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4 23:1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王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點。
2、揣摩重點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點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教學內容:
本文寫的是作者與車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輩子很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涼艱難。但是他心好,老實厚道,關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極其淳樸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學習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特點。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作者介紹2、生字詞
二、整體感悟
1、文中介紹了老王哪些艱難的生活境況?記敘了與老王交往過程中的哪幾件事?通過這些敘述與描寫,你認為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1)介紹老王的職業;生理缺陷;居住條件。
2)記敘了老王為作者送冰,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去世前給我送香油、雞蛋表示感謝。
3)老王是一個孤苦伶仃但又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的人。
2、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
“我”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具體表現在: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讓他白送;關心老王的生活。
3、本文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老王的不幸深表同情,為自己對老王的關愛還不夠和自己無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
4、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開頭三段寫老王的基本情況,按邏輯順序編排,一是職業,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老王的交往。
三、重點巖讀
指名朗讀“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老王為什么在去世前給“我”送香油、雞蛋?體現了老王怎樣的性格特點?
知恩圖報、心地善良
2、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為什么最后還收了錢?你是怎樣理解的?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給他送錢,平白給“我”添麻煩。體現了老王的樸實善良。
3、對課文結尾一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
四、為什么作者一家能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那么關心、愛護?要有怎樣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篇2
環節
內 容
時間
主責人
備注
會前準備
(一)
會議通知
傳達集團公司
文件精神
學習傳達集團公司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指揮部專題民主生活會相關工作
2019年
11月初
明確主題
下發指揮部會議通知,明確專題民主生活會主題
(二)
征求意見
征求對指揮部專題生活會意見
征求領導班子成員意見
2019年11月14日—2019年
11月20日
梳理匯總意見,經指揮部領導審核后,及時上報集團公司黨委
征求對指揮部領導班子及班子成員意見
下發征求意見通知
2019年7月16日—2019年8月中旬
通過網絡、即時通等廣泛征求意見
原汁原味匯總并反饋意見建議
歸納梳理,撰寫《征求意見情況報告》
(三)
組織學習
購買學習書籍
結合主題教育要求,購買相關學習書籍,分發班子成員
2019年
個人自學
領導班子成員根據主題教育及上級文件精神,開展個人自學,并思考對照檢查材料
2019年9月-2019年11月
集中學習
按照主題教育安排部署,結合集團公司實際,組織開展集中學習研討
環節
內 容
時間
會前準備
(四)
談心談話
主要領導帶頭談
主要領導找班子成員談心
2019年11月中旬
班子成員相互談
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深入談心
與分管部門、所在支部黨員代表談
領導班子成員分別與分管部門負責同志和所在支部黨員代表談心談話
(五)
檢視問題
撰寫材料
根據集團公司黨委要求,結合職工群眾意見建議,主持起草領導班子對照檢查材料,準確查找問題,明確整改要求
2019年
11月14日-22日
根據集團公司黨委要求,結合學習、談心活動和職工群眾意見建議,撰寫個人發言提綱,準確查找問題,明確整改要求
撰寫2018年度民主生活會整改落實情況報告
撰寫會前籌備情況報告
撰寫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自查報告
撰寫組織學習情況報告
審閱檢查
黨委書記對班子成員發言提綱進行審閱把關
2019年
11月22日前
領導班子及成員對照檢查材料報送巡回指導組審閱把關
2019年
11月24日前
(六)
會議資料
會務手冊
通知
2019年
11月20日前
通報材料收集
會議準備情況報告
2019年
11月22日
整改落實情況報告
環節
內 容
時間
會前準備
(六)
會議資料
報告材料收集
征求意見情況報告
2019年
11月22日
組織學習情況報告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報告
領導班子對照檢查材料
2019年
11月22日
班子成員個人發言提綱
(七)會議請示
上報召開民主生活會的請示和相關材料
2019年
11月中旬
與集團公司巡回指導組溝通匯報,確定會議時間,確定指導領導行程
(八)召開籌委會
組織召開相關部門負責人會議,研討部署相關籌備工作
2019年
11月中旬
會議召開
(九)匯報情況
匯報會議準備、整改落實、征求意見、組織學習、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
2019年
11月25日
匯報領導班子對照檢查材料
(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班子成員逐一發言,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會后工作
(十一)上報和通報
上報專題民主生活會情況報告,以及領導班子、主要領導檢視剖析材料
篇3
我們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形式,但是我認為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教師必須注重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高效的前提是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能夠清晰地了解學生的不同層面,這樣才能讓課堂有效率。如果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只去思考學生,只去思考教學過程本身,而不去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層次的把握,那么高效課堂是不可能實現的。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學生的認知是有局限的,如果語文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自讀或自學,缺乏教師必要的指導,那么學生的自學和討論肯定會不得要領,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終不得到解決。學生終歸還是學生,基礎知識主要還靠教師的傳授才能得到,基本能力還需要教師指導才能養成。
