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08:56: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真情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真情作文

篇1

去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是《我想握住你的手》,譚帆教授指出,這個題目比較寬松,可容納許多內容;文體可以是記敘、抒情、議論等。無論哪一種內容,都應該有真情流露。這道題公布后在上海迅速成為流行語并引起全國關注,就是其中的真情讓人感動。

譚帆說,中學生作文中為何會缺少真情?我想不是技巧問題而是生活問題。古今中外大家名家,都很重視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源泉。作家的這種體驗不是蜻蜓點水,而是主動的深入的。他是帶著真情深入,在生活中能發現真情、感受真情、廣灑真情,所以筆下才會有真情,文章才見真情。在中學生作文真情缺乏的背后,我們不難發現其生活真情的空白。

很多中學生根本就感覺不到生活的真情。面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他們認為應該;面對老師的栽培之恩,他們認為應該。這種對真情的漠視,必然導致高考作文缺少真情流露。體會不到真情怎么辦?只能憑空想象。正如閱卷老師所發現的,不少學生寫親人中風、患癌癥,“破綻”百出,讓人一看就是虛構的。

篇2

仙桃“全方位”作文培訓班

李子?

那天上午上過課后,我還是像往日一樣去坐5路車,六月的天氣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說變就變,上午的時候還晴空萬里,可這時,卻雷聲大作,滿地的樹葉隨風起舞,眼看著一場大雨就要來到了。

我急匆匆來到站臺,只見5路車馬上要啟動了,我趕緊招手示意司機停車,就在這時,我被一個行人撞了一下,身體頓時失去了平衡,跌倒在地,我剛想爬起來時,一只有力的大手拉了我一把,我也沒管是誰,連“謝謝”都沒道一聲——還是趕公共汽車要緊,就一個箭步沖上了公共汽車。就在我沖上車的同時隱約好像聽到個什么聲音,可我想仔細聽的時候,車門關閉了,那個聲音已經聽不見了。

我緊張的心終于平靜了,想到下午還要上英語課,我一個星期沒背英語課文了,趁現在有時間背一下,咦!我的《新概念》英語書呢?我的心一下子慌了起來,這可怎么辦?沒有書就像戰士上了戰場沒有帶槍一樣,我急了,心想:肯定是剛才上車時撞掉了,現在只有再回去尋找了。

我擠到車門前,車終于到站了,車門一開,我便跳下了車,見對面遲遲沒有返回的車,沒辦法只有跑了。我氣喘吁吁地跑到我坐車的站臺。只見一位阿姨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正向我這邊張望著,她朝我這邊跑來,連忙說:“這是你的書吧,給,別耽誤了學習!”我接過書的時候,觸碰到了阿姨冰冷的手。可當我想感謝那位阿姨的時候,卻早已不見那位阿姨的蹤影了……

篇3

一個大嬸走在小路上,一臉憔悴,當她抬頭發現我們在看她時,就低下頭,匆匆地向我們這邊走來。當她走到我們身旁的草地時,她停下了腳步,彎下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撿起了什么,她慢慢地站了起身,淡淡地看了我們一眼,又匆匆走了。

正當我感到奇怪時,小表弟使勁拉著我的手,天真地望著我:“來玩吧,來玩吧!”哎,沒辦法,盛情難卻,盛情難卻呀!就這樣,我和小表弟玩了起來。

歡樂的笑聲回蕩著,笑彎了小樹,笑壞了小鳥兒,笑壞了我們的小肚子。

烈日當午,我倆經不住酷暑的歷練,一步步踏上了臺階。熱浪噴涌而來,正當我把手伸進口袋拿鑰匙時,鑰匙,卻開玩笑般偷偷溜走了。酷暑之下,我心中頓生晴天霹靂。

我們飛一般地沖到烈日底下,瘋一般地尋找著心中的“救命稻草”。沒找到,沒找到,還是沒找到。

小表弟癱坐在烈日底下,小聲抽泣著。

這時,我們看到了角落的她——那位大嫂。她不停地抿著嘴。癡癡地看著一臉狐疑的我們,慢慢地,她走過來了。那是一張消瘦的臉,“這,這這是,你們的吧!”她支支吾吾地說著。她的眼神飄忽不定,好像有一點猶豫,“這是從你口袋里掉出來的,我,我,我還給你……”

