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2 17:2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泥廠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EPD教育理念 化學教學 滲透方法
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應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注重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和判斷、反思和運用的能力,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達到培養今天的學生能適應明天的社會發展需要的目的。把EPD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化學教學中,使學生通過關注社會和環境,懂得責任,這是提高人口素質、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關鍵和基礎性工作。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開展環境教育,貫徹EPD教育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我結合平時的化學教學分析其中所體現的EPD教育理念,探討在化學教學中進行EPD教育活動模式的方法。
一、EPD教育理念的滲透
1.師生教學中的滲透。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EPD的教育理念,使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環境,富有情感,懂得責任。滲透環保意識,我是這樣做的,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地滲透環保意識,強調環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增強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例如:(1)講到“空氣”時,讓學生看有關空氣污染的新聞,初步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受到可吸入顆粒、有毒氣體等的污染,再介紹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學物質,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不斷接觸到,這樣,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對環境教育做了鋪墊;(2)學習“二氧化碳”時,介紹“溫室效應”的成因、危害及消除措施;(3)學習《愛護水資源》時,播放畫面: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水色發黑,發出惡臭,河面上布滿死亡的魚,赤潮現象,人喝了誘發癌癥和嬰兒畸形……看到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被污染,學生的表情都變得嚴肅,緊接著布置思考題:對于水污染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同學們提出自己的治理觀點:對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污水進行綜合治理,不能任意排放,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等。意識到優美的環境與自己的學習息息相關,愿意現在在學校認真學習化學知識,將來走出學校利用化學知識多做環保工作。也有研究性學習小組通過參觀考察和社會調查(如參觀水泥廠、化工廠、調查周邊的水環境等)使學生了解周圍環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討論防治的對策。這樣動態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環保的有關概念,更重要的是環保意識已植根于腦海中,認識到了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責無旁貸。學生有了這樣的意識,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學生放下書本,關注社會可持續發展,關注環保,將學習應用到實踐中,思考、研究和提出有利于解決問題的建議,促使學生樹立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
2.學生自主探究中的滲透。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力主落實學生在環境、人口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多方面專題教育活動中的活動主體地位,努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所需要的主體探究精神與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我們指導學生無論從選題、查閱文獻還是開題、實施和結題,都需帶著EPD理念自主參與,重視學生的“主動發展”和EPD理念的體現。例如寫《關于學校飲用水的調查及建議》一文,學生從關心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角度出發,他們確定主題后,到圖書室或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同時通過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我校飲用水情況,最后將實踐所學知識匯總成文,并組織答辯。在這次活動中,他們既了解了有關飲用水及檢驗飲用水(如硬水和軟水的檢驗)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又參加了社會實踐,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值得肯定的是,他們結合EPD理念認識到了這一探究活動對同學們健康、對學校、對社會的具體影響,促使他們樹立了社會責任感。
3.學生合作活動中的滲透。合作活動就是以學生開展小組及全班討論與其他合作探究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共同參與有關解決環境,人口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提高相關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在學生合作活動實施中,所有要外出實踐的活動,都由學生親自聯系,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探討,極大地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及學生和家長、社會之間的合作和協調。讓學生更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充分體現了EPD理念在實踐活動中的滲透。
二、在化學教學中進行EPD教育活動模式的方法
為了在今后的化學教學中更好地滲透EPD教育,依據EPD教育的主體教育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思想,提出構建EPD教育活動模式的設想,方法如下。
1.指導學生開展與EPD相關的環境或人口調查,學生收集整理資料,指導學生進行研究,處理結果和撰寫報告,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并提出有關保護環境、人口、關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2.指導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組織學生自主選擇探究活動主題和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相關活動所需知識,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學習,并培養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組織學生召開與調查或考察報告交流或答辯會,提高創新性。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制定相關教學策略,應以課堂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為主,將EPD教育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通過進行環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使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環境,懂得責任,改善環境,提高人口素質,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信領等.可持續發展概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