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音樂賞析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2:0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典音樂賞析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音樂教育是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從分析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入手,針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探討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以音樂欣賞課為主陣地,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普及活動,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音樂素質。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主要內容,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加強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當今大學生能夠認識到音樂教育對自己全面素質提高及身心健康所起到的良好促進作用,大多數學生對學習音樂十分感興趣,認為大學生應具有較高的音樂水準。但因受教學條件、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校開展音樂教育的情況不盡相同。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音樂欣賞必修課,有的開設了選修課,只有一至二個學期,是非常有限的學習。如今電視、網絡、廣播等媒體發展迅速,每天為學生傳遞著最新的各種資訊,包括各種音樂的傳播,基本上是流行音樂一統天下的局面。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能對流行歌星的身高、血型、嗜好等個人資料倒背如流,成為不折不扣的地道的“追星族”,對一些流行歌曲能流利地哼唱,但對中外音樂家的經典作品和民族音樂卻知之甚少。這種現象對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長期以來普遍不受重視,其根本原因在于過去我們總是一味地向高職院校學生強調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重視專業知識課程的設置和專業實驗室的建設,而輕視學生音樂課程的設置和音樂教室的建設。因此,加強和改革高職院校音樂教育,需要高職院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轉變觀念,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時展需求的人才的高度,充分認識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在高職院校有效開展音樂教育,必須將音樂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通過音樂課程教學,使高職學生具備起碼的音樂常識,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教育活動,使音樂教育真正面向全體高職學生。根據多年從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的經驗,筆者認為,對高職學生實施音樂教育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科學設置課程,將音樂欣賞課作為對高職學生實施音樂教育的主陣地高職院校應根據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使用規范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將音樂欣賞課作為對高職學生實施音樂教育的主陣地,系統地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常識。
1.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崇高的愛國情感。愛國主義是人對于自己祖國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都說當今80后、90后的學生愛國意識淡漠,這更要求音樂工作者必須在音樂教育活動中通過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唱革命歌曲,欣賞愛國主義音樂作品,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如讓學生欣賞青年鋼琴演奏家郎朗在天安門廣場上演奏的鋼琴協奏曲《黃河》,通過郎朗富有激情的現場演奏,使學生為這部氣勢恢弘的音樂作品所感染,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講究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賞析優秀的中外音樂作品,并逐步掌握欣賞音樂作品的方法。從事音樂教育要講究教學方式,根據教學情況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如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華彥鈞的《二泉映月》等經典作品時,要對作曲家的生平、傳說故事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等方面加以介紹,以此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其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擴大知識面,真正做到“授之以漁”。教師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如制作多媒體課件,下載音樂會視頻給學生觀看等,視聽結合能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在介紹中西方樂器時,可進行一些實物展示,教師可以現場示范演奏,或請學生嘗試演奏,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開展教學。
3.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近年來流行音樂大行其道,歐美、港臺流行歌曲備受學生青睞,而民族民間音樂遭受冷遇,音樂課上學生對欣賞民歌、民樂不感興趣,對傳統戲曲更不愿意欣賞,這就要求音樂教師通過選編曲調優美、活潑輕快的民歌和戲曲作品引導學生的審美傾向,使優秀的民族藝術得到繼承和發揚。如筆者在講授“中國民歌”一課時,結合湖北特色,為學生介紹了土家族音樂,讓學生觀看“青歌賽”上湖北代表隊表演的原生態歌曲《土家土》、《撒兒嗬》等,原汁原味的民歌加上土家風情的表演,使學生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除了欣賞民歌,學生還親自實踐,學習演唱各地的民歌片段,如學習湖北民歌《龍船調》時,教師領唱:“妹娃兒要過河嘞,是哪個來推我嘛——”學生大聲答唱:“我就來推你嘛——”。師生的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到了民歌詼諧、幽默和樸實的魅力。學生在欣賞民族民間音樂或戲曲的過程中,會逐步深入了解并提高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4.正確對待流行音樂進課堂,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精品。流行音樂中不乏優秀作品,可以適當選擇其中的精品在課堂上欣賞并與學生討論其價值所在。優秀的流行歌曲對學生一樣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學生也有這方面的需求,一味地拒絕和空洞的說教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如因勢利導,為學生介紹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如《來自神秘園的歌》曲風優雅,在鋼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奏如清風徐徐吹過,如花香沁人心脾;羅大佑的臺灣校園歌曲《童年》,也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其懷念童年時光,感嘆時間的流逝和青春的寶貴;《相逢是首歌》、《梔子花開》等也是非常優秀的校園歌曲,曲風清新,旋律優美,內容積極健康,易于學生傳唱。《紅旗飄飄》是一首愛國主義流行歌曲的精品,內容健康向上,旋律優美動聽,富有時代氣息,演唱者技藝高超,學生在欣賞演唱的過程中,不但得到了美的視聽享受,還能學習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時激發熱愛祖國、熱愛五星紅旗的崇高情感。因此,將流行音樂的精品引進課堂,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使其從優秀的流行音樂中吸收養分,陶冶情操。當然,對于一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教師一定要態度明確,杜絕其進入課堂。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多渠道地開辟音樂教育的途徑要使高職音樂教育真正面向全體高職學生,將音樂藝術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僅僅靠開設幾節音樂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組織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活動,將音樂教育融入大學校園文化之中,在大學校園內形成濃郁的音樂文化氛圍,多渠道地開辟音樂教育的途徑。
1.開辦音樂作品賞析會,向廣大師生介紹音樂家和經典音樂作品。可聘請高校的音樂教師和專家到高職院校定期或不定期舉行音樂講座和音樂賞析會,講解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豐富高職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其音樂鑒賞能力。如開辦音樂專題講座《樂圣——貝多芬》,使高職學生系統地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和創作背景,賞析其代表作品,感嘆這位飽經滄桑的偉大音樂家為世界音樂史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我院舉行的《春天的狂想》電影賞析會也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以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為故事原型,以組曲的形式講述了植根于中國土地上,在民族音樂精華滋養下成長起來的作曲家趙黎明的藝術探索歷程。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在每一樂章開始前簡要介紹劇情和音樂創作的背景,作曲家那一首首飽含激情、熱情洋溢的歌曲以歡快的旋律和鏗鏘的節奏使人蕩氣回腸,“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當這熟悉的旋律從銀幕上響起,在座的師生情不自禁地被它打動。
2.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將音樂教育普及到每位大學生之中。高職院校可利用各種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廣泛培養藝術人才,這些藝術人才深入系、班、寢室開展文藝活動,可將音樂教育普及到每一位高職學生。學校可組建合唱團、藝術團、音樂社、樂隊等社團,由音樂教師擔任指導教師,不定期地開展合唱比賽、歌手大賽、小型音樂會、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給愛好音樂、有藝術專長的學生提供舞臺,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欣賞。比如湖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組織的“走進藝術——湖北高校普及交響樂”活動,免費為各高校進行交響樂知識普及,各校師生在校園內就可以欣賞到專業樂團的演出,此項活動受到了高校師生的好評。
高職院校實施音樂教育需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