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市場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9 04:32: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眼鏡市場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眼鏡市場調查報告

篇1

一、對普查對象進行廣泛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

經濟普查是一項大規模的社會動員,特別是這次普查涉及集貿市場全部經營戶,要消除他們心中的種種顧慮,做到如實申報。加大普查宣傳力度,打消他們的思想顧慮是搞好集貿市場經營戶經濟普查的關鍵,因此宣傳工作至關重要。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多種宣傳載體向社會公眾宣傳經濟普查,并在人口集中地段、集貿市場入口設置經濟普查公益廣告牌、宣傳櫥窗、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安排宣傳車進行巡回廣播等,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形成轟動效應。通過宣傳使集貿市場的經營戶明白如實申報普查資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廣泛動員他們積極參與和支持普查工作。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虛報、瞞報、拒報、遲報普查資料,對違反《統計法》的行為,新聞單位要予以曝光,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要向集貿市場的經營戶講明經濟普查與工商稅務沒有必然的聯系,與繳納各種費用沒有任何關系。

二、要做好集貿市場示意圖的繪制

武義縣現有星光菜市場、星光水果市場、商貿中心、下王宅菜市場、南豐菜市場、武義建材市場等多個大型市場,普查員要根據集貿市場的現狀和經營戶的位置標明四至的界限,圖中要標明建筑物、過道、攤位號、經營戶姓名,同時要標明經營戶在集貿市場所處的位置,經營戶之間要用點劃線分隔,還可根據集貿市場經營戶經營的種類分為水產類、肉食品類、干果類、蔬菜類、百貨類、調味品類、豆制品類、流動攤販類、活禽類、水果類、布匹類等,便于進行普查登記。在進行示意圖繪制時,還應注明集市貿易市場內外的建筑物、門牌號等,不僅要畫出較為詳細的道路和街巷,還要標明經營戶的位置。集貿市場普查示意圖要覆蓋整個集貿市場。示意圖繪制應本著簡明、實用的原則。

三、積極爭取普查對象的支持和理解

普查員入戶普查時一定要明確說明目的,強調本次經濟普查是全國統一行動,與納稅無任何關系,也不可能作為以后納稅的依據。要打消經營戶的顧慮。在普查登記時可能有的經營戶不在,普查員可參照“衛生許可證”等有效證書,將經營戶的名稱填寫清楚。在登記經營情況時,如果“戶主”不在,應在過一段時間后再返回調查。對于不配合的經營戶,要將地址、名稱登記清楚并上報有關部門。如果經營者是外地的或少數民族,應注意方式方法。遇到困難,可隨時找市場管理人員和工商所配合。普查員在普查時應有的放矢,做到“一見”、“二看”、“三詢問”。“一見”,即見經營戶主,確定聯系人,與聯系人見面;“二看”,一看營業執照,二看證書;“三詢問”,一問經營活動,確定行業類型;二問經營規模;三問經營范圍和財務情況,確定經營狀態。“三要素”將會使普查員提高清查效率和報表填報的準確率。在調查時還可采取拉家常的方法,普查員決不能居高臨下,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或用生硬的語言對話,避免單刀直入,陷入僵局。一定要態度和藹讓經營戶有一種親如一家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數據,取得可靠的普查數據。

四、搞好經營戶調查的注意事項

在集貿市場對經營戶進行經濟普查時,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調查方法。

在前期做好宣傳工作后,調查員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注意提高普查員的調查訪問技巧。采取“先看后問再評估”的辦法。調查先“四看”:一看執照,二看營業面積,三看從業人員,四看經營規模。然后“四問”:一問稅費,二問攤位租金,三問日常支出,四問其他指標。最后對其主要指標進行推算評估。方式決定成效,在經濟普查中,進行經營戶調查,按規定出示調查證件、說明調查原因,但經營者可能還心存疑慮,不太愿意合作,調查工作就比較被動,要打破這種尷尬局面,應從相對熟悉的經營戶入手,經過說明解釋,經營戶打消疑慮,為調查人員提供較為詳實的數據資料,然后以這些經營戶為范例,對其他經營戶進行調查,經營者看到普查員手中厚厚的調查資料后,就能自覺的配合調查。隨著調查的進行,可能還會有新的問題出現,盡管各經營戶會配合詢問,但在提供調查數據時仍心存疑慮,怕說實話真話會增加他們工商管理費及稅額,在提供資料時會藏著掖著,提供的數據水份就很大,對此,要改變詢問策略,進店之后與經營戶拉拉家常,聊聊天,然后詢問每月的租金、水電費、攤位費、工商管理費及稅額、雇員工資等各項支出情況,然后再詢問他們每月的銷售情況,“人性化”的詢問方式,經營戶就能接受,也愿意配合,也能積極向調查人員提供準確的數據,確保經濟普查的順利進行。