因此,教師對課堂的主導地位不能被剝奪。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的發揮,但不是對教師作用淡化、降低,而是對教師的能動性、創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接受式學習為主,這樣學生的參與、接受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師行為的左右,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讓學生在一個自主的氛圍里實現個人與知識的交流、融合。比如,學習楊絳的《老王》一文時,文章最后一句話“幾年過去了,我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還是有難度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引導學生先去思考老王的行為,即:為什么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去看望作者,還帶著香油和雞蛋,目的是什么?讓學生感受到老王將楊絳夫婦看作親人,所以,他把最珍貴的東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送給他們。楊絳是怎么做的呢?她想進屋取錢時,老王說:“我們不是要錢。”他只是來感謝的,像真正的朋友之間的那種感謝。楊絳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時楊絳想著拿錢,說明楊絳當時沒有意識到,從情義上看,他們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楊絳夫婦對老王表達的只是對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而老王渴望的是一種平等的關懷。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感到“愧怍”,那是因為作者意識到真正的關懷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在這節課中,課前我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生閱讀思路的展開以及思維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在這篇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里,沒有程式化的分析。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其特點是關心學習過程勝于關心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重要意義。
篇4
一、調優方案,做課堂教學的設計者
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應該是生成的,優秀的方案是要經過實際教學過程的檢驗,并應逐步進行調整的。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精益求精,設計多個有效的、合理的教學方案,以尋求教學目標實現的最大可能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教學環節認真設計教學方案,找準突破點、聚焦點、挖掘點,做課堂教學的優秀設計者。優秀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案,可以從文本理解、拓展的角度來設計。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停留在對教材的傳授、分析上,還要注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筆者在教《報任安書》時,補充了司馬遷的外孫楊惲的《報孫會宗書》,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能否找出這兩篇文章中一脈相承的內容?
由此引導學生重新回到課本,在比較學習中重新研習課文。最后學生從作者類似的遭遇、相近的語言風格和書信內容的針對性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在對司馬遷、楊惲的遭遇深深同情的基礎上,加深了對《報任安書》的深入理解,加深了對《史記》中所蘊涵情感的理解。學生接受到了更加新鮮的內容,激活了追索新知的欲望。又如在教學《漁父》一課時,文章閱讀完成后,一般老師可能會設計探討關于“擇生與擇死”的問題,往往會流于表面化。于是,筆者決定繼續深化教學內容,還是從屈原這一人物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探究問題:
屈原為什么不像孔子和杜甫一樣活下去繼續為理想而執著堅持呢?古人說過“千古艱難惟一死”,可屈原為什么選擇自沉汨羅江呢?死這一方式對于他理想的實現有用嗎?
在經過研討后,學生不難得到以下答案:
對于屈原而言,既然“生”不能活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那么只剩下一條路,就是“死”。歷史沒有因屈原的死而有任何改變,但歷史卻記住了屈原。原因就在于屈原給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們一個“死節”的榜樣。屈原的死就在于他寧肯一死,也不愿意污損節操,自甘下淪,以“死”來吶喊,來喚醒那些隨波逐流的人們,來警醒那些同流合污的人們。
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才應該是語文課堂真正想要達到的境界。也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二、調整方式,做課堂教學的引導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設計師。但教師在教學中不顧學情的教學,永遠依照教案來進行的教學是不可取的。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做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循循善誘,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合作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合作學習的好處在于讓學生建立群體學習環境。學生之間在合作中尋求互補,這既是彌補知識缺陷、理解誤差的需要,更是未來融入社會的需要、成長的需要。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互相促進學習,互相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應該看到,很多時候,合作學習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是無序和低效的,甚至是混亂和無效的。此時,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合作學習。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的方式、目標、內容,要在學生討論時有意識地進入到討論相對冷清、相對較弱的小組協助討論,引導他們共同學習。
如在教授《老王》一課時,當筆者想走出文本,拓展認識的時候,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同學們,在學習完本課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周圍也有著不少這樣收入微薄,地位地下,生活艱難的底層人,你認為應該如何面對這些身處底層的不幸的人們?
