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習題及答案一
時間:2022-10-29 02:19: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習題及答案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提供的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考試中關于職業教育的申論訓練題及參考答案范文。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請考生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要求作答。
2.本試卷由“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3.答題前,請考生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用2B鉛筆將準考證號所選項涂黑。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規定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試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允許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1.教育部部長周濟在新中國成立60年教育事業發展成就新聞會上表示,從2014年開始,要逐步實行對中等職業教育免費,2014年先從涉農專業和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做起。
而在此之前,已經有媒體廣泛報道稱,鑒于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許多大學畢業生轉而“回爐”重讀技校,甚至有“回爐”后在技校重新找到“感覺”的學生稱:我的大學真是白讀了!盡管這樣的個案未必具有普遍意義,但至少從一個側面證明,對于某些學生來說,接受職業教育可能是更現實的選擇。
綜合上述兩條消息,我們或許可以判斷,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有實際的社會需求,也已經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得到國家決策部門在財力、政策等方面的鼎力支持,職業教育有望在今后的整體教育格局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也將因此使中國的教育格局更加趨于合理。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并貫穿整個計劃經濟時期,為了配合迅速建立基本工業體系的國家目標,中國教育格局也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按照嚴格比例建立了綜合大學、專業學院、中專、企業技校配套的教育體系。這一教育體系按照計劃中的人才需求,按比例地向社會提供初、中、高各級各類人才,以滿足企業及其他單位的人才需求。
隨著計劃經濟被打破,人才這個最為活躍的生產要素率先產生流動,人才市場“按需定教”的格局被打破,尤其是隨著大批國有企業的改制,企業技校被大量取消,技術工人的社會化培養卻沒有及時跟進。隨后出現的高等教育,又極大地壓縮了大專、中專等中級技術教育的空間,導致我國高、中、初級技術人才的比例嚴重失調。
經過數次大規模的高校擴招,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不斷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教育階段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與此同時,卻是初、中級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的緊缺狀況不僅未見改觀,甚至有日益加重的趨勢,以致出口市場稍有起色,東南沿海地區就會出現嚴重的“技工荒”。對于一個發展中的制造大國而言,這種重學歷教育、輕技術教育的觀念和由此而產生的教育格局的失衡,顯然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制造”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我國產業升級缺乏足夠的后續動力。
反觀德國、日本等技術領先的制造大國、經濟大國,莫不高度重視技術教育的發展。有資料顯示,德國青少年在完成9至10年的義務教育后,只有30%的學生會選擇升入普通高中繼而接受大學教育,其余70%左右的學生則會選擇各種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這種對技術教育的重視,對技術人才的崇尚,不僅造就了“德國制造”的卓越聲譽,而且也奠定了德國從“二戰”廢墟上迅速崛起為技術大國、經濟大國的雄厚基礎。在日本,雖然大多數學生在結束義務教育后,會選擇普通高中以求繼續深造,但日本企業傳統的終生雇用制,使得以企業為主體的職業教育可以持續每個工人或技術人員的一生。
在一定意義上,中國正在重復日本、德國由制造大國,發展為技術大國、經濟大國的發展之路。而這個過程能否順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能否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有一批經過專門訓練的初、中級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替代目前的流水線女工。沒有人才的升級,就沒有產業的升級,對一個企業如此,對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更是如此。
近年來,教育部和各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均投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財力,按照“一流大學”的目標,建設了一批碩大的大學。大學大、大學生多,終歸不能算是壞事,但一面是大學畢業生求職無門,以致各地政府不得不開發出帶有救濟性質的“公益崗位”,招收、安置大學畢業生,一面卻是初、中級技術人才的極度短缺,這樣的悖論結結實實地證明,我們的教育結構確實存在極大的失衡。現在,確實到了像重視“一流大學”那樣重視技術教育的時候。
對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是體現這種重視的第一步,接下去能否真正以操辦一流大學那樣的決心,來建設一流的職業教育,能否把關注的目光和熱情,都更多地投向職業教育,才是它能否發展的關鍵所在。
2.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畢業生遭遇了就業寒流,但在大學生感慨找工作難時,全國職業學校畢業生們卻悄然走俏,成為了就業市場的寵兒,沈陽市120余所職業學校3萬多名畢業生,2014年總體就業率高達98%,職校的學生們說他們不僅能找到工作,還能挑個好人家。
職業教育的發展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展現出了活力。1980年,國家開始對全國中等教育的結構進行改革,重點就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倡各行業廣泛舉辦職業技術學校,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各個崗位上對人才的需求。
