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模擬駕駛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09:07: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鐵模擬駕駛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發展,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昆明、蘇州等近40個大中城市擁有或在建地鐵。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這對各地鐵道類相關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各院校相關專業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此外,對于地鐵公司來說,通過員工的職前培訓和在職崗位技能訓練,不斷提升員工的崗位能力,也是運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樣的專業教學實訓平臺,以培養滿足當地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成為軌道類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另一方面,從軌道交通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情況來看,由于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屬于特有工種,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在建設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許多院校開辦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的時間較短,導致各校實訓基地建設中普遍存在資金缺乏、技術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師等問題。于是,大多數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為例,從技術方案、建設過程、資金籌措、師資培養以及合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介紹,期望這些經驗和做法能為同行提供借鑒。
一、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鐵運營人才需求對實訓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里程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線開工建設,2012年6月昆明地鐵6號線正式通車,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車,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車試運營。按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員和昆明地鐵規劃建設里程測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總量逾萬人,崗位涉及站務員、電客車司機、車輛、機電、供電、通信、信號、工務等運營和維修人員。隨著昆明地鐵運營線路的不斷增加,員工亟須加強實踐技能,這對實訓基地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學校外貸項目的實施為基地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鐵路機械學校借用奧地利政府貸款購置教學實訓設備項目順利完成招投標,學校將該項目三分之一的資金投入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教學設備的購置,主要購置列車模擬駕駛訓練器、車站值班員仿真培訓系統、OCC仿真培訓系統、城軌車輛轉向架模型和地鐵車輛實訓裝置等教學實訓設備。
三是新建教學樓為基地建設提供了場地保證。2012年7月,學校新建教學樓正式投入使用。該教學樓在規劃設計時,提前將2 000m2的主樓地下層按地鐵車站的基本要求進行了規劃,并在教學樓施工過程中進行同步建設。其中,教學樓主樓大廳進入地下層設置了三個樓梯間,其中兩個樓梯間各預留上、下扶梯的安裝位置。地下層側面設置與主干道相連的大門,方便后期教學設備的進出。另外,設計時按照實訓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慮了通風、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學樓的前期設計和建成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了場地保證。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學校與昆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簽訂了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合作協議,人才培養工作隨之啟動。2011年以來,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與昆明鐵路機械學校在職前培訓、人員招聘、師資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隨著昆明地鐵建設和運營的推進和發展,技術人員隊伍日益壯大,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需求不斷增大,學校軌道類專業辦學規模也逐年擴大——現有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已不能滿足技術培訓和專業教學要求。因此,針對教學中和培訓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存在的問題,公司和學校在雙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雙方各自的資源優勢,經多次協商確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
二、實訓基地建設
(一)合理規劃確定建設目標
自校企雙方展開合作以來,學校和公司的領導、專業教師、技術人員多次對實訓基地的建設進行了研討,并于2011年9月確定了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通過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鐵,輻射西南地區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組建一個具備軌道交通地鐵運營技術員工培訓、專業實訓教學和設備調試試驗等功能的實訓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滿足昆明軌道交通地鐵運營和維修技術人員的職前與在職培訓,可滿足相關崗位的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要求,滿足學校軌道類專業的實訓教學需要,同時為軌道交通設備的調試與應用搭建試驗平臺,并為職業資格鑒定提供基礎平臺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現校企共贏
