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08:41: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數據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48.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究
篇2
>> 余額寶的出現與發展淺析 論文的撰寫與教師的發展 科技論文的統計數據與高校科研論文的狀況 中國紀錄片頻道的出現與發展 世界城市化的出現與發展 農業新型模式的出現與發展 崛起與拓展:論文化新聞的發展態勢 論文化發展進步的方向與要務 環保問題與經濟發展的論文 論文化、文明的聯系、發展與和諧 Origin軟件在《數據處理與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江宏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出現大量未統一定義的新數據 數據挖掘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大數據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淺析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 學位論文元數據Open API開發與應用 論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 淺談政治溝通的出現與發展的特征與原因 理科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淺析新時期下智慧城市的出現與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3] Sarah Callaghan.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for Data Public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Geoscienc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 2013,8(1):193-204.
[14] Krzysztof J. Gorgolewski. Making data sharing count: a publication-based solution[J].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13, 7(9):1-7.
[15] Newman P, Corke P. Editorial Data Papers―Peer Reviewed Pub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Data S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9, 28(4):558-570.
[16] Leonardo Candela.Data Journals:A Survey[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66(9):1747-1762.
[17]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EB/OL].[2015-08-21]..
[22] Rees, J. Recommendations for independent scholarly publications of data sets[EB/OL].[2015-08-01]..
[24] Thomson Reuters. Thomson Reuters launches data citation index for discovering global data sets[EB/OL].[2015-08-02].http:///content/ press_room/science/730914.
[25] Kervin, K E,Michener, W K,Cook R B. Common Errors in Ecological Data Sharing[J]. Journal of eScience Librarianship,2013,2(2): 3-16.
[26] Penev L, Chavan V, Georgiev P S T. Data papers as incentives for opening biodiversity data : One year of experience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EB/OL].[2015-08-30].http://eubon.eu/getatt.php?filename=DataPaperPoster_4174.pdf.
[27] Penev L, Mietchen D, Chavan V, Hagedorn G, Remsen D, Smith V, Shotton D. Pensoft Data Publishing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Data[R/OL].[2015-08-30].http:///J_FILES/Pensoft_Data_Publishing_Policies
_and_Guidelines.pdf.
篇3
計量經濟學論文2400字(一):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論文
摘要:目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水平的發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數據爆炸性發展要求金融學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計量經濟學作為培養學生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核心課程,新的歷史時期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金融大數據視野的責任。
關鍵詞: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金融理論;實踐結合
引言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非常強調應用性的學科,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是應用型本科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核心課程之一,在當前教育新常態下,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也應該被重新賦予新的屬性。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問題
(1)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強調回歸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設及相關內容,但現代經驗研究強調因果關系。因此,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分強調對隨機擾動項分布、異方差及自相關的長篇討論,顯得不合時宜,而對國內外廣泛流行的新穎工具較少提及,其結果是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應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現有課時安排等原因,教師教學過程中著重講授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而輕視實際應用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學中主要講授參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對如何從經濟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討論得較少。(3)由于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實驗課時,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特別難以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金融數據建模與處理。(4)現有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缺乏將計量經濟學方法與金融數據相融合的缺陷。在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中,著重講述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沒有將計量方法與金融大數據的獲取與加工處理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導致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計量經濟學基礎,但面對查找和處理金融數據時卻束手無策。(5)已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安排上,一般將經典的計量經濟學和現代時間序列方法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由于教學內容過多而教學課時有限,其結果是導致無法詳細講解金融時間序列部分,金融學專業學生對金融大數據處理及建模能力不強。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的優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學
豐富多彩又符合專業特色的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一方面能夠使理論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學重視師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計量經濟學教學案例的選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差異,多搜集一些與該專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
就金融數學專業學生而言,在為這些學生開展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時,需要注重將金融理論和具體的金融實踐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以此來引導他們正確使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來研究金融相關實踐問題。金融市場相關實踐知識更傾向于股票投資和資金資本等的利用,不能僅僅依靠消費-收入這一知識以偏概全,這就要求計量經濟學老師在為金融數學專業學生開展課程教學時,需要拓展到相關金融領域,通過講解相關金融理論和具體的市場實踐數據來開展課程教學。
(三)“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提高金融專業本科生金融大數據處理能力,改善教學效果,擬重點對《計量經濟學(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了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方法“重在教,逼學生學”的缺陷,我們將使用“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是計量經濟學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模式(楊汭華,2005;黃佐钘,2008;張玲,2014)。與傳統的案例教學不同:(1)項目強調針對金融大數據開發相關案例,并以“微課”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的好處在于能激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學習的興趣,更加生動和直觀地將金融大數據處理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案例+微課”模式能對課堂教學形成有效補充,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外通過“案例+微課”進一步鞏固與提高課堂知識。(2)傳統計量經濟學經驗案例強調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應用,重點介紹數學與統計技術,而忽視其內在的經濟問題與變量間的內生關系。項目強調以真實的金融大數據為載體,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關系的討論,從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現實。因此,相比于傳統的案例分析,項目經驗分析更接近現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實用價值。
(四)完善考核體系
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可以嘗試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課程論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課程論文可以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結合,突出學生所在學科屬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不能將試卷考核的方式拋棄,例如可以將紙質試卷改為上機考試,增加操作題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會提高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強化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只有明確清晰教學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重點解決好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支撐引領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問題,才能提供更多有選擇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競爭力的本科教育,開創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發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計量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研究論文
摘要: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電力建設在不斷的完善,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電力的發展,同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將推動電力工業的進步。處于新時代的電力企業需要具備超前的思維與意識,在外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備清晰的預判,在內要做好企業內部的管理建設,針對未來長遠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要做好這幾點,就離不開對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經營管理的分析以及數學建模工具的運用。本文選取2001-201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社會用電量數據以及典型電力企業華電國際年度報告數據,分析了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與外部經濟環境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首先從時間序列非平穩角度出發,利用協整理論并通過單位根檢驗以及協整關系檢驗對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建立了長期均衡模型。再對模型進行短期誤差修正,在證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礎上,利用所建模型對提升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進行實證分析預測。最后對以華電國際為代表的中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結果表明,對華電國際而言其供電成本、管理與財務及人力資源成本的完善對其經濟效益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其短期內經濟效益主要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全社會用電量需求的影響。該模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可以為其他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預測,對企業未來的管理決策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決策
經濟研究的方法在于總結典型的經驗特征與收集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經濟研究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的可驗證性,即能否通過數據實證檢驗相關的經濟理論與經濟模型來解釋事實,并預測未來的經濟變動趨勢以及提供科學的政策建議。計量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則猶如硬幣的雙面,從不同的角度為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論基礎。計量經濟學以實際經濟數據的建模與分析為主要研究對象。當實際數據不可得,或實際數據過于復雜而導致因果關系不易梳理時,實驗經濟學則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通過可控的實驗數據代替實際數據,成為實證經濟分析的又一個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論概述
協整的概念是由恩格爾一格蘭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協整與誤差修正,描述、估計與檢驗”中正式提出的,協整的基本思想認為,盡管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中的每一個都是非平穩的,但他們的線性組合可能會相互抵消趨勢項的影響,使該組合是平穩的。這一理論的提出為經濟時間序列分析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之所以協整理論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與一協整理論所具有的深厚的經濟學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
(一)非均衡博弈論框架的建立和實驗驗證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論及其應用的基礎。納什均衡以及相關均衡的概念過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內容,其定義為每個博弈參與者的策略都是在給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優反應。顯然這種均衡的定義內在要求每個博弈參與者在決策信念上達到均衡,即每個參與者對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確的信念。在過去的研究中,經濟學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從而做出對參與者行為的預測。盡管在一些博弈場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是準確的,但在多數情況下實驗經濟學研究結果表明博弈參與者的行為會系統性地偏離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由于來自實驗經濟學數據對原有理論框架的挑戰,經濟學研究人員逐漸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并且運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收集數據來檢驗這些新理論。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的核心在于繼續假定博弈參與者在決策時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棄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強的理性假設。
(二)ECM誤差修正
通過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協整關系的一系列變量會對應一個包含誤差修正的表達形式。可以進一步通過誤差修正來研究華電國際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具體而言可根據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論,逐步剔除從三階滯后變量及誤差修正項開始的不顯著量,從而得到最終的誤差修正模型:(見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協整回歸厚的一階滯后誤差,括號內的數字代表不拒絕相應零假設的概率。從該方程式以及統計結果的數據可以發現,文中所進行的統計檢驗在置信水平上表現顯著。這一結果也證明了文中構建的誤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圖中給出了LY的實際數據與擬合結果以及殘差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協整以及誤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較為理想的結果。
(三)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在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常用的回歸分析中,當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時,常會對模型估計的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模的過程中,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以及消除多重共線性問題是很重要的環節。部分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存在對多重共線性問題處理不恰當的現象。某篇研究股權激勵對盈余管理影響的文章,以計量方法中的回歸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單純依靠方差膨脹因子VIl的臨界值,來判斷出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便直接將模型中的其中一個變量刪掉。模型中是否應該包含某個解釋變量,應該以實際經濟理論分析為基礎,不能單純以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來判斷。
篇4
在此之前,大數據的火讓外界一度將其捧上了云端,李彥宏的思路或許給外界仰視的目光至俯視的疑慮:在大數據的概念火完之后,如何讓大數據先流動起來才具有普世意義。這座“金礦”的挖掘注定是一場革命性顛覆,而顛覆永遠會是個慢動作。
末端對于入口的反哺究竟有多大?
