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7 04:1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液壓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選用的教材為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礦山機械》教材。本節課的內容選自教材的第二章第一節,主要學習液壓傳動工作原理、液壓系統組成。因為液壓技術在工程機械設備領域應用廣泛,因此,只有掌握液壓傳動的基本知識,才能分析生產實際液壓設備的工作原理,進而更好地進行液壓設備的使用、維護和維修工作。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1.知識水平
學生已經掌握了機械原理、流體力學的基本知識,掌握了液壓實訓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學習了安全操作規程及實訓室7S管理制度。
2.心理特點
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缺乏興趣,愿意動手操作;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有參與課堂的熱情。
三、職業崗位能力分析
液壓設備維修工崗位職責要求:液壓系統基本組成及液壓系統工作原理,能閱讀液壓系統原理圖,能處理常見的故障。
四、教學目標
1.專業技能目標
能夠看懂一些常用的液壓元件圖形符號,能夠根據系統工作循環和動作要求及圖紙讀懂液壓系統原理圖。
2.知識目標
了解液壓元件的作用及圖形符號的意義;掌握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能閱讀液壓系統原理圖。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熟悉液壓設備的工作環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溝通能力,加強團隊協作,形成崗位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
5.教學策略
液壓系統的基本組成借助教具、flas、圖片等多種表現形式,把抽象的內容生活化具體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對比、分析、總結,掌握換向閥的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講授,正向梳理、歸納、提升、總結一般液壓系的組成。教學難點液壓傳動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講授,正向梳理方法,結合初中物理學所講的連通器模型,揭示液壓傳動系統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著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為原則,采用PBL教學模式,從終端問題開始,向上形成逆向問題鏈,并逐一解決。
六、教學方法
1.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
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以問題為主軸架構,問題來源于專業領域遇到的真實問題。以學習為中心:學生背負學習責任,側重小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習技巧,課程單元結束時進行小組評價,教師總結。
2.分組教學法
將學生分為4個小組,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增進感情交流。理實一體教學,即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七、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1. 教學地點
液壓實訓室(理實一體化)。
2.教學資源準備
液壓實訓設備(液壓泵站、手動三位四通換向閥、油管、液壓缸)4套,換向閥教具1個,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學習任務書、拓展閱讀資料。
八、教學過程
1.導課
本次的主題:液壓體系的構成與特色。主題的描繪:液壓體系一般是經過于液體壓力來推進液壓缸的活塞運動來完結預訂的價值。本主題是:要經過于“液壓體系示例”作為學生直觀出現液體壓力是怎么樣發生的、進行傳遞的以及如何進行操控的。與此同時,講述中也闡明了其主要特色。
2.授課
液壓體系構成及特色,液壓傳動體系的構成及圖形的符號。
3.邏輯關系
液壓體系,完成運動,壓力操控,方向操控,速度控,雜質濾網。
4.事件
轎車揉捏作廢機
5.轎車作廢體系定論
(1)液壓體系是由動力設備、操控調節設備、履行設備、輔佐設備所構成。
(2)液壓體系是以有壓力的液壓油作為介質轉換和傳遞能量的設備。
(3)典型元件:泵、閥、缸、濾網等。
6.運動狀況
篇2
關鍵詞:組態 液壓 訓練 能力
1 概述
液壓工程實踐是高等院校及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必不可少的實踐教學活動,是機械專業,特別是工程機械方向重要的實踐課,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在學習液壓傳動理論知識時由于缺乏具體實踐和實際經驗而感到內容生澀、枯燥,比較難學,主要原因是由于學校試驗條件的限制以及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液壓工程訓練是輔助學生有效掌握液壓傳動理論的實踐環節,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接觸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液壓傳動中流體介質在封閉的管路中循環,很難觀測到流體的流動狀態,增加了學生對液壓元件及系統的理解難度。隨著虛擬技術的推廣,我們學院老師就利用組態軟件建立虛擬液壓元件模型庫和液壓系統并運用于實踐及教學環節,開設接近工程實際的綜合訓練實驗內容,對開創了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將起到很大的幫助,是提高學生應用和實踐能力有效的辦法。