我伸出手,接過了鑰匙,在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大嬸的手。

那是一雙蒼白,沒有血色的手。粗糙,冰涼,一條條手紋,清晰可見。那雙手微微顫抖,又放進了她的口袋。

我抬頭看見大嫂消瘦的臉上掛著甜蜜的微笑,我們謝過了大嫂,拿著那把傳遞真情的鑰匙踏上了回家之路。

回家路上,小表弟懷里抱著心愛的玩具車,有說有笑,而我,一路上,心里覺得溫暖極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了那雙大手和手中的鑰匙,那把不屬于大嫂自己的鑰匙。大嫂的微笑,也許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抉擇,但最終,大嫂在狂風破浪之中到達了彼岸,光明的彼岸。

我手中緊緊握著那把鐵鑰匙,眼上蒙上一片薄霧。

一把鑰匙,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兩個孩子與一位大嫂,在炎熱的夏季相遇。碰撞著夏季熱浪,碰撞著真情關愛。世間總是有那么多條分叉口,但是,我們都要毫不猶豫地選擇正確光明的那一條路,一人有難,八方支援。人性本是善,而今后的道路則由自己去開辟。

在救自己,和救他人面前,你選擇哪一條?

篇4

真情是早晨射入大地的第一縷陽光,

照在絢麗多彩的大地上,

同時也照在淳樸善良的人們的臉上,

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亮色。

真情是清晨花朵上的第一滴露水,

滋潤著充滿勃勃生機的萬物上,

它是多么的晶瑩透澈,

它是多么的來之不易。

真情是世界最有效的催淚劑,

當與親人團聚的那一時刻,

美麗善良的人們流下了淚水,

它如珍珠那樣的潔白無暇,

它像水晶那樣的晶瑩體透。

《真情》同樣也是老百姓的最愛,

它將上演一幕幕感人的情景,

令人抹去內心深處的孤獨,

發掘人們內心潛在的良知,

篇5

??題記

放學了,又是一節長長的班會。外面秋風狂亂地刮著,枯葉還在隨風飛舞。我收拾好書包,跟朋友在離校門不遠的地方等同學。

在我前面,是幾間破舊的磚瓦房,鑲嵌著在我看來很象古董的大鐵門,那門似乎很久都沒有打開了,有種陰森的感覺。秋風從我身上掠過,卷起地上的枯葉,更增添了幾分詭異的色彩。我還在懷疑,這里真的有人住嗎?那扇大門晃動幾下,吱呀一聲,打開了。我張大了驚奇的眼睛,想看看這大門背后究竟是什么。從門中,顫顫巍巍地走出一位老太太,在寒風中顯得那么不堪……

她頭發梳得很整齊,很瘦,似乎一陣風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她眼里顯出幾分焦急,左右張望了一番,看見了正在注視著她的我。于是,她顫顫地朝我走來。伸起那枯黃的手,招呼我:“小朋友,那個,喂,不對……。”她有點語無倫次,這讓我想到了僵尸……但那雙眼睛明明擺著幾絲焦慮,我不敢多想就上前去問:“老太太你別著急,有啥事啊?”“那個,那個,幫幫我,我搬不動,不對,我老伴關節炎,摔倒了。我搬不動他,你幫幫忙。謝謝了。”這種事居然讓我碰上!我以為只有在小學時編作文才能編出的題材吧,可現在,真的在我心上發生了,我幻想著后面的情景……

現在不是發癡的時候!我跟幾個同學,忙把書包往地上一仍,沖入了那陰森的老房……瞬間感覺,那地方,我在夢里都沒見過。院子里一片狼籍,看不出有一絲活的氣息。加上灰暗的天,冷削的風,枯黃的臉,我開始顫抖。進了屋子更是嚇了一跳,好黑。我不敢多看轉身進了里屋。那是怎樣一個情景……

在晦暗的屋子里,床上凌亂不堪,破舊的沙發邊上躺著一位老人,一臉的茫然與無助。他似乎僵在了那里,見我們進來,顯得手足無措,有幾分尷尬。看到這情景,我心里有幾分酸痛,哎,要是我老了呢?我急忙跑過去,跟幾個同學,把他往沙發上抬,他的身體僵硬著,一動不動地坐在沙發上。

篇6

一、創設情境,激活作文真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主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因此,為了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擺脫恐懼感,我們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寫作氛圍。

