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辭職信范文

時間:2023-03-18 11:52: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司機辭職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司機辭職信

篇1

你們好!在單位工作近兩年時間,對我們單位的一切已經心存很深的感情。也非常感謝領導和同事在這近兩年時間里給予我的關心和幫助。在給王主任開車的這段時間,深切的感到對工作的不到位,但我也在盡全力學習和改進。雖然有很多方面都沒能做的很好,但在王主任的耐心指導授予下我不僅有了進步,而且還學到很多為禮儀方面的知識,我想這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會給我帶來很大幫助。再次感謝王主任對我工作上的幫助。

雖然感情上有些許舍不得離開,但為了讓自己在還年輕的時候多嘗試一下多給自己一些鍛煉的機會,我想在今天辭去所任職務,去選擇一項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人需要不斷的發展、進步、完善。作為一個臨時工,我覺得我再這樣工作下去的意義并不大,我想各位領導也很了解我現在的想法。

我明白交接工作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我會像以前一樣盡職盡責做好每一項工作,順利完成工作交接。

篇2

很抱歉因此報告而擾了您們,歲月如逝,茫然回首,本人已在三和效力三載又一月之余,由當初女兒的尚未出生到如今能清晰喊我爸爸,可謂斗轉星移,彈指一揮。本人更是由剛入職時的一無所知到如今的知人熟物,這期間固然少不了自己之努力,但更離不開公司領導及同事之熱情幫助,對此,本人深懷感激而不能忘矣。

與三和攜手走過三年光景,記錄點滴,領悟到的不單單是工作,更多的是只可用心體會的人之性情,正如領導所言,認真是一種態度,工作是一面鏡子,能照出自己,亦可映出他人,孰之優劣,何需言之。

捫心自問,回首三載,雖從不敢在工作上有怠,可終因自己愚鈍而不能盡趨完美,追其緣由,原因只有一個,無真才實學所至也。自知自己能力不濟,終不能掩耳盜鈴,自欺其人,故思索再三,惟辭呈才為上策。

公司之發展,企業之興衰,惟系人才為根本,既然毫無建樹,不能勝任,再占其位,實不知恥愧,故本人慎重辭去財務經理助理之職,本人有愧在其位而不能為公司領導更好的分擔點滴,惟讓能者盡顯其能,智者盡揮其智,則公司興,事業興。天下之大,人才之多,勝于我者何只萬萬千,本人絕不敢以己之私而損公司之利。對公司,領導不可不忠,但不能愚忠。放棄是為了重新揚起希望之風帆,堅忍才能積蓄力量,抱怨詛咒無濟于事,淪喪的更是大樹之精神,人不該甘于貧窮,但更不能因為想改變貧困而失之品格,于人于事,遵循行止無愧天下,褒貶自有春秋,足亦,我就是我。正如前人所言,無比人更高之山,無比腳更長之路,無比學更廣之海,學海浩淼,畢生能求之一瓢足亦。

三和三年,有辱公司及領導之所望,本人深感愧疚,萬望見諒,本人深知己已屬而立之年之人,自己及社會所給機會亦不多,艱難困苦本是人生良師,身出貧寒之地,自幼不懼困境,只要生命尚存,終不至流落街頭,客死他鄉!

篇3

由于個人未來發展的原因,今天是我在QSMC工作的最后一天,非常感謝各位同仁和朋友一直以來對我工作的支持和協助,在此衷心的說聲謝謝!

首先感謝QSMC給我的一次工作的機會,非常感謝董事長黃健堂先生在百忙中對我親自面試和加薪,非常感謝NB2/5工程部林佳鴻先生在十分繁忙的間隙給我面試機會!使我能獲得3年半的穩定工作!非常感謝NB2工程部陳國振先生對我在工作中的悉心點撥,沒有你們的協助,我不可能在QSMC順利的工作,再次衷心的謝謝你們!同時感謝NB2BIL工程課的各位兄弟姐妹,是你們真誠陪伴我度過在QSMC的每一天,使我充實堅強而且更加成熟!感謝其他協助部門兄弟姐妹的真誠協作,使我們的工作能順利完成!沒有QSMC提供的這份3年半穩定的工作,我不可能在上海這片熱土打拼,我不可能每年有時間邀不識字的雙親來上海小住2月,以解每年只能回家2次的難舍親情!沒有這份穩定的工作,我不可能認識如此多優秀的員工和主管!我不可能成熟和長大,不可能認識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斗,而是抉擇!不知不覺來QSMC已經三年半了,從25歲一晃就28歲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在QSMC停留;此時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我知道,離開QSMC我一定會依依不舍,也許還會流淚!但我相信,流淚和不舍后會更堅強和自信!因為人生的路還很漫長,而我必須認真面對和正確把握!

在此提一些不足之處,望能引起有良知相關部門高級管理人員稍微解決和改進!

1)公司人才流動性太高,許多優秀同仁工作2-3年都流失掉了,據我所知很大一部分人新的工作薪水都比QSMC要高100%以上,而在QSMC已經工作和正在工作的同仁能在2-3年內加薪30-40%的寥寥無幾?

2)公司的飯菜越來越難吃了,冬瓜玉米都開始蒸著吃了,員工中餐晚餐自掏腰包吃泡面,自帶或買辣菜的越來越多,可能公司的伙食連2.5元的泡面都不值!夜班更差!

3)其次公司揚善懲惡機制不夠健全,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人在公司義務獻血,難道只是在真善美上一筆帶過?我們以前學校組織獻血,尚且是非贏利機構能給每人300元獎勵,而公司年贏利幾億到十幾億美金或更多,在真善美上一筆帶過。公司每年都有員工患白血病或其它絕癥,來之前體檢OK,而工作一段時間后忽聞特殊疾病,奇怪?每年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同仁員工自行捐款,從來沒有看見非同仁捐款的報道。公司年贏利幾億到十幾億美金或更多,在真善美上一筆帶過的只是員工捐款?

