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市場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1 15:10: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市場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慢性結腸炎;健康教育;調查報告
文章編號:1008-6919(2007)03-0085-02
中圖分類號:R494
文獻標識碼:B
【臨床護理】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體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隨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開展,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專病專護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護理工作的科技含量,體現護理人員知識價值,其最終目的是幫助人們建立健康行為,達到最佳健康狀況,對臨床各種診療起到增效作用[1]。為了促使健康教育工作更深入地開展,我院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組織科研小組經過研究、討論,完善和修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自制調查問卷,于2006年9月至10月對72例慢性結腸炎病人進行了調查,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健康教育調查對象 本院結腸炎專科收治病人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25~76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29例,中學31例,小學10例,文盲2例,第一次問卷調查72例,復問卷調查72例,有效回收率100%。
1.2 調查內容 在查閱有關文獻并進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列出調查提綱,經小組人員討論一致認可,主要內容:從疾病病因,診斷,病情變化,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各種必要的檢查,合并癥的處理,疾病的轉歸,預防,護理知識,飲食指導,休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等知識測試。
1.3 調查方法 根據病人文化程度分開進行調查。患者住院的第一天和第一個療程結束前一天,進行問卷答題和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健康教育,第二個療程開始時評估。入院時建立健康教育檔案,被調查者按設計的內容逐項回答。
1.3.1 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病人,征得同意后自行填寫或指導填寫。
1.3.2 文化水平低的口頭回答,由病人自己選擇答案,專職護士負責。
1.3.3 電話隨訪。
1.4 根據病人不同的需求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健康教育。
1.5 根據病人的問卷結果判斷:①知識掌握程度。回答正確為全面了解,基本正確為一般了解,不正確為未了解。②滿意度。好為滿意,一般為基本滿意,差為不滿意。
1.6 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見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2。
3 討論
慢性結腸炎一般病情較長、癥狀持續或反復發作,患者往往四處求醫,治療效果不佳,而病人多為中年,正是年富力強、工作的黃金時代,由于疾病的纏擾,使工作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認為治愈無望,害怕或懷疑癌變,對治療喪失信心,加上氣流彌散結腸導入療法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插入導管長達35cm,所采取的亦與往不同,開展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系統性的健康教育也就特別重要。對病人普及健康知識,提高認知水平,針對性糾正病人不良的行為方式,重點體現在“知、信、行”三個方面。根據知、信、行理論,行為改變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和目標,為達到行為改變,必須有知作為基礎;有信作為動力[2]。
3.1 知識是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護理預防保健等的認知,通過問卷答題,了解病人對健康與疾病知識的學習需求。評估的結果作為健康教育的方向,針對不同的文化程度及家屬的支持配合,專人負責,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宣教。入院時首先確定病人及家屬的需求,建立目標,選擇方法。住院時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的不同傳授基本知識,危險因素,主要并發癥及其危害性,用藥的注意事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所側重地進行。出院教育:讓病人了解恢復情況,重點介紹醫治效果,現階段的治療方法,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表1調查結果示:健教后患者對用藥知識、相關知識、生活知識能較好地掌握,提示健教后病人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健教前(P
3.2 信是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信念和積極的態度。通過健康教育,密切與病人交流,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可以增進醫護人員之間的相互滿意關系,并使得醫護工作取得最佳效果[3]。表2結果顯示:健教后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健教前,說明健康教育可以促進護患關系良好發展,從而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信念和積極的態度。
3.3 行是幫助病人改變不健康行為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起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護理,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從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病人還是非常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指導。
3.4 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幫助系統由于慢性結腸炎是一種反復發作性疾病,病情發作時不分時間和場合,病人也不能有意控制,另一方面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家庭、社會應關愛病人,幫助和支持做好工作和創建良好的生活環境,培養和提高病人的治療信心和積極的情感。
為了將健康教育引向深入有效的方向發展,教育者必須增強健康教育的觀念,拓展健康教育的知識,掌握心理學、康復醫學及護理;改進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全人類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董津芳.醫院健康教育研究的意義與方向[J].護理雜志,1998,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