這個探究的初衷是要讓學生想到發現他們身上所散發的光芒,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在情感上平等對待他們。但一連幾位學生的回答都是我們要“關注他們、幫助他們”,比如捐款、慰問什么的。雖然說得不錯,但感覺不夠真誠。后來,筆者將提問改成五個問題:
你能舉出一個身邊類似老王的底層人嗎?你能尋找或者發現到他們身上的光芒嗎?僅幫助他們、關注他們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嗎?僅僅這些就夠了嗎?他們真正需要些什么?
這樣一連串的追問,非常細致,非常入微,這樣就順利地引導學生去思考,老王身上的光芒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像作者那樣歉疚和愧怍。結果很多同學在這樣的追問下,非常順利地進入到新的思路,得出這樣的結論:
我們應該在看到底層勞動者的艱辛時,更應看到他們對生活的執著,從他們身上看到堅韌的道德力量,看到他們閃光的品質。對他們我們不應該只是施加廉價的同情,更應該是從情感上平等以待,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三、調準定位,做課堂教學的傾聽者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就是教師要改變高高在上的教學姿態,真正將學生視作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做課堂教學的傾聽者。教師不能以權威者自居,在課堂上大搞“一言堂”,而應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那種由教師一個人“說了算”的課堂局面,在語文教學中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傾聽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感知、理解的過程,通過傾聽來判斷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接受水平,從而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
如筆者在教授《一個人的遭遇》一課時,在預習的基礎上,找學生重點朗讀此文的某些段落。當讀到“凡尼亞找回爸爸”那一段時,不少學生笑出聲來,包括讀的學生都是如此。在觀察和傾聽中,筆者敏銳地發現學生對文章的情感理解不夠深入,于是打斷了朗讀,補充了不少關于二戰給眾多家庭帶來災難的情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此時再要求學生在認真體味文章情感后重點朗讀,要求先是小組之間互相商討如何閱讀,接著試讀,最后推舉范讀,并由筆者作點評。推舉范讀的學生讀得非常好,有一位學生很會運用表情語言,以聲音、動作等方式重新演繹了這一段,很多學生身受感動,有的學生眼眶都濕潤了。這時候筆者再恰如其分地對其進行點評,激發了情感共鳴,很好地調動了其他學生也來試讀的興趣。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主要是傾聽,將主動學習的權利下放給學生,很好地促使學生在自主情感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審美享受。
篇5
一、 細心的觀察
一個經驗豐富又富有愛心的教師,他(她)每到教室總是會掃視學生,把愛的目光灑向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細心觀察哪個學生的臉上寫滿快樂,哪個學生似乎心情不佳,哪個學生的身體似乎微恙,哪個學生似乎冷漠呆滯,他(她)會靜靜地觀察,細細地琢磨,而不是忙著準備自己的教案,因為他(她)的心里裝有學生,而不只是知識。
浙江省特級教師趙群筠老師上示范課《背影》,上課伊始,趙老師細心地觀察到最后有一個同學是一個人坐的,她上課第一句話就說:“老師發現你很孤獨,但沒關系,只要你一舉手,我就會穿越千山萬水來到你的身邊。”接下來整堂課中,這個坐在最后的學生特別積極,趙老師也沒有忘記她的諾言,只要這個學生一舉手,她就馬上來到他身邊,親切地把話筒遞給他,可想而知,這個學生對這堂語文課一定是永生難忘的。趙老師美麗的背影也一定會定格在他的腦海里。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有句名言:“課本知識如果不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那么,課本知識傳授得越多,你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細心觀察,這是給知識加溫的開始,課堂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二、 有效的激勵
有效的激勵是溝通師生情感和智慧的紐帶,能夠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能夠推進學生思維的深入,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為激勵學生,喜歡給學生獎勵一些東西:一朵小紅花,一顆小星星,一個小笑臉,這無疑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節課堂氣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的新鮮感很快就過去了。另一方面,與課文內容毫無關系的實物獎勵,有時反而沖淡了教師苦心經營的教學情境。
特級教師馬老師在上《老王》一課時,提了一個問題:“老王說‘我不是要錢’,那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一個男同學回答說:“他要的是作者楊絳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朋友來看。”馬老師熱情洋溢地說:“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個男同學深邃的思想。”課的最后,馬老師又拿出了楊絳的新作《我們仨》,并向學生推薦這部作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馬老師說:“我把這本書送給老王的知音,就是那個有著深邃思想的男同學。”可以想象,全班同學是用何等羨慕的目光,看著這位得到最高獎勵的男同學的,而這本書又將會對這個男同學產生怎樣的影響!
