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14:3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父母之愛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父母之愛作文

篇1

古人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猶如于春天里燦爛的陽光,帶給我溫暖,帶給我光明;母親的愛,猶如于狂風中的一把穩定而沉著的大傘,為我遮風擋雨;母親的愛,總在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幫助,給予我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我堅強的后盾,讓我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

而父親的愛,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節的。父親的愛,總在我犯錯誤時,給予我正確的指導;父親的愛,總是在我遇到難題時,給予我正確的教導……如果說,母親的愛如水一般深遠,那么,父親的愛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了。

說起了我父母,我的心頭就涌起無限的感激。父母為了我的成長,嘔心瀝血,這份恩情該如何報答呢?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他們給我講二萬五千里,給我講、,給我講雷鋒的故事、炸暗堡……他們告訴我,做事要小心謹慎、對人要誠懇、不可以說謊、要學會寬容、學會尊老愛幼,要懂得知恩圖報、懂得無功不受祿……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總很天真的認為,父母照顧自己的兒女是很應該的,很自然的事。現在回頭想想,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精神,有時,我總在想,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促使著他們呢,我也很不明白,但這也許是一種責任,一種對孩子的愛,是無私還是愛憐,但不容置疑的是:他們確實對我們很好,確實精心的照顧著我們。就拿每一天來說吧!

篇2

我的爸爸是兩個字“嚴父”,他對我的學習,作息的時間都非常嚴格,督促我認真完場家庭作業,現在當我每考好一次,我都會覺得爸爸是為我好,我真是感激不盡啊!

我的媽媽是典型的“慈母”她對我的吃、穿十分關心,對我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讓我吃好,她絞盡腦汁的做一些好吃的讓我嘴饞。每周周末她顧不上休息,就開始給我洗換下的臟衣服,第二天早上又把干凈的衣服放進衣柜里。特別是生病時,又是遞藥,又是倒水,半夜三更起來看看我是否蓋好被子沒。

人常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對于這句話,我也有很深的體會。

篇3

多少次的回想。

遙望家的方向,

父親的問候,母親的溫柔,

我沉浸,我享受

兒時的時光,隨記憶悠然蕩漾,

似水流年的感觸。

父親啊,

記憶最深的是你有力的的臂膀,

是他護我年少與輕狂。

母親啊

想起你的是飽經風霜的手掌,

是她為我撫淚,為我披上錦裳。

從我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

再到現在慢慢成長,

你們包含關切的目光,

給我力量是我堅強,

我曾經過荊棘與蒼茫,

有過叛逆與悲傷,

但仍抵不過你們的一句原諒,

而撕破偽裝。

你們用愛筑起的圍墻,

從我降生就已俘虜我的心房。

您們哺育我們成長,

豐盈我尚且柔弱的翅膀。

只帶有一天它的茁壯。

帶我飛翔,

飛向夢的遠方。

父親啊,

您用偉岸的身軀,

給我撐起夢的天堂。

母親喲。

您慈祥的面孔,柔化了一切滄桑,

替我筑起最溫暖的避風港。

您們使我的世界充滿了花香與陽光。

溫馨與希望,

淳淳教誨是愛的韻律。

親情的藤蔓在家中蔓延生長。

用愛的嗓音,唱出了愛的嘹亮。

讓世界充滿愛與芬芳。

我的愿望是

攜你們一我的摯愛。

一起看我路過的風景。

等長大啦,

我張開翅膀,

載著你們,

篇4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讀書,我幸福》。

我愛讀書。從小就愛。我有一柜子的書,像<<愛的教育>>,<<成長的書香>>,<<百科全書>>,<<友情是一顆月亮樹>>,<<小學生作文精選>>等各種不同種類的書. 是它教會我很多的道理,還教會了我很多平時不知道的知識.特別是<<愛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百科全書>>讓我知道宇宙的奧秘,生活的一些小常識,科學程度的發展......<<小學生作文精選>>使我像一只蜜蜂一樣吮吸著里面的花蜜-----好詞,好句,好段.讓我在寫作文的時候運用自如......

