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消費觀念
時間:2022-04-17 05:38: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消費觀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句流傳在粵港澳民間的拜年祝福語,代表著多年來人們對“紅包”的祈福愿望。昨天(1日)是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廣州不少單位都忙著“逗利市”,錢不在多,要的就是一份祝福和一個好意頭。
春節送“紅包”和收“紅包”,是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但凡有華人的地方,春節期間都少不了派紅包的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寓意平安吉祥;親朋好友間互送紅包,寓意美好祝愿。也正是因為有此含義,粵語干脆將紅包稱為利市,寓意大吉大利。可以說,紅包已經成為傳承春節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小載體,它蘊含著人們對春節的祝福和期盼,體現著一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親情和友情。即便在今年春節,雖然很多人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減少了紅包的分量,但包在紅包中的那份情感和祝愿,卻絲毫沒有改變。
作為一個經久不衰的年俗,紅包文化雖然都強調春節的喜慶,體現永不泯滅的親情友情,但在表現形式上卻各有地方特色。相對于北方那種羞答答地收受紅包的習俗,廣東人在紅包上表現得無疑要開放很多。在他們眼中,紅包已經化身為吉祥的文化符號,象征著一年有個好的意頭。因而,廣東人上班第一天紛紛逗利市的習俗,在北方人看來或許有點“唯利是圖”,但實際上這正是紅包文化的多元化表現。而一個傳統習俗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其多元性、包容性。春節的魅力,也就體現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多元化之中。
當然,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每時每刻都在成為歷史,同時又形成新的傳統,紅包文化也不例外。在牛年的春節,紅包文化在傳承固有的傳統之外,又多了層提振消費信心的蘊意。這個紅包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紅包,而是政府發給普通老百姓的大紅包。繼東莞兩次給市民派發幾億紅包、開啟內地紅包模式之后,先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向7400多萬困難群眾發放90多億元的紅包,而近日杭州市向全體市民派發1億元的大紅包,則更是直接賦予了紅包拉動內需的新意。這種政府向市民派發的紅包,從傳承節日文化上看,和傳統的紅包并無本質區別。然而,作為一種新年俗,作為紅包的新型表現形式,它將紅包的內容又擴展至惠民的更深層次,紅包文化就不僅僅是單純的節日祝福,還體現了為民眾謀福利的執政思維。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際,紅包之中蘊含著提振消費的信心。都知道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創新型紅包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紅包。
事實上,紅包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為春節注入了新的活力。紅包、年夜飯、貼對聯等一個個傳統年俗表明,國人通過春節溝通和增進親情與友情的精神訴求并沒有實質性變化,變化的只是一些過節的習俗和形式而已。
-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城鄉公共服務
- 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房地產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