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加工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5 09:3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熱加工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沿海地區的用工緊缺,高職教育因其實用性受到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歡迎。學生的職業技能主要是通過實訓培養的,實訓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實驗等環節,最大特點是學生邊學邊練邊提高。我院本著崇尚實踐的校訓,把實踐教學環節作為教改突破口,積極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在熱加工實訓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現場教學結合等手段,引導學生去學習、思考、訓練,發現和解決問題,大大縮短了從理論到實踐的物化期。
多媒體可產生優良的視聽效果。對實訓教學過程實行立體化設計,可以改進以往教學過程設計的“講解、示范、模仿、練習、指導作業”五步實訓教學結構,可以使一些新技術,或比較危險的、因為環保問題而不能夠實施現場教學的、平時因技術保密而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熱加工過程生動、形象地顯示出來,把講解、示范融合起來,大大加深學生對不同種類熱加工過程的理解。
一、結合熱加工實訓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
熱加工實訓是我院機械、機電、汽車及相關專業學生必修的技能實訓課,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進行零件毛坯的造型與澆鑄,電弧電焊、氬弧焊,以及了解常見零件的熱處理過程。通過學習,學生能正確和安全地使用各種專業設備,對熱加工過程中常用設備故障,能夠準確診斷和排除。然而絕大多數高職學生以前并沒有接觸過中頻爐、電焊機等這類機電設備,對于與這類機電設備相關專業方面的知識也僅僅是停留在理論課介紹的抽象概念上,而枯燥的理論,學生常常不感興趣。實訓指導老師既要傳授基本的相關專業知識,又要示范講解,指導具體的操作全過程。針對這些特點,我們以調動學生操作興趣為目標,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教材時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如何引導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物器件相結合,熟悉焊接常用的設備、工具,懂得焊接規律和技術要求。
2.如何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焊接、鑄造的工藝規范和安全技術要求。
3.如何指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并啟發學生尋找相應的制作方法,提高動手能力與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4.如何將一些最新技術、或因危險的、或不環保而不可以實施現場教學的、平時因技術保密而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熱加工過程生動展示出來。
5.如何結合教學目標和大綱要求設計好講授重點、實訓重點、教學提問。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經過深入思考,參考各方資料,廣泛收集熱加工方面的多媒體素材,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二、合理選擇多媒體教學方式
手工電弧電焊第一個實訓項目課題是電焊機及相關工具、安全防護用具的使用介紹,此環節選用了PowerPoint制作課件,在講解每件工具前先讓學生看該工具型號的實物圖片,這樣,在教學中將現實中的各種工具的零部件時用生動的畫面形象直觀地表述出來,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節省了學生理解的時間。在講解焊接件的坡口形式和焊接件的對接方式時用動畫制作課件,將焊接件的整個動作過程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一目了然,并在演示中輔以必要的講解,學生就容易理解與記憶,進而想一試身手。
在講授具體的焊接示范(造型、熔煉鋁和澆鑄過程)時,我們選擇播放自拍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在老師的現場示范前首先了解該場景在焊接(鑄造廠)實際生產中的部分應用場合,例如各種零件的焊接現場,安全面具、手套等護具的正確使用,焊好的零件如何正確放置。這樣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學習,也能真切地體會到實訓的作用和意義。
在做二箱造型工藝的示范時,由于示范過程時間較長,一個班40多人按這個模式不便分成多組示范,而且這種現場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全面了解工藝規范和造型細節,因此我們拍攝了相關的視頻短片與示教現場相結合,這樣學生能看到規范造型全過程,同時在視頻短片中對要求的重點細節作了放大處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全方面地了解在整個造型過程中應具備的操作水平,增強了他們的專業意識,補充了現場講解的不足之處。