<<成長的書香>>是它,使我懂得了在社會中,怎樣做一個好人。是書,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書,是人類的階梯,是書,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書,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讀書,真好!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匡衡嗎。匡衡很愛讀書,但是他們家很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里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讀到這里是我感覺到書真的是每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書那么,人的生活中就少了一樣非常重要的樂趣。

同學們,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的更快。課堂上的本本厚書寫滿了難題,記滿了深奧,我喜歡讀,因為它使我學到很多,人世間的書寫滿了艱辛,記滿了滄桑,我更愛讀,因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和道理,更讓我懂得了童年的珍貴。

篇5

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語,不僅是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也是對學生做人的評價,同時,還是師生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可以在老師和孩子之間演繹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它展現的是交往的過程、情感的聚集、思想的撞擊。

因為孩子喜歡在自己的作文(日記)里傾訴心聲,揮灑自己的才情,教師就可以通過評語,和學生進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指導,答疑解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記得我教過的一個六年級女孩,人長得可愛,成績也很好。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她。一家人之間缺少溝通交流,關系很緊張。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便想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幫一下這家人。正好看到了這個女孩子的日記,她在日記中寫出了對父母的不滿和自己的困惑痛苦。

于是,我在她日記里寫下了這樣的紅色評語:人生的舞臺是廣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道。父母工作是必要的,當然也有教育你的責任。而你憑自己的一時喜怒變得心胸狹窄,拒絕和他們正常的交流溝通,忽視了身邊最親近的人,忽略了父母之愛。不可取!如果你用心去換位思考,就會理解父母無聲無息的愛。體諒一下父母的辛勤,珍惜可貴的親情吧。

后來,她媽媽告訴我,孩子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變了,看父母的眼神也溫柔了許多,能主動和媽媽溝通了,家里的氣氛和諧多了。

還有一個五年級的小男孩很內向,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看不到他的喜怒哀樂。學習成績中等。有一次,他在作文中流露出了真情:對自己不夠自信,一大家子的人對他寄予厚望,有壓力。我及時給他寫了這樣的評語:你是個聰明、敏感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家族重任。但你是小男子漢呀,更要堅強、樂觀和勇敢,老師喜歡你,你的家人更喜歡你,我們大家都希望看到一個健康、陽光、快樂的小帥哥呀!

發放作文本的時候,我看到他讀評語的時候很是激動,我用堅定的目光看著他。從此,他漸漸地開朗起來,成績也有所提高。現在他已經上高中了,每次看到我都大聲問好,真正成了一個陽光的大男孩。

篇6

學生關于感恩父母的作文范文一父母的愛,是這樣的溫馨,這樣的幸福。他們夜以繼日地為我們操勞,卻不曾要我們兒女感恩。父母的愛如滔滔江河,永遠也不會停息,而我們卻像一條小溪,在江河的呵護下,細水長流。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在溫柔里夾雜著一絲絲關懷。父愛是無私的,也是默默無聞的,在嚴厲里夾雜著一絲絲仁慈。也許,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里,父母分擔著不同的愛。父親的愛就是生活上的支柱,與母親不一樣。母愛是溫柔的,我們更容易被這種愛打動,母愛在我們眼里,永遠是最美麗的。

母親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做我們精神上的支柱。記得有一次,天下起了大雨,那時是放學時間,同學紛紛出校門,家長都在外邊等著自己的兒女。我焦急地等待著媽媽,校門口的人漸漸稀少了,雨更大了。我朦朦朧朧地看到了一個人影,原來是媽媽。媽媽一看見我,就連忙把她身上的雨衣往我身上套,我看著媽媽那被淋透的身體,我好感動。

感恩的心,是一個人必須擁有的一顆心。父母的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可貴的它是無價之寶。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身邊的人,那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學生關于感恩父母的作文范文二“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這是歐陽菲菲一曲《感恩的心》中的歌詞,感恩,對每一個人來說,非常的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做:“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感恩,知道回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感恩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供我們讀書,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是父母給予了我們一切一切。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偉大的,它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不論你優秀還是普通,父母的愛之門永遠不會關閉。