校企雙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以“產權明晰、優勢互補”為原則共同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基地由校企雙方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規劃、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雙方根據各自在場地、人員、技術、資金及設備方面的優勢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實訓基地的設施設備,其產權仍歸屬于投資方,雙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權,日常使用維護由學校和昆明地鐵運營公司派駐管理人員共同負責。
(三)緊密合作制定總體方案與技術方案
從2010年開始,學校組織專業調研組,先后走訪調查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鐵公司以及部分鐵道院校,從實訓基地建設、設備組成、技術要求、教學及培訓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調研組教師和昆明地鐵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構成的項目組,就昆明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的建設,結合昆明地鐵實際情況,從滿足軌道交通主要工種的技術人員培訓、技能鑒定和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角度,進行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經過多次論證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實訓基地建設的詳細規劃和功能設計,最終確定了實訓基地的總體方案:建立一個集視覺、聽覺、觸覺于一體的模擬車站,利用模擬設備搭建運營仿真平臺,通過模擬設備和實物設備的組合達到使培訓人員身臨其境的崗位實訓、考核、鑒定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由滿足OCC調度、車站值班員、電客車司機、車站站務員、車站票務員、車站機電設備維護工、信號設備維護工、供電設備維護工、工務線路維護工及車輛檢修工等運營和檢修崗位培訓需要和 相關專業教學需要的十個培訓系統組成。
在完成總體方案的基礎上,項目組制定了基地建設的技術方案,確定了設備構成和技術要求。調度、駕駛和車站作業作為地鐵運營的核心崗位,與之對應的OCC調度仿真培訓系統、車站作業仿真培訓系統與地鐵列車駕駛仿真器,通過構建“大三角”的互聯關系,形成地鐵運營綜合訓練系統。該系統通過教員系統進行控制,教員系統既可對上述三個系統單獨或并行控制,包括設定參與訓練的系統種類及個數、運行線路、模擬駕駛以及各類故障和突發事件,還可監控訓練過程。這項技術要求是技術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該實訓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中技術平臺的大量現場實時數據,需要模擬設備提供,同時,線路設備、機電設備、信號設備、AFC設備、售檢票軟件系統又是模擬設備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采取學校采購搭建基礎運營模擬平臺,企業提供部分實物、聲音廣播文件、導向系統標識文件的方式進行共建。實現從功能表現上、使用硬軟件條件、視聽環境上與現場一致的實訓場景。
1.學校資金籌措
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教學設備具有技術要求高和設備價值大的特點,構建實訓基地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資金不足是各地鐵道院校在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和市場引導下,通過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和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分擔長效機制,是推動職業教育持續性發展的有力保證,也是解決中大型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的有效途徑,該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設備購置,以學校借用奧地利政府貸款購置教學實訓設備項目的方式予以解決。
2.學校基礎建設
學校通過預算項目完成地鐵模擬車站的基礎建設,包括鋪設整體道床、道岔及轉轍機,完成車站站臺及站廳、車控室、編碼室、客服中心、調度室、模擬駕駛室、車站值班員室、運轉值班室、教學機房和教學觀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在基礎建設中,充分考慮實訓基地的總用電負荷、配電柜的設置、接地、接零、絕緣等因素,以確保設備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和擴展性。在學校基礎建設中,充分考慮、靈活處理企業設備在實訓基地安裝過程中的問題。
3.企業設備投入
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在實訓基地共建基礎上,提供全高安全門(含滑動門、固定門、應急門)、半高安全門(含滑動門、固定門、應急門)、自動售票機、進出站閘機、人工售票BOM機、供電第三軌及相關供電基礎設施、信號機、信標、軌旁計軸設備等信號基礎設施設備,組建實訓基地中票務培訓系統、機電、供電、信號培訓系統。在企業硬件安裝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模擬平臺與現場真實設備的接口關系和實訓工位的問題。通過校企雙方緊密合作,完成了實訓基地的第一期建設工作。
(五)共同參加建設,實現師資雙向培訓
項目組按照實訓基地總體方案要求,結合教學樓地下層的實際情況,進行地鐵模擬車站的布局設計。按照設計要求,由地鐵施工單位承建了軌道線路施工,設備提供方完成教學設備的設計和制造。同時,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學校安排相關專業教師參與技術設計和施工建設。
設備在安裝調試前,學校、公司和生產商三方的人員(包括校方的城市軌道車輛、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通信信號、機電設備等專業的專任教師;地鐵公司包括電客車司機、調度員、值班員、通信、信號、線路、供電、機電等崗位的技術人員及培訓師;生產商的技術工程師)就實訓基地設備的調試要求,結合技術方案,再次進行了討論和明確,然后開始設備安裝調試。
基地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后,由地鐵公司電客車司機、車輛、站務員、票務員、機電、電環調、行調、通信、信號、工務、供電等崗位的技術人員和學校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項目驗收組,以兩次綜合演練的方式對全部設備進行驗收。演練過程全部由公司技術人員及對應的在職在崗骨干員工操作,學校專業教師全程分崗位參與。演練結束后,三方人員對綜合演練進行總結,公司技術人員對演練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和不足,通過書面和圖片形式就運行圖、ATS操作、調度電話、SCADA、車輛、車站HMI、信號樓HMI、車輛段HMI等八個方面七十余個問題向生產商進行了反饋,生產商隨后進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實訓基地如圖1所示。