趙群筠老師上《春酒》一課時,她提出了一個看起來既簡單又不簡單的問題:“琦君家園何在?”學生馬上七嘴八舌地說:“溫州。”“杭州。”“臺灣。”趙老師又笑瞇瞇地問:“還有別的答案嗎?”“在琦君的心中。”一個女同學說。趙老師大聲地說:“你真是獨具慧眼,老師獎勵你在黑板上寫“家園”兩個字,寫得越大越好!”這個女同學就在大家羨慕的目光里走到講臺前,自豪地寫了大大的“家園”兩個字。當后來同樣是這個女同學說出家園和春酒的聯系時,趙老師說:“你今天的表現讓我吃驚,我決定再給你一個獎勵。大家猜猜獎什么?”這時候全班同學大聲說“寫‘春酒’兩個字。”這時候這個女同學上臺的腳甭提抬得有多高了,寫起“春酒”來也特別瀟灑有勁。讓學生兩次上黑板書寫了這堂課的內容精髓,這樣的獎勵對于這位同學來說,是何等的榮光!
三、 精妙的點評
課堂上,精妙的點評,往往能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最現實和最重要的力量,成為拉近師生距離最有效的方式。教師對學生的點評,語言要準確、中肯、實事求是,讓學生在面對面的交流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提升,既有激勵,又飽含期待,既有對學生回答的肯定,又能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更有對學生靈魂的感染。同時,點評的手段講求貼切,要緊扣課堂主線,吻合教學情境。
《端午的鴨蛋》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生活中大家見到的鴨蛋在形狀上有什么區別?很多學生回答,有的鴨蛋橢圓,有的不太像橢圓;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鴨蛋有的胖,有的瘦。這一學生的語言表達很形象,很有感染力,說得真好。教師沒有用“很好”來打發這位學生,而是抓住了這個“胖”字點評:“胖”通常用來形容人,特別是用于孩子時,有可愛之感,可見這枚鴨蛋在這位同學手上是活生生的,賦予了它生命。這一點評,不僅肯定了這位同學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在教其他同學如何賞析、運用。
四、 耐心的等待
在課堂上,耐心的等待是一種教育的胸懷。不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怕的就是冷場,所以每當教室里靜悄悄的時候,總是會不斷地響起教師重復問題的聲音,或者不斷追問的聲音,生怕課堂會沉悶下去,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中,就會不斷地問“還有嗎?”“還有別的想法嗎?”問題提出后,不論學生回答快慢與否,教師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同學來回答,而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要等待足夠的時間,才能評價學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個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時間詳細說明、斟酌、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又不至于打斷其思路。
《春酒》一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語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從而來理解文中作者小時候的形象,有的學生讀出了用蜜蜂來比喻是形似,有的學生說是跟蜜蜂一樣飛來飛去很勤勞,應該說學生的回答都不太準確。這時候這位教師并沒有著急,也沒有對上述學生的回答馬上作出評價,而是讓學生再作思考。在耐心的等待中,她從一個同學的眼里讀出了否定,她馬上請這位同學發言,并巧妙地引導:“沒關系,不要對琦君這么客氣”。學生在她的鼓勵下,大膽地說出是“貪吃”。教師隨即表揚:“你看,真實的就是好的。”這一表揚既肯定了這位同學的回答,也巧妙地指出了前幾位同學理解的不足,而如果教師過早地評價學生,或者急著公布答案,顯然不會取得如此的效果。耐心的等待,成就了學生的自我實現。
當然,有時候“等待”的結果,可能會失去一個預期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這“等待”,這堂課可能會上得更完整。但哪種結果對學生發展的教育價值更大呢?我想,我們追求的,始終應該是學生的成功,而非教師的精彩。課堂是教師的,更是學生的,只有我們眼中有學生,心里裝著學生,才不會因為暫時的沉默而慌了手腳,不會情不自禁地讓自己的聲音固執地在教室里響起,不會為追求表面上的熱鬧而犧牲學生思考的時間。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些靜靜的等待,還學生一片“靜”的時空;讓我們的課堂張弛有致,動則激情四射,靜則神思飛揚,在動靜相生中,盡顯無限魅力。
五、 創新的設計
許多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教學細節,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往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缺少應有的關注。其實,如果對于“慣常”細節能深入反思,換一個角度審視,就能在“慣常”中生出一些變化,改“平常”為“創新”,變“乏味”為“趣味”。這樣,一定會消除許多遺憾,帶走幾絲平淡,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情趣。
教學《端午的鴨蛋》一文時,教師充分利用課前的五分鐘,出示雙黃鴨蛋的圖片,請班里一位喜歡畫畫的同學,到黑板上畫雙黃蛋,畫完之后,師生一起結合課文中評判鴨蛋的標準:“蠢”或“秀氣”,對所畫鴨蛋評論一番,學生們一個個都“掉進”鴨蛋里了。起初,大家都認為這一活動設計,僅僅是課前與學生交流、調動學生情緒而已,隨著教學的行進,原來這一雙黃蛋還是教師板書所在,雙黃分別是“情”與“趣”,一枚小小的鴨蛋中蘊含了汪曾祺先生的“情”“趣”所在。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環節,卻是教師的獨具匠心,可謂“化大形于無痕”,讓課堂情趣無限。
六、 機智的調控
盡管我們提倡精心預設教學細節,但不能不提的是:課堂不能再是教案劇的演繹舞臺,而應是珍視學生變化的學習需要,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相統一的彈性調控過程。在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的良性互動中,往往會閃現許多有價值的教學細節,此時的教師,就應把執行預案看作課程實施的一個起點,用心搜集、捕捉、篩選這些細節,把它作為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緊緊把握,因勢利導,從而使課堂教學由“執行預案”走向師生互動生成。