感恩老師。老師是辛勤的園丁,辛勤地澆灌我們這群祖國的花朵,讓我們從目不識丁的小搗蛋轉變成知識淵博的少先隊員。

感恩社會。是社會讓我們在這樣好的環境下學習,想想戰爭時期,革命烈士們為了保護好祖宗疆土,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用鮮血換來人民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不是這些可敬可愛的革命戰士,我們不可能過上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知道珍惜,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光榮傳統——我們繼承,美好明天——我們創造。

為創造美好的明天、為感恩父母之愛、為感恩老師之培養、為感恩和諧的社會,我將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這一切一切……

學生關于感恩父母的作文范文三在我的生活中,父母養育著我,老師培育著我,朋友幫助著我……但在這些人當中,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媽媽。

在我八歲的時候,我的爸爸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不幸出了車禍,從此就成了一個殘疾人。媽媽為了照顧爸爸,照顧我和姐姐,照顧這個家,她每天都起早貪黑,不辭辛勞。

媽媽每天為我們洗衣、做飯,白天還要干活,每天都是那么辛勞。媽媽為了供我上學,讓我長大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經常教育我,給我講道理,讓我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是媽媽養育了我,是媽媽教導了我。是她,每天不辭辛勞的照顧我,把我培養成人,讓我有一個溫暖,辛福的家。在這十二年里,媽媽為我付出了這么多,我該怎樣去報答他對我的養育之恩呢?我想: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多為國家做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為父母爭光添彩。長大后,我要像我小時候母親照顧我那樣的去照顧她。母親給我的愛太多、太多,我也要把我的愛,獻給母親。

這就是我的母親,她就像太陽那樣溫暖、偉大、慈祥、善良。是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給了我們全家。

篇7

一、在朗讀教學中感受愛

葉圣陶先生說過:“敘事抒情的文章,最好還是要美讀,就是把作品的感情在讀的時候,這無非如孟子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之外還它個激昂,委婉之處還它個委婉……”通過誦讀,才能進入文境,“設身處地”,才能使自己的心聲與作者的心聲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品味作品的動人情結,領略人物的品格、風采,感受藝術珍品的完美形象,領會文章深蘊的思想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愛的情感的語段,如《慈母情深》,可反復朗讀課文倒數第六自然段,體會對母親的理解和愛;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偉大。如《慈母情深》一課,要反復朗讀十六、十九、二十八、三十自然段,體會母親掙錢的艱辛和對兒子的疼愛。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并進行指導,學生才能對課文中散發的濃濃的愛意有深切的體驗。

二、在閱讀教學中體驗愛

語文教學應根據學科特點,要具有“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滲透、熏陶、渲染等手段進行愛的教育,教會他們愛自己、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做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神圣使命感的人。

在教授《慈母情深》這一課時,我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文章拿來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慈母情深》這篇課文講的是母愛,而《背影》這篇文章講的是父愛,通過課內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拓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父母的愛。如在閱讀完“他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這一段后,許多學生的眼角都濕潤了。于是,我問道:“朱自清的父親為了孩子上學如此不容易,那么我們的父母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呢?他們做的哪些事情讓你特別感動?大家回顧一下。小雨同學敘說了她周末放學回家晚了,她的媽媽一直站在路口等著她,當她見到媽媽的那一刻,她撲到媽媽懷里哭了;王倩說,爸爸外出打工了,只有媽媽在家,每天回到家中,看著一桌豐盛的飯菜,她的心頭就充滿了幸福,望著媽媽頭上的根根白發,她的眼角涌出酸澀的淚……通過這種體驗式的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一種異常真摯與至誠的親子之愛。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愛

“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文品的高低直接取決于人品的高低。作文教學在語文學科中占著相當大的比重,它體現著學生的個性及其內心所思、所想、所感,可以說在作文的訓練、指導與講評時滲透德育思想,對學生的愛心教育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吾手寫吾心”的條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1.抓住命題環節進行愛的教育

