理清資料的邏輯聯系;就一個較為復雜的事件,要抓準主要問題;然后把握住給定資料所反映事件的環境和條件。因為,這種既定的條件是提出對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據。抓準了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有了針對性;搞清給定資料所提供的環境、條件,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有可行性。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申論考試中兩個主要的基本要求。

3.拓展性。目前我國比較注重公務員的實際能力,因此錄用考試內容一般都側重于考察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涉及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多方面內容。出題角度更加靈活。自2014年以來,作文考試這種題型逐漸被淘汰,考生很難直接答題,而需要結合背景資料作出判斷和歸納。在復習時,對一些細小的知識點或不大考的知識點,都不可掉以輕心。

(三)作用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給定資料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歸納概括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水平。

二、寫作

(一)內容

設計原理:申論是公開的、公正的、客觀的人才錄用方法,內容、方法和測評都體現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設計要求和設計思路。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測試考生的基本知識、專業知識、管理知識、相關知識及綜合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素質及能力要素。

1.基本內容:首先在試卷上給定一篇(或一組)1500字左右的資料,要求應試者在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的基礎上,理解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會現象)的性質和本質,然后按要求答題。

2.答題形式:①仔細、認真地閱讀背景資料,經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歸納后,準確地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一般要求字數在150字以內)。②針對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內。③在完成上述兩項程序的基礎上,緊緊扣住給定資料及其反映的主要問題,申明、闡述、論證應試者對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要求1200字左右)。

(二)方法

申論寫作有四個主要環節:

1.閱讀資料。這是最基礎的環節。只有認真地讀懂讀通全部資料,才能把握資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質。

2.概括主題。概括出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3.提出對策。針對主要問題,就資料所涉及的范圍和條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案。提出對策是申論考試的關鍵環節,重點考查考生的思維開闊程度、探索創新意識、應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給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的自由空間,考生可以根據各自的知識、閱歷,抒發見解。注意必須結合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范圍和條件,才可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方案。

4.進行論證。就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可以說,這才算是申論的真正開始。它要求應試者充分利用給定資料,切中主要問題,全面闡明、論證自己對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的基本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前三個環節盡管重要,不能有任何懈怠,但總的說是有益的鋪墊。而論證過程則需要按照邏輯進行科學地分析論證。論證,字數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是申論考試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個人的分析歸納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說理能力。

這一環節應該說就是寫作典型的政論文。這就要按照議論文的寫作要求和結構來進行。下面提出寫作要領和模式模具。

首先,必須編寫詳細的提綱。提綱編寫程序如下:

A、擬制標題。

要求自命題。這就要分析把握資料的重心。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愛因斯坦給一位美國自學成才的實習機械師回信,說:“我認為你對我們社會的見解是頗有道理的。……你的來信還使我認識到,智慧并不產生于學歷,而是來自于對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愛因斯坦對智慧、學歷和追求的看法,而不是他的貢獻。

有的材料會有兩個以上的重要意義,這就要從不同角度分析。如:

香港回歸前夕——6月1日。“亞州第一飛人”柯受良為了向祖國獻上一份珍貴的厚禮,駕車成功地飛越了黃河壺口瀑布,完成了華夏兒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壯舉。在“飛黃”前,他說,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飛越向世界宣布,中國人不是懦夫。“沒有了靈魂,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愛拼才會贏。”這是柯受良最喜歡唱的一首歌。

這個材料有兩個評論對象,一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壯舉),二是柯受良的愛國精神。考生寫出了這樣的題目:《愛拼才會贏》、《貴在拼搏》、《小議“拼搏精神”》和《愛國,需要實干家》。

第二步,確定作文主題,即立意,也就是寫一個判斷句。主題是自己的一個鮮明的認識,當然要符合命題的要求,正確而又深刻。

如上述愛因斯坦的材料,可以寫一個這樣的主題:“智慧來自于對知識的終生追求。”如上述柯受良的材料,除了《小議“拼搏精神”》外其它題目都又是主題。如《什么是人生價值》,可以寫出主題“人生價值是貢獻”。

標題類型給材料作文就要自定題目。這就是說,對作文的題目都要分清類別。以標題與主題的關系為主要標準,標題類型如下

1.直接標明主題。標題是一個判斷句,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如《做一個的

青年》。又如《天下無難事》、《不要畏懼困難》。這類標題有《......是(動詞).....》和《......要......》的模式。

2.指出內容范圍。有《論……》或者《……論》標題模式。有的論文標題省去了“論”字。

3.設問、反問、感嘆以顯示主題傾向。如《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

標題要求:1.確切。一要與內容符合,不能寫跑題。二是含義大小與作文一致,《談困難》不能寫成《談人生》。三要與文體風格一致,如一般不能寫成公文或者記敘文的標題。2.精練。特殊需要時標題才能長。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穎。

B、寫主題句。

主題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說作文是一個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結構是骨胳,語言是細胞,表達方式是皮膚,線索是脈絡,而主題則是核心。

主題是考生在作文中通過全部材料所表達的基本認識,具體表現為一個邏輯判斷句(10個字左右)。主題稱作中心論點或者基本論點,作為一個判斷句的形式來說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標題中直接表達出來。如論文標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如《反對本本主義》等。

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我們不談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問題,僅就作文主題句本身的提煉簡要地談一談。

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準確反映了作文中心內容的本質真實。在議論文中,中心論點揭示了所論述事物的客觀本質。