4)公司最底層的員工命運是悲慘的,F1和F2廠區SMTF/T測試人員每天都是站著工作8-12小時,中間休息十分鐘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她們是人也是別人的子女,只是不是公司高級行政管理人員的子女;難道一貫宣揚真善美的公司,3年半或更長時間一直視而不見?還是要節約成本,從來沒有考慮過?實習報告網

5)公司相關部門管理能力不佳,如果SQE,IQC部門能充分顯示工作能力,PE,EE工作會輕松很多,QSMC是用美金買廠商良品的,居然有廠商交不良品,不良品被PE,EE禁用后,廠商居然可以將不良品重新打包給QSMC再次使用,在懲罰廠商費用時,廠商居然可以拒簽,為什么財務不能直接扣款?那些不良品浪費了我們多少工時,人力物力,財力,難道QSMC一直是消耗廠商不良品的場所?

6)如果真善美,不能詮釋直真,至善,至美的真諦,而繼續用千萬辛苦員工的汗水,去宣揚極少數高階主管收集奢侈的琴棋書畫或其它,會繼續讓人寒心,感覺不到溫暖!如果企業家和管理者都成為資本家,會讓人失望和絕望!

篇4

【關鍵詞】心肌梗死;急診PCI;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97―01

急性心肌梗死為一類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的疾病,應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該類疾病,恢復快,成效顯著。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共行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21例,成功挽救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有效降低了該類疾病的病死率與并發癥,改善心功能,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1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齡45-76歲,冠脈造影示:前降支、回旋支等單支病變14例,各植入支架一枚,多支病變7例,植入支架2枚者5例,2例為植入3枚支架。手術均為股動脈穿刺,術后再灌注良好,皮下血腫有1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由于該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病人常有瀕死感,加之對治療及預后認識認識不足,常常會產生恐懼、焦慮心理[2],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以嫻熟的動作、專業的講解來贏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在最短時間內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為疾病的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與氛圍。

2.1.2術前準備:術前完善各項檢查、檢驗項目: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心肌酶譜、肌鈣蛋白、碘過敏試驗等,并遵醫囑給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一般無出血傾向予以口服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并予以雙側腹股溝備皮、指導禁食4小時,訓練床上大小便等。備齊搶救器材及搶救藥物,將病人護送至DSA,與導管室護士做好交接班。

2.2術中護理:在術中應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重視病人主訴,并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搶救器械與藥物均處于備用狀態,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及時準確處理。

2.3術后護理

2.3.1局部傷口觀察:拔除動脈鞘管前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及皮下血腫,并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每半小時觀察記錄一次,連續4次,如穿刺處滲血,匯報醫師予以壓迫止血及加壓包扎,如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皮溫下降、顏色蒼白,應通知醫生予以適當松解彈力繃帶。本組患者有一例出現皮下血腫,予以加壓包扎后癥狀緩解。

2.3.2全身情況監測:重視病人主訴,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包括心律、心率、血壓、神志及臨床癥狀,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后易發生低血壓[3],更應嚴密觀察血壓,嚴防低血壓,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無胸悶、胸痛主訴,并加強心理安慰。

2.3.3拔鞘管的護理:術后4-6小時予以拔除動脈鞘管,拔管時指導病人平臥,下肢伸直,忌屈曲,并備好阿托品、多巴胺、間羥胺藥物,配合醫生做好觀察與搶救工作,一旦出現迷走反射,立即處理。同時注意多與病人交談,以分散病人注意力,行心理疏導。拔管后病人絕對臥床6小時,局部傷口予以1kg砂袋壓迫6小時,臥床休息24小時,繼續觀察局部及全身情況,嚴防出現滲血及皮下血腫,臥床期間,予以行肢體被動活動與腰肌按摩,以防下肢血栓及腰部不適。

2.3.4飲食護理: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即指導病人進食進水,以促進造影劑的排泄。飲食以低鹽低脂,易消化、少產氣的食物為宜,少食多餐。

2.3.5排便護理:患者由于臥床時間長,活動限制及思想負擔重,往往會出現便秘,予以提供隱秘環境,必要時予以緩瀉劑使用。

2.3.6藥物護理:急診PCI術后常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7-10天,觀察全身及局部出血征象,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醫生做正確處理。抗生素一般常規使用3天,觀察局部傷口及體溫情況。

2.4出院宣教:指導病人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態,防感冒,堅持鍛煉,注意強度,以不勞累為度,堅持服藥,定期檢查。

3小結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核心是盡早解除冠脈梗阻,最大限度減少心肌壞死,以期快速緩解癥狀,防止心室重塑、變大,從而減少心衰及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在傳統治療中,只能保護未梗心肌,等待自然病程,梗死部位心肌壞死徹底,并發癥多,急性期死亡率高,心功能差。而施行急診PCI術后,可有效恢復冠脈血供,為心肌梗死病人獲得再灌注的首選治療措施,通過12例該類病人的護理,我們感到完整、細心的術前護理以及嚴密周到的術后觀察與指導,對于提高該類疾病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皓,黃從新,王鳳,等.青年急性冠脈綜合癥心血管危險因素與冠狀動脈瘸交特點研究[J].中國醫學文擅?老年醫學。2007.16(3):174―17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高血壓聯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61―263

篇5

關鍵詞:義原信息量;角色關系;詞語相似度;信息處理

DOIDOI:10.11907/rjdk.151250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5)006014203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李國佳(1986-),男,山西大同人,碩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軟件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楊喜亮(1981-),男,河南鄭州人,碩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為智能信息處理。

0 引言

詞語相似度計算在信息檢索、文本分類、信息抽取、機器翻譯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目前,詞語相似度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基于距離的方法,如基于WordNet中詞語結點的距離來計算英語詞語的語義相似度[1],基于知網(Hownet)義原距離來計算中文詞語的語義相似度[23];另一類是基于語料統計的方法,這類方法假設凡是語義相近的詞語,它們的上下文也應該相似,利用上下文中詞語的概率分布來計算詞語相似度[45]。

自1999年知網(HowNet)正式以來,其受到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關注。基于知網計算中文詞語的相似度也誕生了很多方法[2,68],這些方法通常根據意義分解思想,將詞語分解為更小單位(義原)參與相似度計算,再按照權重比例綜合計算詞語整體相似度。利用詞語分解后的單位(義原)參與計算,割裂了描述詞語的各個義原之間的關系,不能充分反應出詞語間語義的相似性,計算結果也不夠理想。