2、要把握普查的時機。普查員一定要把握好普查時間,避開被調查戶的營業高峰期,盡量不打擾正常營業,以免造成對方反感情緒,影響調查質量。如被調查戶從事餐飲活動,應盡量避開中午和下午的就餐時間;被調查戶如果是從事批發零售業,盡量不要在該業主與顧客進行交易時調查。在入戶調查的過程中,掌握調查的時間至關重要,例如星光蔬菜批發市場,菜農在每天早上的五點鐘就已經在批發蔬菜,在六點左右,他們差不多都已經回到家中,結束一天的蔬菜批發,普查員如果在8點才開始普查,那很明顯,他將拉下很大一部分菜農的經濟指標,沒辦法做到不重不漏的普查要求。再者如果不能正確掌握調查時間,有可能遭遇冷面孔,還可能會人去場空,找不到人使調查無法進行。基于這種情況,在普查時,利用交易的空檔完成普查任務,同時還能保證普查質量。

3、要盡量縮短調查時間。經營戶在經營期間,一般都不愿意被人打擾。這就要求普查員要提高自身素質,盡量減少普查時間。比如普查員可以通過看被調查戶的營業執照和店鋪招牌,就可以將店名、攤位號、姓名、登記注冊機關、證號、電話號碼、主要經營活動等項目直接填入調查表,從而節約調查時間,提高調查效率。

4、要依法普查,掌握工作方式和方法。普查員入戶一定要佩戴《普查員證》,衣服要得體,說話要態度和藹,用親和的語言,尋找共同語言,要講一些經營戶受用的話,引起雙方的共鳴。

5、要注意調查的人員配置。一般來說,大型普查都會由專門成立的普查辦承擔,而普查辦的組成人員來自各個不同的行業及單位,調查人員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在經濟普查中進行集貿市場調查時,集市上的經營者本來就顧慮重重,怕說真話增加他們的費用,不愿意配合調查,當他們發現調查隊員當中有稅務及工商人員時,就更不愿意配合了,因此盡量不讓工商稅務人員直接參與經濟普查,要增加社區干部的參與比例,他們熟悉本社區情況,知根知底,使調查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

五、對經濟普查員的工作要求

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明確每個普查員負責的普查區域范圍界限;二是熟悉環境,明確普查員負責區域內的街道名稱門牌起止號碼,個體經營戶攤位號,掌握集貿市場普查區域內的經營戶數量和分布情況。三是按商品類別和經營戶經營種類制定調查路線。同時對普查員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1、普查員在清查登記時,應當根據集貿市場示意圖沿調查路線逐戶進行清查,甄別調查對象,通過詢問并按照普查登記的條件及其他有關規定判斷是否屬于調查對象,如確認,普查員首先必須向調查對象發放《致被調查對象的一封信》,然后認真查驗調查對象的登記注冊證件(執照),稅務登記證以及財務帳薄等資料,并協助調查對象據實逐項填寫清查表。

2、對于清查底冊的經營戶若找到,則在“核查情況”一欄劃“√”,若沒有找到,則在核查情況一欄劃“×”,并在核查情況說明一欄中注明具體情況。

3、對于不在清查底冊的清查經營戶如找到,由鄉鎮街道普查辦公室添加到清查底冊后邊,并在核查情況說明欄中注明新增。

4、在清查時,普查員必須衣著整潔、語言規范,持有普查機構統一印制的并蓋有公章的《普查指導員證》、《普查員證》,主動向清查對象出示證件,自我介紹,說明來意,依法告知清查對象義務,責任與權力,對不配合清查工作的,普查員依據《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發放法律文書進行督促,情節嚴重的移交執法人員處理。

篇2

一、時空環境調查

營銷活動的時空環境,對于人們的消費需求,具有直接的影響、制約作用,調查中應充分注意以下兩個要領:

其一,不同地域的需求差異。

城市與鄉村、山區與平原、沿海與內地……身處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消費者,其消費需求必有差異。小商販們常言:“土產進城,多賣三成;清倉(指清倉處理的廉價商品)下鄉,心中不慌。”這說明他們也深諳此道。即便是同一山區、同一縣境之內,山前山后、縣南縣北,也會由于經濟條件或消費習慣的不同而產生需求差異。只有將這種消費需求的“地域性”特征考察清楚,才好因地制宜地開展商貿活動,避免“章甫適越”的營銷錯誤。

其二,不同時期的需求變化。

研究不同時期的需求變化,尤要注意商品的“三時性”變化特點,即“時尚性”、“時令性”和“時限性”。

有些商品的“時尚性”很強,比如時裝、化妝品、手機、家電等,今年時髦,而明年則不一定時髦,甚至一年內幾經變化,讓人追逐不迭。據言,某女“明星”,五年之內更換了八十多條裙子。誠然,這種盲目的“時髦消費”觀念不宜提倡,但是世間的“追風逐浪”者,畢竟不在少數,從企業營銷的角度說,則必須充分注意這一消費傾向,做好相關的調查與預測,及時把握商機、擴大經營。

有些商品具有較強的“時令性”特點,比如冬裝、夏裝、啤酒、飲料、取暖與納涼用具之類,其銷售的旺淡,總是隨季節時令呈周期性變化。對于這類商品的需求調查,除了注意其常規性“時令”特點之外,還應分外留意“時尚”的影響。今年夏季“街上流行紅裙子”,而明年夏季則未必流行,所以,只有將“時令”與“時尚”綜合考察,才能準確地把握需求趨勢與未來行情。一般說來,商業季業較之于自然季節,會來得早一些,誠如古人所言:“賈人夏則資(備辦)皮,冬則資絺(做夏裝用的細麻布),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企業經營者應諳此要旨,早作運籌,早作準備,不失時機地把商品推向市場。

另有一些商品具有較強的“時限性”特征,其銷售活動常被嚴格限定在某一特定時間之內,過期則淪為廢品。比如日歷(包括掛歷、臺歷、歷書等)、報紙、期刊、賀年卡、中秋月餅等等,其經營成敗,常“在此一舉”,故而常被老百姓戲稱為“一錘子買賣”。近年來,每每元旦之后,書店門前“掛歷買一贈三”的招牌一再警示我們:此類商品的“需求量”,事前務必要摸得準、算得透,否則,必有風險。

二、市場狀貌的調查

所謂“市場狀貌”,是指市場營銷的常規狀態和基本面貌,它是購、銷雙邊活動的直接現實,反過來又是影響和制約購銷活動的客觀力量。決定市場狀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市場價格、外貿情勢、社會購買力、產品適銷性等幾個方面,乃是形成特定“市場狀貌”的最基本的要素。市場狀貌的調查,實質上就是以這四要素為主要對象的綜合調查。

“市場價格”的調查,應著眼于兩個方面:

其一,注意同類產品間的價格比較,尤其是競爭對手的價格動向。

其二,注意整個市場變化態勢,因為這種大面積的物價消長,極易引起產、銷之間的連鎖影響和牽動全局的市場波動,甚至引發消費者的“搶購”或“惜購”心理。比如,發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搶購”風潮以及90年代后期的“疲軟”現象,均對市場經營造成過巨大沖擊,甚至迫使不少企業破產、倒閉。這些教訓告誡我們:忽視了大市場的大變化,勢必被動挨打。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外貿”常是“內貿”的晴雨表:某一產品出口量增大,其內銷行情看好;出口量減小,則內銷也會隨之梗滯。而“進口”對內銷的影響,則呈反方向變化。在我國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未來幾年中,這種變化會日見明顯,因此“外貿情勢”的調查尤顯得重要。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嚴峻時刻,高明的企業決策者總會在對外貿氣候的敏銳感應中捷足先登,迅速搶占市場。去年底,“夏利”轎車“一次性到位”的大幅度降價,也許就是一種高明舉措,試想,在未來國外轎車大批量涌入之際,再去步“夏利”后塵者,還會擁有“夏利”那樣的市場嗎?

