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工作要點范文
時間:2023-04-07 09:0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化部工作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文化?a業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的一個集合體。根據國家文產領導小組對文化產業的歸類劃分,文化產業共分十大類別:1、新聞出版;2、廣播電影電視;3、文化藝術服務;4、文化信息傳播服務;5、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6、文化休閑娛樂服務;7、工藝美術品生產;8、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9、文化用品的生產;10、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門歸口范疇有55個行業,分五大類型。
(一)文化部門的18個(7123音像制品出租、7491專業化設計
服務、8710文化創造與表演、8720藝術表演場館、8731圖書館、8740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8750博物館、8770群眾文化活動、8790其他文化娛樂活動、8911歌舞娛樂活動、8912電子游藝娛樂活動、8913網吧活動、8919其他室內娛樂活動、8941文化娛樂經紀人、8949其他文化藝術經紀、8990其他娛樂業、5182拍賣、6591數字內容服務)。
(二)廣播電影電視部門13個(5271家用視聽設備零售、6321
有線廣播電視傳輸服務、6322無線廣播電視傳輸服務、8610廣播、8620電視、8630電影及影視節目制作、8640電影和影視節目發行、8650電影放映、8660錄音制作、5137家用電器批發、5176電器設備批發、5178通訊及廣播電視設備批發、6330衛星傳輸服務)。
(三)新聞出版部門21個(2311書報刊印制、2312本冊印制、
2319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2320裝訂及印刷相關服務、2330記錄媒介復制、5143圖書批發、5144報刊批發、5145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批發、5243圖書、報刊零售、5244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零售、7122圖書出租、8510新聞業、8521圖書出版、8522報刊出版、8523期刊出版、8524音像制品出版、8525電子出版物出版、8529其他出版業、5181貿易、6510軟件開發、7250知識產權)。
(四)體育部門的2個(7121娛樂及體育設備出租、7299其他未列明商務服務業)。
(五)旅游部門的1個(7852游覽景區管理)。
二、目前全縣上規模文化旅游產業
5271家用視聽設備零售34家、事業1家、旅游方面5家、體育行業1家、文化行業41家、新聞出版行業27家,目前體量(GDP)在全州排名第一方陣。
三、文化旅游市場基礎狀況
我縣文化旅游市場共有88家(其中網吧27家、新聞出版32家、歌舞娛樂9家,動漫8家,旅游企業12家)。
四、管理與繁榮并舉,有序推進文化旅游業健康發展
加快完善市場結構,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有效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向合理化、集約化,規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
(一)創新人才機制建設,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創新用人機制,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建立競爭、激勵和分配約束機制。實行優惠政策和人才流動新機制,加大文化大旅游產業發展必須的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
(二)加強市場日常巡查,強化市場監管平臺管理。按照文化部、省、州文化部門對文化旅游市場目標管理考核新機制要求,一切以數據說話,那么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認真梳理工作要點,加強市場日常巡查,增強市場監管平臺數據的錄入工作;
(三)加強執法辦案力度,提升執法隊伍辦案能力。數量為“零”,談何質量。必須強化執法辦案,提升執法數量,發現查處一批重大案件,在執法辦案中,不斷提升執法隊伍學法、用法、執法辦案能力;沒有案件,執什么法。案源何來?市場巡查是尋找案源的有效途徑,企業以效益為目的,任何時候都有作弊行為,打擦邊球的僥幸心理和動機,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有不斷加強市場巡查,認真貫徹法律法規,到處都能尋出問題;
篇2
一、做好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
文化站內多功能室、培訓室、舞蹈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所等設施場地免費向群眾進行開放,書籍、報刊有序正常登記借閱,文化站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早上7:00---12:00點;下午14:00---18:00點,節假日實行錯時開放,開放時間完成率達到100%。
二、文化陣地建設工作
(一)完成綜合文化站原書畫室裝修改造,設立鎮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所,配套相應設施?(二)完成綜合文化站一樓大廳?圖書室提檔升級裝修改造工作?(三)配合區文體廣旅局對下轄的25個村(社區)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三、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文化站以鎮黨委政府工作為中心,積極組織和動員村、社區開展各種文藝演出、培訓、講座活動,進一步促進我鎮文化事業的發展。
四、加強文化市場、文物保護的監管
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掃黃打非”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網吧、KTV、游戲室等文娛場所的監管力度,建立安全臺帳,使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對轄區內的文物、旅游點,認真落實文化保護監護人,文物消防安全檢查臺賬、排查文物安全隱患,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五、加強培訓,提升業務水平
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技術培訓,組織文藝隊伍20多支,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活動2次,選派了業務素質優良的社區文化專干參加了市、區文化部門組織的“文化專干”“體育指導員”等培訓。共組織鎮文化專干培訓和交流活動5次,培訓人次50余人。
六、存在的問題
(一)綜合文化站沒有固定的場所,屬于借用金和公司的房子辦公,至搬遷到(原人社局)后,由于離城區較遠,交通不便,對群眾出行有所影響,造成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使用效率極低。(二)文藝骨干培訓請不到專業老師。我鎮文化站雖然配備了3名專兼職人員,但目前的人員專業性不強,對我鎮的文藝隊伍難以進行有效指導和培訓。(三)大量文體活動的開展受制約,各類文體活動的開展均為公益性事業,政府提供的經費有限,不足以保證必備的設施、設備。(四)綜合文化站利用率和管理還有待提高。
七、2021年工作計劃
篇3