作文命題的設定,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思路,影響著作文中心的確立。因此教師的命題,要結合社會、人生,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教學來確立作文題目。通過確立作文命題來培養學生的寬容意識、感恩意識、獨立意識、反思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敬業精神等。如以快樂、寬容、感恩、自信、責任等為話題,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愛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2.抓住作文講評環節進行愛的教育

篇8

很多老年人都有過這樣的感慨,家里兒女多是個麻煩事,老覺得父母有偏向,為此爭吵不休。我認為只要我們疼愛子女的方式方法得當,不僅不會讓兒女們說偏心,還會使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我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兒子未婚。

俗話說“五指伸開,各有短長”,在我們家,沒有特別偏愛哪個孩子,我和老伴教育孩子們的方式方法因人而異。

我不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我認為女孩天生柔弱,應以疼愛為主。而男孩,應讓他學著自立自強,對男孩我從來都很嚴厲。

大女兒出生時,雖然是個女孩,但初為人父的喜悅,讓我對她很寵愛。女兒小時候,每次我到外地出差,總是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和漂亮衣服給她。每當看著學步的女兒向我走來,心里總有一種做父親的興奮感。

小女兒生下來時,皮膚黑黑的,但很漂亮,醫生們都說她是“黑玫瑰”。因為營養不良,小女兒總是生病,尤其是每年的冬天,哪一次感冒都能輪到她,兩三天就要去一次醫院,打針吃藥,受了好多罪。

因為小女兒身體弱,我對她的疼愛要多一些。我還記得大女兒說過,她上小學前三年,我沒有送過她一次。而小女兒上學后,我經常送小女兒上學。但大女兒也承認,我對她的愛體現在別的地方,并且絲毫不遜色于我們對她妹妹的付出。

是的,對大女兒我是有的放矢地付出我的愛。她喜歡看書,我的書柜常被她翻得亂七八糟,但我從來不訓斥她,我希望她能在書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她喜歡語文,我就給她訂閱了課外讀物;她寫作文,只要我有空,都會先看看,給她指出哪里有問題,讓她修改。也許是因為我的培養,大女兒的作文常常在班里成為范文,在課堂上被老師朗讀。因此大女兒對文學非常喜愛。后來,她大學畢業后去外地工作,成為一名雜志社的編輯。她一直很感謝我讓她讀大學。的確,那時候我單位效益不好,家里真的很困難。

在鼓勵大女兒好好學習、多寫作的同時,我也鼓勵小女兒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小女兒經常跟我去公園里練武術。后來,在我的資助和鼓勵下,小女兒畢業后自己開了一家服裝店,經營得非常好。

兩個女兒有了收入后,逢年過節以及我和老伴的生日時,她們倆都會給些錢孝敬我們。

大女兒在外地,每次回家來,不僅給我和老伴帶禮物,還給妹妹、妹夫帶禮物,說是感謝小女兒夫婦對我和老伴的照顧。為了讓我與時俱進,她還給我買了電腦,教我上網。小女兒夫妻倆隔三差五來看我們,也總是拎著大包小包的。

現在,兒子還沒結婚,兩個女兒對兒子說:“爭取早點結婚。爸媽老了,你如果有困難,我們可以幫忙。”你看,孩子們沒人說我和老伴偏心。相反,為了讓我們生活得好,他們比著孝順我們。

長輩的經驗之談

篇9

【摘 要】當今資訊飛速發展,瞬息萬變,讓人應接不暇,淺層閱讀功利閱讀也在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生活。往往就是在被迫中,在應試中,在消遣中,孩子們不經意間愛上了豐富多彩的書籍世界。閱讀故事,分享閱讀心得,主題閱讀,為孩子們開啟了觀察體驗的另一扇窗戶,激起了遠航的雄心壯志。不論深淺,只要好讀書,讀好書,就會讀書好。