本文從整體性角度出發,給出一種基于義原信息量計算中文詞語相似度的方法。基于知網的分類體系(Taxonomy),將義原及其角色關系整體作為詞語相似度計算的基本單位,保留了描述詞語概念的各個義原間的關系,并依據信息論中計算兩個事物相似度的思想[4],用兩個詞語共有義原及其角色關系的信息量和所有義原及其角色關系的信息量來綜合計算詞語的相似度。

1 知網義原信息量

1.1 義原信息量

其中,P(A)表示義原A在某個語料庫樣本空間中出現的概率。計算語料庫樣本空間中某個義原出現的概率很困難。知網作為一個以各類概念及關系為描述對象的知識系統,其分類體系本身可以看作是各個義原出現的一個樣本空間,那么僅依賴知網分類體系本身而不需其它語料庫,作為計算義原出現概率的樣本空間也是合理的。本文給出一種根據知網的分類體系來計算義原信息量的方法。

由義原組成的知網分類體系是一棵概念分類樹,在每類義原樹狀層次結構(以下簡稱為義原樹)中,根結點義原是分類類別,是最大的分類,其它義原都是根結點義原的子孫。可以認為,分支結點義原包含越多的子孫結點,其信息量越小。葉子結點是最小的分類,所有葉子結點的信息量是相同的。

1.2 義原及其角色關系的信息量

在知網的知識詞典中,每個詞語由DEF來描述其概念。將DEF分為兩部分:主類義原和特性描述部分。

定義1:義原及其角色關系。

在詞語概念DEF的特性描述部分中,將義原及動態角色與特征(Event Role and Features)[9]的層次結構的組合稱為義原及其角色關系。

定義2:主類義原。

在詞語概念DEF中,把描述詞語概念最左邊的第一個義原稱為主類義原,也稱為第0層義原及其角色關系。

例如詞語“病菌”的一個概念:DEF={bacteria|微生物:domain={medical|醫},modifier={able|能:scope={ResultIn|導致:result={disease|疾病}}}}。在“病菌”的DEF中,將“bacteria|微生物”稱為主類義原,其它部分是特性描述部分。在特性描述部分中,將“domain={medical|醫}”、“modifier={able|能 }”稱為DEF的第一層義原及其角色關系,其中包含兩個本層義原“medical|醫”和“medical|醫”;把“scope={ResultIn|導致}”稱為第二層義原及其角色關系,包含一個本層義原“ResultIn|導致”,將“result={disease|疾病}”稱為第三層的義原及其角色關系,包含一個本層義原“disease|疾病”,依次類推。

其中,I(pj)表示r所包含的第j個義原pj的信息量。

例如在詞語“病菌”的DEF中,每層的義原及其角色關系中包含的本層義原信息量均為3.346,根據式(4)可得“病菌”的義原及其角色關系的總信息量為7.946。

在知網中,包含幾種特殊符號,如“~”、“?”、“MYM”、“*”。其中,“~”表達的含義是充當一個具體動態角色的值,“?”表示所充當的動態角色的演員一定會出現,“MYM”表示充當某一個動態角色的演員[9] 。設定模式為“{義原1:{義原2: 動態角色或特征={~}}}”情況下,“~”所表達內容的信息量等于義原1的信息量。將其它特殊符號及動態角色的信息量設定為一個常數,大小與具體詞的信息量相同,為3.346。一個沒有義原描述的具體詞,其信息量為一個常數,其大小可規定為一個葉子義原結點的信息量3.346。

1.3 共有義原及其角色關系的信息量

3 實驗結果及分析

目前沒有可以評估中文詞語語義相似度算法質量的專用數據集,本文選取一些常用詞語和知網漢語詞典中以“病”開頭的一些相關詞語作為實驗對象,與國內著名的劉群方法[2]、知網在線[9]的詞語相似度計算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劉群方法、知網在線和本文方法的實驗參數如表1所示。詞語相似度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本文方法與劉群方法、知網在線方法相比較可知,劉群方法是基于義原距離來計算詞語相似度,當義原處在同一類義原樹中,詞語的相似度偏大,例如第3、6組詞語相似度結果比本文及知網在線方法的結果都偏大,與人的判斷也不一致。實際上,劉群方法在詞語相似度計算上不夠重視能反映出詞語差異的特性描述部分,使得詞語相似度計算結果的差異性不夠明顯,例如第4組詞語間相似度結果過于接近。

知網在線方法在計算詞語的相似性時更加細化,將詞語的義原結構分解為多個部分,賦予各部分不同的權重然后加權計算得到整體間的相似度。這種方法實際上進一步割裂了描述詞語的各個義原之間的關系,使得詞語相似度計算的結果也不夠準確,例如第1、2、5、8、9組詞語,計算結果偏小。另外,知網在線方法對詞語特性描述部分計算比較復雜,計算量也較大。

綜合來看,本文方法的結果整體表現更加合理,能夠反映出詞語間語義的相似性和差異,與人的判斷結果比較一致,計算也簡單。

4 結語

基于知網義原信息量計算中文詞語相似度的方法根據信息論中計算兩個事物相似度的思想,利用知網的分類體系來計算義原信息量,并根據知網這一關系系統的特性,從保留義原間關系的角度出發,將義原及其角色關系作為計算概念相似度的基本單位,更能全面反映詞語語義的相似性和差異。基于知網通過義原及其角色關系的信息量來綜合計算詞語的相似度,計算量較少,計算結果合理可行。在詞語相似度計算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句子間相似度計算方法,則有待下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ENEKO AGIRRE,GERMAN RIGAU.A proposal for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using conceptual distance[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d in NLP,1995:258264.

[2] 劉群,李素建.基于《知網》的詞匯語義相似度的計算[C]. 臺北:第三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2002,7(2):5976.

[3] 董振東,董強,郝長伶.《知網》的理論發現[J].中文信息學報,2007,21(4):39.

[4] DEKANG LIN.An informationtheoretic definition of similarity[C].Proceedings of the Fif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1998:296304.

[5] PHILIP RESNIK.Semantic similarity in a taxonomy: an informationbased measur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blems of ambiguity in natural language[J].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1999(2):95130.