藏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又是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朵奇葩。藏族傳統工藝在藏族人民漫長的生產勞動中形成和發展,是勞動者智慧的結晶,與藏族的日常生產生活的聯系極為緊密,并成為藏族人民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成為帶動藏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載體。但隨著現代社會日益科技化,民間傳統工藝正遭受嚴重的重創,面臨失傳的危機,因此,從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的保護與開發出發進行探討。
[關鍵詞]藏族;民間傳統工藝;保護
對于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的保護已經得到重視,像政府制定相應任務保證措施順利進行,2015年2月,文化部部長在與“兩會”代表座談《2013年文化工作要點》別提出,要“配合有關部門制定非遺產性保護稅收優惠政策”。但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由于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政府的發展中心就是為促進經濟增長,而民間傳統工藝因其自身是傾向于文化層面,不具備全方面服務經濟,因此,從中就有矛盾產生。如何進行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的保護與開發,使其符合發展規律,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專屬傳統工藝部門
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是藏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而創造出來的,受音樂、文化、宗教和風俗等因素影響,藏族的傳統手工藝是藏族文化產業和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傳統工藝的歷史悠久、品種多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觀賞收藏性,是藏族傳統文化的直接體現,并且表現出無法比擬無法復制的獨創性。現如今分為5大主行業,其余還有30多個小行業。可見藏族民間傳統工藝用途廣泛,其中一些產品像唐卡、藏毯、藏香等藏族傳統工藝在國外市場知名度提升,能對藏族經濟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而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正面臨尷尬的境地,就是沒有很好的專業部門進行管理,從而使這么多行業出產的產品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可以從這個方面出發,建立歸屬于傳統工藝的專業部門進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方針和措施,進行保護和開發。
二、通過教育機構傳承
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工藝技術無法傳承下去,藏族地區的傳統手工藝品精美絕倫,充分體現著藏族地區文化的民俗風情,像藏族人民使用的切瑪盒和孜卓意味深刻,造型精巧,還有掛在牧民婦女腰間的銀吊牌等裝飾品,都是很有文化價值的工藝品,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品如此獨特,消失實在是太可惜。因此,對于如何傳承和保護藏族傳統工藝技藝的做法,可以通過教育機構的教育作用,首先通過學校這一場所進行工藝教學是有效途徑之一。其次,民間傳統工藝高手通常都來自平常人家,而且婦女是主要來源之一,因此,通過黨群部門像婦聯部等來組織民間手工藝交流大會及培訓活動,使相互之間借鑒經驗。最后開展手工藝制造廠,增加就業人員,使民間傳統工藝傳承更廣。
三、旅游推動工藝品市場需求
是眾多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旅游業的推動帶來大量游客,也就帶來市場,增加對手工藝品的需求。而且旅游人員到旅游買回去的工藝品還能促進宣傳作用,加大藏族地區民間傳統工藝的影響力。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講,文化要想進一步發展,其核心就是進行文化創新,藏族民間傳統工藝品由于藏族地區文化豐富,因而上升空間仍然巨大,由于藏族的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使之藏族的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如今,藏族的歌舞演藝、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手工業為主的創意產業發展較為突出,其中民族手工業中的藏香唐卡最為顯著。因此,結合各方面進行文化創新,使藏族民間傳統工藝品賦予生命力,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藏族民間手工藝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處理的辦法就是要合理解決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既不能過度地開發,又不能盲目地保護,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藏族民間手工藝往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崇凱.地方經濟史[M].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2]丹增.文化產業發展論[M].人民出版社,2005.
篇4
然而,由于欠發達地區經濟建設任務相對繁重,在跨越發展、奮力趕超中往往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社會文化事業重視不夠,投入不多,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甚至成為欠發達地區軟實力增長的軟肋。如何讓欠發達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好于、快于經濟發展,在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成為擺在我們圖書館人面前的嚴峻問題。為此,筆者結合本職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后認為,欠發達地區圖書館事業要實現科學發展,必須不斷創新,主動作為,增強魅力,提升地位,以發揮政府投入的社會效益最大化為中心,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為己任。在黨的十七大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思想指引下,基層公共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的推進,因而,各地鄉鎮村居圖書館室網點的建設也緊緊跟上了時代步伐。本文中,筆者就欠發達地區鄉鎮村居的圖書館(室)建設,談一些個人看法。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圖書館;建設;對策
長期以來,在欠發達地區,地方經濟發展往往存在知識科技含量低的問題,這種先天不足的狀況應盡快得到改善。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勞動者的比重和相對重要性將極大地提高,使得人們自我發展和終身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不斷更新的知識更加渴求,而這一切恰恰與圖書館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圖書館在知識的學習、傳播、積累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所以隨著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知識意識的增強,圖書館的地位不會下降,相反應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提升欠發達地區的圖書館建設呢?