通過全程參與基礎建設、設備調試和綜合演練,不僅完成了設備調試和驗收,同時也使專業教師和公司培訓師盡快地熟悉了實訓設備的操作,有效縮短了教師的設備使用培訓周期,達到了公司培訓師和學校專業教師雙向培訓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發揮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搭建了一個城軌運營的綜合培訓系統,其設備種類繁多、設備數量較大,使用工種多、層次不同。為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轉,在建設初期成立了由學校四名專業教師與昆明地鐵公司的一名專職人員組成的設備管理維護團隊,在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全程參與,同時將負責實訓基地運行后的管理和設備維護。該團隊從設備的日常維護、使用管理、故障申報等環節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辦法,保障實訓基地今后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基地在地鐵員工培訓和專業教學中的支撐作用,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7月,該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初步完成建設,從設備配置和綜合演練的情況來看,實訓基地可達到提供軌道交通相關工種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類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同時為學校軌道類專業教學提供6個專業約200個工位的實訓規模。截至2014年底,在實訓基地已完成四期、6個崗位共計1 250余人的技能鑒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人才培養需要。后期將圍繞實訓基地這個技術培訓平臺,由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培訓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各崗位實訓課程,進一步完善各工種聯合演練實訓項目和技能鑒定考核標準。
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校企雙方以企業自身發展和學校辦學需求為切入點,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為主線,探索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構建了一個符 合城市軌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技術平臺,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發展,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昆明、蘇州等近40個大中城市擁有或在建地鐵。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這對各地鐵道類相關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各院校相關專業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此外,對于地鐵公司來說,通過員工的職前培訓和在職崗位技能訓練,不斷提升員工的崗位能力,也是運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樣的專業教學實訓平臺,以培養滿足當地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成為軌道類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另一方面,從軌道交通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情況來看,由于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屬于特有工種,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在建設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許多院校開辦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的時間較短,導致各校實訓基地建設中普遍存在資金缺乏、技術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師等問題。于是,大多數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為例,從技術方案、建設過程、資金籌措、師資培養以及合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介紹,期望這些經驗和做法能為同行提供借鑒。
一、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鐵運營人才需求對實訓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里程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線開工建設,2012年6月昆明地鐵6號線正式通車,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車,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車試運營。按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員和昆明地鐵規劃建設里程測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總量逾萬人,崗位涉及站務員、電客車司機、車輛、機電、供電、通信、信號、工務等運營和維修人員。隨著昆明地鐵運營線路的不斷增加,員工亟須加強實踐技能,這對實訓基地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學校外貸項目的實施為基地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鐵路機械學校借用奧地利政府貸款購置教學實訓設備項目順利完成招投標,學校將該項目三分之一的資金投入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教學設備的購置,主要購置列車模擬駕駛訓練器、車站值班員仿真培訓系統、OCC仿真培訓系統、城軌車輛轉向架模型和地鐵車輛實訓裝置等教學實訓設備。