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簡單地操作計算機,演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被動地接受多種信息,否則只能幫助學生獲得直接感覺的形象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深入思考,全方位考慮問題的能力。我們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融入課堂,構建了合理的知識框架,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極大激發了他們表現自我、展現才干和鍛煉膽識的熱情。
比如學生輕松掌握了焊接技術后總是想親手制作出一些與眾不同的“作品”來,我們迎合他們的這一興趣進行引導,多準備一些零件,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團組協作。這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對焊接有了更切實際的訓練與拓展,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焊接技術。
四、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制作具有熱加工特色的教學課件
總理說過,解決就業問題根本靠發展,也需要通過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技能。職業教育是直接為就業服務的,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重視與支持。而結合實際產品的生產是提高勞動者技能的捷徑。我們將生產實際的內容與課程內容整合,把實訓教學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實訓教學嚴格按照生產實際的標準來組織實施。我們把部門生產上的一些焊接件讓學生按圖紙要求完成,合格后學生非常興奮,有的還幫著焊修籃球架。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掌握實際工作需要技能,積累初步工作經驗,提高就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五、應知部分的拓展
目前我們所選的熱加工課題的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手工電弧焊沒有自動化焊接的精度穩定,更沒有激光焊接精準,而手工造型的鑄件的質量遠沒有壓力鑄造和石臘鑄造質量好。一些高能耗,對周圍環境有影響的設備,我們沒有選為教學的課題,但目前許多企業仍在使用,我們就拍成視頻短片,并對其中的設備使用方法進行介紹,讓學生能觸類旁通。
經過幾學年近萬名學生的學習與反饋,我們不斷總結與改進,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特點的學生群體又細化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并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充實到教案中,讓學生知識常學常新,使有限的資源發揮了更大的作用,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得益,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金工實習;教學質量;探索;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現代化的綜合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金工實習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必須不斷總結提高我校金工實習教學的方法,全面提升實習教學的質量。只有不斷創新和提高實習教學的方法,才能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實習教學,最終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金工實踐運用能力。
一、改進傳統的金工實習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習空間
當前許多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認為學生只要掌握機械理論知識就能滿足他們以后從事金工行業的需要,所以并不注重學生的實習教學。有的學校認識到了金工實習的重要性,也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實習工作,但是對學生實習并不進行跟蹤教學,對學生實習過程監督不嚴,客觀上影響了金工實習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對金工實習內容進行細致劃分,進行模塊式的實習教學。比如可以把金工實習分為常規加工模塊和先進制造技術模塊,供機械類、材料類、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等專業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實習方向。應注意對以上提及到的這些實習模塊,進行更為詳細的實習訓練的劃分,例如常規加工模塊可以分為冷加工(車工訓練、鉗工訓練、削工訓練、刨工訓練) 和熱加工(鑄工訓練、煅工訓練、焊工訓練、熱處理訓練) ;先進制造技術模塊可分為數控切削加工(數車訓練、銑削訓練) 和數控板料成型(數控剪板訓練、數控折彎訓練、數控沖壓訓練)。這樣通過對金工實習門類的細致劃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實習訓練方向。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實習需要,還能調動學生的實習積極性,直接提高金工實習的教學質量。其次,教學中針對學生自主選擇的實習項目,根據其難度制定一定的實習標準,定期進行考察。其中理論知識考察可以占40%,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考察占60%。只有考核訓練達標才能給予學生實習訓練合格,督促學生認真參加金工實習。再次,通過網絡教學提高金工實習教學質量。實習實訓的時間是有限的,加之部分實習不是在學校工程訓練中心實施,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機會變少。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學校可以建立網絡在線教學模式。學生在實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在線向老師提問,這樣就可以減少和避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操作,提高實習效率。