2 基于虛擬技術的工程機械液壓仿真系統開發應用
傳統的液壓實踐教學一般是通過學生對液壓元件及回路的理解進行驗證性的試驗,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現在市場出現許多上基于虛擬技術的軟件產品,如組態產品都可對工程實踐類的教學提供幫助。就目前的組態產品而言,兼容性較好,可運行于Windows 98/NT/2000/XP操作系統之上,并且可以同國內外知名工控產品,工控機和網絡系統進行通信、結合,從而構造出功能不同的的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我機電學院液壓實驗室老師運用這些基本組件開發出了基于工程機械液壓工程訓練的教學系統,該教學系統具備以下的具體功能:①虛擬試驗臺演示功能。圖形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有了圖形及對應流體的運動及相應液壓元件的動作流程,學生對所設計的液壓系統可以進行狀態實時監測,并實時顯示相應的數據,通過數據的分析,反應系統的壓力、流量等的變化。②數據儲存及分析功能,建立實時數據庫,對整個系統的數據進行處理,監控整個過程,以數據鏈路樹方式組成網狀數據關系,分別以根數據鏈路樹與頂數據鏈路樹實現數據激勵與數據功能。③設備監控和操作功能,把各圖元的動畫連接組態,應用周期掃描方式,按一定周期掃描當前畫面窗口動畫連接對象鏈表,由各動畫連接對象通過腳本表達式解釋模塊從畫面數據表中讀取相應數據,實現動畫連接處理,并調用對應圖元進行畫面刷新,實現實時數據的監控。
3 組態軟件在液壓工程訓練中的應用
傳統的液壓工程訓練項目基本只是讓學生在現有的設備上對液壓系統拆裝,然后在實驗臺上驗證回路及記錄有關數據并加以分析,最后總結該回路或液壓元件的性能等。但現在市場上存在的工程機械大多是機電液一體化設備,要求設計或開發人員具有多方面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這就對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許多教研單位力圖應用和實踐接軌,把許多先進的教學設備引進到實際教學中。我們依靠力控軟件開發的液壓工程訓練仿真教學平臺,界面和接口開發周期比較短,代碼調試簡單,可以讓試驗和控制人員直接參與仿真系統的改寫和簡單的編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所學的知識建立組態界面,又可以通過虛擬界面和實際運行狀況檢驗自己搭建的液壓回路及系統控制性能。
4 液壓仿真實驗培訓學生的綜合能力
4.1 液壓仿真實驗為學生提供綜合知識利用的平臺 學生在液壓工程訓練教學開設之前已進行PLC電氣控制,微機原理,電工電子技術等專業課的學習,為機電液一體化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專業基礎。基于虛擬技術的試驗臺軟件系統的具有豐富的功能,能同時和多種軟件進行對接,使得學習者可以利用C語言等開發工具開發通信程序,進行數據采集,再利用軟件提供的接口控件將通信程序與虛擬試驗臺連接,實現數據共享。學生在進行創新性設計的過程中科院利用虛擬試驗臺軟件系統快速的開發出各種PLC仿真驅動,能方便、快捷地為PLC控制系統建立一個仿真模型,以驗證、調試所開發的程序。一個基本的液壓控制系統就需要試驗者把所學的液壓、電氣、PLC等知識綜合利用起來,極大限度的鞏固所學知識和加強實際動手能力。在進行常規的工程訓練之外,我們把液壓工程訓練活動當作一種創新性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創新地選擇、設計液壓控制回路,自主地進行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型訓練。經過幾個學期的設備使用記錄證明,此舉明顯提高了設備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鞏固學習的知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這種綜合性的訓練模式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改變,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操作技能,并且能提高學生的擇業能力,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相對自主地設計液壓仿真系統。例如,我們通過組態軟件編寫了二十多個工程機械液壓系統回路,對促進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2 利用組態開發的仿真系統可開設多種綜合性實踐訓練活動 液壓仿真系統屬于含納多門課知識的綜合性實驗,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工程實踐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目前我校工程訓練中心開設的實訓項目可以分為綜合型和設計型項目,綜合型項目的實踐內容容納了多個專業或多個方向以及多門課程的綜合性知識。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或實踐內容,使學生的盡可能的對多門知識進行融合,增強實踐技能,我們的學生經過這種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有了很大的進步,兩年一度的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以及每年的飛思卡爾杯競賽我們的學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說明這種培養模式在現代的教學環境中是完全符合社會需要的。