【關鍵詞】功利閱讀;故事刺激;心得交流;心靈震撼;點亮人生

現在,很多長者看到孩子手捧卡通漫畫、通俗故事、作文選編和流行雜志,進行感性化、淺層次的功利性閱讀時,總會“氣不打一處使”,擔心孩子會“不務正業,喪志”。

其實,只要閱讀的是好書,或遠或近,總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從這一點來說,讀書終究是一件對自身有益的“功利”。我們需要努力的,是促成“功利”閱讀與興趣閱讀、經典閱讀之間的平衡,最起碼做到“起點是功利,終點是成長”。試想想,《三毛流浪記》《父與子》等優秀漫畫是多么詼諧幽默,感情真摯,讓人忍俊不禁,切實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作文選編為我們廣大的學生鋪設了一個很好的習作階梯,切實感受到閱讀的成功;通俗故事、流行雜志更是為我們的校園生活打開另一個窗戶,堵不如疏。既然孩子喜歡,何不先滿足他們的愿望,待他們可以坐下來讀書,靜下心來品味,在閱讀中感受時,再逐步推薦看其他各方面的書籍,引導學生從功利閱讀向經典閱讀回歸,完善他們的人格。欲使閱讀絲毫不沾染功利色彩,不夠現實。

一、借助故事,刺激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首先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對學生而言,有了閱讀興趣,才會努力尋找閱讀機會,得到閱讀滿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道理個個都懂,最煩老師一套一套的說教。可故事人人愛聽,雖然是六年級的“大學生”也不例外。每周班會或者班里出現一些突發事件需要進行班風整頓時,我總會帶上一本書給孩子講故事,一個個小故事從不同的角度闡明同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呢?關于這個道理,還有哪些名人名言曾經論述過,這書上有,老師不講,同學們自己找。我把書留在了講臺,留一天的時間把這個道理總結出來,并談談自己今后該怎樣做。學生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迫不及待地爭相翻閱。學生有了課外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得到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興趣。于是,孩子們在書上找到的不僅是簡單的一個道理,而且還閱讀了很多其他的小故事。下一次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很多學生變成了“未卜先知”,這種成功感引發的得意勁兒極大地刺激了其他沒有看過相同故事的同學。于是,爭搶“故事發言權”,爭當眾人矚目的焦點,成了大伙兒閱讀整本書的原動力。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二、共享心得,拓寬閱讀之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加大閱讀輸入了大量的資訊,才可能觸類旁通,有選擇地輸出。因此,寫作前的閱讀指導尤為重要。只有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記得寫“父母之愛”的主題習作時,大部分同學的選材依然還是“生病”“送傘”,因為作文書里不是發燒就是送傘,要不就是輔導功課。如果沒有遇到這些情況,孩子們就執拗地認為:“爸爸媽媽一點兒也不愛我,他們一天到晚只顧著掙錢,不管我。”聽了孩子的訴說,同為人母的我難受不已。于是,我找來整套《100個感恩的故事》,翻到《一碗方便面》,給同學讀:單親爸爸工作到冬夜,心力交瘁地回家后發現兒子居然把泡好的方便面藏在被窩里,惱火之余狠揍了兒子一個巴掌。當得知兒子這樣做只是為了讓晚歸的爸爸能夠吃上一碗暖和的面條時,爸爸懊悔不已,內心的獨白溢滿了愛子之心。這個故事我是看一回落一回淚,給孩子講述的時候也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聲音哽咽,淚盈滿眶。同學們很好奇,下課后紛紛搶讀老師講臺上的書籍,書中數不盡的父母之愛讓孩子們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于是――與父親比賽爬山,父母帶自己出游、教自己愛弟妹,觀察父母在單位的工作……原來父母的愛無處不在。于是,為了習作寫得更加具體,孩子們會找到更多的書籍,甚至學會瀏覽網絡資料。

平時,我還會把自己讀過的認為好的文章、新奇的報導讀給學生聽,用這些故事對比、教育學生,從而激起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形成與書籍報刊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三、震撼心靈,提高閱讀質量