[6] 夏天.漢語詞語語義相似度計算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7, 33(6):191194.

[7] 張亮,尹存燕,陳家駿.基于語義樹的中文詞語相似度計算與分析[J].中文信息學報, 2010,24(6):2330.

篇6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098-01

眾所周知,面對沉重的應試壓力,作為高中英語老師,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幫助學生充分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而在這四項技能中,“讀”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對于目前的中國學生而言,大多數的英語語言信息是通過讀來獲得的。從這個角度上說,閱讀解題的效率高低、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否直接決定學生的英語得分,甚至會影響他(她)們的一生。所以,有一種說法“得閱讀者得天下”。然而,很多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 ,由于難詞、生詞的羈絆,或者因為緊張而產生的焦躁心理,常常不能抓住所讀信息,或者獲得不完整的信息,導致處理問題時找不到相應信息,或者找錯信息。從而使得英語閱讀能力始終處于較低水平。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或者通俗地說如何大幅度提高閱讀解題得分率,一直是廣大高中英語教師和學生苦苦探求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心詞”閱讀法就是專門針對中等英語水平的學生使他們在詞匯量不足的情況下而能基本完整地理解所讀文章大意,并能有針對性地篩選信息,通過信息匹配的方式,獲取所需信息。

“中心詞”閱讀法與傳統的“尋找Main idea”及“尋找Topic sentences”不一樣,它的操作更簡單,更能讓學生輕松入手且沒有心理壓力。對于英語水平不太好的學生而言,“尋找Main idea”及“尋找Topic sentences”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毋須諱言,在多年來固定的考試題型下,大多數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因而,教師給學生的任務就必須盡可能地簡單化,淺顯化,讓所有學生都能動手操作。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英語文章常常把重要的信息放在首段首句或末段末句。而一個句子又可以濃縮成具體的中心詞,即客觀中心詞和主觀中心詞。客觀中心詞常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表達客觀信息;主觀中心詞常由動詞、形容詞或副詞充當,表達主觀信息。當學生把文章各個段落的中心詞串聯起來,就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文章大意。然后再將各個問題題干中的關鍵詞找出來,就可以對文章段落中心詞與問題關鍵詞進行匹配,這樣就能大大提高閱讀信息的針對性,從而實現有限閱讀時間內對閱讀信息進行“精確打擊”。

下面以2011年高考英語全國卷Ⅰ的5篇閱讀理解題中的A篇和B篇為例,簡述“中心詞”在英語閱讀解題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A篇,全文中心詞 Milk (出自標題When milk arrived on the doorstep )

各段中心詞及問題關鍵詞圖示如下:

根據如上圖所示的中心詞線索,自然不難得出:

56題答案為C. to satisfy his curiosity.

57題答案為D.He was fully trusted by the family.

58題答案為B.It has been driven out of the market.

59題答案為A.He missed the good old days.

B篇,全文中心詞Advertising (出自文章首句The word advertising refers to…)

各段中心詞及問題關鍵詞圖示如下:

根據如上圖所示的中心詞線索,學生就能得出:

60題答案為B. Ad messages were shouted out in public places.

61題答案為A. Advertising in newspapers.

62題答案為D. Attractive designs.

63題答案為A. The Story of Advertising.

由上可見,在大多數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文章中,中心詞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能從容入手,直接找到他(她)們所認為的“中心詞”。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因為“中心詞”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文章思路,只要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他(她)們認為什么是“中心詞”,那就是“中心詞”。一句話,“中心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旦清晰了文章思路,那么就可以跳過無關信息而直接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確閱讀,即本人所謂的“精確打擊”。

篇7

作者單位:321000 浙江省金華,金華市中心醫院心血管一科

通信作者:傅慎文,Email:.cn

年齡是冠心病發病的絕對危險因素[1]。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高齡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較溶栓能更有效開通梗死相關血管,改善預后,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首選的再灌注治療方案[2]。然而許多大型隨機臨床研究未入選高齡患者,目前關于高齡STEMI患者直接PCI療效及安全性尚存爭議[3-4]。本研究通過前瞻性觀察比較不同年齡段STEMI患者直接PCI手術成功率、并發癥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MACE),探討高齡STEMI患者直接PCI的療效和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連續入選2011年12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住金華市中心醫院心內科行直接PCI治療的STEMI患者,按年齡分為高齡組(≥75歲)、老年組(75歲>年齡≥65歲)、中青年組(<65歲)。心肌梗死定義及直接PCI指征參照相關指南[5-6]。排除標準:(1)發病至就診時間>24 h且無胸痛表現,血流動力學穩定;(2)活動性出血;(3)嚴重腎功能不全。如無禁忌證均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治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記錄患者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PCI病史,吸煙史,是否由外

院轉入,評估Killip分級,測定血清肌鈣蛋白I、血脂、肌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腦鈉肽,觀察冠脈病變特點,發病至首次球囊擴張時間,PCI成功率及并發癥,住院時間,隨訪住院期間、1個月、半年MACE發生情況。MACE定義為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運重建、急性左心衰的復合終點。

由有資質的心臟介入醫師參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PCI 指南進行。PCI 成功的定義為:靶血管病變部位最小管腔直徑減小至20%以下,TIMI 血流3級[7]。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或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 (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經對數轉換后再進行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采用Pearson法進行單因素相關分析,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STEMI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線資料

共入選STEMI患者103例,其中高齡組26例,年齡(80.50±3.59)歲;老年組23例,年齡(70.26±3.24)歲;中青年組54例,年齡(42.96±8.57)歲。與中青年組比較,高齡組中女性比例(P<0.01)、血漿腦鈉肽(P<0.01)、hsCRP濃度(P<0.05)增高;而吸煙(P<0.01)比例較低。老年組血漿腦鈉肽質量濃度(P<0.01)、肌鈣蛋白I(P<0.05)高于中青年組。以上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冠脈病變及PCI

老年組三支病變比例高于中青年組(P<0.05),高齡組三支病變比例較中青年組增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各組間前降支病變比例、發病至首次球囊擴張時間、手術成功率、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齡組住院時間較中青年組延長(P<0.05)。見表2。