二、探究學生金工實習心理,激發學生實習興趣
眾所周知,金工實習是一項十分繁瑣枯燥的學習過程。許多實習訓練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完成。重復的動作會使他們感到單調和勞累;動手操作實習工具時還會有受傷現象的出現,這些都會打擊學生的實習積極性。所以實習指導老師要加強與實習學生的交流,營造一種和諧的實習教學氛圍。指導老師可以簡化金工操作知識要領,比如對鉗工銼削的操作過程可用幾句話概括:雙手握銼、左臂彎橫平,右臂縱保平,左壓右推,上身傾斜,重心放左膝、銼行四三體前停、兩臂銼到頭,動作要協調。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就把銼削的動作要領全部包含其中,學生易記易學。提高了學習興趣,實習的質量自然就提升上來。
三、做好實習教師的選派和培訓工作,為金工實習提供優秀的教師資源
由于金工實習教學的實踐性特點,對指導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為了滿足這些條件,學校可以從機械企業中聘請具有專業金工操作經驗的技術工人,再進行一系列的教師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工作,使之成為指導金工學生實習的合格教師。另外,也可以創建一種技術工人與專業老師共同合作對金工學生實習進行指導的模式。
學校聘請的技術工人和專業老師,要深入研究金工實習要求,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研制合適的實習教材,構建合理的實習教學的知識框架。還可以對金工學生進行專業和水平分類,深入了解每類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類別的學生講解專為他們配備的實習重點,從而提高學生對金工實習的認識,提高金工實習質量。
四、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學生金工實習基地
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是現今學校安排學生實習的一種新途徑。從學生方面來看,進入企業實習,在實習中發現了問題,能向專門的富有實踐經驗的師傅請教,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企業方面來看,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不僅能給企業增加勞動工人數量,還能夠將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操作中,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企業效益。從學校方面來看,企業中富有實踐經驗的技術工人被請到學校進行技術教學,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人的素養,實現學校服務社會的功能,優勢互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從而創造多贏的局面。
五、加強金工實習教學的監督和安全排查工作,為提高實習質量提供保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提高金工實習教學質量也應立規,即要建立嚴格的實習規范和實習標準。學生參加實習實訓,不能遲到早退,要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實習標準參加金工實習,實習末期進行實習考核,督促學生實習。由于金工專業的學生實部分是跟金屬加工的機械打交道,所以實習教學也要充分考慮到實習生的安全問題。學校要定期對配置的金工實習設備進行檢查,比如對電源、工具、材料、一些數控機械設備等要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對在實習基地實習的學生,學校要安排專門的老師陪同實習。要提高金工實習質量,對學生來說要嚴格按照工作流程進行實習,必須遵守“中心”的安全制度和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一切行動聽指揮。實訓時必須按各工種要求戴防護用品,如手工電弧焊時必須戴面罩、澆注時應戴手套,頭發過耳者必須戴工作帽方可上機操作等。嚴禁違章操作,避免因為操作不當而發生事故。對違反規定者,視其情節輕重,中心可令其暫停實習,并報學生所在院、系給予相應行政處分。
六、結語
千教萬教,教人悟道;千學萬學,學會做人。做好金工實習的教學工作,就是為社會培養兼備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技術型人才。使學生在金工實習過程中反芻書本知識,學以致用,增強實踐能力,早日適應社會需求。所以學校和教師要不斷地摸索,改變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對金工學生實習進行精細的專業劃分。通過培養學生興趣,重點提高金工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之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以期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手工電弧焊;操作技能;培訓要點
