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歷年材料內容變化分析

時間:2022-06-03 04:04:00

導語:公務員申論考試歷年材料內容變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申論考試歷年材料內容變化分析

歷年申論命題規律總結與趨勢分析之歷年申論材料內容變化分析實例講解(一)

節選自《申論熱點與高分攻略第二版》作者:劉為

實例1: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的發展繁榮這幾年并不是一個特別熱的社會問題,但確實一直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問題。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文化建設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題思想。因此,文化建設應當說既是傳統的重點問題,又是當前的中心問題。從各地方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出題情況來看,也是申論命題的“大戶”。

本題的命題切入點主要有:

大的方面主要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與和諧文化的建設兩個問題,小的方面主要有傳統文化的弘揚與保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絡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問題。中心和主旨是考察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

本題近兩年來相關的申論考試主要有:

2014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當前的“文化熱”問題;

2014年,上海市公務員考試,公務員職業道德、公德問題;

2014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證人作證難,榮辱觀問題;

2014年,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義務獻血,榮辱觀問題;

2014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傳統節日的弘揚問題。

時事鏈接

*2014年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活動主題定為“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文化部在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期間舉辦了一系列的非物質遺產保護的專題展覽和非物質遺產的展演和論壇,同時還舉行表彰、獎勵等一系列宣傳活動。文化遺產日是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時設立的,《通知》決定從2014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2014年8月到2014年底,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在全國展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迅速發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不斷提高。但從整體上看,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還不相適應,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群眾反應強烈。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中國軟實力,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2014年8月8日晚8時,北京2014年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在慶典活動中,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向全世界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發出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邀請函。2014年的北京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其中,“人文奧運”是北京提出的具有獨特價值的創新理念,它依托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展示了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開掘與發展,這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生成力的理念。所謂“人文奧運”,就是指在籌辦奧運會的過程中始終突出人文精神,通過籌辦奧運會,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人文奧運是文化的奧運,是以人為本的奧運,是實現和諧的奧運,是“更快、更高、更強”與“和諧、和睦、和平”的有機統一。

第一節十七大報告的重要論述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二)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二00八年奧運會、殘奧會和二0一0年世博會。

(三)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四)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解析:對于本段十七大報告的論述,大家要認真熟讀,特別是要關注“國家文化軟實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諧文化”三個概念的論述,這是我們在分析關于文化發展內容的考題時重要的分析角度。

歷史上,每一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榮興盛的時期。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在客觀上要求文化有一個大發展大繁榮。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越博大精深就越受人尊重,發展就越有動力。特別是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科技的結合日益緊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要贏得國際競爭,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樣需要強大的文化實力。但現階段我國文化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進程還不相適應,文化體制機制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形勢還不相適應,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品種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因此,黨中央站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高度,在十七大報告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節命題切入:問題、原因和對策

命題切入點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略)

命題切入點二:建設和諧文化

和諧文化是個大概念,申論命題更多的可能會從各個單項的和諧文化建設切入,十七大報告在論述這一問題時也主要是側重和諧文化建設的不同方面進行的。2014年1月浙江考的就是當前的“文化熱”問題,2014年北京市的申論考試考查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江蘇省的申論考試考的是傳統節日的弘揚問題。下面我們就從整個和諧文化建設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三個重要方面作一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