一、追求高效實用,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從表而上看,困擾貧困地區基層圖書館發展的因素是人力、財力、物力的薄弱,但實質還是領導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許多地方的領導只注重抓經濟建設而忽視了文化事業的建設,把文化事業當成可有可無的事情。特別是在我國,行政領導的任職實行的任期一般3―5年一任。有時為了在任期內創造“政績”往往追求短期效應,即使是對文化事業投入,也一般是對硬件投入,建設帶有標志性的建筑,重城輕農,重表輕里。缺乏發展的前瞻性和連續性。一些圖書館新建成不久各方面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一是開間小不便于管理和利用;二是采光不足,日常消耗和維護費用增加;三是功能布局不盡合理,影響各項服務功能的發揮,由于館舍很快已無法滿足需求,又重新提出遷建新館的建議,造成重復建設的事實;一些圖書館建設不考慮地方經濟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奢華,與發達地區攀比,隨意擴大投資,富麗堂皇的新館建成了,卻因無力支付工程款而交不了工,無法按期正常投運,一拖三年五載,新愛變舊寵。即便是投運了,也被高昂的消耗拖得精疲力盡。根本無力搞好資源建設,發揮不了應有的社會功能,更談不上高效實用。
因此,欠發達地區圖書館建設要奔著高效、實用的原則,走可持續發揮的道路,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無論決策者人動與否,都能連續執行下去,避免隨意性和短期行為。在具有前瞻性的建設規劃中,要避免過分追求豪華,把建設的重點放到資源建設和服務手段的現代化、信息化改造上,盡量縮小與發達地區的“數字鴻溝”,使有限的經費在“內存”充實上發揮作用。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奮斗。“龜兔賽跑”的寓言家喻戶曉,其中隱含的哲理就在于一種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不甘落后的精神,這種精神運用在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上,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二、推進鄉鎮、村(居)圖書館室建設,逐步形成網絡
1.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重點發展鄉鎮館電子閱覽室。鄉村圖書館(室)是農村圖書館的骨干力量。它的建設應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成果來重點發展鄉鎮館電子閱覽室,節省人力、物力。第一,通過與“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和縣級支中心聯網,可以使鄉鎮館的實際文獻數量增大幾倍乃至幾十、幾百倍,滿足不同層次、各類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第二,依托“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利用網絡,使農民能便捷的享受到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第三,節省了購書經費。購書的重點,可以放在讀者借閱量大的書籍上,借閱量少的可以利用網絡服務;第四,還可以帶來一些經濟效益。目前,電子化、網絡化是一個趨勢,鄉鎮館有電子閱覽室的為數不多,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鄉鎮館創辦電子閱覽室十分重要。此外,對于那些不具備建電子閱覽室和上網的鄉鎮,可以通過最簡單的配置(一臺投影儀和一套計算機設備),采用非在線的方式,由省、市、縣館針對農村特點制作不同內容、不同專題的文化信息免費提供給他們。
2.進行村圖書室建設。村圖書室是農村圖書館的基礎。它是直接向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前沿陣地,是公共圖書館在農村的延伸。對于它的建設要從本村實際出發,結合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特點,有的放矢,創辦具有地域特色、行業特色的圖書室。本鄉鎮、村工農業生產專業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的用書應當成為當地圖書室重點收藏用書,要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藏書體系,真正滿足本地區農民的需求。
三、加強領導,進一步重視農村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做好規劃。要爭取當地政府對農村圖書館(室)建設的政策傾斜,并與縣文化等有關職能部門搞好協調,確定一批辦館(室)的重點扶持對象,因地制宜,解決場地問題。在這方面,蒼南縣通過改建宗祠為文化中心(圖書閱覽室)的做法,值得推廣學習。
2.抓好隊伍。在鄉鎮,要明確文化員管理圖書館、室的具體職責。同時,也可動員村干部或吸收自愿者做兼職管理工作。政府財政部門應將農村圖書管理人員的薪酬加以考慮,以尊重他們的辛勤勞動。此外,要做好基層文化隊伍的人員培訓,并進行相關的考核、獎勵。
3.積蓄資源。市、縣圖書館應充分利用“流動圖書車”制度,加強對所轄的廣大鄉(鎮)、村(居)圖書館、室的圖書流通和業務輔導,并注重對區域性文獻資源的收集和整合開發,多鼓勵廣大干部、企業家及群眾向農村圖書館、室捐贈新、舊圖書,在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嘗試特色藏書建設。
4.開展讀書活動。應擴大對欠發達地區鄉鎮村居圖書館室網點的宣傳,省、市文化部門應將其列為新農村建設和自身建設的工作要點。如指導他們開展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讀書活動;鼓勵他們增強自信,積極組織參加上級舉辦的各類競賽、交流以及省、市、縣“讀書節”等活動。此外,策劃舉辦關于農村圖書館事業建設先進典型案例的媒體宣傳,不斷擴大社會影響。
四、結語
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的同仁們,主觀上也非常希望能擺脫因環境的困擾給事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眼下關鍵是要樹立改變環境的信心和勇氣,向政府積極建言獻策。同時希望政府的決策者們,從治窮先治愚的基點出發與圖書館(室)達成發展共識,上下齊心,繁榮文化,共同創造一個有利于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創造欠發達地區圖書館事業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方志詳《現代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與數學圖書館經營管理》
[2]蘇同敏《“人書互吃”狀況何日終結》――公共圖書館處境透視
[3]周景義,浙南欠發達地區農村圖書館事業建設初探•圖書館事業科學發展(論文集),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7
篇5
同志們:
今天是調整后的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內容十分重要。剛才,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和市民政局結合自身職能,就2006年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進行了述職。xx同道代表領導小組就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進行了工作回顧和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夸大四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同一思想,進一步增強做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看。黨中心歷來十分重視維護青少年正當權益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同道指出:“要以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抓手,果斷掃除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會丑惡現象,著力優化青少年景長環境。”“要從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的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犯罪題目。要明確責任、大力協同,綜合防治,通過教育和法制相結合,使未成年人犯罪題目得到明顯好轉”。在今年召開的湖北省青年工作會議上俞正聲同道指出:“要大力維護下崗失業青年、進城務工青年、殘疾青少年、輟學流浪青少年等特殊群體的正當權益,努力為青少年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市委書記黃關春同道多次在市委常委會上提出明確要求,各級、各部分要齊抓共管,以關愛、幫扶為重點,采取多種措施,為農村“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學習和心理上的實際困難。這些重要指示精神,充分體現了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的關愛,體現了對維護青少年正當權益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高度關注。