雖然焊接自動化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了更高的技術水平。但是社會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復雜形狀的焊接結構,焊接自動化技術并不能進行處理。而手工電弧焊卻有著這方面的優勢。手工電弧焊操作過程復雜,需要把握較多的定量因素,比如材料、工程設備、工作環境、工藝規范等。這些因素都會對焊接的質量造成影響。只有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完善的實踐經驗才能保證焊機的優異性能、焊條的優良品質以及高效的焊接工藝。對于手工電弧焊的初學者而言,如果工藝能力不夠、技術概念缺乏,那么就會影響焊接的質量。對于手工電弧焊操作技能的培訓,是至關重要的。
1手工電弧焊操作技能培訓中常見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1.1坡口加工問題
對接焊接的過程中,無論是X形、V形、U形的坡口,加工的工件表面都會出現尖銳的棱邊。焊接時,操作者需以兩條棱邊為參考,使得焊縫為直線型。初學階段的學生,將焊條擺動于該位置的時候,棱邊會忽然熔化。而焊條金屬熔化后并不會填進母材之中,因此很難分清熔池里面的金屬和熔渣。焊條就會有較長的停留時間,發生咬邊現象。而如果學生將焊條停留在兩側的時間很長,那么就會致使焊縫過高。而且,焊條停留在兩側,兩側的溫度會出現差異,焊縫的表面會出現粗大的焊波,影響整個焊接外觀的質量。
對于這樣的問題,可在坡口棱邊兩側打磨出一條倒棱,使其轉變成為緩沖地帶。這樣便可以減弱坡口端部過快的熔化速度,不會出現咬邊的現象,并減少焊條停留的時間。焊條沒有較長的停留時間,就不會出現兩側溫差大和焊波程度粗糙的問題。
1.2焊條擺動問題
焊條擺動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好停留的位置。只有良好的停留位置才能克服焊接咬邊。如果焊條停留在坡口邊沿的時間較長,那么就會導致坡口邊緣有很突出的金屬,致使發生咬邊。如果焊條在坡口金屬中停留,會由于過高的溫度把金屬熔化,增加了金屬的厚度。母材會和焊條金屬有一致的熔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咬邊。但是,焊縫的寬度卻不能加以控制,使得焊縫的寬度差和寬度嚴重超標,影響了焊縫的成形質量和外部美觀。初學階段的學生,在焊條擺動的過程中,不能夠對焊條角度和焊條電弧進行正常的判斷,因此在擺動時,手會不由自主的進行擺動,使得焊條的電弧吹向一個方向。焊縫金屬一側偏低、一側偏高,而焊縫金屬低側的部位就會出現咬邊的現象,使得焊縫質量變差,成形也較難看。
為了讓初學的學生更能把握住焊條擺動,可先將焊條擺動停留在坡口邊緣,再擺動到另一處坡口邊緣,做的是短暫的停留。在這個過程中,焊縫熔池需和最初的熔池保持一致的外側寬度,并覆蓋住四分之三的熔池,保證細膩的焊波。除此之外,焊條金屬在熔化的狀態下,母材金屬也需有冷卻時間。較低溫度時,金屬熔化后會填充掉原本的咬邊部位,便能由此解決咬邊的問題。焊條擺動的過程中,焊縫和焊條需組成投影的關系,并使得焊條處在焊縫中央位置。焊條擺動,只是要求手腕擺動,手不能擺動。焊縫中央向著兩邊的部位吹電弧,防止母材熔化掉的金屬流動到中央出現咬邊。
2手工電弧焊操作技能的培訓要點
2.1精準的技術
手工電弧焊的操作中,操作者有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就有著快捷和精準的操作技能。在使用大先能量施焊的過程中,以小擺動、低電壓、大電流、快速焊的技術來燒焊,便可以形成熔透好、效益高、成型美的焊縫。這需要高超精準的技術。初學者只能運用小電流來擺動,以較慢的速度進行操作,才能獲得較高的焊接質量。而在復雜的情況下,初學者必須運用有效的知識和經驗,靈活應變。靈活應變的基礎,便是多學習經驗知識、進行思考,多嘗試、多總結。在對初學者進行培訓時,需指定好實際的方法和質控程序,明確好驗收的標準。初學者根據程序和指示來不斷的學習和總結。
2.2運條過程
運條過程需要把握電弧操作、焊條前進以及角度控制。運條過程能夠保證熔池的狀態,其最主要的竅門在于手腕的動作。焊條角度控制需要靈活的手腕,前進速度需要手臂的操作。熟練的焊工可以對各種不一樣的位置進行焊縫,靈活的控制好電弧的長度,特別是在引弧、收弧、運弧等方面。初學者需認真的觀察熟練者的運條過程,模仿摸索,才能擁有熟練準確的運條能力。慢動作、輕用力、小幅度,才能確保運條過程的穩定。
2.3身體站立的位置
手腕的用力,需要身體的支撐。而在施焊的過程中,有坐、蹲、臥、站多個姿勢。為了保證手腕的持久操作,需注重身體站立的位置。正常施焊的過程中,身體和焊縫對正,手位于身體前端部位,視覺可以觀察焊道的四面。手臂推動焊鉗時,手腕搖動能夠有效操作焊條。而仰焊需要注意身體的站立位置和姿勢。初學者需學習熟練工作者的仰焊姿勢,并選擇合適位置的操作姿態,保證焊接時的身手配合。
2.4觀察能力
熔池的亮度、顏色、形狀、尺寸會在瞬間產生變化。施焊者需利用長期的觀察經驗來控制好焊縫的直線度。在打底焊中,熔池的兩側和前邊熔化情況是重點。焊條擺動時,要注重觀察熔池的坡口邊過渡和搭接尺寸狀況、以及熔池邊沿的狀況。通過觀察發現,及時的調整電弧長短、施焊的角度、焊條擺動以及前進速度,有效的控制焊道內的鐵水和熔渣情況,達到焊接的完美效果。除了會觀察,還要注意從哪些角度去看。隨意的改變了觀察的角度,就不能把握住焊縫熔池變化的情況。初學者需注重平焊和仰焊的觀察角度問題。平焊大體能看的明白。而仰焊者的視距和視角,不能夠控制好鐵水的流動和熔池的形狀,會出現打底焊道內凹,蓋面層尺寸超標。施焊時,觀察需配合好聽覺,處于煙霧擋視線的狀況,以聽覺了解焊縫的成型。而能夠快速的進行調整,需要初學者長期實踐獲得的觀察經驗。
3結束語
手工電弧焊一直是電焊焊接最主要的項目,也是比較難學的操作技術。學生在學習手工電弧焊技術時,需嚴格遵守焊接的規范,防止出現操作上的問題。多注重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向熟練的手工電弧焊工人請教。便能夠學到過硬的焊接技術。手工電弧焊要注意焊接的缺陷、成形問題,注重焊接的質量。培訓過程中學生要注意精準技術、運條過程、身體站姿和觀察能力的培養,刻苦學習,勤于思考,這樣才能提高手工電弧焊的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劉勝長,張翌旸,姜海.手工電弧焊操作模擬訓練系統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13).