“社會購買力”,是影響消費需求的決定因素,如果有必要購買,且有強烈的購買欲望,卻買不起,那么這種“有質而無量”的需求,則等于沒有需求(或成為“潛在需求”)。因此,要想準確把握消費需求量,則必須做好“社會購買力”調查。這種調查,宜著眼于三個方面:

其一,社會集團購買力。這種購買力,雖對整個社會市場不會發生太大影響,但對于某些特定行業、特定商品的經營,卻能產生驚人的牽動力。例如,19**年之前,公款購買掛歷成風,由此而形成了空前的掛歷經營。之后,中央有關禁令頒行,掛歷市場驟然形成滯銷局面。

其二,城鄉居民購買力。這種購買力,是對整個社會大市場產生全方位影響的基本力量,應舍得花大力氣對其作出細致的調查和具體的分析。比如,手表、自行車、縫紉機的營銷長期處于疲軟狀態,因其價格較低,城鄉居民均買得起且已基本滿足;而冰箱、空調則不然,雖其也在“疲軟”之列,但相當多的家庭(尤其是農民家庭)尚不具備,因受“購買力”限制而無力購置。兩相比較不難看出,雖然兩者的“現實需求量”都不是太大,但后者的“潛在需求量”卻是十分可觀的,可以說這是一片尚待開發的蘊金藏玉的經營領域,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銷售前景會日趨看好。

其三,購買力的投向。購買力能否轉化為購買力動機與購買行為,與“購買力投向”密切相關。俗語云:“有錢花在刀刃上。”但對于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者來說,這“刀刃”的內涵卻千差萬別。比如,小市民熱衷于時裝、飲食、化妝品;而農民則愛將大量資金投放于化肥、農藥與耕作機械上,對于“飄柔”、“清逸”之類的誘惑,他們常會無動于衷。因此,細心地觀察、分析各類社會人群購買力投向,對于經營決策具有特殊的指導意義。

最后談一下“產品適銷性”調查。一般說來,商品總有一定的經濟壽命周期,總要在市場上經歷試銷、暢銷、飽銷、減銷直至消亡的全過程。只有準確把握這一變化趨勢,認真調查并悉心研究每個階段產品的適銷程度,才能因時制宜地調整經營策略,及時地為產品更新換代,有效地延長其壽命周期,以提高經濟效益及市場競爭力。聰明的經營者,常把主要精力花費在“試銷期”的適銷對路、“暢銷期”的未雨綢繆、“飽銷期”的除舊布新、“減銷期”的起死回生或轉產換業上面,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及時的調查與悉心的分析研究。

三、消費心理調查

人們的消費心理,是影響消費需求的主觀因素。常言道:“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強化消費心理的調查研究,不僅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且也是運用“攻心”戰術引導消費、誘人“上鉤”的必要條件。

消費者的心理特征,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時尚型

具有這種心理特征的人,多為性情開朗、作風浪漫的年輕人。他們極力追求消費方式的新潮、時髦,往往喜歡名牌,喜歡文體明星的裝飾,甚至慣于依據既有的消費經驗去想象、創造、領導標新的消費方式。

(二)崇外型

具有這種心理特征者,多為文化層次較低、行為盲目、作風放任的年輕人。他們喜歡獵奇,熱衷外來貨,追求消費形式的詭異怪誕,街頭巷尾那些戴著變色眼鏡、穿著外文背心、染著紅黃頭發的“酷哥靚妹”,大多屬于這一類。

(三)保守型

具有這種心理特征者,多是性格內向或治學專精、處世謹嚴的年輕人,以及鐘情傳統或城府較深的中老年朋友。他們往往無意于流行時尚,反對超前消費,根本沒有或竭力克制“高消費”欲望,常把消費水平限制在比同類人群稍低的水平上。

(四)惜購型

具有這種心理特征者,多是主持家業的一家之長或家庭主婦。他們往往具有強烈的購買欲望,但是“當家方知柴米貴”,他們的消費行為卻與購買欲望常常處于尖銳的矛盾之中。也許是囿于長期節衣縮食的生活習慣,也許是礙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出手”總是十分謹慎,甚至“該出手時”也不“出手”,愛挑剔、心存疑慮、擅長討價還價,是他們特有的購物習慣。

(五)從眾型

具有這種心理特征者,多是文化層次較低、消費水平不高、自主能力不強的人。他們反應較靈敏,但喜歡“隨大流”,缺乏新意識,熱衷效仿他人的消費行為并慣于接受他人的消費習慣。

(六)專注型

具有這種心理特征者,常是對待生活、學習、事業或理想等某一方面比較執著的人。他們的日常消費只是保持或低于一般水平,而對某一項消費卻不惜代價、傾力以求。比如,有人為事業需要,節衣縮食,卻寧肯花大錢去購買家用電腦;有人為了愛情,自奉節儉,卻甘愿為愛人購買鉆石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