比如,有個同學寫“掰手腕游戲”,只寫了幾句話:“我和林東掰手腕,我們手扳著手,毫不退讓,這樣持續了好久,我突然一用力,就把他的手腕扳下去了。”面對這樣的寫法,我對他進行了寫作指導:先請他閉眼想想和林東同學掰手腕時的情境,再跟大家談談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樣;然后請林東和其他觀看的同學也談談當時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請該同學再修改自己的寫法。后來,這位同學的習作是這樣寫的:“我咬緊牙關,憋著呼吸,幾乎用盡了全部力氣,使勁地把林東的手腕往下扳。林東也緊閉雙唇,皺著眉頭,脖頸緋紅地使著勁,絲毫也不退讓……‘啊,我贏了!我贏了!’我歡呼起來。”可見,通過提醒他回憶“掰手腕”的情景,使得生活情境再現,然后再就細微處一著墨,生活的精彩原態就躍然紙上了。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感受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們要提倡生活寫真,讓學生回歸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注意生活積累,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想寫啥就寫啥。一方面要培養學生養成勤于動筆、樂于表達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要在寬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釋放自己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說真話,表真情”的習慣。這樣,學生的習作就會充滿生活氣息,表達自然就情真意切了。

二、多角度觀察生活,使選材生活化

觀察是認識的出發點,是寫作的基本功。在寫作訓練中,學生對所要描寫的對象觀察越清晰,文章就越能寫得具體生動,越有真情實感。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能找出一點令人心動的東西來,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習慣,要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是觀察生活,尋找作文靈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教師要啟發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在觀察事物中去尋找創作靈感。如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我都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到野外觀察景物、動植物、自然現象等。學生通過有目的地觀察,對那些平時并不留心的事物,會留下較深刻的印象,產生深刻的認識,甚至突發作文靈感。

二是體驗生活,積累作文素材。生活圈小、視野窄是造成學生作文內容淺顯、無話可說的原因。所以教師要著力鼓勵學生多與社會接觸,這樣既能滿足他們渴望了解社會和增長知識的愿望,又能為他們的作文提供新鮮、豐富的素材,同時還有利于鍛煉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如有目的地帶領學生參觀工廠和其他場所、訪問各界人士;也可讓學生做小記者,對有關人士進行采訪。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培養他們的真情實感,并在作文中讓他們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如寫“春天來了”這篇作文,我就帶他們出去觀察,在觀察中獲取素材,在觀察中提高表達能力。有個學生在觀察后這樣寫道: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尋找春天,我找到了。春天是穿著綠衣服的小姑娘,不信,你看……

三是指導觀察,豐富作文內容。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有些學生開始寫作文時像擠牙膏一樣,無話可說,原因是腦中沒有寫作素材。因此,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物,用心體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有一次我指導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場面片段的描寫。第一次寫作時,大多數學生只有簡單籠統的敘述,內容空洞。于是我就要求學生再次觀察,進行第二次作文,并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邊看、邊想、邊議,要求觀察后在班上交流心得:①在比賽中,運動員的神態、姿勢、動作等有哪些共同或不同的特征?②哪位運動員特別引起你的注意,可能會想到些什么?③啦啦隊員的表現怎樣,賽場氣氛如何?

通過以上問題,指導學生運用變換視角、點面結合、聯系比較的方法,多維同步,細致觀察,目的明確,任務具體。使學生終于有話可說了,作文內容也具體了。

三、貼近生活,訓練形式多樣化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因此,我們應從學生自身需要、興趣、情感出發,進行形式多樣化的訓練。

一是把作文“口頭”化。作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說”有助于“寫”,經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煉學生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改變以往“重書面,輕口頭”的觀念,加強小學生的口語訓l練,如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比賽、口頭編故事等,切實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以便為其人際交往和書面作文服務。

二是把作文“書信”化。即以寫信代替作文,把作文內容、要求轉化到書信的寫作中去。學生對寫信很感興趣,因為寫信可以比較自由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三是把作文“稿件”化。小學生最期盼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在報刊或廣播中看到、聽到自己的文章。我們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把作文“稿件”化,積極鼓勵學生寫稿件。為此,我在班上成立了“小文學社”辦《文學小報》,讓學生自己動手編報紙雜志,發表自己的文章。此外,我還將學生優秀文章推薦到紅領巾廣播站和《小學生周報》《讀寫天地》等各類報紙、雜志上去發表。