[2]程晉宜.手工電弧焊操作技能培訓要點[J].熱加工工藝,2011(9).
篇4
摘要:金屬工藝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工程實踐性,為培養實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中職教育要加強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等環節的更好融合,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中職 金屬工藝學 理論教學 實踐教學 融合
金屬工藝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它強調了學生知識的綜合性和實用性,教學的實踐性及操作的熟練性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但其課程內容龐雜,知識面廣、概念多,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學會分析、解決實際生產技術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理念及工程實踐的意識,這是中職金工教學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一、抓好理論教學環節
課程內容的改革,是金工課程教學改革的前提。課程的教學改革,首先要考慮專業面的拓展,其次,要放在專業改革的系統中來加以統籌、規劃。因為中職教育一般時間較短,總學時是一定的,學時的分配,各學科課程內容的分工、配合和銜接,必須全面進行考慮,最大限度的在短暫的教學中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金屬工藝學這門課,也存在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的分工和配合。中職課堂教學時間緊迫,因此在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內容的選講等方面,都必須認真對待。在教材的編寫上,應刪除陳舊過時的內容,減少重復的內容,重視應用性,增加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教學內容。同時,各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教學要求,能進行內容的選擇和裝配,以適應社會多變化、多學科的要求。另外,改革課堂教學手段。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大量的幻燈片、錄像片和部分自制的投影片,這不僅大大減少了書寫和畫圖的時間,而且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此外,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的CAI教學手段也得到了進步。
二、抓好實踐教學環節
中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實用性人才,因而實踐環節相當重要。金屬工藝學實踐性環節,主要包括金工實驗和金工實習。這是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驗的重點是讓學生全面了解儀器設備的性能,并能正確使用。
(一)實驗環節
實驗環節是鞏固課堂知識、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但傳統的實驗目的在于對理論的驗證,將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標準化、理論化,這種實驗方法扼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學生在實驗中主動思考和創新。為此應改革實驗環節,使學生由被動執行變為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要求的基礎上,自行確定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實驗中,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學生是實驗的主體,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計劃進行實驗,并且允許實驗失敗,允許重新實驗,大大地解放了思想,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了極強的獨立操作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實習環節
金工實習包含鑄、鍛、焊、鉗、機加工等五大工種的內容,為在較短的實習期內完成諸多實習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方法上要下一番功夫。在實習前通過錄像的方式對實習內容加以系統的講解,讓學生對各工種的實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設備的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項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也調動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在實習時采取學生分組、工程輪換的方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
三、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更好融合
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要求在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中,真正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因此教師講課時,必須采取相關有效措施,努力將二者很好的融合起來,將感性的東西通過慎密的分析與思考上升到理性,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能逐步掌握實踐學習和做學問的方法。
(一)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即在金工課與金工實習相互穿插中,教師僅起提示和引導作用,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交給學生。并通過讓學生預習教材,掌握必要的知識后,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各種教學手段如掛圖、模型、工藝圖,學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實習操作,掌握內容后,教師再進行下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這種模式下學生是主體,如果學生不認真聽講,不動腦筋安排操作步驟,不多問幾個為什么,不掌握完整的工藝知識,是很難達到規定要求的。這樣促使學生必須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技能,此外,讓學生制定加工工藝,自己完成實習操作,順應了青年人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要求,符合激勵原則,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可知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循環上升過程,通過對該課程再認識可以促使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改革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造條件
