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項目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1 02:08: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餐廚垃圾項目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餐廚垃圾項目考察報告

篇1

關鍵詞:家庭小區結合;國民經濟效益;企業經濟效益;模式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X1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166-03

1引言

一些發達國家較早就開始關注垃圾分類問題并取得很好地分類效果。在日本,垃圾以家庭為單位分成可燃燒與不可燃燒垃圾,并分別在指定的時間,用指定的塑料容器或半透明的垃圾袋裝好后丟棄到指定的垃圾站[1]。在德國,生活垃圾則在居民家中實施分類,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居民根據不同成分垃圾的利用及處理途徑,對其進行科學分類、收集,利用“三桶系統”和儲藏容器,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分開處理[2]。德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后,到90年代,玻璃的回收量已達到其產生量的50%,紙張的回收量達到其產生量的41%,塑料的回收量達到其產生量的5%,紙板的回收量達到其產生量的1/3[3]。在美國為了減少垃圾進入填埋場,當地政府推行多項回收和減少產生廢物的計劃,其中包括源頭減量,改變垃圾回收價格,路邊進行回收等[4]。

我國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以衛生填埋為主,但并沒有先分類再填埋,導致許多可回收資源浪費。在美國,為鼓勵居民多進行分類,競選活動通常會涉及到以社區為單位的相關分類項目[5],但目前我國并沒有訂制關于垃圾分類的實施方案,雖然一部分拾荒人員和廢品收購站在一定程度上對垃圾中可再利用部分進行了分揀,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國鼓勵民眾自主進行垃圾分類,如在街上設置分類垃圾桶,但由于我國分類知識普及度不高,且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同時分類垃圾桶的垃圾沒有分類回收而是混合在一起進行回收,導致分類垃圾桶基本沒有起到作用。

當然也不能完全照搬他國的分類方式,要求國民將垃圾細分成十幾種,而是需要一種更貼近大家生活的分類方式,簡單方便并能讓居民體會到分類對生活產生的益處,同時要鼓勵企業及政府投入到其中,加大號召力及實施力度。針對以上情況,本文提出了家庭-小區相結合的分類回收模式,并通過對該模式產生的社會環境效益及企業經濟效益做相關分析,來探討該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

2家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模式的參與可行性

2.1家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模式

根據重慶市鏡園小區生活垃圾的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一種簡單的分類模式,詳見圖1。

2.2家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參與可行性

本項目在重慶市九龍坡鏡園小區內進行,此次家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模式是基于居民的自愿合作,要求居民將生活垃圾簡單地分為干、濕兩類,通過問卷調查,有83.4%的居民在無償條件下愿意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而有償條件下為89.3%,說明如果在實施初期給予居民一定的物質獎勵將能加強居民的分類意識,提高分類意愿,居民粗分類的展開是具有可行性的。

居民進行粗分類后需要依靠相關企業進行后續的細分類,即將干垃圾中的可回收部分進行分選,這就涉及到分選技術設備問題。在2013第二屆中國(南京)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不乏一些日常處理設備,如利用風選和磁選將垃圾中的塑料、紙制品、金屬等從中分離的設備,有將餐廚垃圾中油水分離的設備,也有將廚余垃圾攪碎、離心、脫水及壓縮的設備等等,展會上的許多設備都具有體積小,處理量大等優點,完全能滿足小區內進行細分類的要求,從技術層面上來說該模式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3家庭-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模式的經濟可行性

3.1國民經濟效益分析

3.1.1國民經濟效益評估

對該小區生活垃圾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收集分揀,根據《中國環境評價報告》(2012年)中指出我國的生活垃圾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以該增長率作為參考,對小區5年內生活垃圾總量及可回收部分的重量做一個估算,詳見表1、表2。

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國民經濟效益進行估算。

(1)可回收垃圾產生的經濟效益。根據重慶市當時對可回收部分的回收價格及表2相關數據,得到紙類收益131328元,塑料類172805元,金屬類28006元,玻璃類143956元,共計47.7萬元。

(2)因垃圾量減少而節省的費用。由于濕垃圾的含水率達到90%,經過處理的濕垃圾體積及重量將會明顯減少,從而降低了運輸成本和處置成本。現有技術可讓濕垃圾的脫水率達到50%左右,根據表1,5年內濕垃圾經處理重量可減少1163.7t,據調研,干垃圾經過分揀重量減少328t,重慶市九龍坡區每噸垃圾的運輸過程中的運輸和處理費用為80元/t,垃圾處理站的費用為68元/t,所以5年內因垃圾量減少而節省的費用為22.1萬元。

(3)垃圾分類后續處理節省費用。由于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并對濕垃圾進行脫水壓縮處理,使垃圾成分相對簡單化,后續處理更為簡單,據有關研究結果,后續處理可以節省的費用P=20元/t,垃圾經過分揀后垃圾總量為2964t,再經過脫水垃圾總量為1800.3t,后續可節省費用為3.6萬元。