大數據的普世意義究竟在哪里?預測。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表達的主旨其實就是這兩個字。
既然李彥宏在此次大數據論述中拿智能硬件來舉例,那么筆者也想就此領域結合大數據談下個人拙見。
“硬+軟+云”一直是智能硬件的標配,很明顯,從這個產業鏈來看,大數據處于末端云中的位置,硬件則發揮了入口和采集器的功能,通過硬件入口互聯網世界被重新強化,作為本體的“我”連接外部的人、流程、數據和事物,并將信息上升至云端,卸載、儲存……當大數據被有序抽取、激活后,隨后帶來的便是這樣一個成果——作為本體的“我”連接外部精準與匹配的人、流程、數據和事物。
請注意幾個詞匯:預測、精準、匹配。并且,排名有先后。
像現在滿大街泛濫的健康領域的智能設備,很多都期待未來達到類似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電子健康檔案)和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電子病歷)的模式,從醫院管理的角度講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有助于處理復雜的事物流程、實現醫療行業的信息化。而從患者體驗的角度來講,數據的提純可以做到預測或預判,就像開處方一樣給用戶提供真正個性化定制分析方案。
但是,健康和醫療的概念相差甚遠。更現實的是,被拽上天的大數據面臨著冷酷的窘境。
然而,大數據或許叫錯了
“大數據可能叫錯了。”有業者曾認為,真正有意思的是數據變得在線了,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任何東西在線遠遠比“大”更反映本質。在李彥宏口中,大數據的“大”又被另外兩個字所代替:一個是開篇所講的“慢”,另一個是李彥宏在此次百度聯盟大會上所提的“新”。
這兩個字也直擊了大數據的痛點。無價值、重復性的數據不斷生產與卸載,形成類似于信息噪點式的“數據垃圾場”。反而,有價值的信息依然被屏蔽在入口之外。
有價值的新數據、慢數據都去哪兒了?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彥宏在會后回答記者問時便提及了兩點答案:一、政府部門有很多數據現在沒有上網,認為沒用;二、即使上網了,人們還沒有建立這樣的使用習慣。
學者劉瑜曾在同名著作中闡述了一個關于“觀念水位”的概念:“政治制度的變革緣于公眾政治觀念的變化,而政治觀念的變化又根植于人們生活觀念的變化。水漲起來,船自然浮起來。”國內目前正是缺乏對于大數據的這樣一個“觀念水位”。中國社會還沒有建立起類似實證主義的使用體系。
比如大數據之所以能在美國上升為國家層面,原因是這個國家的確是有“用數據說話”的理念底蘊的。拿大家熟悉的傳播學領域為例,早在上世紀中葉,傳播學大家——拉扎斯菲爾德就知道如何用定量方法去研究傳播效果的問題。回頭想想,中國可以么?至少在相關人文學科上,還沒形成依靠數據說話、實證主義研究的大氛圍,這個看看本、碩學生的畢業論文就大概有個了然。
還面臨哪些坎兒?
國內因缺乏政府機構的意識,也缺乏公民的推動。導致在對數據的應用上還處于極度不自信階段。另外,還有這樣幾個戕害大數據進化的問題存在:
“要想找到有價值的數據,技術是有價值的,但在這里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什么呢?最關鍵的是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你的experience(經驗)、以及跨領域的思考能力。”李彥宏如是言。
這和羅振宇一直強調的“跨界”型人才思想不謀而合。在這個傳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無聲息過渡的階段,兩種社會形態圈子的人界限十分清晰,這對于講究物(代表傳統工業社會)聯網(代表信息社會)的大數據進化將很要命。
篇5
【關鍵詞】試驗統計方法 教學改革 農業生產類 SAS
【基金項目】寧夏大學科學研究基金資助(2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44-02
試驗統計方法是數理統計原理和方法在農業生產科學中的應用,主要內容有試驗設計、試驗統計和實驗分析三個板塊,涉及較多的數學公式和抽象的統計概念,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對于農業生產類學生,該課程支撐著學生的畢業論文和科學研究。學好該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思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試驗統計方法在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其授課方式多數采用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后軟件實習相結合,而學生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在課程結束后,導致實踐應用滯后于理論知識,使知識與技能掌握不牢固,在實際試驗設計和數據挖掘時不能得心應手。其次,統計軟件與試驗不吻合。在實際農業科學研究中,統計分析原理和實際情況往往難于對應,所以借助統計軟件已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內高校統計相關課程教學中統計軟件的種類較多,有Excel、SPSS、SAS、DPS、R語言等,每個軟件都有其優缺點。但針對農業生產類試驗,在大田環境因子控制較為困難,田間試驗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和變異性,導致輔助軟件不能準確的挖掘樣本數據信息。
本文根據本校實際教學經驗和植物生產類本科專業教學計劃修訂方案,針對上述問題,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考核形式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期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試驗統計方法的教學質量。
一、教學目標聚焦于應用能力
試驗統計方法理論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從事科學研究所必備的試驗統計方法,及相關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懂得如何運用統計學原理設計科學試驗,并能夠應用統計分析軟件正確地處理分析試驗數據,為以后開展科學試驗工作奠定基礎。
試驗統計分析試驗課程以具體試驗和軟件為載體,是理論學習的繼續、補充和發展。通過實驗把理論概念轉變為具體的試驗操作和數據軟件處理過程,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得到提高;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和統計軟件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操作、綜合分析能力,結合所學專業解釋有關現象并討論試驗結果;通過實驗課的教學和學生操作,使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學會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科學試驗,并利用對應的數據處理方法得出可靠結果。
因此,應用統計方法分析和解決農業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才是試驗統計方法教學的重點內容和首要任務。
二、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以學生實踐為主
(一)田間試驗的設計與實施
理論課程與試驗課程同時進行,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首先,試驗設計內容授課結束后,在明確試驗目的的前提下,將授課對象分成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試驗設計,要求學生必須設計好詳細試驗方案,試驗設計可借助SAS軟件。
其次,根據課堂制定試驗方案,進行大田或實驗室實驗的實施,試驗實施地點設立在學校試驗農場或實驗室等場地。每組負責一種或兩種典型試驗方案實施,規范實驗準備、播種等環節,同時可教授應用于調查研究的抽樣調查方法。
再次,試驗數據的采樣,要嚴格按照試驗數據獲取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總結田間試驗的誤差來源、土壤差異和控制誤差的小區技術、試驗設計、實施規則以及試驗數據的獲取,并相互交流學習心得,保障每個學生都能涉及到每個試驗。
(二)樣本試驗數據描述及總體參數估計
在理論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以上述樣本試驗數據和對應試驗材料總體參數為數據支撐,從樣本試驗數據最基本的描述統計開始,進而介紹研究對象總體的理論分布、統計數的抽樣分布及其概率計算。在誤差理論的基礎上引入通過假設測驗進行統計推斷的基本方法,介紹平均數比較的u測驗、t測驗和F測驗,以及計數資料的測驗及其應用等。同時,各小組進行討論交換試驗數據,討論結果。在數據計算利用直接公式法和軟件(SAS)輔助法,并相互對比矯正。
(三)多變數間關系理論與實證
首先,講解理論課程,承上啟下介紹參數估計方法包括矩法、最小二乘法和極大似然法等;多變數間的回歸與相關分析,包括一元、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以及曲線回歸;介紹單因素、多因素及不完全區組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其次,結合各小組試驗數據與教材例題數據,利用公式法和軟件法分別計算多變數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
(四)縱向總結,系統歸納
理論課程授課完成后,總結常用田間試驗流程。每一個典型試驗包括:實驗設計、實施、統計、分析和得出結論,并附帶SAS程序。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系統掌握常用田間試驗的全部流程。
三、教材和教學內容緊扣社會需求