合理的金工實習教學管理體制,是保證金工實習以實踐教學為主、提高金工實習教學的質量的關鍵。可以將教學和生產分開,成立專門從事實習任務的車間一金工實習基地。并成立了由教務處、實習工廠、金工教研室聯臺組成的金工實習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金工實習教學工作會,組織、實施金工實習教學計劃和任務檢查教學質量,研究和落實金工實習教學改革和指導人員的培訓、實習基地建設等工作。這種管理體制,除了有助于金工實習基地實習條件的改善和教學術平的提高外,最重要的是還能夠使學生在這種條件下獲得更多的能力培養的機會。
(三)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和手段,拓寬視野
傳統的金工實習教學模式無論在內容和教學手段上都存在著不足,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在設備補充方面,實習基地在保證傳統設備充足的前提下,還要添置數控車床、數控線切割機等現代化機床。這樣學生在掌握傳統的加工方法、工藝(如鉗、車、鉆、銑等)之后還能了解到當今較為先進的機械加工技術,這些都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對各工種、工件的了解。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實習的興趣大大提高,能力培養自然隨之加強。學生能力的提高可以從金工實作考核看出,許多以前實習過的同學看到現在的考核件,都說比以前難多了,而現在考核的成績比以前普遍有了較大的進步。
(四)課程設計與實習的整合
《金屬工藝學》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工程材料及其強化改性,包括工程材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材料的強化改性以及材料的選擇:第二部分是材料的成形工藝方法,包括鑄、鍛、焊、沖壓、粘接及車、銑、刨、磨等機械加工方法。其內容的廣泛,內在聯系的不明顯增加了學生學習和掌握運用知識的難度。為此,我們除利用電化教學介紹新工藝外,還應把鑄、鍛、焊和部分機械加工內容放到熱加工及輪換工種實訓中進行現場教學,現場操作,現場考核。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工程材料及其強化改性與材料成形工藝之間缺少一種整體性,學生們不能靈活運用材料的強化改性與表面技術。為將這兩大部分知識融會貫通,在課程結束后,宜安排適量時間做課程設計。擬將課程設計內容與輪換工種實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到校辦工廠、到當地工廠實地考察,歸納總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設計內容。
篇5
關鍵詞 大工程背景;工程教育;教學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2-0144-04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Base based on Large Projects//HUANG Hailong, ZHOU L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for how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base to meet the need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pro-
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then from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arget of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hardware platform construction, software platform construction, teacher staff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service plat-
for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six aspects to introduce in detail.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base has the very good radiation effect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arge projects backgrou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tea-ching base
1 引言
為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全面構建具有吉林大學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計劃,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學生主體的創業素質為目標,使其具有創業所必備的知識、意識、心理品質和能力。通過建立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這一途徑,可以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搭建起一個發展的平臺,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水平,提高創業意識、創業品格和創業能力[1-2]。
2 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指導思想
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的建設以大工程觀為指導,工程教育與兩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輔助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大工程觀 大工程觀思想是指現代工程在傳統工程的基礎上以工程鏈的形式集成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經濟、管理、倫理、道德、法律等內容。大工程觀下的工程素質包括6種能力:獨立獲取工程知識的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工程實施能力、價值判斷能力、社會協調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3]。