錢夢龍教《故鄉》一文時,學生提出一個“打橫炮”式的問題:跳魚怎么會有青蛙似的兩只腳?這個問題跟理解課文毫無關系,而且也不可能討論出什么結果來。但如果輕率否定學生提出的問題,勢必會損害學生求知的積極性。錢老師表現出了高超的教學智慧,他說:“是啊,魚怎么會有腳?”有學生說,娃娃魚有腳。老師說:“你真見多識廣!我想跳魚也有兩只腳。可是我沒見過,你們誰見過?”學生都說沒有。老師繼續問:“可是少年閏土就知道,這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閏土見多識廣,他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錢老師及時捕捉生成的教學細節,順其勢而導之,避開正面回答,把學生旁逸斜出的思維,引到理解課文的總目標上來,化“廢”為“寶”,加深了學生對少年閏土見多識廣的認識。
篇6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理氣;全方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3-0105-01
1.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的理念
我們都熟知"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教學原則,但我們好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卻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 我給,你收。走講課堂,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一開始,學生似乎都會了,都懂了,但教師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備了很詳盡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學生拉回來,讓學生"假裝不懂"。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 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愛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
1.1 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在備課中從"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去創新、設計教學方案,使教師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學生對后來知識的學習,必須在已經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
1.2 正確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就顯得格外重要。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基礎,不光只有在教材中學到的,來自學生生活經驗的知識基礎分析也同樣重要,教師對此不應忽視。 總之,語文教師需盡快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育人目的。
2.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育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動力",因此,探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尤為重要。傳統的課堂,要求學生身子要坐直,雙手要放在桌上,不準講話,正是這些課堂行為規范,給了學生巨大的壓抑和束縛。所以教師要解開束縛,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教師要盡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主地學習,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
3.培養學生良好地學習習慣
3.1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這主要指養成做聽課筆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聽課或閱讀時在書上"圈、點、勾、劃、批注",把中心句、關鍵詞、過渡、照應和結構層次、主要內容以及學習重點、難點等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并隨時把自己的想法和質疑寫在旁邊,這樣邊閱讀邊思考,效果更佳。
3.2 培養學生養成"好讀書"的語文學習習慣,適當增加閱讀課,發動和組織自主讀書活動,養成"天天讀幾頁,一月一本書"的讀書習慣。凡是習慣大都是經過反復實踐養成的。然后,通過讀書比賽、演講、辯論等語文活動,加大監督力度,督促他們多讀書,讀好書。
3.3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習慣,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作用與日俱增,對初中學生來說,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鍛煉情商,增強與人交往和溝通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那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把它納入有目的,有組織的,有指導的活動之中。
實踐證明,通過這些活動的有效組織和開展,同學們不但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潑開朗起來,為將來參與社會交際做好心理準備。
3.4 培養學生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質疑、探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也是驗證語文教學是否成功的標尺。在改革與創新的今天。創新、質疑、探究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熱烈的課堂氛圍。
4.讓學生愛上寫作,突破寫作教學難關
寫作是最有個性、最能求新的。在寫作中,讓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進而完善人格、塑造魂靈,從而突破寫作教學"模式化、套路化"的頑疾。在個性化寫作中,我鼓勵學生觀察社會,大膽想象,捕捉靈感,從而培養寫作的興趣和個性。