2.3 MACE

隨訪(5.74±1.17)個月,無失訪病例。高齡組住院期間、1個月、半年病死率顯著高于中青年組(分別為11.54% vs. 0%,P< 0.05;15.38% vs. 0%,P< 0.01;19.23% vs. 1.85%,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與老年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間各時間點MACE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高齡組急性左心衰、再次心肌梗死共5例,導致死亡4例(其中1例再梗患者進行了靶血管血運重建);老年組急性左心衰、再次心肌梗死5例,未導致死亡;中青年組急性左心衰、再次心肌梗死7例,導致死亡1例( P< 0.05)。

2.4 死亡相關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相關分析具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年齡、Killip分級≥ Ⅲ級、腦鈉肽納入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STEMI患者行直接PCI 后半年死亡與Killip ≥ Ⅲ級密切相關(OR=9.832,95%CI:1.113~96.890,P=0.040),而與年齡和腦鈉肽無明顯關聯(表4)。

3 討論

通過本項前瞻性觀察研究發現高齡STEMI患者病情更為危重,PCI成功率、并發癥較老年組、中青年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盡管高齡組術后各隨訪時間點病死率高于中青年組,但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年齡并非STEMI患者術后死亡的危險因素。

高齡患者的冠狀動脈病理形態學以及臨床狀況更為復雜,常合并心力衰竭、卒中、腎功能不全等并存疾病,對PCI療效和風險顧慮較大,將近1/4 STEMI患者拒絕直接PCI治療[8]。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療比例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9]。本文高齡組腦鈉肽、肌鈣蛋白I水平升高更為顯著,提示高齡患者心肌損害更為廣泛[10],再次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發生率在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高齡組病死率更高,提示高齡患者代償能力更差,與文獻報道相符[11-13]。在高齡STEMI患者中,直接PCI較溶栓改善預后[14-15]。但關于高齡STEMI患者直接PCI手術成功率及并發癥的報道結果不盡一致,Wenaweser等[13]發現高齡患者直接PCI成功率更低。而Sakai等[12]和唐強等[16]認為高齡患者PCI成功率高,與非高齡患者一致,手術相關并發癥和非高齡患者相似。考慮與近年來藥物支架的使用、術者經驗增加有關。本文資料顯示3組間手術成功率、并發癥、發病至球囊首次擴張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多數文獻報道一致。

大部分研究對高齡STEMI患者直接PCI臨床療效持肯定態度[11-12, 14, 17],即使在合并心源性休克亦不例外[18]。國外一項回顧性研究針對30 d死亡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提示PCI未成功是30 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而與年齡≥75歲無關[12],然而國內有研究發現高齡與STEMI患者死亡的預測因素[19-20],考慮基線資料如腦卒中比例、發病至再灌注時間以及隨訪時間不一致有關。本文資料發現經高齡組病情更危重,但MACE與老年組和中青年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直接PCI改善高齡患者總體預后的作用不劣于非高齡患者。本文高齡組隨訪各時間點病死率高于中青年組,與文獻[3]報道相符。但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年齡并非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本文一例80歲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下成功實施PCI治療后好轉出院。對于高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使用IABP,以增加介入治療安全性,降低病死率[22]。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直接PCI是高齡STEMI患者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療方案。 STEMI患者PCI術后死亡風險主要取決于Killip分級,而非年齡,后者不應成為是否進行直接PCI治療的決定性因素。當然,高齡STEMI患者相對非高齡患者心肌損害更為明顯,病情更為危重,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該更加注重完善的術前準備和充分的溝通。本文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今后將繼續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評價直接PCI在高齡STEMI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Grundy SM, Pasternak R, Greenland P, et al. AHA/ACC scientific statement: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by use of multiple-risk-factor assessment equations: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 J Am Coll Cardiol, 1999, 34(4): 1348-1359.

[2]Keeley EC, Boura JA, Grines CL. Primary angioplasty versus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23 randomised trials [J]. Lancet, 2003, 361(9351): 13-20.

[3]Ciszewski A, Karcz M, Kepka C, et al. Primary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75 years old with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one-year follow-up results [J]. Kardiol Pol,2008,66(8):828-833.

[4]Batchelor WB, Anstrom KJ, Muhlbaier LH, et al. Contemporary outcome trends in the elderly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results in 7,472 octogenarians.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Network Collaboration [J]. J Am Coll Cardiol,2000, 36(3): 723-730.

[5]Taylor J. 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Eur Heart J, 2012, 33(20): 2506-2507.

[6]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 [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0, 38(8): 675-690.

[7]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 [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9, 37(1): 4-25.

[8]Zhou S, Chen J, Xu RY,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a first ST elev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Patient Prefer Adherence, 2014, 8:257-262.

[9]Liistro F, Angioli P, Ducci K, et al. Transfer for primary angi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cute Cardiac Care, 2008, 10(3): 152-158.

[10]Nagaya N, Nishikimi T, Goto Y, et al.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s a biochemical mark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progressive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Heart J, 1998, 135(1): 21-28.

[11] Hirakawa Y, Masuda Y, Kuzuka M, et al. Effect of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very elderly (80+ years of ag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Int Heart J, 2006, 47(5): 663-669.

[12] Sakai K, Nagayama S, Ihara K, et al.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 aged ≥75 years [J].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2, 79(1): 50-56.

[13] Wenaweser P, Ramser M, Windecker S, et al. Outcome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7, 70(4): 485-490.

[14] Mehta RH, Sadiq I, Goldberg R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Heart J, 2004, 147(2): 253-259.

[15] 陳國俊,梁明,吳麗英,等.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與溶栓治療的比較 [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03, 22(8): 500-501.

[16] 唐強, 王智, 曲華清,等. 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征和預后 [J].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1, 19(5): 257-260.

[17] 劉健, 孫淑嫻, 王偉民, 等. 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 [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4, 6(2): 99-100.

[18] Dzavik V, Sleeper LA, Cocke TP, et al. Early revascular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a report from the SHOCK Trial Registry [J]. Eur Heart J, 2003, 24(9): 828-837.

[19] 趙明中,胡大一,馬志敏,等. 介入治療對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 [J]. 中華內科雜志, 2002, 41(11): 739-741.