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如農業生產者一般只重視試驗數據的統計結果與生物學意義,而不關注統計分析過程中所用的統計原理與計算步驟。另外,現在各行業都在推崇大數據,農業生產類科學研究數據量也在不斷增加,傳統公式計算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計算機和統計軟件輔助數據處理是必然的趨勢。因此,教學內容重點應放在應用上,增加學生試驗比重。統計軟件我們可采用靈活多變的SAS,尤其在進行差異分析的過程中,SAS可提供不同空間效應模型,克服了方差分析要求變數的相互獨立的要求,可以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結合我校專業特點和辦學經驗,主要參考書為蓋鈞鎰院士主編《試驗統計方法》,以SAS軟件為主要工具,結合具體試驗系統介紹常用實驗設計、數據采集和結果分析及其SAS軟件實現過程。教學內容和重點注重以下原則:第一,簡化統計原理、方法及公式推導,增加統計方法的適用條件;第二,系統學習常用試驗的設計、實施和分析及其對應SAS程序,強調解決實際農業生產問題能力的培養;第三,注重試驗課動手能力,體現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科學中出現的問題。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試驗統計方法》課程實踐性較強,以培養有實際應用統計分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主要任務,所以考核重點應該為學生應用知識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考試內容分為試驗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題,試驗操作技能以試驗設計、實施、數據采集與整理為主要考察內容,考核形式以檢查實驗方案和觀察具體試驗操作規范性為主;綜合應用題采用開卷考試,題庫側重各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相關實驗設計和科學研究,學生可隨機抽取試題,可查閱參考資料,可借助計算機,但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這種考核改革,以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重點,有效督促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
五、討論
我國農科類專業本科生大多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農業類就業單位多數以生產科研為主線,尤其在創新型企業中,非常重視科研活動,掌握試驗統計分析技能更為重要。因此,教學目標應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培養具備試驗統計分析實踐能力的人才更能適應現階段人才的需求,而且學生自身發展也需要一定的試驗技能。
參考文獻:
[1]宋巖,王道波,文望名.案例教學在《生物統計》中的教改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19.
[2]李培英,孫宗玖.草業科學專業田間試驗附生物統計教學改革設想[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3:186-188.
[3]李翠芹,何臘平,陳平.食品學科中的生物統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57-58.
[4]李蘭會,楊民紅,王榮杰,墨峰濤,周榮艷,賈青,李祥龍.生物統計課程之標準差的授課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23:192-193.
[5]楊澤峰,張恩盈,徐辰武,顧世梁.《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建設與學生科研素質培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10:236-237.
[6]林勇,李招群.職校《藥品生物檢定》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11:53-54.
[7]魏衛東.基于提升學生科研素質的《生物統計》教學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2:139-140.
篇6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SPSS;考核方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8-0247-02
生物統計學是數理統計方法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應用,它主要是研究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的科學[1]。生物統計學是我院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動植物檢疫、水產飼草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由于該課程理論抽象、公式繁多、內容枯燥,是學生們普遍認為難學的一門課程[2]。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工作中充分認識并落實實驗教學的地位,對于培養學生運用數理統計方法解決生物學領域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3]。可見實驗教學在生物統計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并對其適時改革。
一、SPSS在生物統計學上機實驗中的應用
目前,在生物統計學上機實驗課中,可選用的軟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軟件等[4-7]。其中SPSS為專業統計軟件,其統計分析功能較強,是復雜、大型統計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統計分析軟件之一,“易學、易用、易普及”是SPSS軟件最大的競爭優勢,也是廣大數據分析人員對其偏愛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優點:大量成熟的統計分析方法、完善的數據定義操作管理、開放的數據接口、靈活的統計表格和統計圖形。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首選SPSS軟件作為上機用統計軟件。由于SPSS軟件版本多,而且多為英文版,對于初學者來說中文版本更為適合,因此我們專門購買了SPSS17中文多國語言版本。
SPSS軟件運行時有多個窗口,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但是想快速入門,只需要熟悉兩個基本窗口即可,他們是數據編輯窗口(SPSS Data Editor)和結果輸出窗口(SPSS Viewer)。數據編輯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見圖1),其功能主要是定義SPSS數據的結構、錄入數據和管理數據。數據的錄入一般分兩種方法:(1)在數據編輯窗口里,新建數據,首先打開數據編輯窗口的左下方“變量視圖”,在里面定義需要錄入數據的變量名稱以及其他選項,如圖1中的“品種”、“血糖值”就是變量名,然后回到數據視圖,可以在定義好的變量下錄入相應的數據。(2)在數據編輯窗口里,可以直接打開已經存在的數據,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數據資料。SPSS結果輸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個主要窗口(見圖2),它的主要功能是顯示管理SPSS統計分析結果、報表及圖形。SPSS結果輸出窗口中顯示的結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來,以后需要時候可以再打開查看結果。
二、數顯互動系統在生物統計學上機實驗中的應用
生物統計學的上機操作實驗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對于從未接觸過SPSS統計軟件的初學者來說,只是口述SPSS統計軟件的各種操作是不夠的,學生不容易接受,而且會手忙腳亂。因此我們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數碼顯微互動系統,該系統由教師主控單元、學生終端單元和鏈接教師和學生間的網絡系統三部分組成。該系統的優點在于可進行圖像的實時數字傳輸,實現師生雙向信息互動和文件傳送[8]。
生物統計學的整個上機實驗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老師演示:學生上機操作前老師要以例題的形式進行講解和操作,教師通過數碼互動系統在主控單元計算機屏幕進行數據分析操作,每名學生坐在自己的電腦前就可以從電腦上看到教師分析數據時的每一個操作動作,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該次上機的詳細操作步驟。(2)學生操作:學生針對本次實驗內容自己上機運用SPSS軟件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在這個環節里如果學生遇到不會操作的地方,可以舉手向老師請教,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內容。(3)寫電子版實驗報告:只用SPSS分析完數據還不夠,還要會分析最終結論(即統計推斷)。因此學生要把實驗的主要結果(圖、表等)和最終結論填寫到實驗報告中。最終以Word的形式通過Email發送給老師。
三、生物統計學上機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于客觀、全面評價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機考核多以上機實踐總結和考勤作為評分標準,學生在寫上機實踐總結時往往存在抄襲,而且文筆好的學生寫的總結內容豐富全面,可能得了高分,這樣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水平難以準確地給予評價。因為我們針對上機考核方式進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機考核中增加了電子實驗報告和上機考試這兩部分。電子實驗報告是每次實驗課上當堂完成實驗操作結果那部分,既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對每節實驗課是否掌握的依據,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電腦運動能力(Word)。上機考試主要是針對整個上機實驗內容進行抽樣考試,我們事先出各種類型的試卷,針對不同的班級隨機抽取一個類型的試卷進行上機考試,因為班級多,而計算機機房的電腦有限,只能采用各個班級輪流上機考試。為了杜絕了不同班級考題一樣及考題外漏等問題,我們分別出了A、B、C等多種類型試卷。最終,上機總分=考勤(10%)+電子實驗報告(20%)+上機考試(70%)。
四、結語
通過以上SPSS軟件的應用、數顯互動系統的應用以及多元化評定上機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使得學生對生物統計學的學習、理解、操作等情況能夠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可以根據情況不斷完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以致用是生物統計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因此不僅要求學習者掌握知識,更要學會應用知識[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時候,學生應該能夠獨立完成合理試驗的設計,運用SPSS統計軟件,針對不同數據進行分析,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參考文獻:
[1]張勤.生物統計學[M].第2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2]白俊艷,賈小平,張小輝,等.生物統計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10):57-60.