4.1 觀察社會,做一個寫作的有心人。敏銳的觀察是個性化寫作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功力。富有個性的敏銳的觀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磨礪、著力培養的結果。觀察一定要有積極的思維活動,要有意識、有目的。觀察時要目識心記、對比強化,并勤寫觀察筆記。著名作家老舍勉勵青年作者說:"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錄下來……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寫一陣風或一陣雨,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個性化的敏銳的觀察是寫作的基礎,發現"美"的眼睛永遠屬于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人。
篇7
1. It’s our duty to save wate
2. As we know ,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
3. 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4. The amount of water which is suitable to drink is less and less.
5. But some people don’t care about it .
6. 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the pollution.
7.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8.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9. We should not throw litter onto the ground
10. We should not spit in a public place/ cut down the trees
11. We should plant more flowers and trees。
12. We must pick up some rubbish and throw it into a dustbin
13. If everyone makes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14.Trees are very helpful and important for us.
15.We should plant more and more trees in order to live better and more healthy in the future.
It’s everyone’s duty to lov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例文:
1、假如你是新華中學的學生,名叫MIKE。去年6月1日我國已經禁止使用塑料袋,你對此有何看法和什么好的建議?
參考答案:
I’m Mike. I am a student in Huaxing Middle School. Do you know the plastic bags? Do you often use the plastic bags? I don’t like them. I think they use the wasting valuable oil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y can’t decompose(分解) in a short time. The plastic bags will make our world worse. I agree with the rule, which people can’t get the free plastic bags in the shops, supermarkets. It encourages people to use their cloth bags and baskets. It’s good for our environment.
So I hope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stop to use the plastic bags, and use our own cloth bags. I hope we can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Let’s make our world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初中英語語法大全之基數詞
【—之基數詞】對于基數詞的英語語法知識,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內容。
基數詞:
表示數目的詞叫基數詞。
1、 英語中常用的基數詞
1000one(a) thousand,10000 ten thousand,100000one hundred thousand ,1000000one million,10000000ten million, 100000000one hundred million,
108one hundred and eight, 146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500five hundred , 1001one thousand and one, 1813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thirteen.
2、[注]:(1)百位與十位之間要加and;十萬位和萬位,億位和千萬位之間通常也要加and。
(2)英語用千、百萬等單位計數,大數字從右向左看, 每隔三位劃一逗號,倒數第一個逗號之前要用thousand,倒數第二個逗號之前要用million,倒數第三的逗號之前要用billion表示。
(3) hundred、 初中化學 thousand、 million作數詞時,不用復數,前面可以加上one, two, …等其它數詞。用作名詞時復數表示“成…上…”,后面必須要有of,前面可以加上some,many,several等詞。如:five hundred(五百), hundreds of(成百上千的), ten thousand(一萬), thousands of(成千上萬的), millions of(成百萬的)
希望上面對英語語法基數詞的講解,能很好的幫助同學們對此知識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
初一英語Life history教案
A teaching plan for Unit 3,Module10
一、Teaching materials:
Unit 3 Language in use (Module 10 Life history)
二、Targets for this perio d:
To summarize and consolidate past simple questions and negative sentences and the new vocabulary
三、Key points:
Key vocabulary— in, a lot
Key structures—Did you do…? Yes, I did. / No, I didn’t.
We didn’t do ….