三是新建教學樓為基地建設提供了場地保證。2012年7月,學校新建教學樓正式投入使用。該教學樓在規劃設計時,提前將2 000m2的主樓地下層按地鐵車站的基本要求進行了規劃,并在教學樓施工過程中進行同步建設。其中,教學樓主樓大廳進入地下層設置了三個樓梯間,其中兩個樓梯間各預留上、下扶梯的安裝位置。地下層側面設置與主干道相連的大門,方便后期教學設備的進出。另外,設計時按照實訓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慮了通風、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學樓的前期設計和建成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了場地保證。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學校與昆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簽訂了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合作協議,人才培養工作隨之啟動。2011年以來,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與昆明鐵路機械學校在職前培訓、人員招聘、師資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隨著昆明地鐵建設和運營的推進和發展,技術人員隊伍日益壯大,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需求不斷增大,學校軌道類專業辦學規模也逐年擴大——現有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已不能滿足技術培訓和專業教學要求。因此,針對教學中和培訓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存在的問題,公司和學校在雙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雙方各自的資源優勢,經多次協商確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
二、實訓基地建設
(一)合理規劃確定建設目標
自校企雙方展開合作以來,學校和公司的領導、專業教師、技術人員多次對實訓基地的建設進行了研討,并于2011年9月確定了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通過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鐵,輻射西南地區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組建一個具備軌道交通地鐵運營技術員工培訓、專業實訓教學和設備調試試驗等功能的實訓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滿足昆明軌道交通地鐵運營和維修技術人員的職前與在職培訓,可滿足相關崗位的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要求,滿足學校軌道類專業的實訓教學需要,同時為軌道交通設備的調試與應用搭建試驗平臺,并為職業資格鑒定提供基礎平臺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現校企共贏
校企雙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以“產權明晰、優勢互補”為原則共同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基地由校企雙方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規劃、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雙方根據各自在場地、人員、技術、資金及設備方面的優勢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實訓基地的設施設備,其產權仍歸屬于投資方,雙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權,日常使用維護由學校和昆明地鐵運營公司派駐管理人員共同負責。
(三)緊密合作制定總體方案與技術方案
從2010年開始,學校組織專業調研組,先后走訪調查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鐵公司以及部分鐵道院校,從實訓基地建設、設備組成、技術要求、教學及培訓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調研組教師和昆明地鐵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構成的項目組,就昆明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的建設,結合昆明地鐵實際情況,從滿足軌道交通主要工種的技術人員培訓、技能鑒定和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角度,進行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經過多次論證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實訓基地建設的詳細規劃和功能設計,最終確定了實訓基地的總體方案:建立一個集視覺、聽覺、觸覺于一體的模擬車站,利用模擬設備搭建運營仿真平臺,通過模擬設備和實物設備的組合達到使培訓人員身臨其境的崗位實訓、考核、鑒定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由滿足OCC調度、車站值班員、電客車司機、車站站務員、車站票務員、車站機電設備維護工 、信號設備維護工、供電設備維護工、工務線路維護工及車輛檢修工等運營和檢修崗位培訓需要和相關專業教學需要的十個培訓系統組成。
在完成總體方案的基礎上,項目組制定了基地建設的技術方案,確定了設備構成和技術要求。調度、駕駛和車站作業作為地鐵運營的核心崗位,與之對應的OCC調度仿真培訓系統、車站作業仿真培訓系統與地鐵列車駕駛仿真器,通過構建“大三角”的互聯關系,形成地鐵運營綜合訓練系統。該系統通過教員系統進行控制,教員系統既可對上述三個系統單獨或并行控制,包括設定參與訓練的系統種類及個數、運行線路、模擬駕駛以及各類故障和突發事件,還可監控訓練過程。這項技術要求是技術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該實訓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中技術平臺的大量現場實時數據,需要模擬設備提供,同時,線路設備、機電設備、信號設備、AFC設備、售檢票軟件系統又是模擬設備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采取學校采購搭建基礎運營模擬平臺,企業提供部分實物、聲音廣播文件、導向系統標識文件的方式進行共建。實現從功能表現上、使用硬軟件條件、視聽環境上與現場一致的實訓場景。
1.學校資金籌措
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教學設備具有技術要求高和設備價值大的特點,構建實訓基地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資金不足是各地鐵道院校在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和市場引導下,通過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和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分擔長效機制,是推動職業教育持續性發展的有力保證,也是解決中大型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的有效途徑,該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設備購置,以學校借用奧地利政府貸款購置教學實訓設備項目的方式予以解決。