兩階段人才培養模式 吉林大學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實施通識教育階段與專業教育階段兩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拓寬口徑,強化專業特色進行專業教育。在通識教育階段,通過對工業發展的了解來認識科學與工程的關系;通過對現代工程背景的了解,結合經濟、管理、人文,掌握與大工程觀相關的知識;通過對典型工程與工藝的訓練、典型工程情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獲得大工程的意識和觀念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堅實的理論基礎[4]。同時,通過多樣的集中實踐環節,如各類項目教學,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是一項貫穿于工程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從最初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大工程背景知識到初步的工程認識、體驗,再到基本的工程訓練,最后到工程的實際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5]。基于兩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的工程教育改革,充分滿足了人的全面發展和工程素質要求。
3 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目標
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以大工程意識為指導,以先進性、綜合性、開放性樘氐悖以培養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大力推動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建成一流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建立一個面向全校本科生(包括理工類、經管類、人文類等相關專業)進行工程訓練、自主學習、課外科技活動、創新訓練計劃、畢業設計、工程項目實踐的現代化公共教學實踐支撐平臺。通過機械、電子、控制、環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組建多層次(認識教育、基本訓練、技能訓練、綜合創新訓練)、多模塊、柔性化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創建一個集機電工程技術訓練、電工電子技術訓練、材料化工、工業環境模擬訓練、企業及工程策劃與管理訓練、科技創新制作與綜合工程訓練、對外服務與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一個基本涵蓋現代工業體系內容并能適應現代工程技術發展需要的現代化的工程訓練教學基地[6]。
4 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任務
教學硬件建設 為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工程訓練教學基地的硬件建設必須達到相應的標準。除常規制造技術訓練外,還必須有相應數量供學生演練的新技術、新工藝裝備及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硬件建設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塊建設、設備配比、教學指導人員配比、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學分學時分配等方面[7-8]。
1)教學模塊建設。吉林大學工程訓練教學基地教學模塊建設從冷加工、熱加工、特種加工、生產及質量監測、控制工程等五大方面規劃及建設24個教學模塊,教學體系圖如圖1所示。加強現代制造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的比重,通過傳統制造技術、現代制造技術、現代管理方法有機結合,實現由常規的金工實習和電子工藝實習向現代工程實踐教學的方向轉化,盡可能拓寬學生的工程視野。
2)設備配置。在教學設備配備上為保證優良的實踐教學效果,各個教學模塊應配置合理的人機比,且機床主要附件及工具、量具等要按設備進行配置。設備的人機比應不低于“工程訓練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規范與驗收標準”中的規定。
3)教學人員配置。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安全,各個教學模塊應配備相應數量的教學指導人員,師生比應不低于“工程訓練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規范與驗收標準”中的規定。
4)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提高工程訓練實踐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工程訓練基地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建設與應用,建成多個多媒體機房,建設加工過程實時監控與展示平臺、觸摸屏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并實現個別教學模塊的虛擬仿真操作環境和所有教學模塊的多媒體教學環境。
5)學時學分分配。工程訓練教學基地面向全校機械類、近機械類、非機械類學生開設工程訓練A、工程訓練B、工程訓練C三門課程,機械類專業學生學習工程訓練A課程、6學分、240學時,對工程訓練各種工藝進行熟練掌握;近機械類專業學生學習工程訓練B課程、4學分、160學時,熟悉工程訓練各種工藝方法;非機械類專業學生學習工程訓練C課程、2學分、80學時,一般了解工程訓練各種工藝方法。
教學軟件建設 在擁有先進豐富的教學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建設教學軟件平臺。工程訓練教學基地軟件建設包括中心主頁建設、教學文件建設、工程訓練系列教材建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管理制度編制、物聯網數字化工廠建設等幾個方面[9]。
1)中心網站建設。工程訓練教學基地主頁是宣傳工程訓練文化的重要手段,讓外界了解工程訓練教學,讓學生及時關注工程訓練動態,并且通過網站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交流、學習和分享平臺:網站上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補充學習的可能,使工程訓練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站論壇為學生提供交流、答疑解惑的平臺;在線考試系統為工程訓練提供網上測評和網絡在線考試平臺。
2)教學文件建設。工程訓練作為工程教育的系統課程,應具備嚴謹的教學大綱、教案、實訓指導書和實習報告、考試大綱、實訓圖紙、工藝卡以及教學質量監控等教學文件,并認真貫徹執行,且所有教學文件要每三年修訂一次。
3)教材建設。工程訓系列教材是工程訓練實踐教學課內和課外、教師和學生必備的教學材料,工程訓練中心近幾年修訂并編著工程訓練系列教材,包括《工程訓練》《工程訓練新技術》《現代工程訓練》《工程訓練實習報告冊》《工程訓練實訓指導書》等。
4)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工程訓練實踐教學相結合,開發與實訓教學內容相關的掛圖、數字化教具、PPT、CAI教學課件以及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支撐工程實踐教學。
5)管理制度編制。要保證工程訓練教學基地正常運行,必須具備安全、防火、設備管理、教學檔案管理、教學過程管理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學指導人員崗位職責文件,并能認真落實和貫徹執行。