人的差別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價值的判斷,在于理想,在于心靈的力量。閱讀要從青少年抓起,長期廣泛的閱讀積累,可以為孩子搭建起成長進步的階梯,使孩子獲得道德上、精神上、情感上的文化浸潤,促其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因此,根據教材建議,我們堅持開展主題閱讀活動,向孩子推薦系列圖書,讓學生在系列閱讀中積極思維,不斷提升思想修養,不斷體味思考帶來的甘甜,讓閱讀為鮮活的生命奠基。

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中國傳統文化倍受西方文化沖擊。于是,通過“閱讀歷史故事”主題活動,學生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守護著先祖的榮耀與光輝,銘刻著民族的傷痛與災難,也記憶著英雄的鮮血與呼喊。同時也應該讓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在“閱讀紅色革命題材小說”過程中,同學們表示要“緬懷革命先輩,繼承祖先遺愿”。不同的文本,一樣的收獲,那就是“我們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時時刻刻都要記住自己是個中國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進取,把知識學好,將來,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出力,為祖國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斗。”我為學生@么美好的思想情操感到自豪!

為實現理想,孩子們緊跟著教材“走進科學”閱讀世界,真實的感受到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科學技術時時刻刻被改寫著。如果沒有了探究的精神,沒有了想象的能力,沒有了堅持的精神,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因此大聲吶喊道:真理總要我們探索。同時也明白了:“如果智慧的擁有者不善于合理、謹慎地利用它,那么對其本人來說,智慧就是危險的武器。”呼吁:“讓我們把智慧用在正確的地方,做一個善良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吧!為了共同的目標,大家要守望相助,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一起探索科學、發現科學,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為共同的目標,前進!前進!就像居里夫婦一樣。”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當初為了寫作而閱讀,現在形成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閱讀之風,閱讀報刊、收聽廣播、觀看電視、查詢網絡,搜集資料,在閱讀中開拓認知視野。這不正是我們要培養的良好素養嗎?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功利閱讀無可厚非》

篇10

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行為決定價值高度

有人在飛機上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同樣是30歲到45歲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旅客往往是在看書,公務艙的旅客大多看雜志或用筆記本電腦辦公,經濟艙的旅客則看報紙、看電影、玩游戲和聊天的比較多。

在機場,貴賓廳里面的人們大多在閱讀,而普通艙候機區的人全在玩手機。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題目解析

①行為影響了位置

意思是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影響、改變甚至決定他的位置、成就、社會評價等等。

②位置影響了行為

意思是當一個人身處其位、身處其境時,會影響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動,正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③從辯證的角度考慮,位置與行為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

所選立意屬于以上三種情況之一的都是切合題意的較佳立意;如果所寫內容只涉及“行為”或“位置”的一個方面,卻沒有涉及“行為”“位置”的關系的,屬于基本合題,如果所寫內容與材料毫無關系另起爐灶的,則屬于跑題。

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殘忍”也是一種慈悲

2015年5月2日,中國裸捐第一人余彭年離世。他做過記者,曾被誣入獄,后靠做勤雜工等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豪。余彭年“對自己生活簡樸,對他人出手大方”,2007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十四大慈善家”。

“兒子強于我,留錢做什么?兒子弱于我,留錢做什么?與其將錢留給兒孫花天酒地,不如自己享受做好事的好。”——這是余彭年對于財富傳承的理解。2010年,他宣布將其名下的80余億資產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會”,用于資助教育、醫療等公益事業。余彭年逝世后,其后人公開強調,將“地遵照余老的意愿”,去兌現他生前做出的“裸捐”承諾,并為有這樣偉大的親人感到自豪。

余彭年的做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題目解析

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可從以下角度立意。從余彭年的角度:①對子女的教育是放手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②正確對待財富(財富如何實現價值的化);③不為物役;④慈善的力量;⑤富而有仁,善莫大焉;⑥比物質更高貴的是精神(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正確面對“困擾和顧慮”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變成人。當它穿上人的衣服后,發現還拖著一根尾巴,他想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為人沒有尾巴。于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動手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擾住了:

一是砍尾巴的時候會不會很疼;

二是尾巴砍了以后身體還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靈活性?能不能活的長久?

三是尾巴一生下來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拋棄它。自己能適應沒有尾巴的生活嗎?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題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