2006年,全市各地、各部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領導小組的同一部署,狠抓落實,預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形勢依然嚴重。在今年全省綜治委全會上通報的全省地市州的群眾安全感暗訪調查中,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危機感普遍排在十個突出題目的第2至5位。xx市排在第2位。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作案職員中14—17歲未成年人分別占全部犯罪人數的23.4%、17.6%、22.6%;的未成年人分別占19.1%、14.5%、18.9%。07年上半年輕少年違法犯罪又呈上升趨勢,特別是青少年違法犯罪在團伙(-范.文庫天天更新的免費)化、智能化、低齡化以及暴力性、盲目性、模仿性、沖動性、偶發性的基礎上,又呈現出了新的特點:一是閑散青少年等群體違法犯罪凸顯。閑散青少年占青少年犯罪人數的54.2%,成為青少年犯罪的主體。今年3月,發生在xx的系列脅迫在校學生賣***案,龍某等五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為社會閑散青少年。二是14至17歲青少年犯罪狀況日益突出。今年6月17日發生在xx縣王店鎮某中學致2名初中生被刺傷的校園暴力案件,犯罪嫌疑人胡某是年僅14歲的7年級學生。三是侵犯財產犯罪嚴重。城區進室盜竊、偷盜機動車等以侵財為目的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多。四是因非法網吧、等不良因素導致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五是家庭題目和失學輟學題目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明顯。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青少年違法犯罪仍將呈高發態勢,誘發滋生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從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高度,從構建和諧xx的高度,從控制和消除“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因素”進手,加夸大查研究、協調配合、區域聯動,進步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突出重點,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校和社區是青少年學習、生活、娛樂和就業的重要場所,也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維護青少年正當權益的重要陣地。學校、社區的主管單位和有關部分要從領導、組織、機構、措施等方
要充分發揮學校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功能。一是進一步加強學校教育功能,引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青少年思想活躍、思維靈敏,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也最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腐蝕。教育部分和學校要發揮主渠道作用,認真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任務,大力宣傳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和體驗教育活動,認真開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孝文化的宣傳,幫助青少年進步辨別是非善惡妍媸的能力,樹立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和明禮取信的基本準則。二是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司法機關的聯系,進步青少年法律意識和自護能力。全市中小學、農村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配備率要達到100%,推進法制教育計劃、教材、師資和課時“四落實”。學校要配合司法部分廣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使廣大青少年主動學法、知法、遵法、用法。配合政法等部分加強青少年警示教育,教育青少年闊別犯罪。聯合公安等部分圍繞治安防范、心理健康、習慣養成等主題,宣傳自護知識,進步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意識和能力。三是進一步加強學校對邊沿學生的幫扶,避免其過早流進社會形成閑散職員。學校要指定教師對邊沿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在學習、生活、心理上進行關愛。要進行耐心細致地教導,端正其品行,激發其學習熱情,消除其自卑心理,促進他們迅速轉化。
要嚴格落實規范中小學校開除、勸退學生的相關措施,對處分條件及審批程序做出嚴格規定,防止和減少輟學、失學人數的上升。避免未成年人過早踏進社會,對社會治安造成潛伏影響。四是進一步加強學校同家長的聯系,填補監管空缺和盲點。學校要加強對進城務工青年未成年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服刑職員未成年子女等弱勢群體的關愛。要經常將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通報家長,并通過“家長學校”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給予指導。
充分發揮社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功能。一是加強“四無”社區創建,不斷優化青少年景長社區環境。往年,團市委聯合公安、教育、民政、衛生等10家單位開展“四無”社區創建活動,全市第一批8個省級創建社區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還將有4個社區要納進創建行列,希看有關單位積極配合,認真開展“百崗百區千千結維權行動”,加強青少年維權崗同社區、題目青少年結對,實現維權崗的預警和預防作用,落實關愛、幫扶措施。二是加強社區教育,進步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按照“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在社區中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教育資源要向社區延伸,通過開放教育陣地,為社區學校提供師資等方式,服務青少年的成長成才需求。三是加強社區青少年事務治理,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建立社區青少年治理檔案。加強對特殊青少年群體的治理。做到社區殊青少年群體的生活有人問,思想工作有人做,發生題目有人管,碰到困難有人幫。對殘疾、下崗以及因父母服刑、吸毒而無法獲得正常家庭監護的困難青少年,要開展“一助一”、“多助一”結對幫)困服務,解決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對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要制定社區綜合幫教措施,安排專人開展結對幫教,矯治其不良行為。四是完善社區服務內容,滿足青少年景長的基本需求。加強社區青少年教育培訓。要聯合勞動、教育、工商等部分開展職業培訓、職業先容、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輟學、失學和學習有困難的青少年完成學業。
通過在學校和社區建立較為完備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組織網絡,建設專兼職相結合的青少年工作隊伍,健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工作機制,實現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效預防和控制,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三、履行職責,形成協力,進一步進步預
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參與性和廣泛性
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能和工作實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題目,預防和打擊相結合,部分聯動和社會參與相結合。