6)物聯網數字化工廠建設。通過建設物聯網數字化工廠,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強對工程訓練中心的全方位管理,建成數字化教學平臺、學生成長過程管理平臺、數字化實訓工廠等三大平臺。其中數字化教學平臺包括基于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數字化物料管理、數字化工藝設計與實施、數字化資源共享等;學生成長過程管理平臺包括對學生的管理、評價、培養計劃和教學評價等。數字化工廠的建設使教學基地實現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工藝管理、學生成長計劃、教學評價于一體的全方位現代化管理。
師資隊伍建設 在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中,師資隊伍的建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建成一支學歷、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的建設包括師資隊伍的學歷、年齡、職稱結構組成和激勵機制等。學歷結構上建成含博士、碩士、本科、專科于一體的各占合理比例的學歷師資隊伍;年齡結構上建成20~30歲、30~40歲、40~50歲、50~60歲各年齡段區間比例合理的師資隊伍,使師資隊伍建設具有可持續性;職稱結構上建成正高級職稱、副高級職稱、中級職稱、技術工人等于一體的各占合理比例的職稱師資隊伍[10]。
在師資隊伍結構組成建設的基礎上,有計劃合理地引進人才,不斷壯大工程訓練師資隊伍;對師資隊伍的成員進行定期的崗位培訓,提升教學人員的教學水平,并制定人員考核辦法,定期進行崗位考核,競聘上崗,提升教學人員的崗位職責;通過教改立項和教學成果獎勵政策,鼓勵教師進行教改研究,提升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同時又穩步推動工程訓練教學改革的前進步伐[11]。
創新型服務平臺建設 創新型服務平臺建設是實現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的核心,是實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基礎。吉林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創新型服務平臺建設包括開放性創新訓練項目建設、創客基地建設、工程訓練+計劃三方面[5]。
1)開放性創新訓練項目建設。工程訓練在原有24個教學模塊基礎上,在完成本科生實踐教學內容基礎上開設鉗工制作創新實驗、車工制作創新實驗、銑工制作創新實驗、鑄造成型創新實驗、鍛造成型創新實驗、焊接工藝創新實驗、電火花成型創新實驗、氣液壓傳動創新實驗、電子元器件焊接組裝實驗、3D打印開放性創新實驗、機器人運動控制創新實驗、激光雕刻創新實驗等開放性創新實驗項目12項[12],
面向全校師生進行基本能力提升訓練和研究性實驗。
2)創客基地建設。為進一步推進吉林大學創客教育的發展、創客的培養和創客空間的建設,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成3000平方米創客基地,其中大學生活動室、微機室、資料室、展覽室建設成為創意激發與產生的空間;將加工設備室、電子設備室、材料庫、工具庫等建設成為創意原型的實現區,綜合構成吉林大學創客基地,服務于創客的培養和創客教育的發展,并面向所有高校進行創客教育經驗分享和資源共享[13-14]。
3)工程訓練+計劃。工程訓練+計劃是工程訓練平臺定位為開放型平臺的具體應用。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在完成本科生工程訓練實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以工程訓練教學平臺為基礎,面向全校本科生進行工程創新訓練、工程訓練競賽等,面向研究生進行實驗研究,服務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面向全校青年教師和社會人員進行工程技能培訓。
5 總結
本文介紹了吉林大學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在以大工程觀為指導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加強教學軟硬件及師資隊伍建設、創新訓練項目及創新型服務平臺建設,建成現代化工程訓練教學與管理平臺,并逐漸達到國家級示范中心的建設標準。在教學基地建設的同時,結合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模塊化教學實現集機械、電工電子、控制、管理于一體的教學基地和工程訓練體系;通過教育技術支撐下的以學生實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基于能力的考核方式,實現教學方法改革;工程教育教學展柜、CAI課件及多媒體教室、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加工過程實時監控系統、觸摸屏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實現教學手段的變革;在服務于本科生工程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建成的創新型服務平臺,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心主頁和物聯網數字化工廠的建設實現教學基地的現代化管理。創新型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整體上達到國家級示范中心的水平,對其他高校工程教育的開展與實施具有很好的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輝.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J].江蘇高教,2009(6):107-108.
[2]曹中一,⑺匆.工程訓練中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J].現代大學教育,2003(3):81-84.
[3]謝笑珍.“大工程觀”的涵義、本質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4]朱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教育管理,2008(3):6-11.
[5]陳國松,許曉東.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標準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43-48.
[6]周郴知,丁洪生,馮俊,等.創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2):76-78.
[7]鄭敏利,譚光宇,畢耕.以大工程意識指導工程訓練教學基地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6):4-7.
[8]于兆勤,郭鐘寧,吳福根,等.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0):101-103.
[9]周郴知,丁洪生,馮俊,等.創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2):76-78.
[10]楊林豐,徐忠陽,陳毓莉.工程訓練中心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高教論壇,2010(3):112-113,116.
[11]張玉洲,魯璇璇,張燕.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師資隊伍建設新探[J].實驗室科學,2014(2):165-168,172.
[12]臧立娟,王鳳艷,夏自進.開放性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4):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