(4)固定總投資折舊費用。為方便居民將干濕垃圾分類投放,需要配備垃圾桶,根據小區規模,5年中購置垃圾桶總費用為20625元。小區每年需對保潔及分類人員提供勞動護具及工具,每年的費用為2000元,則5年共投入1萬元。同時在小區里設置一個生活垃圾處理設備,設備價格為7.5萬元,使用年限為五年,則垃圾處理設備折舊費用為7.5萬元。且五年的電、水費等經估算需5000元。

根據上述數據可知,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處理后產生的國民經濟效益為65.4萬元。

3.1.2國民無形效益分析

以上是從經濟層面對垃圾分類所產生的效益分析,而在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后,對社會產生的無形效益也不容忽視。例如,生活垃圾經過源頭分類后,垃圾總量是減少,可回收部分的再利用則減少了對現有資源的浪費,減少了焚燒的垃圾量,減小了焚燒過程對大自然帶來的污染,同時資源消耗的減少能為我們營造一個更良好更健康的生活環境。總的來說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系列的改善。

3.1.3國民經濟效益分析

通過以上對國民經濟效益的評估分析,可知如果采用家庭-小區相結合的垃圾分類模式,5年中將會帶來的國民經濟效益為65.4萬元,同時帶來巨大的無形效益。政府可以將這部分的經濟效益轉移到推動分類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鼓勵企業及居民投身到分類進程中,相信將會帶來更大的國民經濟效益及無形效益。

3.2企業回收經濟效益分析

3.2.1企業回收經濟模式

現針對提出的家庭-小區回收模式,在鼓勵居民能夠配合的提前下,更需要相關企業或單位的共同參與,以獲得更有序更高效的效果。但企業的運營模式都是建立在盈利基礎上的,如在家庭-小區模式的回收過程中,企業通過回收可再利用部分再進行出售,減少垃圾清運量從而減少油費等因素來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盈利模式,相信不少企業會參與其中。本文將從最基本的收支模式來分析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后是否會對企業產生經濟效益,即企業收益=總收入-總支出。

3.2.2企業總收入

本文3.1.1的(1)部分中對此部分做出了說明,企業通過回收生活垃圾有再利用價值的部分,所產生的經濟收益是47.7萬元。

小區入住居民為1784戶,居民每年須向物業繳納物業費,物業費中的衛生費則是保證小區垃圾清理處置的費用來源,現根據重慶相關水平,每戶每月所繳納的衛生費大約為6元,則五年所收取的衛生費為64.3萬元。綜上所述,企業在五年內總收益為47.7+64.3=112萬元。

3.2.3企業總支出

在企業或物業針對生活垃圾源頭回收如不考慮濕垃圾的處理,只是針對垃圾干濕分類并將有回收利用價值的部分分離出來,那么主要的支出為設備投放及聘請員工的費用。

其中設備投入在3.1.1的(4)中以做出說明,為11.1萬元。員工工資根據現小區配備的6名員工,每名員工的工資為1500元/月,外加福利300元/月,年底年終獎3000元。則五年6名保潔員的工資總費用為73.8萬元。

由于垃圾分類后垃圾總量不會明顯增多,所以清運人員的數量不需要增加,但需要專門的分類人員將可回收部分分類回收。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調研估算得到需增加2名分揀人員,五年的工資為29.4萬元。可知企業如不對濕垃圾做另作處理,則五年的總支出114.3萬元。

根據上述分析,企業總收入為-2.3萬元,即企業或物業只是單純的將干垃圾分類出來,5年后企業將會虧損2.3萬元。

3.2.4企業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以上的數據分析,可知企業如果投入到家庭-小區相結合的垃圾分類模式中,且不對濕垃圾做其他處理的條件下,企業五年將會虧損2.3萬元,并且實際操作過程比本文假設情況更為復雜,企業的虧損將遠遠不止2.3萬元。所以只是單純地依靠企業單獨參與到小區里的分類中,將會給企業帶來虧損,從而導致沒有企業愿意參與其中。如果政府能對此項目進行經濟及政策上的支持,相信將有不少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會投入到這項極具深遠意義的項目中去。

4結語

通過以上對家庭-小區相結合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的經濟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結論:通過對該模式的企業經濟效益分析,看出如果企業單獨參與到分類項目中,五年后企業至少會虧損2.3萬元,將沒有企業愿意參與其中,即該模式不具可行性。通過對該模式的國民經濟效益分析,5年中將會帶來的國民經濟效益為65.4萬元,同時帶來巨大的社會無形效益,從國民經濟層面來說是,該模式具有可行性。如果政府能將相應的國民經濟效益轉接到企業中去,并能出臺相應的法規加以保證實施的力度,鼓勵企業及居民參與到該項目中去,家庭-小區相結合的生活垃圾分類這個既能產生經濟效益,又對環境具有深遠良好影響的模式,將具有美好的前景及可持續性。

致謝:在此要特別感謝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城鏡園小區的觀江物業,業主委員會、老科協及九龍坡區環衛所對本次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項目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政府赴日本考察團.日本東京都垃圾管理經驗與啟示[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0(1):74~77.

[2] 羅仁才,張瑩.德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方法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8,26(7):30~31.

[3] 徐海云,黎青松,翟力新,等.高級管理人員赴歐洲技術考察報告[J] .環境衛生工程,2001(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