加強對涉及青少年案件的協調。公檢法司部分要堅持聯席會議和通報制度,在偵查、、審判、交付執行過程中加強合作,一方面加大對青少年正當權益的維護,另一方面積極拯救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公安部分要加強對侵害青少年正當權益案件的偵查和打擊力度。運用青少年維權崗做好對被處非監禁刑、刑釋解教和有稍微違法行為青少年的幫教工作。加強禁毒工作力度,結合“6、26”國際禁毒日,通過培訓班、志愿者服務隊等形式開展禁毒知識宣傳。加強對重點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切實構筑青少年反的社會防線。檢察部分要貫徹“教育、感化、拯救”方針、“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和“寬嚴相濟”原則,探索審查批捕、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辦法,依法保障其訴訟權利。協助做好對依法不捕、不訴未成年人的幫教轉化。人民法院要嚴格執行《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不斷健全完善少年法庭,抓好庭前、庭審、庭后教育,推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預防和審判工作。司法部分要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傳,貫徹監獄和勞教工作方針,進步對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改造質量。
加強對青少年弱勢群體救助。民政部分要加強社會救助工作,加大困難青少年低保覆蓋面。推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建設和治理,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分配合、社會參與”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的機制。采用孤殘兒童家庭寄養模式,關愛孤殘兒童。
加強對青少年就學就業幫扶。教育部分要認真開展“春雨工程”。加強督促縣市區、鄉鎮基層落實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關愛措施。督促“兩免一補”政策落實,保障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共青團、婦聯要深進實施“希看工程”、“春蕾計劃”,幫扶救助青少年就學。建設、勞動保障部分要加強對進城務工青年勞動保護法律規宣傳和就業指導。針對當前進城務工青年正當權益受侵害的現象,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加強對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和文化市場整治。教育、公安、工商、文化部分要深進實施中小學校“校園凈化工程”,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進一步優化校園及周邊環境;文化、工商部分要繼續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大力整頓文化市場。特別是要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網吧,下半年將組織相關部分對網吧經營情況進行一次徹底整治,要進一步加強對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治理,
通過開展“零點行動”、聘請網吧義務監視員等措施,從技術和監視層面解決違規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等突出題目。
加強預防工作社會化參與。要結合預防工作實際,將工作機構向基層延伸,加強進城務工青年法律援助中心、未成年人維權中心、青少年維權崗同基層的聯系。加強預防工作隊伍建設,調動廣大青年志愿者、社區離退休老同道等社會氣力參與。
加強預防工作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的氣力,廣泛深進宣傳各地、各部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好作法、好經驗、好典型。特別是通過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杰出(優秀)青年衛士等評選活動,在社會上積極推廣維護青少年正當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強化示范引導,形玉成社會都積極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領導,轉變作風,促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任務全面落實
各地、各部分必須樹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大局和全局意識,切實轉變作風,推動預防和維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1、加強領導,強化保障。各地、各部分主抓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同道,一定要秉持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高度負責的正確態度,胸懷關愛子女和兄弟姐妹般的真摯感情,來高度重視、認真落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要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及時把握工作動態,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題目。要進一步加強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建設,充實氣力,切實發揮作用。要進一步加大對預防工作經費的保障力度,將預防工作經費納進財政預算并撥付到位。
2、開展調研,積極創新。各地、各部分要深進基層,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留守兒童關愛、青少年維權崗創建等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專題開展調研。要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快12355服務熱線向12355服務臺的過渡,通過電話、網絡等通訊手段、社區服務等實踐手段,促進預防工作開展。
篇6
關鍵詞:三網融合 政府信息 增值利用
中圖分類號: G258.2 D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2-0075-06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Public Sec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Oriented
Abstract Public sectors produce massi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uring the process to perform their public duties. The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areas of public life, such as law, politics, culture, education, population, society and so on, which are of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But for a long period, this information is outside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library. Fortunately, the appearance of triple play has provided a good opportunity for libraries to develop value-added reuse of this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Keywords triple play;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value-added use
1 研究背景
政府等公共部門在履行公共任務過程中產出了海量有價值信息。這些信息涉及法律、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社會等與公共生活密切的領域,是具有重要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寶貴資源。但是長期以來,這些資源游離于圖書館信息組織之外。其中主要原因是公共部門分屬不同系統,資源難以有效組織。例如廣播資源不能在互聯網流動。公共圖書館很難按用戶要求提供服務,目前只有少數圖書館開展文本信息服務。三網融合為公共部門信息增值利用創造了條件。但是,開發利用這些豐富資源的關鍵是信息組織問題,即如何使這些豐富的資源與圖書館本地服務系統融合的問題。公共部門信息資源分屬不同系統,使信息缺乏標準化規范,不同部門和網絡平臺之間存在信息孤島,造成政府信息資源難以融合。許多優質的資源不能在內容提供人、圖書館、公眾之間實現跨平臺服務。三網融合的推進,無疑為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創造了優良環境。如何利用三網融合的機遇實現公共部門信息的增值利用,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信息資源的表達、格式、標準等問題,這些問題可歸納為信息組織問題。因此,本文旨在從政府信息組織的視角,對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對策建議。
2 文獻綜述