四、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approach, formal and interactive approach
五、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handouts
六、Teaching arrangements:
Step One To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當你是個小男孩時,你騎自行車去上學嗎?
Did you ride a bike to school when you were a boy?
2. 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作家之一。
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 ters in the world.
3. 七、八月份,我和哥哥拜訪了住在海邊的阿姨。
In July and August, my brother and I visited my aunt near the sea.
4. 莎士比亞是一個戲劇家和詩人
Shakespeare is a writer of plays and poems.
5. 1950年人們不使用移動電話和 計算機。
In 1950 people didn’t use cell phones or computer.
6. 當他在十四歲畢業時他決定當一名演員。
He decided to be an actor when he finished school at the age of f ourteen.
7. 你爹媽什么時候結婚的?
When did your mother and father marry?
8. 二十八歲時他遷往倫敦并加入一家劇團。
At twenty-eight he moved to London and joined a theatre company.
9. 他成了一名的演員并開始寫戲劇。
He became a successful actor and started writing plays.
10. 你仍然能看到他的英文版和許多其他語言版的劇本。
You still see his plays in English and in many other languages.
Step Two To c omplete the con versation (Activity 1)
1. Students finish it by themselves.
2. 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3. Two student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4. Detailed explanation:
1) in +原料 / 顏色
e.g: He is in black.
He wrote a diary in ink. Cp: He wrote a diary with a pen.
2) a lot = very much ; often
e.g: He learned a lot when he was a child.
Step Three To use th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1 to write about your parents. (Activity 3)
1. Students finish it by themselves.
2. Students read aloud their passage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nse)
Example: My parents didn’t use computers at school when they were young. They watched TV with plain color and few channels. Sometimes they played f ootball and tennis in the park.
Step Four To learn about l ife in the past (Around the world)
1.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questions.
1) Did people use computers in 1950? No, they didn&rsquo 初二;t.
2) Was there satellite TV or Internet in the past? No, there wasn’t.
3) Why did people travel by bike or by bus? Because Cars were expensive.
4) Did they go to other countries on holiday? NO, they didn’t.
2. Students read it aloud.
Step Fiv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life ( Activity 5)
1. Students do it by themselves.
2. Studen ts work in pairs.
Step Six To finish all the exercises in Workbook
Homework:
1. To review Module 10 and copy all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P159
2. To finish Module 10, 點中典 & 輕巧奪冠
“冠詞+姓氏名詞”的六種不同意義
1.“a/an+姓氏單數”表示某家族的一個成員。例如:
HiswifeisaKennedy(=amemberoftheKennedyfamily).
他的妻子是肯尼迪家族中的一員。
2.“a/an+作家、畫家的姓氏單數”表示其作品。例如:
HaveyougotacompleteLuXun(=asetofLuXun'scompleteworks)?
你身邊有魯迅全集嗎?
3.“a/an+姓氏單數”表示“某個叫……的人”、“某位姓……的人”。說話人只知道其姓氏,不知道名字,或者是說話人內心有所指,但又不十分明確或者是說話人有意隱瞞。例如:
OurmusicteacherisaMissWhite.
我們的音樂老師是一位姓懷特的小姐。
4.“a/an+姓+名”表示與該人(多指名人)有類似性格特征的人,可譯成“一個像……一樣的人”、“一個和……相似的人”。例如:
OnlyaLuXun(=agreatwriterlikeLuXun)couldhavewrittenthat.
只有像魯迅那樣的偉大作家才能寫出那樣的作品。
HeisaLeiFenginourclass.
他是我們班上的雷鋒。
5.“the+姓氏單數”表示特指“某位姓……的人”,常用來區別同姓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例如:
Idon'trefertotheLaoWangwhoworksinthiscompany.
我指的不是在這個公司里工作的老王。
6.“the+姓氏復數”表示某一家人,或一家人中的夫妻倆、姐妹倆、兄弟倆,初中語文。此結構在句中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為復數形式。例如:
TheGreensareattable.
格林一家正在吃飯。
初中英語語法之副詞
【—語法之副詞】下面是對英語中副詞的用法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分享下面的知識吧。
副詞的用法
(1) 副詞在句中可作狀語,表語和定語。
He studies very hard. (作狀語)
Life here is full of joy. (作定語)
When will you be back? (作表語)
副詞按其用途和含義可分為下面五類:
1)時間副詞
時間副詞通常用來表示動作的時間。常見的時間副詞有:now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before, late, early,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等。例如:
He often comes to school late.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morrow?