[3]張強,張建平.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15(6):15-18.
[4]梅花,白乙爾圖.SPSS統計軟件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實例應用[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l2,(7):217.
[5]朱水平.生物統計學實驗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6]姜紅霞.origin軟件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3):82-83.
[7]馬相如.自由軟件R及其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使用[J].科技傳播,2010,(3):81-82.
篇7
關鍵詞:保險專業碩士;實踐導師;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056-02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會議審議通過了包括金融碩士等在內的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的碩士專業學位已有40種類別。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是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培養具有較強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所以在培養方式上注重實踐環節的鍛煉。為提高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各高校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普遍采用“雙導師制”,即校內理論導師與校外實踐導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一般采用兩年制,第一學年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第二學年進行實踐學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在這其中,與傳統學術型碩士最大的區別便是至少有半年時間在校外進行實踐學習和實踐導師的指導,所以說專業碩士的培養與實踐導師的作用密不可分。安徽財經大學作為首批具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單位之一,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專業碩士的招生和培養工作,也率先開展了“雙導師制”培養模式,但實踐導師發揮的作用卻比較有限,究其原因還是對實踐導師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本文基于此進行如下闡述。
二、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
1.馬斯洛需求理論。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的需要按照其發生的先后次序可分為五個等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后人們才會去追求高層次的需要。
2.赫茲伯格“雙因素論”。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又稱“激勵因素―保健因素”理論。保健因素指的是工作環境中諸如組織政策、工作條件、人際關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條件等外界因素,此類因素的滿足會消除人們不滿,反之則會招致不滿的發生。激勵因素則是令員工感到滿意的因素,多屬工作本身內含的諸如成就、認可、晉升、工作中的成長、責任感等,這些東西如果能得到滿足,則可提高員工滿意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3.費羅姆“期望理論”。美國著名學者費羅姆提出,激勵作用大小取決于兩大因素:一是人對激勵因素所能實現的可能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勵因素對其本人的效價,即激勵力量=期望利率×目標效價。目標越明確越具體,激勵效果也就更顯著。
三、保險專業碩士實踐導師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創新型實踐高素質人才。專業碩士實踐導師的產生是基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重要舉措。引進校外實踐導師,與校內導師相結合,開辟“雙導師制”,有利于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和實踐能力。實踐導師的建立是對傳統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創新,它調動了校外的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創新的平臺,將理論研究切實落實到生產建設中去,在實踐中創新工作方式和理論研究,有利于培養創新型實踐高素質人才,滿足國家的人才發展需要。
2.有利于完善現有研究生導師隊伍架構。高校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全方位、多方向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現有的研究生導師因為教學空間局限、思維方式較為傳統等因素,研究方向和指導方式往往較為單一,長此以往必將致使整個高校學術水平的倒退。實踐導師的存在恰恰能彌補現有導師架構的不足,他們能將先進的企業管理和發展理念帶到高校和研究生中來,為學術研究提供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向,增強科研的實用性,明確理論的指向性。
3.有利于促進研究生教育的創新發展。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導師數量和指導水平就顯得遠遠不夠,大大制約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教育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拓寬教育方式和培養模式。實踐導師的加入促進了研究生教育向企業實踐層面拓展,即提高了導師數量,又保證了指導的實用性,而且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的固有思維,是對傳統教學指導方式的突破和創新。
四、安徽財經大學實踐導師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1.基本情況。安徽財經大學作為安徽省內老牌高校,在2010年率先開展了專業碩士的招生工作,與此同時建立“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校全日制專業碩士開設專業主要包括金融碩士(MF)、保險碩士(MI)、應用統計碩士(M.A.S)、稅務碩士(MT)、國際商務碩士(MIB)、會計碩士(MPAcc)、資產評估碩士(MV)、旅游管理碩士(MTA)、法律碩士(JM)、審計碩士(MAud)等在內的10個專業。我校專業碩士累計招生規模達1200余人,畢業人數1000余人,平均在校人數300人左右;與此同時,我校專業碩士校內導師163人,校外導師約350人左右。校內導師與實踐導師的數量與各專業的招生人數有關。由于經濟金融的發展以及我校會計和金融的悠久辦學歷史和過硬的教學質量,在近些年的招生占比中一直位列前茅,會計碩士和金融碩士一般年均招生80人和40人,相應的這兩個專業的校內導師一般為31人和28人左右,校外實踐導師與現有招生人數相持平,相比龐大的招生規模,校內導師的師資力量遠遠不夠,校外導師很好地補充了校內師資力量的不足,拓展了碩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提高了研究生實踐能力和教育質量。
我校實踐導師在社會地位、地域分布、所在行業等方面體現著碩士實踐導師的共性和學校學科的獨特性。首先,實踐導師來自于企業或地方政府等社會機構,一般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地方政府等社會機構擔任處級以上職務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等,他們有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一定的學術造詣,工作內容或研究方向與所指導的碩士研究生所在的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其次,實踐導師工作單位一般位于本地或本省,以方便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當然隨著交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已將實踐導師的范圍到江浙等周邊城市,一線發達城市北上廣等領域也有所分布。最后,我校實踐導師一般是現有專業領域的行業精英,涉及到金融、會計、保險、法律、財政、旅游等諸多領域,且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實踐導師還發展到大數據和電子商務領域,緊跟時展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充分體現了實踐的真諦。