三網融合為信息資源的深度、多途徑增值利用創造了條件。學術界對信息資源增值利用服務,包括政府信息資源的增值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電信網[1][2]、互聯網[3]和圖書館等多個不同領域,并各自從自身利益發展的視角對信息增值服務發展模式進行研究[4]。王曉琳[5]探討了我國政府信息增值服務的外包模式,闡釋了政府直接從事信息增值服務的困難和障礙,并對政府信息增值服務外包模式的可行性及其問題進行了分析。馬桂艷等[6]在分析我國政府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基礎上,探討了政府壟斷開發模式和信息增值服務外包模式,并建議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和采用多元化信息開發模式及供給體系等政府信息資源開發模式的新途徑。在政府信息增值服務的機制上,周毅[7]認為政府機制、社會機制和市場機制是政府信息增值服務運作機制的可能選擇。周濤[8]則認為應該構建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信息資源、法律法規、社會、經濟和技術保障機制,同時建立科學的反饋機制。目前三網融合環境下政府信息增值的成果數量不多,但均十分重視從政府信息組織的研究。
而在政府信息資源組織上,學界也有相關研究成果。一方面,通過介紹國外先進的政府信息組織方式,借鑒成功經驗。羅昊[9]深入研究了GILS和DC-Government兩種主要的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曹樹金等[10]對這兩種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做出了多方面的比較,認為GILSD在元數據的專業元素設置和應用實施成熟度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是DC-Government由于采用DC核心集的擴展應用有利于政府信息元數據的擴展性、互操作性和資源發現功能的實現,因此DC-Government將占據未來政府信息資源描述領域的主流地位,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分析總結我國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等標準化的現狀,提出相關改進意見。張承偉[11]提出,我國構建政府信息描述型元數據有12個元數據項,10 項與DC 相對應。[11]羅昊提到國內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的研究與應用,應密切關注DC與DC Government 研究進展,在此基礎上充分引進這些成熟規范的編碼體系并將其中的元素有機組合,從而形成適應中文資源特點與具體應用需求的應用規范, 提高互操作性。
綜上所述,盡管目前單獨研究三網融合或政府信息增值的成果數量較多,但尚未有結合三網融合背景的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研究成果。為此,針對眼下三網融合的必然趨勢,研究在此環境下我國政府信息增值利用在融合環境下的需求特點和存在問題,從政府信息組織的角度,探究政府信息在融合環境下的實現增值利用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3 研究過程與方法
為了探索三網融合環境下政府信息資源的組織策略,筆者主要采用了文獻分析法和網絡調研法展開調查。一方面,通過訪問各大主要學術數據庫,檢索政府信息組織的相關文章,了解政府信息組織的研究現狀和障礙;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訪問各大政府網站了解目前我國政府信息組織的現狀,結合實際需求歸納出公共部門政府信息增值開發對政府信息組織的要求,從而提出可行性的對策。
4 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組織方法的現狀
4.1 方式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章中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和程序的闡釋是“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等場所、設施,公開政府信息。”
盡管從政策上鼓勵政府信息通過多元化的途徑公開,但就現實情況而言,我國政府信息的方式仍較為單一,自從1999 年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以來,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基本上是通過政府各級部門的門戶網站來實現的。如《深圳市政府信息網上公開辦法》明確指出:“網上公開是指將政府信息與國際互聯網相聯的深圳市政府的公開信息網絡上給予。”這一規定基本把通過互聯網上的非政府網站以及其他公開政府信息的方式排除在外。類似的還有廣州市和上海市都規定“用互聯網上的政府網站”來公開政府信息。
雖然,通過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有保證信息公開的嚴肅性等諸多優勢,但是這種單一的公開方式卻不利于政府信息的傳播。對于不太喜歡上政府網站或者沒有電腦的人群而言,政府信息就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尤其是隨著三網融合的發展,這種單一的政府門戶網站方式將顯現出較大的弊端,使政府信息被動的失去了因網絡融合而快速增長的移動手機和數字電視用戶,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利用政府信息的受眾數量。為了縮小數字鴻溝,擴大政府信息的公眾利用范圍,不少國家率先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早在1999年英國的網絡普及率僅為22%,為此英國政府考慮除了互聯網之外,普及數碼電視,并且把在英國廣泛使用的電話呼叫中心、基礎游戲機等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的服務終端。在我國,三網融合的試點城市上海也在積極的探索新型的政府信息公開方式。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2011年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12]中指出,將嘗試開展手機短信或彩信群發、電子郵件推送、數字電視政務公開頻道、便民終端機等方式,主動各類政府信息,進一步方便群眾知情知政。對于我國而言,為了充分利用三網融合帶了的機遇,擴大信息受眾面,政府信息急需打破單一的方式,采用立體式的政府信息公開模式。
4.2 元數據
為了使政府信息能夠流暢的在融合環境下的各個平臺公布和提供利用,必須利用統一標準對政府信息進行描述和著錄,因此開展專門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數據描述研究也成了實現三網融合下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關鍵。
對于我國政府信息資源的元數據標準,早在實施政府信息公告工程之初以政策的形式予以規定。200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頒布了《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實施指引(試行)》中對核心元數據的定義是描述政府信息公開信息特征的基本屬性的集合,適用于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的編目、建庫、和查詢;并根據此前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和檢索查閱政府信息的需要,設定14個核心元數據,其中包括索引號、名稱、生產日期、機構、信息分類、著錄日期6個必選項,文號、關鍵詞、語種3個條件必選項,內容描述、有效期、相關信息、在線鏈接地址、信息格式5個可選項。另外,2008年3月實施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系列國家標準GB/T 21063.4-2007中規定政務信息的6個必選核心元數據包括信息資源名稱、信息資源摘要、信息資源提供方、信息資源分類、信息資源標識符、元數據標識符,6個可選核心元數據包括信息資源日期、關鍵詞說明、在線資源鏈接地址、服務信息、元數據維護方、元數據更新日期。僅從國家的元數據標準政策來看,我國政府信息的元數據標準并沒有得到完全的統一和規范,這樣使得地方政府信息的元數據格式更是多樣化和自主化,不利于政府信息資源的統一描述,進而阻礙政府信息在三網融合環境下實現信息集成和跨平臺互操作。
4.3 目錄分類體系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章第十九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編制、公布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并及時更新。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應當包括政府信息的分類、編排體系、獲取方式,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名稱、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箱等內容。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應當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稱、內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內容。”