2.學校基礎建設
學校通過預算項目完成地鐵模擬車站的基礎建設,包括鋪設整體道床、道岔及轉轍機,完成車站站臺及站廳、車控室、編碼室、客服中心、調度室、模擬駕駛室、車站值班員室、運轉值班室、教學機房和教學觀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在基礎建設中,充分考慮實訓基地的總用電負荷、配電柜的設置、接地、接零、絕緣等因素,以確保設備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和擴展性。在學校基礎建設中,充分考慮、靈活處理企業設備在實訓基地安裝過程中的問題。
3.企業設備投入
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在實訓基地共建基礎上,提供全高安全門(含滑動門、固定門、應急門)、半高安全門(含滑動門、固定門、應急門)、自動售票機、進出站閘機、人工售票BOM機、供電第三軌及相關供電基礎設施、信號機、信標、軌旁計軸設備等信號基礎設施設備,組建實訓基地中票務培訓系統、機電、供電、信號培訓系統。在企業硬件安裝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模擬平臺與現場真實設備的接口關系和實訓工位的問題。通過校企雙方緊密合作,完成了實訓基地的第一期建設工作。
(五)共同參加建設,實現師資雙向培訓
項目組按照實訓基地總體方案要求,結合教學樓地下層的實際情況,進行地鐵模擬車站的布局設計。按照設計要求,由地鐵施工單位承建了軌道線路施工,設備提供方完成教學設備的設計和制造。同時,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學校安排相關專業教師參與技術設計和施工建設。
設備在安裝調試前,學校、公司和生產商三方的人員(包括校方的城市軌道車輛、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通信信號、機電設備等專業的專任教師;地鐵公司包括電客車司機、調度員、值班員、通信、信號、線路、供電、機電等崗位的技術人員及培訓師;生產商的技術工程師)就實訓基地設備的調試要求,結合技術方案,再次進行了討論和明確,然后開始設備安裝調試。
基地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后,由地鐵公司電客車司機、車輛、站務員、票務員、機電、電環調、行調、通信、信號、工務、供電等崗位的技術人員和學校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項目驗收組,以兩次綜合演練的方式對全部設備進行驗收。演練過程全部由公司技術人員及對應的在職在崗骨干員工操作,學校專業教師全程分崗位參與。演練結束后,三方人員對綜合演練進行總結,公司技術人員對演練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和不足,通過書面和圖片形式就運行圖、ATS操作、調度電話、SCADA、車輛、車站HMI、信號樓HMI、車輛段HMI等八個方面七十余個問題向生產商進行了反饋,生產商隨后進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實訓基地如圖1所示。
通過全程參與基礎建設、設備調試和綜合演練,不僅完成了設備調試和驗收,同時也使專業教師和公司培訓師盡快地熟悉了實訓設備的操作,有效縮短了教師的設備使用培訓周期,達到了公司培訓師和學校專業教師雙向培訓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發揮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搭建了一個城軌運營的綜合培訓系統,其設備種類繁多、設備數量較大,使用工種多、層次不同。為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轉,在建設初期成立了由學校四名專業教師與昆明地鐵公司的一名專職人員組成的設備管理維護團隊,在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全程參與,同時將負責實訓基地運行后的管理和設備維護。該團隊從設備的日常維護、使用管理、故障申報等環節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辦法,保障實訓基地今后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基地在地鐵員工培訓和專業教學中的支撐作用,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7月,該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初步完成建設,從設備配置和綜合演練的情況來看,實訓基地可達到提供軌道交通相關工種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類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同時為學校軌道類專業教學提供6個專業約200個工位的實訓規模。截至2014年底,在實訓基地已完成四期、6個崗位共計1 250余人的技能鑒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人才培養需要。后期將圍繞實訓基地這個技術培訓平臺,由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培訓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各崗位實訓課程,進一步完善各工種聯合演練實訓項目和技能鑒定考核標準。
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校企雙方以企業自身發展和學校辦學需求為切入點,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為主線,探索創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過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構建了一個符合城市軌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技術平臺,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
[2]黃深澤.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實踐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實訓基地的措施研究[J].職教論壇,2012(15).
[4]彭雪鵬,劉穎.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10).
參考文獻: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
[2]黃深澤.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實踐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