2.存在問題及原因。我校自2010年實行專業碩士招生與培養以來,實踐導師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實踐導師在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很大一部分學生與實踐導師之間并沒有很好地溝通和交流,相應的也沒有得到專業指導和實踐鍛煉,實踐導師資源大大被浪費。如何激發實踐導師的工作積極性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一項重大難題。從現代激勵理論中,可以簡要概括導致實踐導師激勵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對實踐導師需求層次把握不夠。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在滿足了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層次需求之后便開始追求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實踐導師一般來自各領域的精英,一般的低層次需求早已滿足,出任學校導師一般是希望獲得育人成才的尊重感和自我價值實現感。我校在實踐導師的聘任、評估、激勵、和反饋各環節都缺少相應的制度規范,不僅沒有提供基本的物質報酬,而且對于實踐導師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激勵都存在嚴重缺陷。
(2)專業碩士對實踐導師作用認識不足。對于大多數專業碩士研究生而言,實踐導師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他們在研究方向、論文寫作甚至是在工作選擇中主要依賴的還是校內導師。一方面是校內導師較為專業,能在學業生涯中提出較有針對性的建議,另一方面因為授課等原因,校內導師離學生較近,利于溝通。而實踐導師一般在企業或者單位,工作較為繁忙、擅長領域各不相同而且思維習慣與學校大有不同,所以造成交流和溝通上的諸多不便。學生一般很少與實踐導師聯系,只有在學校強制要求的情況下,才會硬著頭皮去聯系,而實踐導師由于工作繁忙很少主動聯系學生,這對師生關系的交流和培養是不利的。
(3)校企之間建設缺乏科學的合作機制。實踐導師一般來源于各個企業的科學技術骨干和高級管理人才,是各個行業領域的精英人才,在企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出任學校實踐導師有的只是一個社會兼職或者學校掛名而已,自己的主業還是在企業或者公司,對指導學生缺乏動力。實踐導師若想發揮作用,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結合學校指導效果評估工作績效,約束導師指導行為。但是目前我校在實踐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嚴重缺乏科學合理的共贏發展機制,這也是導致實踐導師激勵不足的一個重要外在原因。
五、安徽財經大學專業碩士實踐導師激勵措施
1.完善學校內在評估與外在激勵機制。首先,我校在實踐導師問題上應該完善目前的導師聘任和評估機制,在源頭上篩選負責任的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實踐導師,及時更新淘汰實踐導師隊伍。目前安徽財經大學的實踐導師管理暫行辦法還是2009年提出的,只是對實踐導師的任職條件、職責、權利、遴選和聘任、考核及管理提出了大概要求,沒有具體的跟進措施,在導師質量和渠道來源上參差不齊,導師評估和激勵措施未完善,權利和職責未明晰。我校應制定明確具體的實踐導師聘任制度,將流程落實到實處,本著本人自愿申請的原則,學院、研究生處層層把關,對實踐導師的指導能力、學術造詣、社會影響力等進行綜合評估,遴選出優秀且富有責任感的實踐導師,而且要簽訂聘任合同,事先告知其權利和義務,并且在官網上公布實踐導師聘用名單。
其次,學校應該在研究生處設置專人專崗和專項資金,負責各學院實踐導師和學生實踐活動的對接工作。啟用對學校工作熟悉且社會經驗豐富的專人來負責專業碩士實踐導師的安排工作,聯系和安排學生進企業實習,導師進學校講座交流,完善實踐導師聘任和評估機制,定期接收學生反饋等等,為打造安財專業碩士的實踐特色,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內部系統。
目前我校專業碩士實踐導師基本是零報酬,雖然他們不在乎一般的物質報酬,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也沒有得到滿足。我校應該利用專項資金和人力資源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設定科學合理的報酬體系,為他們開設課程或專題講座或企業實踐提供物質保障,使得勞有所得,勞有所獲。其次,根據赫茲伯格“雙因素論”,學校更應該注重人才的管理藝術,定期進行導師反饋,給予實踐導師充足的尊重和社會榮譽。學校應該每年定期舉辦實踐導師聘任和優秀實踐導師授予儀式,以物質和榮譽的方式共同激勵,同時還提供了機會,加強了校企之間以及導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2.正向激勵與反向激勵相結合。激勵分為正向和反向,正向激勵為鼓勵和支持,而反向激勵則是懲罰和淘汰,換言之,是一種約束機制。要想充分發揮實踐導師的作用,就必須采用正向激勵與反向懲罰相結合的機制。學生對導師指導滿意度進行評價,學院對實踐指導打分,學校根據學生評價、學院評價和企業反饋綜合評估實踐導師的指導效果,對積極參與指導的實踐導師給與物質和精神獎勵,延長聘用期限,給予優秀實踐導師表彰;對懈怠和不負責任者提前解除聘用合同,以此來督促和約束實踐導師的指導行為。
3.導師激勵措施與企業績效管理接軌。根據費羅姆的“期望理論”我們知道,實踐導師缺乏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激勵措施沒有與他們工作直接掛鉤,不能帶來目標效價,只有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礎上,將實踐導師的指導評價直接與他們在企業的績效相掛鉤才能激發他們的指導積極性。學校應該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企以及政府之間的合作,與實習基地簽訂實踐協議,將實踐導師的指導成績與企業業績和職位升遷相掛鉤,指導合格者可以在企業績效評估和職稱考核中加分,除此之外,合格以及優秀的實習基地和機構單位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4.加強專業碩士的實踐管理制度。實踐導師作用的發揮光靠激勵實踐導師還是不夠的,所謂交流指導是相互的,只有受眾也即我們專業碩士充分體會到實踐導師的重要性,才能主動去挖掘和利用實踐導師這一豐富資源。學校要聯合各學院制定完善的專業碩士實踐管理制度,將專碩實踐活動以及具體工作流程以制度的形式落實。學校應將學生實踐學分計入培養管理的一部分,實踐期間要確定適當,既不耽誤校內理論學習,又不耽誤最終的工作尋找和畢業論文設計,一般定在專業碩士第一學年末的6月-11月比較合適。在這期間既具備了一般的理論知識儲備,又能夠在實習實踐中尋找工作方向和畢業論文選題方向,還能夠為最終工作的選擇提供實習經驗,而且充分利用了暑假的時間,一舉多得。專碩實踐鍛煉的最后評價除了寫實踐總結報告之外,還應進行實踐答辯,結合校內和校外導師共同評價該學生的實踐成績,將實踐的效用最大化。除此之外,專業碩士畢業論文設計應與實踐相結合,建議以實踐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等具有實際效用的論文形式進行寫作,促使學生主動與實踐導師進行交流,溝通心得,獲得就業必備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知識。將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與實踐導師緊密聯合,防止只掛名沒有實際指導的行為發生,才能促進研究生教育的質的發展。
六、結語
實踐導師是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一大創新,在人才培養和導師隊伍建設中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將實踐導師效用最大化發揮,需要學校學院、企業導師以及專碩學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將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正向激勵與反向激勵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實踐導師在德、能、勤、績各方面的共同進步,才能將實踐導師資源最大化發揮。
參考文獻:
[1]李阿利.建立研究生導師有效激勵機制的系統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2]李占華,羅英姿.高校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思考――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背景下[J].學園(教育科研),2012,(24):29-30.
[3]鄭剛.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揚州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1):10-14.