篇7

那是暑假的一次英語課……

課堂上,我正沉浸在老師游戲的歡樂中,突然,外面刮起了狂風,“呼------呼------”并時不時的發出怪叫,像一個怪物在大聲喘著粗氣。本來晴朗的天突然變得灰黃,好像要壓下來一樣。井然有序的課堂一下子亂成了一團。幾個膽小的同學大叫了起來,忙往角落里縮。

老師大聲喊住了同學們,然后打開門,想要一看究竟:剛一擰開門鎖,門“呼”的一下子被風吹開了,“啪”的一下子摔到了墻上,老師隨著也被吹了個踉蹌。老師使勁的把門關上。靠在門上喘了半天,看了看手腕的表,無奈地說:“還有幾十分鐘就下課了,今天天氣不好,咱們提前收拾準備下課吧!”說著,走到了講臺上,便拿起了手機,開始撥電話……

只見老師撥了一個,掛了,又一個,又掛了。老師的眉頭漸漸鎖了起來,抬頭看看了同學們說:“看樣子風太大了,信號不好,大家再看會書吧!”

這時,外面霹靂巴拉的下起了雨,越來越急的敲打著玻璃。還不到6點的天空已經好似漆黑。

雨越下越大, 小拇指肚大小的雨點落在地上,敲在墻上,擊打著玻璃,我似乎聞到了一股泥土的腥味,看到隱隱的樹兒被淘氣的大風揪出了眼淚。

好不容易熬到下課時間了,這時沒有剛才猛烈了,清晰可聞的雨點有節奏的打在玻璃上,我沖出了教室,真希望看到家人的身影。可是外面昏沉沉的,好似黃昏,地上的水白花花的,最少也要沒過腳脖,路邊的小樹好多都耷拉著枝葉,四周看不到一個人影。

“媽,快來接我啊。”我在心里暗暗的喊道。

同學們的家長都沒來,我家又是最遠的,看樣子我不知道要等到幾點了。

“姥姥,你怎么也不來呀?”我急的只想掉眼淚。

別!我看到了什么?在一個已經關閉了大門的小賣部門口,好像站著一個模糊的身影,手中提著一個大袋子。我睜大眼再看,一頭花白的頭發,濕濕的貼在頭上臉上,慈祥的面孔爬滿了皺紋,一雙焦急的眼睛使勁的向我們這邊張望。那個微微發福的身軀在雨中顯得那么堅強;那身濕透緊裹在身上的衣裳顯得那么挺拔。一只手緊緊的握著被風不時刮得東倒西歪的雨傘;一只手提著一個被系的嚴嚴的塑料袋。那雙浸滿雨水的布鞋裝著那雙胖乎乎的小腳一動不動。那是姥姥,我看到了我最想見得的人!

“姥姥……”

我顧不得向老師告辭,我顧不得外面還在下著的雨,我抹了一把臉,擦去了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模糊著的眼睛,大喊著向姥姥奔去……

她老人家也看到了我,似乎想動的雙腳卻沒有離開地面,孩子似地咧開了嘴,笑著喊:“慢點,慢點。”那兩顆應該是門牙的空洞露了出來。

我跑到她的身邊,我抓起了她的手,冰冰涼!這可是仲夏啊,這可是我向來認定的“暖手爐”啊。

“姥姥,你來了多長時間了?”

“沒有多大會兒,走吧,來,換上膠鞋。”

“姥姥……”

篇8

跟奶奶在一起的時候。白天,奶奶領著我一起下地干活,奶奶要是累累了,就逗著我玩,逮住幾個小蛐蛐放在我的脖子里哄我。我格格的直笑。

當夏晚星空布滿了星星,出現了彎彎的月兒時,奶奶總把我摟在懷里,望著天空,給我講故事:什么嫦娥奔月,月亮奶奶,仙子等,直到伴我入睡。

那是我七歲那年,也是過年,小伙伴們和我在一起玩。雙雙說:“我媽媽給我買了一身新衣服。”文文說:“我媽媽給我做了一雙新鞋。”可是我只能眼巴巴的望著他們得意的樣子。

回到家,我也鬧著奶奶給我做了件新衣裳,我說:“小伙伴們都有新衣裳,我也要。”奶奶說:“好好!奶奶今晚給你做一件,明天大年初一準讓你穿上,別哭了。”我便不哭了。

第二天一大早,便聽見一陣陣的鞭炮聲,我看見奶奶正在做飯,奶奶見我醒了,便說:“快穿上吧!奶奶給你做好新衣裳了。”我發現奶奶的眼里布滿了血絲,一定是昨天晚上一夜給我做的。我哭了,說:“奶奶,我再也不敢了。”奶奶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就好了。”