1996年,我國第一部職業教育法正式頒布和實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當年在全國中職教育的招生數達到新時期的最高數量,高中階段,職教與普教招生數比例首次超過了一比一,但從90年代末開始,與高校的擴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職業教育卻迎來了一個下滑期,一直到2014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之后,職業教育才有了恢復性的增長,但總體規模依然偏小。
到2014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550萬人,與此同時,技工荒開始困擾著中國經濟,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之下,2014年國務院做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總理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我國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加起來招生人數已經達到了1100萬人,在校生的人數也已經超過了3000萬人。但是盡管職業教育享受到了國家的扶持,也在就業率上展示了傲人的成績,但他的發展也依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師資力量薄弱、培養機制不科學、教學質量不高、社會認可度偏低等嚴酷的現實,在這個經濟寒冬中,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勢必也將面臨著艱巨的挑戰,此時此刻,如何能夠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更顯得尤為重要。
3.上海市出臺了“允許高技能人才延遲退休”的政策。原因就在于,盡管目前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重已升至19%,但與城市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一方面是“就業難”,另一方面卻是“技工荒”。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錯位,使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深刻領會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
近年來,北京等大城市軌道交通迅猛發展,但一線專門人才嚴重不足。北京有8所高校開設與軌道相近的專業,可由于課程設置傳統,很難被企業接受。北京市交通學校瞄準市場需求,引進海外軌道交通成功的職業人才培養課程和培訓模式,建立起與之配套的實訓基地,不僅滿足了北京軌道交通發展的需要,還為全國軌道交通發展提供了人才儲備。
北京市交通學校校長李怡民說,緊盯經濟發展走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以就業“訂單”為導向,把產業優勢轉變為專業優勢,職業教育才能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科教興國是國家發展強大的戰略目標,“訂單式”培養則是職業學校的生存之道。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說,資金、技術、少數尖端人才可以引進,但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專門人才只能靠自己培養。把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必然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和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2〗4.中科院院士楊福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美國中學生,憑成績可以進哈佛,但卻選擇了一所烹飪學院。這所學院的錄取率和哈佛一樣低,學費比哈佛貴。原因很簡單,一是這所烹飪學院產生過許多世界級的大師,二是家長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中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說。
生源,是一些職業院校校長無奈的話題。“重腦力勞動輕體力勞動,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技能,重文憑學歷輕實際能力。受傳統的人才培養和使用觀念影響,許多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考高中、上大學,進機關、當白領,擁有一個‘干部身份’。”孝感工業學校校長程文輝說,社會觀念的改變,與深化改革相適應,任重道遠。
“社會觀念不會輕易改變,但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是我們的責任。”這是專家學者的心聲。怎樣解決實訓經費短缺問題?怎樣提高教師水平?他們紛紛建言。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技能培養需要實訓環境,成本更高。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每名學生每學年學費為5500元,而培養成本就要6600元。由于原材料價格高,一些學校在實訓中不得不用木頭、肥皂代替鋼、銅等工件。
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增加公共財政投入、減免有關稅費、實施職業教育扶貧計劃……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中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大衛說,國家和地方財政支持對發展職業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礎薄弱,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他建議,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立法的經驗,規定企業必須承擔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并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沒有良好的師資,就教不出受企業歡迎的學生。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潤成說,職業教育如果只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辦成普通教育的“壓縮版”,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很難適應社會需要,職業教育勢必陷入發展困境。
作為國家唯一的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天津在探索教師加技師的“雙師型”師資建設中取得良好效果,專業教師每年到企業實踐不少于兩個月,各院校還從企業引進優秀專業人才任教,40%的專業教師擁有雙職稱……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就業率已達96%,在部分沿海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就業率超過了普通高校。可以想見,就業和教育的傳統觀念轉變之時,就是職業教育發展步入“快車道”之日。
- 上一篇:公務員網言語理解與學習及精解
- 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習題及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