[20] 王勇, 劉曉飛, 李憲倫, 等. 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因素分析 [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6, 15(10): 876-878.

[21]凌鋒, 沈法榮, 黃抒偉, 等.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應用 [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4, 13(12): 848-850.

篇8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律失常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111

目前, 隨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治療等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中, AMI也進入一個新的治療時期。對AMI患者采取IRA的再灌注方法進行治療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1]。使用PCI治療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再通率高、殘余小等特點, 作為目前使用最廣泛最有效的治療方法。RA是急性心肌梗死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狀, RA一般出現在患者的冠狀動脈再通瞬間或30 min之內[2]。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心內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AMI急診PCI治療中出現RA的患者62例, 探索PCI治療中RA發生的因素及預防措施, 具體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進行PCI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 其中男37例, 女25例, 年齡46~90歲, 平均年齡(69.18±6.18)歲。對62例患者進行心電圖的檢查, 其中22例患者為下壁梗死, 25例患者的前壁出現梗死, 11例患者為廣泛前壁梗死癥狀, 正后壁梗死的患者4例。

1. 2 治療方法 在進行PCI治療之前讓患者口服適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和300 mg的氯吡格雷;給予60~80 mg的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靜脈注射時補充相應的硫酸鎂、氯化鉀等藥物。急診PCI手術會對患者的梗死動脈有一定的干擾, 使用球囊低壓預擴張十字支架進行植入操作。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IRA的TIMI血流都在Ⅱ~Ⅲ級別之中。在PCI手術中, 采用導絲穿過球囊擴張之后IRA遠端再灌注時突然發生一次性心律失常的狀況, 經過診斷確診為RA。

1. 3 評定標準 嚴重性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緩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兩種類型。緩慢型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如下:經過測量發現, 患者的心動過于緩慢, 其心率2 min;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主要表現是: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室性期前收縮三種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62例患者急診PCI即時成功率達到100%, 實施手術中多次心律失常的情況, 多數情況出現在鋼絲穿過球囊或閉塞處IRA再灌注時。

2. 1 分析AMI患者出現RA的影響因素 LAD閉塞組快速型RA的發生率與RCA閉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CA閉塞組緩慢型RA的發生情況高于LAD閉塞組(P

表1 分析患者RA和IRA兩者的關系

RA類型 LCX閉塞組 RCA閉塞組 LAD閉塞組

緩慢型心律失常 4 6 25a

竇性心律緩慢 3 2 8

竇性停搏 1 3 4

嚴重房室傳導阻滯 1 3 11

快速型心律失常 30 7 13

頻發室性早搏 16 5 2

室性心動過速 14 3 7

心室顫動 3 0 5

注:與RCA和LCX組相比較, aP

2. 2 比較AMI發生后IRA開通時間與RA發生率的情況 本次研究62例患者急診PCI治療中出現83次心律失常, 多為AMI發生之后IRA較早的開通者。AMI發生之后

表2 對比AMI發生后IRA開通時間及RA發生情況

RA類型 IRA開通時間

竇性心動緩慢 11 6

心室顫動 2 5

竇性停博 2 3

緩慢型心律失常 22a 11

快速型心律失常 23a 26

室性心動過速 10 12

頻發室性早搏 11 10

注:與6~12 h IRA開放者比較, aP

3 討論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生的原因是大量鈣離子進入患者的細胞中, 導致細胞內鈣形成超負荷的狀況[3]。基于這種情況, 細胞內鈣超負荷會發生左右心肌細胞電機械偶聯情況, 促使缺血部位心肌收縮太強, 血管阻力不斷增加, 微血管出現痙攣的情況, 導致局部心肌供血受到阻礙, 從而引起RA發生[4]。經過本次研究發現, AMI患者直接使用PCI治療, 出現RA及嚴重情況與IRA、再灌注開始的時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在進行PCI治療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從而提升整個手術的成功率。通過本次研究可知, 患者引發RA狀況與再灌注前缺血持續的時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出現AMI 6 h內把IRA開通, 發生RA的幾率比較高, 在6~12 h之內IRA開通者其發生RA的幾率比較低。但是該現象也不是說延長IRA開通的時間就是百利無一害的, 因時間就是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 必須及早開通IRA才能保障患者損害的心肌得到最大的受益。在直接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手術時可以適當減慢再灌注的速度, 從而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況。

綜上所述, 急診PCI的時候可以適當減慢進行再灌注的速度, 有效減少再灌注心率失常情況的出現。大面積心肌梗死患者, 可以及早進行主動脈內氣囊反搏泵輔助治療[5]。

參考文獻

[1] 孫明月, 馬曉靜, 張興華, 等.缺血、藥物后適應及兩者疊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肌的保護作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22):4298-4300.

[2] 趙彬, 尹雪梅, 王炳勛, 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進展.山東醫藥, 2011, 51(5):112-113.

[3] 盧湘鴻, 李翔, 王建華, 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治療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0(2):238-239.

[4] 雷達, 朱桂平, 林忠偉, 等.缺血后處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響.廣東醫學, 2011, 32(15):1994-1996.

篇9

IT曾經改變了世界,今后將可能是世界改變IT。

在最近的30多年里,IT幾乎改變了整個世界。信息技術不僅催生出了一個日益龐大的產業,而且對各行業企業都帶來了無法回避的影響,包括簡化業務運行,提高日常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業績表現等等。一些IT技術支撐的業務創新,如電子渠道收益、電子支付、在線產品等,將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行業或產業的競爭規則。

隨著信息技術對企業從日常運營到策略管理等各個層面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首席信息官(CIO)們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CIO們的關注點也從單純關注技術進步,轉變為關注技術對業務的推動,關注IT對企業整個發展鏈條提升的價值。這種轉變,已經從對國內外CIO的訪問中日益清晰地顯示出來。這種轉變,也是眾多跨國IT公司所要致力推動的方向。

CIO的首要任務

根據知名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2006年對3000多位北美和歐洲的CIO們的調查,發現CIO們在2006年最關心業務的前五位是:改善業務流程;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建立、維護并提升客戶關系;強化企業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競爭力。而在此前兩年的調查中,這些事還未如此鮮明地得到CIO們的關注。

