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青年筆記范文

時間:2023-04-02 13:4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十四五青年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十四五青年筆記

篇1

各位養老戰線的同仁們:

大家中午好!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建黨一百周年。為加強全區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全區為老服務職業素養、專業水平、服務質量,在全社會營造尊重養老服務勞動、尊重職業技能的良好氛圍,推動全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經過漢陽區民政局的精心準備,在區福利院和湖北經濟技術培訓學院健康照護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漢陽區2021年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暨第五屆養老服務職業技能比賽開訓儀式,今天按期召開,在此,向全體學員表示熱烈的歡迎。

出席這次活動的領導有區民政局副書記、副局長余洪寶,區民政局黨委委員、區社會福利院院長楊連貴、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楊武文、區社會福利院業務負責人江利平、湖北經濟技術培訓學院健康照護學院院長范曉松。

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員有區福利院、23家民辦養老院院長及護理骨干以及19個承接漢陽區養老設施建設運營企業業務負責人及護理骨干,共計200余人。

今天的活動議程有四項:

一是楊院長傳達《漢陽區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暨第五屆養老服務職業技能比賽活動方案》;

二是余局長作開訓動員講話;

三是范校長講授《衰老體驗》;

四是江院長講授養老護理技能理論知識。

下面,進行第一項議程:

請楊院長傳達《漢陽區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暨第五屆養老服務職業技能比賽活動方案》。

.........................................

根據這個方案安排,參加集訓的護理員骨干于6月2日至17日,在區福利院集中培訓和賽前培訓。

其中,6月2日至6月4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5:00,脫產在區福利院集訓,中午休息一小時,集中進餐,照護學院安排專人指導。

6月5日至6月6日,各院自行學習培訓。

6月7日至6月9日,脫產在區福利院集訓,中午休息一小時,集中進餐,區福利院安排專人指導。

6月10日,200余名護理員參加筆試,選取30名骨干,入圍實操初賽。

6月11日至6月13日,30名骨干,參加實操集訓,區福利院安排專人指導。

6月14日,端午節,休息。

6月15日,30名骨干集訓,健康照護學院派人一對一指導。

6月16日,30名骨干抽簽,分兩組進行實操初賽,從中選取15名骨干選手參加實操決賽。

6月17日,15名選手實操集訓一天,健康照護學院派人一對一指導。

6月18日,進行實操決賽。

你們集訓后,還要將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本院、本企業的其他護理員。這次培訓時間緊、任務重、責任重,請務必認真學習,確保學習效果。

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請余局長作開訓動員講話。

..............................................

關于這次培訓背景、重要意義以及培訓要求,余局長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請大家務必領會精神,認真聽課。

下面,進行第三項議程。

請范校長為大家講解技能培訓第一課——《衰老體驗》。

范曉松院長,是湖北經濟技術培訓學院健康照護學院院長、湖北省家庭服務業協會教育培訓委員會會長、湖北省家庭服務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居家養老分會會長,多次直接參與國家、湖北省、武漢市養老護理技能大賽籌備及參賽選手的培訓,擔任比賽評委。對養老護理技能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備賽經驗尤其豐富,請大家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

范校長為大家模擬老年人身體狀況,讓護理員們更多的站在老年人的角度,開展護理服務工作,提高服務技能,提高老年人滿意度。

感謝范校長的精彩講授!

現在,休息10分鐘,4:10準時到會場,繼續培訓。

休息期間,請大家有序走動,嚴格遵守防疫規定。

............................................

好了,繼續培訓。下面,進行第四項議程。

請江院長為大家講授養老護理技能理論知識。

........................................

江院長總結了多年來的養老護理服務工作經驗,結合養老機構護理工作實際和護理技能理論,為大家全面梳理了養老護理技能理論知識,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淺。

參加此次集訓的都是各單位骨干,是我們漢陽區養老服務隊伍的中流砥柱。你們之中還將有人沖刺全市、全省,甚至全國的護理技能大賽,成績優異的將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青年崗位能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武漢市正在完善養老護理員積分落戶政策;7月份,我們區還將組織養老護理職業技能鑒定,根據護理技能等級,給予崗位補貼,護理職業前景廣闊,未來定有你們的一片天地。

篇2

【關鍵詞】杜審言; 杜甫;儒學傳統 ;詩學傳統 ;詩歌藝術;影響

眾所周知,杜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后人常常評價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這讓人不免思考他身上是否汲取了其祖杜審言的詩歌營養。現從家風、家學以及詩歌家法等方面來探討杜審言對杜甫詩歌創作的影響。

一、 家風、家學承襲

(一) 儒學傳統的影響

杜甫在《進鵰賦表》中說:“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反映出杜甫出生在一個富有儒學傳統的家庭。杜甫家族的儒學傳統可以追溯到他的遠祖杜預。杜預是晉代名臣兼名儒,并且還是《左傳》研究專家。杜甫曾在《祭遠祖當陽君文》中,稱頌先祖:“《春秋》主解,稿隸躬親。嗚呼筆跡,流宕何人”,并起誓:“不敢忘本,不敢為仁!”。對于祖父杜審言,杜甫更是推崇備至:“亡祖故尚書膳部員外郎先臣審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視于藏書之府,故天下學士到于今而師之”[1]。杜甫對于儒學的信仰直接承杜審言而來。杜甫的《進雕賦序》言:“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余篇。”先臣就是其祖杜審言,杜甫對杜審言的崇敬,加上主動的學習,使得杜審言的儒者思想在杜甫身上潛移默化,更加奠定了杜甫對儒學的信仰。