Research on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Instructors in Master's Degree of Insurance
-An Case Study of Master's Degree of Insurance i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I Jia-ming
(Insurance Department, School of Financ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篇8
一年級新生進入學校學習,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他們正脫離幼兒學習的主要活動方式——“游戲”,逐步轉向以”學習”為主的主導活動,這種轉變不是隨著學生跨進小學大門而自然發生的,而是從以游戲為主逐漸過度到以學習為主,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①無意注意占優勢;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③觀察隨意性;④意志自覺性較差;⑤學習習慣未形成;⑥思維非邏輯性,操作能力很差。針對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注重喚醒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幫助他們順利地完成從游戲活動向學習活動的轉變。
(一)注重直觀操作,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具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形式,一年級兒童更多的是具體的形象思維,這時期的學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行動和直觀形象的支撐。例如教學9加幾的加法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兩個可以裝滿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裝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裝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樣裝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總瓶數?喚醒學生“湊十”的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小棒,左邊擺9根,右邊擺5根,想一想,我們怎樣操作,能使我們一眼看出這些小棒的總數?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經驗,學生很快想到從右邊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邊的9根湊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來就是14根。老師這時將學生的想法用算式寫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動和數學符號聯系起來,從而使操作活動和抽象的算理緊密結合,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計算方法。再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時,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動,來認識體會這些立體圖形的主要特征。邊操作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長方體摸上去有什么感覺?輕輕推一下,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長方體能在桌面上滑動?(因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覺?輕輕推一下,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滾動?(因為它鼓鼓的,沒有平平的面。)把圓柱拿出來玩一玩,你發現了什么?(有時會滑動,有時會滾動?)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圓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圓柱可以在桌面上滾,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滾,它們的滾動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圓柱只能朝一個方向滾,而球可以到處滾。)為什么不一樣?(因為圓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沒有平平的面。而且圓柱的粗細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圓柱的上下兩個平平的面是一樣大的。)這樣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思考,對這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領悟。
(二)注重經驗喚醒,促進學生以已有經驗為基礎建構數學知識。
荷蘭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曾經提出“普通常識的數學”的觀點,他認為數學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識,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每一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建構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小學生學習數學離不開現實生活經驗。
一年級一冊教材中,“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是一個難點,主要表現在學生能根據已知條件判斷出多(少)幾,但不能正確列算式,表示比較的過程,也就是不能將比較過程和算式建立聯系。他們有的是用數數的方法,想3再數2個數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幾等于5,所以列式3+2=5,還有的是記住公式大數減小數,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結論。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較差,另一方面是對算理的不理解,而這個算理是很抽象的,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掌握它的確有很大難度。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了一個現實的情境,我們教室里有一些男生,還有一些女生,怎樣才知道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辦法?同學們通過思考,得到一個方法,讓男生和女生站隊,一個對著一個,對齊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還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誰多誰少了。這樣的比較方法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比較多少時,他們通常就是這樣操作。他們在以往的生活中積累了這樣的比較經驗,只是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重溫這個經驗,學生通過重溫進一步明白比多少時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對應,在明確這樣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題圖讓學生比較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學生有8人,老師有2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學生用圓形和三角形分別代表學生和老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出來,這時再讓學生指出哪幾個學生是多出來的?這部分學生包括與老師對齊的那2個嗎?如果果把這2個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學生中比老師多的)怎樣求這一部分?然后再讓學生列出算式。這時學生體會到從較多的事物中去掉與較少事物一一對應的部分(也就是同樣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較多事物比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們知道,學生總是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感興趣,對自己生活中體驗過的事情有熱情,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可以從學生經歷過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創設合適的情境,充分喚醒知識經驗。在此基礎建構屬于他自己的數學知識。
(三)注重習慣養成,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進行。
初入學的兒童,往往還沒有建立學習的雛型,因此小學一年級是培養兒童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小組合作等習慣。以保障數學學習的順利有效的進行。首先,要教學生學會傾聽,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懂得聽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學生復述老師或同學的話,以提醒開小差的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其次要教學生學會表達,要學會在傾聽的基礎上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用完整通順的語言說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后還要教兒童學會操作,學會輕拿輕放,有理有序操作學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動前給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并在操作過程中檢查學生有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此外還要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學習,有錯題及時改正等習慣。
由于學生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優勢,一年級學生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在課堂組織教學中要加強調控,多多開展小組競賽,定期評價小組表現,宣布比賽結果。可以將老師的要求物化量化,設傾聽星,操作星,守紀星,智慧星,作業星等多個獎項。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個人與個人這間的競賽。以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2、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有時還需附上英文的論文摘要。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注明來源和出處。