主題句更高一層的認識是具有科學文化深度和廣度的認識。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認識修養的提高。這樣的主題句可以說達到了充滿文化色彩的層次:“他是當代畢升。”

主題句再高一層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認識。哲理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個有永恒追求的人。”

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造的本質。據此,著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例如:“他代表著新人類。”

主題句是作文的核心,作為主導思想貫穿全文,指導全文。這是人盡皆知的。但是,究竟怎樣主導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尤其是對主題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把握。著者以為,主題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應是明晰的。僅就議論文和記敘文中的主題句位置作以解說是必要的。

議論文中主題句的位置:

標題一般寫出主題句即中心論點這句話。

開頭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或寫出與主題句相關的論題。

中間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么和怎么樣,行文中兼用其它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靠后處突出主題句。

結論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作文不但要圍繞著而且要穿插著主題句來寫作,要有一個“提出——強調——重申”主題句的三段式過程。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切入點。

C、簡述內容(包括關鍵詞)。

內容簡述或者內容,在科學性作文中包括主題和層義以及要點,在文學性作文中可以寫做過程、部分及要點。這就要有30字左右。注意:平時作文,可以練習寫內容簡述,考試時不必寫出。

D、選擇結構

1.并列式。一般寫的是對象的橫向的、靜態的情況。各部分相互間無緊密聯系,獨立性強,但共同為說明主旨服務。能夠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往往運用序碼,如第一、第二、第三。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概括面廣,條理性強。

2.遞進式。一般寫的是對象的縱向的動態的過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層層遞進,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順序也不能顛倒。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邏輯嚴密,能說明問題。

在一篇文章中,兩種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種方法為主,在某一部分即層次中用另一種方法。

結構選擇,所用字數一般只有幾個。

E,標明層義。

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綱。層義這一提綱的主要部分有兩種寫法。一是標題寫法,結尾沒有標點符號,幾個至多十來個字,簡明扼要。這種寫法的長處是簡潔清楚,易于把握(字數少,提綱短)。短處是別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寫法,是完整的一句話。這種寫法的長處是具體明確,短處是易于冗長,不利于思考。最好是兩種方法交替,在簡單明了的地方用標題寫法,在復雜難記的地方用句子寫法,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這樣,層義具體表現在文章中有兩種,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題目,二是項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綱就要運用序碼。序碼一般分為四層:一是漢字小寫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頓號(小標題的層次順序不用頓號,空一格);二是半圓括號和漢字,如(一);三是阿拉伯數字1、2、3、4等,后面用點號;四是半圓括號的阿拉伯數字,如(1)。以下還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等。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亂。

F,寫出段義及要點。

提綱舉例如下:

標題:生日

主題句:生日應當過得有意義。

內容簡介(考試不必寫):反映了為孩子大操大辦生日的社會現象,指出這是關系到民族美德的思想問題,主張生日應當過得有意義。

結構:并列式。

正文:

一、開頭:論題即生日。

二、中間:論證

1.提出現象:為娃娃辦生日的社會問題。引用俗語。

2.分析論證:

(1)關系著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可以改作規范段的主句)

(2)奢侈的效果和正確的途徑。

三、結論:照應開頭,突出論點;講辯證。

編寫后的提綱,還要修改。對提綱的修改是一個總--分--總的綜合分析過程。先從總體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時放在總體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就可能在不符合整體時刪去,這就造成浪費。提綱編寫應該適應考場特殊情況即詳細和簡明兩種方式來編寫。有時限于時間而不寫草稿,則提綱應該詳細編寫,起到草稿的作用。

基礎和要領議論是作者的判斷。包括論點(判斷句)、論據(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和論證。

論證方法主要有:1.分析法,分為兩個以上方面,說明原因即為什么。主要方法。

2.例證法,舉事實,如人物、事件、數據等。常見。

3.引證法,引用名言、俗語等。常見。

4.反證法,即從反面看。

還可以用打比方的喻證法。等等。

二、模式和模具

議論文結構一般有論點、論證、結論三部分,通稱“三段式”。

議論文要對某些事件或現象進行分析評論。選材要求“大中取小”,也就是從較大的社會政治和思想現象中選取最能反映事物或問題本質的一個側面作為“突破口”,經過分析、開掘,揭示其普遍的、深刻的含義,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

模式【開頭】(1)引用材料---大中取小。要有所強調,即突出與論點有關的部分。(2)引出論點――判斷句,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

【中間】(1)分析法為主。圍繞現象材料進行分析“為什么”。分為一條兩均可。

(2)其它論證方法為輔,如例證法、引證法。

注意:以上方法常常僅取一二個(甚至只用一種),就可以寫成全文。

(3)聯系現實和自身,強調、突出和發揮中心論點--小中見大。

【結尾】概括重申論點,發出感慨。

模具提綱模具

標題:論點式或論題式

正文:一、總論1.簡述材料(說明)

2.論點即中心思想

二、論證1.舉例法亦可先用分析法

2.分析法:為什么引證法為什么

3.聯系更廣闊現實

三、結論強調中心論點發出感慨其實,我

注意;(1)注意答題技巧,合理分配時間。考場上不要盲目求快。2)概括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可行性方案時,注意限制字數,超過或不足的字數一般不低于要求字數的10%,否則,扣分,另外,回答問題時一定要簡潔,答題要切中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