另一家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對239位IT高管2007年最關注事件的調查則顯示,追求IT與業務同步、提高IT治理、衡量與溝通IT的價值,是CIO們2007年最首要的三件任務。

在調查中,50%的受調查者認為“證明和提升IT與業務策略一致”是其2007年最重要的三件事之一,這意味著50%的CIO將IT優化業務成效作為其2007年的首要任務。而根據Forrester Research在2005和2006年的調查,由于越來越多的CIO們開始關注IT對優化業務成效所發揮的作用,在IT與業務同步方面,企業正有所進步。

接受調查的一家電信公司的CIO表示,“雖然IT和業務部門的人員處在不同部門,但他們是無法區別的,因為大家都在為同樣的目標奮斗。這就是推動IT與業務同步的結果。”

此外,IT治理也是CIO們長期關注的重要任務之一。36%的受調查者將“IT治理”列為其2007最首要的任務之一,同時34%的IT管理者將“技術投資排序”列入其首要任務列表。這表明,CIO們需要明確IT投資的目標,評估和排序每項IT建設相對企業發展的投資回報。

正如Gartner在其調查報告中所指出的,“IT曾經改變了世界,今后將可能是世界改變IT。” 外部不斷變化的市場,以及企業內部業務需求,都將對CIO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對此,CIO們必須將企業的IT建設目標,專注于IT優化業務成效這樣的使命。

因此,一旦IT與業務緊密融合,企業將更快地實現業務發展目標。從一些公司自身進行IT建設的歷程來看,無論是積極整合全球的數據中心,還是根據業務需求進行IT變革,他們都一直是超越單純技術的角度。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去看待IT建設與發展,堅持通過有效控制基礎設施,降低企業風險;顯著降低IT成本的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多價值;并支持制定更明智的業務決策,促進企業發展。2007年,惠普超越IBM一躍成為全球領先的IT廠商,顯然,惠普業務飛速發展的背后不乏IT變革的貢獻。

在國內,CIO們(主要包括企業負責信息化工作的副總裁、CIO、信息中心主任、IT主管等)也同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IT優化業務成效”的趨勢。調查發現,2007年,幾乎所有CIO都把IT產品適應業務需要性排在首位,把IT產品的技術先進性排在末位。國內的CIO們以往將技術僅僅作為業務支持因素的觀念,也已悄悄發生了轉變,變得更加貼近業務,更強調業務與技術在企業發展戰略上的一致性,更關注IT在整個企業價值鏈條中發揮的推動作用。

可見,在IT技術與業務結合得越來越緊密的今天,CIO們的當務之急,是超越單純技術,融入行業特性和企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創新,是讓IT幫助企業應對變化,提高管理效率,改進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關系,降低運營成本,適應業務和市場的變革。

技術改善業務實現IT價值

面對當前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和需求,CIO們的當務之急,不僅要將IT價值和對業務績效的提升直接掛起鉤來,而且要學會如何衡量和溝通IT價值。

在Forrester Research的調查中,排在第三位的選項就是“衡量與溝通IT價值”,35%的受訪者將此作為2007年首要的任務之一。而在該調研機構近期的另外一項關于“影響IT部門獲得積極評價的最重要因素”的調查中,通過北美和歐洲的1000位企業決策者的選擇,“提高企業IT系統和網絡的可靠性”、“將IT的價值和成果更好地與公司其他部門溝通”、“提高IT支出的評估和監控能力”,成為前三位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分別占89%,76%和74%。

因此,越來越多的CIO們已經意識到,IT價值的衡量、評估,IT基礎設施運行的可靠性與靈活性,以及與公司業務管理層的充分溝通,都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受訪的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CIO就此指出,“我們會與我們的業務合作伙伴,以及IT員工跟蹤交流,看他們是否相信IT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效的,包括在溝通和金融影響方面。”

如果IT在確保信息化系統的可靠性和靈活性的同時,能夠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成本,則自然成為CIO溝通與衡量IT價值的加分項。因此,實現成本的節約,也是CIO們2007年普遍關注的重要任務之一。除了在IT采購、系統運維等環節實現企業成本節約的傳統做法,他們還將目光轉向了一些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上,包括跨業務部門的主動性與流程、實現共享服務、業務流程管理及自動化等,也都成為CIO們2007年關注的任務之一。

據Forrester Research的調查,選擇上述三項作為重點任務的CIO分別占19%,18%和17%。CIO們認為,要通過業務實踐的標準化,整合多個部門之間對于ERP或客戶信息收集等的需求;要使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網絡管理、信息安全、幫助臺等,在不增加IT投資的條件下具備更多的能力。特別是在業務流程管理(BPM)和自動化方面,許多CIO將通過BPM來實現企業業務流程的定義、創造、執行、監控和優化,BPM的很多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在更高層面上,在包括流程定義、終端用戶實時監控、基于業務變化的流程迅速修正等方面,實現業務和IT的整合,從而幫助企業有效降低管理運營成本。

篇10

【關鍵詞】二次函數;習題;比較研究

1引言

數學教科書是展現數學思維過程的重要場所,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增長數學智慧的重要途徑.而習題是數學教科書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學習者掌握、運用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評價、診斷、完善學生數學認知水平的基本工具,是深化理解數學原理,提高思維水平的主要方式,習題一個極為重要的功能是學習者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形成

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形式.學生的數學經驗和數學智慧、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都與習題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習題一般包括問題系統和解決系統兩個方面,所以習題質量直接影響數學教育的質量,需要做深入細致的解析.

二次函數是義務教育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我國教材與新加坡教材都是以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二次函數的應用為主線來編寫的,各部分內容都設置了相應的例題和習題,本文基于思維品質主要研究二次函數習題方面的差異性.選取人教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以下簡稱《課標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數”[1],新加坡Prof Lee Peng Yee等主編的《New Syliabus Mathematics 》(以下簡稱《新數學》)《新數學2》中的第十章“二次函數圖像”[2]中的習題(本文中習題含練習、課后習題和復習題)作為研究對象.

2二次函數習題題量與題型的比較

在中學數學教育期刊中,大多探討的是關于習題、試題解決中的思維過程、解題策略、延伸拓展等,本文從思維品質的視角對“二次函數”習題的量與質進行反思、歸納和分析.