而參考文獻是人們長忽略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畢業論文標準格式:格式及排版
1、論文份數: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論文的封面由學校統一提供。紙張型號:A4紙。A4210×297毫米。頁邊距:天頭(上)20mm,地角(下)15mm,訂口(左)25mm,翻口(右)20mm。統一使用漢語:小五號宋體。分割線為3磅雙線。
2、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體。
3、字體要求:
(1)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居中。
(2)論文副標題小2號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3)填寫姓名、專業、學號等項目時用3號楷體。
(4)內容提要3號黑體,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為小4號楷體。
(5)關鍵詞4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黑體。
(6)目錄另起頁,3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仿宋,并列出頁碼。
(7)正文文字另起頁,論文標題用3號黑體,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首起空兩個格,單倍行距。
(8)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9)注釋: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0)附錄: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篇9
上半年完成主要事情:特設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工程,調研申報,成功推選到重慶市教委進行審核;中興平臺和曙光平臺調研,建設和采購;曙光大數據學院招生、培養方案制定;績效方案制定全票通過;重慶市兒童大數據工程實驗室的成功申報,重慶市交互式電子教育工程中心的建設,兩個學校校級平臺建設,年度考核一個優秀,一個良好;就業順利推進,初次就業率達到95%;二級學院的機構改革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以全面落實學校“十三五規劃”為統領,教學工作上強化技術技能轉型,專業建設上深化產教融合,平臺打造上竭力再上臺階,黨建工作上力求務實創新,學生管理上凸顯專業特色。常規管理不松懈,開拓創新謀發展,全院合力共進,全面推進各項工作,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計劃,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狠抓教學常規管理
本年度教學常規管理我們通過提高服務意識,加強過程管理,完善教學評價,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優化學生學習方式,調動師生積極性,做到了師生和諧,共同發展。
1. 日常管理
本學期進一步規范日常教學管理,明確了教學秘書的分工和職責,做好教務管理工作,提高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意識和水平;充分發揮教研室主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了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期末考核的過程管理;制定了教師教學工作規范和教師教書育人要求,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順利完成了本學期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工作;認真開展了半期學生座談會,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改進日常教學管理,使教師的教學具有針對性;認真開展期初、期中、期末的常規教學檢查和教學材料歸檔,為教學工作量化考核和本科水平評估做好相關材料的準備。
2. 教研活動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本學期從一開始就對教研室提出了新要求,根據教學管理和考核的要求,各教研室認真撰寫教研活動計劃,通過組織開展示范課和公開課等多種活動方式,以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促進我院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為了能盡快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規范和教學技能,共組織了9次教師公開課,其中觀摩了資深教師蔡銀英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陳宇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等的示范課程,普遍反映受益匪淺。
3. 教學評估準備
根據評估要求,完成了畢業論文的指導、答辯和相關存檔材料的核查工作;以及畢業生頂崗實習的指導、成績登載、存檔工作。
二、 創新培養模式,修訂2017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學校提出的“120+”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對2017級的人才培養方案做了相應的修改;補充完善了中興兩個校企合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溝通、調整了與中科曙光合作辦學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 按照“專業+特長”,認真做好2015級專業分流
根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方案,根據崗位需求,按照“專長+特長”和一條技術主線的辦學理念,對2015級485名學生根據“專長+特長”進行專業學習分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4名學生,分成java開發和.net開發兩個專長方向,物聯網工程專業129名學生分成系統設計與開發和系統應用兩個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152名學生分成應用數學和金融兩個專長方向。同時,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每個學生在四個特長模塊中選擇一個模塊進行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每個學生在兩個特長模塊中選一個模塊進行學習,以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適應學生的就業需求。
四、 以能力為導向,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
按照“點上突破,面上構建,分步推進,穩步實施”的推進策略,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為導向,全面推行推進課程建設與改革。按照電子信息和金融發展要求,結合我學院技術技能轉型方案,大力推進課程結構與崗位(群)對接,課程標準與崗位能力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縮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距離。
在建設課程群的基礎上,以能力為導向,進一步推進專業核心能力課的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包括Moocs、翻轉課堂、微案例、任務驅動、項目驅動、案例驅動等教學方法,本學期有《高等數學》、《測試技術》等兩門課程申報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五、 圍繞學生能力培養,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
與企業合作,構建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在鞏固現有校外實訓基地的基礎上,擴大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以保證學生工學交替及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的全面落實。2017年,與中科曙光合作達成協議成立中科曙光大數據學院,成果申報了數學與信息科學專業,首屆計劃各招收87名學生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增加了我系人才培養的模式,提高了我學院的辦學實力和條件。
以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和崗位能力需求為驅動,引進企業真實項目,開展崗位工程實訓。本學期,共實施不同項目的實訓11個,分成33個班進行,惠及各級各專業學生共計1600余人,與我院有校企合作關系的4家企業參與了本期項目實訓。計算機類專業的項目實訓教師全都是來自校企合作企業的技術精英。
六、 進一步思考和需要加強的工作
1、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補充修訂完善校內其他院系的歸口課程教學大綱;
2、由于換屆和教學秘書交接,教學常規管理還需進一步落實,比如考試安排更清晰準確,材料整理如何優化工作安排等;
篇10
關鍵詞: 異步加載; WebGL; 大地形; 離散型LOD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5)08?0080?04
Research on real?time rendering technology of 3D large terrain based on Web service
LIU Yao, HUA Wen?yuan , WANG Yu?mei
(Department of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synchronous loading technology in HTML5 is used for loading and scheduling the terrain elevation data, and the three.js engine in WebGL is adopted for terrain drawing. The real?time 3D large terrain rendering based on discrete LOD was achieved in the browser. Asynchronous loading is alternated with real?time rendering in the entire process.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pause" phenomenon generated by loading data. It offers for a smoother Web3D experiencefor.