He is never been to Beijing.
2)地點副詞
地點副詞通常用來表示動作發生的地點。常見的地點副詞有:here, there, inside, outside, home, upstairs, downstairs, anywhere, everywhere, nowhere, somewhere, down, up, off, on, in, out等。例如: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on my way home.
He went upstairs.
Put down your name here.
3)方式副詞
方式副詞一般都是回答“怎樣的?”這類問題的,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由一個形容詞加詞尾-ly構成的, 有少數方式副詞不帶詞尾-ly, 它們與形容詞同形。常見的方式副詞有:anxiously, badly, bravely, calmly, carefully, proudly, rapidly, suddenly, successfully, angrily, happily, slowly, warmly, well, fast, slow, quick, hard, alone, high, straight, wide等。例如:
The old man walked home slowly.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The birds are flying high.
He runs very fast.
4)程度副詞
程度副詞多數用來修飾形容詞和副詞,有少數用來修飾動詞或介詞短語。常見的程度副詞有:much, (a) little, a bit, very, so, too, enough, quite, rather, pretty, greatly, completely, nearly, almost, deeply, hardly, partly等。例如:
He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
She sings 初中數學 quite well.
I can hardly agree with you.
5)疑問副詞是用來引導特殊疑問句的副詞。常見的疑問副詞有:how, when, where, why等。例如: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Why did you do that?
(2)副詞在句中的位置
1)多數副詞作狀語時放在動詞之后。如果動詞帶有賓語,則放在賓語之后。例如:
Mr Smith works very hard.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2)頻度副詞作狀語時,通常放在行為動詞之前,情態動詞,助動詞和be動詞之后。例如:
He usually gets up early.
I’ve never heard him singing.
She is seldom ill.
3)程度副詞一般放在所修飾的形容詞和副詞的前面, 但enough作副詞用時,通常放在被修飾詞的后面。例如:
It is a rather difficult job.
He runs very fast.
He didn’t work hard enough.
4)副詞作定語時,一般放在被修飾的名詞之后。例如:
On my way home, I met my uncle.
The students there have a lot time to do their own research work.
(3)部分常用副詞的用法
1) very, much
這兩個副詞都可表示“很”,但用法不同。Very用來修飾形容詞和副詞的原級,而much用來修飾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例如:
She is a very nice girl
I’m feeling much better now.
使用零冠詞的典型情形
所謂用零冠詞,即既不用定冠詞,也不用不定冠詞。這類情況主要有:
1. 表泛指的不可數名詞或復數名詞前。如:
Snow was failing. 正在下雪。
Children get a better education today than at any time in the past. 現今孩子們受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好。
2. 倒裝的讓步狀語從句中:在as(雖然)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前面的單數可數名詞前不用冠詞。如:
Child as he was, he knew how to help others. 他雖是個孩子,但已如何幫助別人。
3. 某些特殊詞前:例如在man(人,人類), word(消息)的前面不用冠詞。如:
Man is a rational animal. 人是理性的動物。
Word came that he had married again. 有消息說,他又結婚了。
又如動詞 turn(變成),go(變成)后作表語的名詞前通常用不用冠詞。如:
He was a teacher before he turned writer. 他在成為作家之前是。
4. 獨立主格結構中:在表示伴隨或補充說明用用的獨立主格結構中,名詞前不用冠詞。如:
The teacher came in, book in hand. 走進教室,手里拿著書。
He was sitting in the chair, pipe in mouth. 他坐在椅子里,嘴里叼著煙斗。
5. “(a) kind [sort] of+名詞”結構的“名詞”前:該結構中的“名詞”不管是單數還是復數,其前都通常用零冠詞。如:
This kind of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這種書很有趣。
He is the sort of person I really dislike. 他這種人我真不喜歡。
6. 表抽象意義的單數名詞前:當單數可數名詞含義抽象化具有形容詞意味時,通常用零冠詞。如:
I was fool enough to accept his offer. 我接受他的提議真是太傻了。
Are you man enough for this dangerous job? 你有勇氣敢做這項危險的嗎?
初一英語作文:health or Wealth
Which is more important,wealth or health? This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which is often argued by people.Everybody has his own answer. In my view,I prefer the former than the l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