設計型項目是一種探索式訓練教學,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進一步提升,要求學生綜合多學科知識開發和設計實踐方案,同時又要有一定的軟件開發經驗,這種實踐活動往往需要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經濟的支持。無論從學校層面或學院層面,領導和老師都給予了較大的支持,每年都有一批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基金去研究和探索。例如我們開設的挖掘機動臂調速綜合實訓,要求能測試調速回路的速度—負載特性,這項實驗的完成需要對節流調速特性、以及信號處理與監控等內容非常熟悉,又要掌握系統功能設定和硬件設計、軟件結構設計、編程實現、系統調試。通過實訓將知識內容貫穿起來,有了整體的認識,知道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實現一個控制系統,因此清晰了課程知識要點以及相關學科的內容,像這樣綜合性實訓在知識綜合運用過程中,增強學生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動手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
5 結束語
把虛擬軟件用于的液壓工程訓練教學之中,增加人機交互功能;利用虛擬軟件實時數據庫提供的多種PLC接口,將虛擬軟件的多功能性與程序開發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的滿足了工程訓練教學的需要。根據幾年實訓的結果反饋,這種新型的工程訓練模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吉濤.綜合性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科技咨詢,2009 NO.10.
[2]楊書儀,趙繼云,胡燕平.基于PLC和力控組態軟件的液壓試驗臺控制系統,工礦自動化,2006(6).
[3]李鳴華.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3).
[4]李杰,黃健,張錕.提高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09.
[5]王曉云,樊東.高校本科開放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實驗室科學,2009.04.
篇3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教法與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260-02
引言:構建先進、高效、實用、有趣的教學課堂,始終是一名教師追求的教學最高境界。《液壓與氣壓傳動》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介紹液壓與氣壓元件的結構、工作原理、傳動的基本回路,其內容繁雜、理論抽象。為了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筆者對《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中的《液壓傳動概述》內容進行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力求與同行交流學習。具體內容詳見下文。
一、課程分析
《液壓與氣壓傳動》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介紹液壓與氣壓元件的結構、工作原理、傳動的基本回路,其內容繁雜、理論抽象。由于傳統的理論教學缺乏直觀性,實驗教學雖然直觀但其動作迅速、元件和油管多而凌亂,不利于學生分析系統的工作原理,而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靜態的圖形動態化、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復雜的系統簡單化,將大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內容
本次課程教學設計內容選自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由馬振福主編的《液壓與氣壓傳動》,該教材編寫是以工程技術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驅動的模塊化教學模式,目標明確,理論淺顯易懂,突出了實踐應用,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專業教學的需求和就業崗位要求。教學安排為二學時的理論教學,內容為項目一《液壓與氣壓傳動認識實訓》中的任務一《概況了解液壓傳動》,作為該課程的開篇,它將幫助學生形成對液壓傳動的基本認識,更為學生興趣的引導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為了實現教學內容的充實完整,我將任務三中的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等知識點融入本次課;為了清晰地展示液壓傳動原理,穿插了液壓千斤頂的工作過程分析,為完成液壓系統的分析打下基礎。對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分解如下:
1.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液壓傳動在生產設備中的應用,掌握液壓傳動系統的定義、工作原理和結構組成,能理解液壓動力元件的特征和執行元件間的能量轉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對身邊的自然現象和人體科學進行觀察聯想,采用“任務驅動―創設情景―信息搜集―知識初探―案例導入―動手動腦”的教學模式,介紹液壓傳動系統;通過“猜一猜”、“連連看”等游戲活動形成對液壓傳動的基本認識,激發學習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日常生活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液壓技術應用就在我們身邊,樹立“理論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理念,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善于思考、探索求新、團結協作的精神,養成“不懂的問一問,不明白的查一查”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增強自信。
三、教法與學法
本次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們對液壓傳動的結構組成有一個清晰真切的認識,能將液壓傳動區別于其他的傳動方式,并對其應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液壓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液壓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采用動畫展示、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學練結合和游戲模擬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學與玩中更好地去掌握專業知識。
機電一體化(高級工)二年級學生們有著較好的基礎知識,動手能力也較強,但是他們多缺乏自信心,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強烈。在搜集信息環節中,運用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法學生共同找出液壓傳動的特點,在動手動腦環節中,學練結合,鞏固知識。在液壓實訓設備和計算機等硬件設施的配合下,我們應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四、教學環節設計
1.情境設置、導入新課。播放圖片,介紹液壓傳動的定義及應用,展示5000噸大樓平移61米的新聞視頻,介紹其中的主角――液壓千斤頂,引出主題,對照“昨日的愚公移山,今天的大樓平移”使學生形成對液壓傳動的深刻印象,同時引出本節課的工作任務――進行液壓千斤頂的原理圖的連接。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選用震撼人心的事例、采用直觀展示的方法創設情境導入問題,從而制造懸念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達到教學目的。
2.搜集信息、知識初探。課前將學生們按照異質結合的原則分組,然后按小組進行相關信息的檢索,參考“液壓、傳動、系統、應用”等關鍵詞。完成下面問題:(1)液壓傳動系統由哪些元件組成?(2)液壓傳動系統有哪些應用?通過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對液壓傳動形成基本的認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增加信息來源,正確運用網絡,從而促進信息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
3.典型案例、建構新知。引出典型案例――液壓千斤頂,教師通過對千斤頂的工作動畫展示、分析,講解其中的工作原理,結合學生搜集的信息總結液壓系統的基本組成、元件的特征及其作用,引導學生們注意各機構間的能量轉換。我們應該運用動畫演示、分析講解等教學教法,突出教學重點,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接納、理解、消化、吸收知識點。
4.層層深入,由易到難。為了對新知識進行強化,介紹學生認識稍復雜的磨床工作臺液壓系統及組成元件,并分析各元件所屬的類型;接著開始難點分析,讓學生觀察flas分析其工作臺的運動方向,觀察閥芯的移動帶來的油路的變化,明確控制元件尤其是換向閥的功能。然后比較結構原理圖和圖形符號圖,認識典型元件的圖形符號,為下一環節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動畫演示、分析講解等教法,學練結合、層層深入等學法,實現學生自身知識系統的建構。
5.任務驅動、動手動腦。任務一:由同學來表演液壓元件,完成“請你猜猜我是誰”的教學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各個元件特征和圖形符號;任務二:以兩人為一組,把老師發給的圖形元件符號圖連接成液壓千斤頂的工作原理圖,同學間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根據液壓元件特征編寫的順口溜容易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采用游戲模擬的形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實現了教與學、知識與能力、接收學習與發現學習的有機結合。任務驅動讓學生們積極的動手動腦,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6.練習測試、評價反饋。練習測試、評價反饋是我們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完成本節課程的課堂練習和自評、互評反饋表,使教師了解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對課程教學意見等信息的收集,為今后的教學設計提供依據。
五、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