對于政府信息的分類,《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實施指引(試行)》中定義的政府信息分類是指根據信息內容的屬性或特征把政府信息劃分為若干類別,并建立起一定的分類體系和排列順序。目前,適合政府信息目錄的分類體系主要有四種類型,即依據政府信息內容屬性的主題分類、依據政府信息負責單位的機構分類、依據政府信息外部屬性的體裁分類和依據政府信息所針對的群體受眾的服務對象分類。其中主題分類是我國政府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的基本分類方法,盡管政府信息的分類標準有較早的政策規范,但是在實際的執行中卻不盡人意。在《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實施指引》中擬定政府信息一級類目22個,二級類目124個;而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系列國家標準GB/T 21063.4-2007中規定,信息資源主題分類包括21個一級類目和133個二級類目。縱觀我國各級政府信息網站,其對于政府信息的主題分類原則多有自身的一套標準,不同政府部門和地區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例如同樣為三網融合第一批試點城市的武漢和上海的政府辦公廳網站,僅從其網站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中所設的一級類目的數量、名稱和內容來看,武漢市下設 23個一級類目,上海市下設30個一級類目,并且這些類目中只有9個類目忽略類目名稱的差異,而類目內容兩市是一致的。
5 公共部門信息增值開發對政府信息組織的要求
5.1 適應數字化信息開發
當前,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互聯網、手機、廣播電視等數字終端,根據自身的特定需求獲取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數字化信息資源。政府信息的組織方式也應該適應這一特點。調查顯示,通過政府網站獲取政府信息的美國公民人數在兩年內增長率高達70%,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已經成為網絡公民(E-citizen)。該調查同時發現,偏好通過網絡獲取數字化信息資源的人群日益增多,網民結構越來越趨近現實生活中的公民結構[13]。對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的組織應適應公眾數字化需求。
5.2 適應無縫信息獲取
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組織應有利于圖書館將豐富的外部資源融于圖書館本地資源,成為圖書館資源的重要造成部分。政府信息的無縫集成是電子政府追求的理想目標和最終方向。早在2001年,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DPEPA/UNDESA)與美國公共管理協會(ASAP)均將政府信息的無縫集成定義為電子政府發展的重要階段與成熟的標志。同時,社會信息資源的無縫隙整合,組織的運行成本趨于零,服務個性化和即時反應也將成為衡量信息社會高級發展階段中任何一個政府組織信息化成熟度的主要標志[14]。在融合的信息環境下,公眾希望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物理限制,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意的信息途徑和方式獲得想要的政府信息資源,使公眾能夠真正享受全天候不間斷的政府信息資源獲取與服務。信息組織應通過拓展服務平臺,滿足網絡融合環境下無縫式的服務,使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電視、手機等任意終端享受到任意時點的實時服務。
5.3 適應多元化信息服務需求
三網融合后,政府信息的內容和載體形式將會得到大范圍的擴充,能夠實現整合文字、圖像、音視頻、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等全部資源,同時這些內容可以通過手機、電視和計算機等任意用戶終端,擴展為信息出版、信息搜索、信息交換等服務。在三網融合的環境下,用戶對信息資源和服務的需求結構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艾瑞集團咨詢集團2010年的網絡視頻相關調查結果表明,網絡視頻用戶快速增長。
知識服務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公共圖書館的專業優勢,一方面可以利用公共圖書館為政府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指南、索引、網絡導航等,對政府信息進行科學的組織;另一方面,更可以通過公共圖書館為用戶獲取知識服務,幫助用戶搜集、篩選、整合政府信息資源。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圖書館行業組織都設有專門的政府信息分組,例如國際圖聯特別設立了政府信息服務和官方出版部門;中國圖書館學會也把政府信息增值工作納入日程,并積極與國務院法制辦、文化部等政府部門開展交流合作[15]。目前國內已有若干圖書館推出了專門的政府信息服務,并積極采用三網融合提供的新技術和新平臺。例如國家圖書館的“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16],開創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對政府信息資源整合與利用的先河。
5.4 適應增值產品與服務的需要
通過充分利用三網融合提供的海量信息內容和多元化平臺,實現政府信息的增值開發和利用,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信息組織方案必須適應投資的需要,有利于形成信息增值業務。如在數據庫增值服務方面,信息組織應有利于整合各職能部門政府信息制作政府信息數據庫,既滿足公眾瀏覽和檢索政府信息的需求,又可以實現政府信息跨部門的集成形成新型增值業務。目前福建省政府辦公廳、省林業廳等29個廳局完成政府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標準化改造,建立了包括統計、測繪、地質、檔案、氣象五個部門基礎數據庫在內的各類政府信息數據庫100多個,達到了TB級信息資源的整合與應用,其中79個政府信息數據庫向授權用戶開放;并且完成68個省直部門信息資源的調查和整合,實現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再如移動信息獲取服務與政府資源的對接中也要求信息組織標準的協調,增值設備制造也要考慮信息組織方法的識別問題。
6 公共部門信息組織策略建議
6.1 元數據規范應適應圖書館對資源的發現
政府信息元數據常用來描述政府信息的存在性及所在位置,確定政府信息的可用性,同時描述獲取政府信息的手段、政府信息的來源、完整性和安全性等信息。為了使政府信息能夠流暢的在融合環境下的各個平臺公布和提供利用,必須利用統一標準對政府信息進行描述和著錄,因此專門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數據是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關鍵。200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實施指引(試行)》對核心元數據進行了定義。設定了14個核心元素據,其中包括6個必選項3個條件必選項及5個可選項。但是我國另一標準《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GB/T 21063.4-2007)則規定了政務信息的6個必選核心元數據項與6個可選核心元數據。僅從國家的元數據標準政策來看,我國政府信息公開與電子政務就存在兩套元數據標準,不利于圖書館信息發現與組織集成。
很顯然,傳統的政府信息組織方式已經無法全面滿足圖書館對資源的加工、組織與查詢需求。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的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3億[17]。調查數據說明,政府信息資源建設應該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滿足廣大網民利用寬帶或手機等媒介獲取數字化政府信息的需求。元數據規范滿足移動用戶需要是必然趨勢。
6.2 信息組織方式應適應互操作要求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我國目前的政府信息公開主要采用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等場所、設施,公開政府信息。這些規定表明,目前的信息組織主要是為了適應法定的公開方式,因此信息組織存在多樣性與非規范性。就現實情況而言,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基本上是通過政府各級部門的門戶網站來實現的。這種方式為快速增長的移動手機和數字電視用戶通過三網融合獲取信息帶來了機遇,但信息組織的非規范性為融合網絡環境下的開發利用帶來了障礙。
2002年,方志遠博士通過研究發現,網絡時代一個成功的政府信息平臺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具備較好的互操作性[18]。尤其是對于三網融合中不同業務和信息的相互串聯,政府信息的組織需要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方便公眾跨平臺獲取政府信息。這樣就需要統一的政府信息元數據對政府信息的描述進行規范,從而實現政府信息在不同操作平臺、異構數據庫間的信息交換、集成、共建共享和提供服務。