在我上二年級時,我寫完作業便要出去玩,奶奶說:“來,給奶奶背一遍。”我于是便背起課文來,我背的停停頓頓。奶奶傷心的說:“什么時候知道學習呀!”我哭著說:“奶奶,我再也不敢了。”奶奶又把我摟在懷里。如果我跟小朋友打架了,奶奶總會說我。有一次我跟小伙伴打架,我把小伙伴按在地上,奶奶看見后,沒說什么,就是一巴掌。我哭了,奶奶是第一次打我,為了那件事,奶奶很傷心,我好幾天沒有答理奶奶,我心里也明白是我的錯,奶奶打我是應該的。

后來,父母把我接到他們那兒讀書,我當時是又哭又鬧,奶奶說:“聽說,那兒讀書好,奶奶會時常去看你去。”又把兩個雞塞到我的手里。。

篇9

真情,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感受。它是風雨中的一把傘,它是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它是干旱中的一口水……有人說,真情是人間瑰寶,而我說,真情就藏在生活的某一個角落。今天,我就給你講述一件我親身經歷的真情吧!

那是暑假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狂風撕扯著、怒吼著,樹枝在劇烈的搖擺著,發出可怕的聲音,一陣猝不及防的掃蕩,讓這個本來光明的小區瞬間陷入了黑暗,看來是大風又把電線掛斷了。我和媽媽頂著風艱難地向家里跑去,媽媽失望地說:“看來我們又要摸黑上樓了。”突如其來的黑暗也讓我的心中充滿了不安和恐懼,更加緊緊地拉住了媽媽的衣服。

進了樓洞,雖說避開了狂風我們還是很難適應眼前的黑暗,我拉著媽媽的手艱難地向上走。突然,在二樓拐彎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片火光。走進了一看,原來每個樓梯的轉角上,不知道都被誰擺上了一個蠟燭。在漆黑的樓道里,這些帶著溫暖的蠟燭格外的耀眼、醒目。我和媽媽還沒來及猜測,三樓的門“吱”地一聲打開了,一個小女孩伸出頭來笑嘻嘻地對我們說:“嘻嘻,這些蠟燭好看吧?今天是我十歲生日,我想把蠟燭放在這里讓大家和我一起分享快樂!”多么有愛心的小女孩啊,蠟燭雖小,可是溫暖了所有在黑暗中需要幫助的人。我和媽媽在這些燭光的映照在安全地到了家,這些飽含著真情的燭光和那位女孩天使般的笑容卻久久地留在我的腦海里……

真情,又是就是離我們那么近,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篇10

我只是很難過,為什么別人能,而我不能?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同學,不同的只是我;是不是我一直覺得“自己比別人強”錯了?

自那幽幽的驪歌響起至今,也有兩年多了,同樣是個秋天,我告別了好友、師長,以愉悅的心情歡呼著,哦!要上國中了。那時,我深信自己,絕對比別人“強”。

如今,兩年后的今天,我失敗了。我后悔自己的自負,后悔自己的冷漠。為什么我不再像以前那般活躍快樂?我懊惱地問自己:在今天,我一樣地穿著白襯衫和藍裙子,但所處的環境里,為什么沒有溫暖的陽光,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更沒有那誠摯親切的同學愛?

從日出到日落,面對的是道道的泥墻,聽到的是陣陣讀書聲,見到的是同學們冷淡生疏的面孔。這種種景象,真是令我感到難過。因此,支撐我精神生的梁柱,也只有少數幾個好朋友而已。這一切,絕不是我當初所想到的,更不是我所愿的。

不!我不愿意。我要以往的快樂、純真,我要尋回我所失去的歡笑,我不愿再獨自待在高傲的城堡里,不愿再目空一切。甩甩頭,拋去一切不愉快,我愿追尋,再重新追尋一份屬于自己甜蜜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