首先從數量上進行比較,由表1可知,大題數《課標數學》比《新數學》多16道,通常情況下《課標數學》中的習題是由練習、課后習題和復習題組成,而《新數學》在二次函數習題的設置中沒有練習.對比兩國教材中的習題,發現兩國二次函數習題中都有大題內嵌套小題的特點,且每道大題下的小題個數為2、3、4不等,其中《新數學》中小題個數為2道、3道和4道的大題分別占到了所有習題數量的4333%,2667%和667%,《課標數學》中則分別是1739%,652%和1304%.由此可以看出,《新數學》雖然在大題數量上比《課標數學》少,但是其小題個數要比我國的多,且《新數學》中同一節內容大題大多數是應用同一個性質或方法的習題,屬于同質問題.

3二次函數習題難度的比較

通過評價習題的難度,可以透視不同版本習題對思維程度的要求程度.曹一鳴和吳立寶建構的例習題難度的模型[4]是從要求水平(YQ)、知識點含量(ZS)、背景水平(BJ)三個維度來刻畫,具體難度水平見表2.計算難度的公式是如下的(1)、(2)、(3)、(4).

習題平均要求水平(YQ)的計算方法如下:

YQ=1?A+2?B+3?C+4?DA+B+C+D,(1)

其中A(或B、或C、或D)為“模仿(或理解、或運用、或探究)”的習題數目;

習題知識點含量(ZS)的計算方法如下:

ZS=1?A+2?B+3?C+4?DA+B+C+D,(2)

其中A(或B、或C、或D)為含1個(或2個、或3個、或3個以上)的習題數目;

習題背景水平(BJ)的算方法如下:

BJ=1?A+2?B+3?C+4?DA+B+C+D,(3)

其中A(或B、或C、或D)為“無背景(或個人生活背景、或公共常識背景、或科學背景)”的習題數目;

對于整部分習題的難度(N)計算,用如下公式:

N=α?YQ+β?ZS+γ?BJ,(4)

其中α、β、γ分別是要求水平、知識點含量和背景水平的權重,其值為038、036、026(α、β、γ分別是由層次分析法得出的).

表2習題難度水平劃分

難度(N)要求水平(YQ)模仿理解運用探究知識點含量(ZS)一個兩個三個三個以上背景水平(BJ)無背景個人生活公共常識科學背景

通過表2及習題難度計算公式,對《新數學》教材和《課標數學》教材中二次函數的習題進行統計和計算,結果

4研究的結論及對思維品質培養的啟示

4.1兩國“二次函數”習題重視基礎訓練,著力于數學思維的基礎性與嚴謹性培養

兩國習題在題型和要求水平的分布情況大致相同,在題型的分配上呈現出相同的分配規律:訓練性題>探索性題>問題性題>標準性題;在要求水平上,也呈現出相似的規律:模仿>理解>運用>探究.從中發現兩本教材在二次函數在習題的編制上有重基礎、促提高的特點,從題型上來看,兩國訓練性的題都占到了60%以上,旨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基礎性,通過習題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形成數學基本技能,而在要求水平上,兩國模仿的習題題量最多,旨在通過模擬例題等幫助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思維品質,進一步鞏固基本概念、性質以及熟練作圖等數學素養.

4.2兩國“二次函數”習題體現分層設計,著力于數學思維的靈活性與廣闊性的培養

在二次函數習題設計上,兩國均體現了分層設計的理念,但我國課后習題編排更具層次性.例如,《新數學》的總復習最后加入了“問題解決”模塊,且該模塊的習題難度要比其他習題難度大;《課標數學》的課后習題和復習題中分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和“拓廣探索”三個模塊,且從習題難度上看,其呈現規律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復習鞏固”與新加坡的課后習題可以參照例題來解答,而新加坡的“問題解決”和我國的“綜合運用”與“拓廣探索”是在例題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不再是模仿,需要更廣闊的思維視野.分層設計的理念充分關注數學思維的靈活性與廣闊性特質,有利于不同水平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

4.3兩國“二次函數”習題在抽象性與直觀性知識上有差異,著力于數學思維直觀性與邏輯性的培養

《新數學》中二次函數問題解決方面的習題是通過函數圖像來直觀解決的,以考查通過圖像找對稱軸以及給出一個點的橫(縱)坐標來找它的縱(橫)坐標為主.而《課標數學》綜合應用與拓展探索習題注重學生運用性質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二次函數頂點式、一般式的性質、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等是其在習題設計方面的亮點,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對二次函數圖像的要求[5];由此可知,新加坡在二次函數習題的設置上直觀性較強,我國抽象性要求更高,這種不同要求反映了不同的習題建構思路,但著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直觀性與邏輯性是習題建構的核心,通過直觀可能訓練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聯想力,通過抽象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思維能力.

4.4兩國“二次函數”習題背景各有特點,著力于數學思維批判性與創新性的培養

習題背景一般分為無背景、個人生活、公共常識和科學背景四個方面,后三個背景是數學文化的部分體現.從中新兩國二次函數習題的背景來看,兩國70%以上的習題都屬于無背景題目,即純粹的數學題.除此之外,新加坡科學背景的題目占到了剩余習題的60%,這60%的科學背景都以物理科學為主,而我國以個人生活為背景的習題則占到了剩余習題的85%左右.這種不同背景的習題在訓練學生基本素養的基礎上,還強化學生數學思維的批判性與創新性,讓學生在不同習題背景下深化對習題意境的理解,經歷分析思維方式、評估思維方式和提高思維方式的階段,立足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去創新.

5結語

習題在數學教材的地位不容質疑,如果有效的挖掘習}的內涵,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就是數學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不同國別在二次函數習題的編排上各有特色,需要深入其內,從不同維度探析,才能有效、高效地利用于習題于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我國在二次函數習題方面層次鮮明、指向明確,新加坡教材難度偏低、背景多元,需要相互借鑒,充分發揮習題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Prof Lee Peng Yee.New Syliabus Mathematics 2[M].Singapore:Utopia Press Pte Ltd,2011.

[3]戴再平.數學習題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