當前要讓政府信息組織適應三網融合下互操作的要求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由于我國大量的政府信息仍然是未經增值加工的原始資源,既沒有統一的信息存儲格式,又沒有進行統一的信息描述,給信息的查詢和跨平臺應用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實現政府信息的互操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建立統一的政府信息元數據標準,利用統一的元數據對政府信息進行規范性描述,提供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效率。例如,美國政府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分布式政府信息定位服務(GILS)”[19]項目的建設。那么我國要推進政府信息資源組織方式的變革,實現政府信息組織的互操作,除了有統一的政府信息資源描述規范外,還應該廣泛推進廣大公眾用戶參與政府信息組織,綜合運用用戶自標引、信息資源門戶、主題樹、Wiki、Blog等新興的基于用戶參與的社會性信息資源組織方式,提高用戶參與率,促進政府信息資源在互操作基礎上的本地融合。
6.3 信息組織模式應適應信息資源的跨媒體服務
根據聯合國2010年度的全球數字政府調查報告顯示,手機、寬帶和無線網絡的迅速發展,給政府信息的傳播和使用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特別是對于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過去十年移動手機用戶的使用量大幅增長,隨之產生的移動信息業務也顯示出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政府并沒有充分運用此類信息技術提供有效的政府公共信息傳遞服務[20]。因此,對于仍處于發展中的我國而言,三網融合所帶來的新技術和新平臺將是通過提供具有融合特點的個性化服務來擴大政府信息影響力和利用率的大好機遇。
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實現的三網融合將形成全新的信息媒介平臺和服務方式,各種網絡視頻點播、數字電視、手機移動應用等新型服務應運而生。政府應該考慮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條件和信息融合業務,拓展新的政府信息公開和增值利用渠道與手段,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滿足公眾信息需求的個性化政府信息服務。除了傳統的通過聲訊政府熱線電話、電子信息屏、政府電子信箱和門戶網站等渠道提供政府信息服務之外,政府還可以利用三網融合環境下的新業務和服務。例如,通過融合了電視業務和電信業務特點的互聯網電視(IPTV)使公眾能夠按需觀看時政新聞、政務分析等政府相關信息節目。通過基于寬帶技術實現電腦與電腦、電腦與電話、電話與電話之間通話業務的寬帶電話(VOIP),由于無須搭建專屬網絡,運營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公眾的互動交流通話資費成本。通過手機移動平臺的政府信息,可以使范圍更廣的受眾用手機上網或下載手機移動客戶端就可以瀏覽各類政府信息及辦理行政相關業務。那么,在統一的政府信息資源組織模式下,采取統一的標準,規范政府信息資源的元數據、描述格式、數據形態等具體的信息組織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實現互聯網、電視網和廣播網之間的跨媒體服務。
6.4 信息組織目錄體系適應資源融合需要
如今,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全媒體”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發展戰略中最熱門的口號。“全媒體”策略既可以理解為“以融合業務系統和多功能融合終端為支撐,在大同數字電視網與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集文字、圖片、超文本、音頻、視頻、監控等為一體的多種媒體服務,打造權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體形態,實現娛樂和信息的綜合服務及推薦交換”;又可以解讀為“是從傳播介質化和產業流程再造的角度,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戶外視屏、電子移動報等多種媒體形態的符合”[21]。
政府也應該適應這種融合需求,將政府信息資源融于本地、進行充分的信息整合,實現政府信息資源的集成化。一方面,通過政府信息內容的集成,將由于行政分割而分散在不同部門類型繁多、存儲介質多樣的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政府信息的集中管理、高度共享和協同工作。例如,可以將分散在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紙質及數字化的涉及企業的政府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企業信息集成庫,便于通過“全媒體”環境下的多樣化媒介進行傳播、提供公眾利用。另一方面,通過平臺和信息終端的集成,使政府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數字電視、移動手機通信等多樣化的途徑為公眾所獲取,從而消除政府信息的條塊分割而造成的“信息孤島”,同時消除“數字鴻溝”,保障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鄭.電信增值信息服務若干問題研究[J].現代情報,2009,29(11):182-185.
[2]王秀新.中國移動通信行業增值服務發展模式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5.
[3]朱建偉.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價值服務模式分析[J].現代情報.2008,(2):73-80.
[4]嚴青云.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增值服務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6,(14):61-63/67.
[5]王曉琳.我國政府信息增值服務外包模式初探[J].浙江檔案,2008,(4):23-25.
[6]馬桂艷等.我國政府信息資源開發模式比較與評價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32(2).
[7]周毅.論政府信息增值服務及其運行機制的創新[J].圖書館情報工作,2008,52(1).
[8]周濤.政府信息增值利用保障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09,41(3).
[9]羅昊.兩種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的分析與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新世紀圖書館,2003,(2).
[10]曹樹金等.論政府信息資源的元數據標準[J] .情報學報,2004,(12).
[11]張承偉,賴洪波.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的描述方法[J].情報科學,2007,( 6).
[12]上海市政府辦公廳:2011年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EA/OL].[2011-04-01]..2011-04-01.
[13]Christy Oglesty CNN. Study: More Americans become e-citizens [EB/OL].[2011-04-01].省略/2002-04-03/tech/government.internet_1_web-sites
-online-population-users-visit?_s=PM:TECH.20.
[14]焦寶文.全球電子政府發展概況[M].北京: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5.
[15]博秀蘭.公共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增值服務中的社會效用——以知識管理為視角[J].圖書館論壇,2011,31(1):111-113.
[16]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臺[EB/OL].[2011-12
-11]..
[18]Zhiyuan Fang. E-Government in Digital Era: Concept, Practice,and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puter,The Internet and Management,2002,(10):1-22.
[19]陳傳夫,黃璇.政府信息資源增值利用研究[J].情報科學,2008,(7):963-966.
[20]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10[EB/OL].[2011-04-22].http://www2.省略/egovkb/global_reports/10repor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