Keywords: asynchronous loading; WebGL; large terrain; discrete LOD
近年來,3D技術和Web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何在瀏覽器上實現大規模的、可實時繪制的3D場景成為研究的熱點話題。傳統的Web3D主要有Java Applet、Adobe公司的Flash Player瀏覽器插件和微軟Silverlight技術。但是,Java Applet不僅需要下載一個巨大的支持環境,而且畫面非常粗糙,主要原因是其在圖形渲染時,并沒有直接利用圖形硬件本身的加速功能,因此,顯卡性能的提升對其三維渲染不起任何作用。Flash Player瀏覽器插件和微軟Silverlight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利用圖形硬件的加速功能,實現了高性能的圖形渲染,但這兩種方案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它們是通過瀏覽器插件形式實現的,這就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版本的插件有不同的要求。
WebGL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首先,它通過JavaScript腳本本身實現Web交互式三維圖形程序的制作,而無需任何瀏覽器插件支持;其次,它利用底層的圖形硬件加速功能進行的圖形渲染,是通過統一的、標準的、跨平臺的OpenGL ES2.0接口實現的[1]。但是,WebGL技術只解決了對地形的快速渲染,不能動態地對大規模數據進行加載。在傳統的繪制中,一般是將外部數據通過JSON或者文本形式同步地一次性傳到CPU,將所有數據加載完成后再將頂點、紋理等數據傳到GPU進行繪制,當數據量過大時,在繪制之前會有很長時間的數據加載時間,在場景中會出現較長時間的“卡頓”現象。為解決傳統方法繪制前下載數據時間過長,并實現一種一邊加載數據一邊繪制場景的效果,本文采用規則網格進行地形數據的存儲,運用HTML5的異步加載技術對數據進行動態的加載和調度,用WebGL的Three.js引擎繪制,實現了大規模地形數據的動態加載和離散型LOD場景的實時繪制。
1 相關技術
1.1 WebGL
WebGL是一組用于在Web頁面繪制3D圖形的繪圖標準接口,繼承自OpenGL ES2.0規范,因而具有強大的圖形功能。WebGL技術標準可以為HTML5 Canvas提供硬件3D加速渲染,用于創建復雜3D結構的網站頁面,這免去了安裝網頁專用渲染插件的麻煩,因而具有良好的跨平臺移植能力。WebGL已得到了Google Chrome,Safari,Firefox,Opera等瀏覽器的支持[2]。
1.2 Three.js庫
Three.js是由Ricardo開發,它面向對象,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封裝了3D圖形編程中常用的對象,在開發中使用了很多圖形引擎的高級技巧,極大地提高了性能。它將WebGL原生API細節抽象化,將3D場景拆解為網格、材質和光源等。開發者可以使用上層的JavaScript對象和調用JavaScript函數,并可以使用流行的3D建模軟件導出文本格式的文件,然后使用Three.js加載;也可以使用Three.js自己的JSON格式或者二進制格式。
要想使用Three.js把圖形渲染到頁面中,一個應用至少需要執行如下步驟:
(1) 創建一個畫布元素;
(2) 獲取畫布的上下文;
(3) 創建Three.js場景類; (4) 創建相機、光照等;
(5) 創建自定義物體,并添加到場景;
(6) 運行渲染循環[3]。
1.3 HTML5異步加載技術
異步加載技術是相對于同步加載技術而言的。同步模式,又稱阻塞模式,在數據完成加載之前會阻止瀏覽器的后續處理和解析。
異步加載又叫非阻塞加載,瀏覽器在加載js的同時,還會進行后續頁面的處理[4]。本文中,使用異步加載技術進行高程數據的加載和解析,同時使用解析完成的高程數據動態的構建場景樹,這樣,可以在加載多張高度圖的同時非阻塞地將已加載完成并解析好的高程數據動態地構建場景樹,以減少因大量數據加載而產生的場景“卡頓”現象。
2 實驗步驟
2.1 Web服務器端的數據組織
2.1.1 高程數據存儲格式
在GIS中,DEM一般有3種類型的格網數據:規則格網RSG和不規則格網TIN以及兩者的混合結構。其中,規則網格數據結構由于其頂點呈規則分布,只需要記錄數據的基本信息和每個網格的高程值,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簡化,非常適合于大規模地形數據的組織和管理。
本文處理的原始地形數據以均勻采樣的地形網格數據形式存儲,制作一個JPG格式的高度圖。高度圖是存儲地形高度信息的二維貼圖,它們通常是8位的灰度圖,圖像上的每個點存儲地形對應位置的高度。它的高度值變化范圍是在0~255之間,其中0(黑色)表示最低高度而255表示最大高度。在實際中,可以乘以一個縮放值乘以默認高度值,增加其范圍,但會使兩個高度之間的誤差增大,也可以使用多個字節來表示一個高度。
JPG格式高度圖的 每一個像素都由R,G,B值和透明度α值4個值組成,像素的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按行存儲。本文實驗中的高度圖用兩個字節表示一個高程值,每個高程值的范圍為0~65 535,則一個像素可以表示兩個高程值,易知:
[H1=256×R+GH2=256×B+α]
2.1.2 地形數據的四叉樹表示
建立三維地形網格模型過程中,四叉樹結構是一種常用的數據結構,由一個根節點、若干個樹枝節點及葉節點組成,且每個節點上最多只有4棵子樹。四叉樹中的根節點,包含對應地形區域的4個頂點的坐標和4個指向其孩子節點的指針;樹枝節點不僅包含以上信息。還包含一個指向其雙親節點的指針;若這個節點是葉子節點,包含4個頂點的坐標和一個指向其雙親節點的指針。
采用四叉結構建立地形多分辨率模型的基本過程為將原始地形看作一個正方形區域,對應四叉樹結構的根節點,未經過任何細分,其細節精度為0,用level = 0表示,如圖1所示;對節點進行迭代細分,當節點滿足某個條件時,將此節點劃分成4個相等的正方形,即4個節點;然后對4個子節點繼續判斷,如果滿足上述節點,則繼續細分,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則停止細分,如此迭代,知道最后的節點數等于全部DEM數據點個數或所有節點已不滿足上述條件。
2.2 LOD地形數據的異步加載和動態調度
由以上內容可知,在四叉樹的數據結構下,假設level = 0時的網格有128×128個頂點,即需要128×128的高度圖來存儲頂點高度,那么level = 1時就需要4張128×128的高度圖來存儲高度數據,level= 2時需要16張,以此類推。當精度層級增長時,需要加載的高度圖數據呈指數倍增長。如果等待所有層級的高度數據完全加載完畢之后再繪制,會使用戶等待時間過長,當數據量過大時,還可能使瀏覽器崩潰。
當分析這一問題時發現,在瀏覽器中要構建大數據量的場景,就要動態調度高程數據以逐步構建場景樹。最佳流程應該是在下載完成一張高度圖并讀取這張高度圖之后就立刻將這張高度圖所對應的網格繪制完畢并加載到場景中,然后等待,直到下一精度層級的高度圖加載并繪制完成。這種在加載數據的同時依然可以進行場景繪制的方式就是異步加載。
在HTML5中提供了異步加載文件的函數onload(),異步加載一張高度圖數據至少需要執行以下步驟:
(1) 創建一個canvas畫布對象;
(2) 獲取canvas對象及其上下文;
(3) 創建一個Image對象;
(4) 指定需要加載Image對象的位置;
(5) 執行Image對象的onload(),異步加載高度圖;
(6) 加載完畢后,從canvas上下文中讀取數據。
通過異步加載實現動態構建場景樹的程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在場景初始化階段,只需要將根節點高度圖異步加載到內存中,讀取高度數據后,創建根節點,并將根節點加入場景,然后開始動態地構建場景樹。
構建場景樹時要首先判斷4個子節點是否已經加載,判斷的必要性在于考慮到在未來的程序開發中有可能遇到以下情況:當地形數據加載過多,而某些地形在距離當前視點過遠或者用戶已經長時間沒有訪問該地形時,這些數據的存在會給瀏覽器帶來過大的負擔,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剔除,所以有可能會出現某些子節點曾經加載過而現階段已經被剔除掉的情況。
當判斷完成,找到應該加載的節點后,異步加載所需加載節點的高度圖,在這里就體現了異步加載的必要性。假如沒有異步加載機制,就必須等待到當前正在加載的高度圖加載完畢之后才能繪制,這樣,由于同步加載的阻塞機制,會出現一直在執行加載程序而繪制程序一直被阻塞的情況,無法完成加載完成一張高度圖就繪制一個LOD節點,并且很可能在數據量過大時瀏覽器在繪制第一幀之前瀏覽器就已經因不堪重負而崩潰,從而無法在瀏覽器上看到任何場景。異步加載的作用就在于:首先,GPU繪制當前幀的場景時,CPU可以同時加載場景暫時還不需要但之后可能需要的高度圖數據;其次,在每一幀中,可以無阻塞地根據高度圖的加載進度選擇應該構建的場景節點;另外,在每一幀中,并不是所有數據都要繪制,在繪制循環中可以方便地根據視點的位置等信息進行數據的動態剔除,以減少瀏覽器的壓力。
2.3 場景繪制循環
由圖2可知,在每一幀中,都要執行一個加載函數和一個繪制函數,這樣做的目的是實現CPU和GPU的協同工作以達到較好的用戶體驗效果。加載函數的作用是異步的加載高度圖和紋理圖,并在每一對高度圖和紋理圖加載完成之后分別用一個標志數以記錄當前的加載進度。
在繪制函數中,通過一個數組來記錄當前已經加載進場景的物體類,一個標志數來記錄已加載入場景中的物體個數。每一幀的繪制過程為:
(1) 判斷當前視點位置;
(2) 遍歷記錄當前已經加載進場景的物體類數組,根據當前視點位置,判斷應該顯示的物體編號,并將應該顯示的物體的顯示標志設為true,不應該顯示的物體顯示標志設置為false;
(3) 調用繪制網格的命令,繪制當前應該顯示在場景中的物體類;
(4) 更新記錄數組和場景數據。
3 實驗及結果分析
實驗所用的每一張高度圖都是32×64的JPG格式的服務器端文件,可表示64×64個高程值。
本文實驗程序是在Google Chrome 33.0.1750.154版本的瀏覽器上開發完成,硬件條件 Intel(R) Core(TM)2 Quad CPU,3 GB內存,顯卡NVIDIA Quadro NVS 290。
試驗程序分別做了一個3層LOD模型,總共需要下載1+4+16=21張高度圖,一個2層LOD模型,需要加載1+4=5張高度圖,將本文所述的異步加載方法和將傳統的同步加載方法進行對比,通過單步跟蹤,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實測對比數據
對實測數據及場景變化的描述如下:
(1) 傳統方法在初始化階段有明顯的“卡頓”現象,且沒有場景節點被繪制出來。
(2) 傳統方法加載完成之后只需要約1~2 f即可全部繪制完成,這一階段的繪制幀率為58~60 f/s。
(3) 異步加載方法在初始化階段只需加載一張圖,約1.5 f,在第2 f末已繪制完成第一層LOD模型,幾乎沒有“卡頓”現象。
(4) 異步方法3層模型從初始化完成到整個場景繪制完成的過程中需要29 f, 幀率有一定的起伏,但總體呈現逐漸加快的趨勢,明顯的可以看到場景中逐步顯現出LOD各個子節點。
(5) 異步方法2層LOD模型從初始化完成到場景繪制完成需要7 f,幀率為平穩的46 f/s。
(6) 場景繪制完成后,對場景中的物體進行拖拽、旋轉操作時,兩層LOD幀率幾乎不變,而3層LOD則由于三角形數目的增多因此在重繪時幀率會有明顯下降。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異步加載方法雖然不能減少從加載到繪制的總時間,但是可以明顯地減少“卡頓”時間,并且可以實現一邊加載高度圖一邊將加載好的數據實時的繪制出來,給用戶比較流暢自然的Web3D體驗。
4 結 語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本文使用Three.js框架,通過HTML5的異步加載技術動態地構建WebGL大地形場景樹,目標在于實現CPU加載和GPU繪制的相互協作,給Web用戶更好的3D體驗。本文的實驗程序所構建出的場景距離比較完美還有以下不足:首先,對場景中長期沒有用到的節點還沒有做到動態剔除,因此,還沒有實現對最大數據量的平衡控制;其次,在LOD場景控制時沒有消除因LOD層級過渡而產生的裂縫,以后,程序可以從這兩方面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