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閱讀之新醫改
時間:2022-01-17 09:39:00
導語:申論閱讀之新醫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醫改五大看點:
一: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解決“看病貴”問題
主要內容:
1、未來3年,國家將使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主要指城鎮非就業人群)醫保和新農合三大公立醫療保險的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
2、2014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兩項醫保的最高報銷水平(即“封頂線”)已經鎖定,為人均收入的6倍。
亮點:
1、加大對尚未納入醫保人群的關注,如國家將增加投入重點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包括農民工)的醫保問題;
2、大學生被納入醫保。
分析:
破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控制藥價,而是在建起醫保制度后,把報銷水平提上來,讓大家覺得看病相對不貴。數據顯示,新農合目前補償率還不到30%,按國際慣例,補償率提高至70%以上才能真正成為有效的醫療保障制度,未來投入仍有很大空間。
二: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治藥價虛高“頑疾”
主要內容:
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和供應保障體系。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藥品報銷目錄。
亮點:
1、基本藥物的“定點生產”改為“實行公開招標采購”;
2、“統一制定零售價”修改為“國家制定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在指導價格內,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確定本地區的統一采購價格”,即國家不再制定統一的基本藥物零售價格;
3、在基本藥物使用上,由“全部使用”改為“全部配備和使用”,尊重醫生和患者的用藥選擇權。
分析:
目前,基本藥物定價是非常復雜的工程,總體而言,政府相關部門對基本藥物價格的控制不會有太大松動。由于藥品名目繁多,價格和毛利率差異非常大,在對藥品價格控制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企業的合理利潤空間。
三、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解決結構性“看病難”問題
主要內容:
加快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
亮點:
1、與過去醫療改革不同,新醫改重點是將“醫療人才建設”納入其中。通過試點推廣“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讓鄉村醫生、基層醫生進入大醫院接受培訓,然后走出醫院下到基層;
2、通過大力發展“縣級醫院”,建立“縣醫院為龍頭,農村醫務室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節點”的體系,通過在基層醫院加強硬件投入、人才輸入,切實緩解農村看病難
分析:
看病難難在“兩頭”:偏遠農村地區和大城市、大醫院,其根源在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有限的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醫院,導致公眾不論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找名醫看,大醫院擁擠不堪,城市基層醫院和社區醫療單位則少人問津。解決這一問題,尚需從設備、人才等方面“軟硬兼施”地均衡配置醫療資源。
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保社會公平
主要內容:
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擴大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向城鄉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經費標準。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從2014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
亮點:
1、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專項,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2、落實城鄉公共衛生機構經費保障機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由政府預算全額安排,服務性收入上繳財政專戶或納入預算管理。
分析:
堅持公益性,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既是醫改惠民的起點,又是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終點。城鄉居民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低于15元的提法是一種進步,公共衛生投入不再是以單個項目,也不再是為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某種公共疾病而設立。公共衛生長效機制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破解“以藥養醫”
主要內容:
今年開始試點,2014年逐步推開。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規范診療行為,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實現檢查結果互認。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亮點:
1、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探索公立醫院門診藥房改制為零售藥店等醫藥分開的有效途徑;
2、政事分開、管辦分開;
3、鼓勵民營資本創辦非營利醫院。
分析:
“醫藥分開”是新醫改的重要思路。公立醫院改革的大方向是“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這兩者相輔相成。忽視對醫務人員的支持,“堅持公益性”難達目的;而過于強調醫務人員待遇,忽視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任務,醫院的發展就會跑偏,就會發展為創收的積極性。
- 上一篇:申論熱點解讀之環保問題
- 下一篇:申論熱點之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