儒學傳統滲透到杜甫的詩歌創作中,形成了其詩歌思想感情層面的深沉因素。青年的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表達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儒家入世思想。如果說這只是盛唐時代背景下的詩歌所特有的感情基調的話,那么經歷了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后,杜甫所感受到的就不再是繁盛,而是衰敗與離亂。此刻他將原先入世的積極意識轉化成深沉內斂的憂患意識,這也符合儒家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主張。

面對國家危難,他痛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而一旦大亂初定,他又狂喜得流淚,“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面對人民疾苦,杜甫更是施以“民胞物與”的博愛情懷,這種情懷表現為一種推己及人的人道主義思想。杜甫的人道主義不同于孔丘、孟軻那樣儼然以救世主自居,而是包含著一種利他主義精神。[2]杜甫在“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悲慘境況中,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的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不僅體現在國家人民身上,還體現在自然界萬物中。杜甫曾說過“一重一掩吾肺腑,山花山鳥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這種親近自然,與自然為伍的情懷極大地豐富了他詩歌創作的題材范圍。代表作品有《病柏》《枯棕》《病橘》《瘦馬行》等等。“仁民愛物”的人道主義情懷也是源自于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

無論前期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還是后來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都是根源于儒學傳統的歷史傳承。杜甫詩中滲透出來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深沉情感本源,正是來自于儒學的傳統涵養。清論批評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可見“仁民愛物、憂國憂民”的儒學品格才是杜甫詩歌催人淚下的人格力量之所在。

(二)詩學傳統的影響

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和崔融、李嶠、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杜審言極負詩才,嘗與人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3]杜審言的文才在當時文壇的確享有盛譽。宋之問曾評價其詩風:“惟靈昭昭,度越諸子,言必得俊,意常通理,其含潤也,若和風欲曙,搖露氣于春林,其秉艷也,似涼雨半晴,懸日光于秋水”[4],并肯定了其“度越諸子”的地位;另外陳子昂也曾云“杜司戶炳靈翰林,研機策府,有重名于天下,而杜秀于朝端,徐、陳、應、劉,不得劘其壘,何、王、沈、謝,適足靡其旗,而載筆下寮,三十余載,秉不羈之操,物莫同塵,合絕唱之音,人皆寡合”[5],給予了杜審言詩歌的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杜審言的歷史地位。

杜審言的詩名多多少少給予杜甫一些自信。杜甫在《贈蜀僧閭丘師兄》曾言:“吾祖詩冠古”),在《武宗生日》中有“詩是吾家事”,在《同元始君舂陵行》中有“吾人詩家秀,博采世上名”,一方面可見其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杜氏家族是以詩學傳家的。杜甫在《壯游》里云:“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可見他早年所學主要是詩賦與書法,受詩學傳統的影響。

從杜審言身上傳承下來的詩賦之學,影響到杜甫詩歌創作的表現手法。杜甫的一些詩,敘述夾議論,有“小雅”的因素,有賦的鋪排技巧,散文的句法,形成一種“以文為詩”的特點。杜詩采散句入詩,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避免了近體詩因為格律束縛所造成的板滯。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全詩將一種狂喜的心情展現得淋漓盡致,用一些口語化、通俗化的詞語,如“忽傳”“ 初聞”“ 卻看”“ 漫卷”,尾聯更是采用了流水對的方式,使詩歌仿佛散文一般,感情流暢自然,毫不受律體的束縛。能夠將律詩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這是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

然而杜甫的“以文為詩”不只是停留在詞句的散文化上,還表現為意興的有機結合,感情的一波三折上,如《九日藍田崔氏莊》詩云:“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首聯詩人情感從悲秋—自寬—盡歡極盡轉折變化,才剛落筆就筆鋒急轉,為全詩奠定了悲中盡歡的基調:頷聯才敘寫了盡歡之貌,頸聯就以“藍水千落”“玉山高并”這樣的哀景起興,傳達出詩人心里的落寞之情;尾聯則是由景及人,以自然的不變來反襯人的多變,現在能做的就是“醉把茱萸看”,這一細節動作將詩人心中強抑的惆悵之情托胸而出。眾所周知,“沉郁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沉郁”是杜甫儒家涵養的體現,“頓挫”則是他詩歌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而這恰恰正是杜甫“以文為詩”的詩歌句式與手法的表現方式。

杜甫所受的詩賦學傳統的影響,開啟了“以文為詩”詩歌表現手法的一種轉變,這是杜甫在詩學傳統影響之下的發展。杜甫在文學思想上主張:“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這里的“親風雅”就是杜甫詩學傳統的證明,而這里的“轉益多師”也包含他所尊崇的祖父杜審言。

二、 詩歌藝術手法的影響

(一)首先體現在詩歌的意蘊風格上

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曾言:“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這表現了他的審美理想更傾向于壯美之境。而在杜審言現存的四十三首詩中,其中有一部分寫得氣魄宏大,營造出雄渾壯闊之境。杜甫《八哀詩》中就曾借大詩人李邕之口評價祖父的詩作:“例及吾家詩,曠懷掃氛翳。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鐘律儼高懸,鯤鯨噴迢遞”, 其中“鯤鯨噴迢遞”的氣象,與杜甫所追求的“鯨魚掣海”的審美趣味相接近。

比較杜審言《登襄陽樓》與杜甫《登岳陽樓》可知,兩詩頷聯同是寫楚之地貌特點,杜審言的“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寫象,但后者氣勢更為龐大,境界超然。原因在于杜審言詩作于被貶流放之際,詩人通過楚山壯闊之景,來反襯他個人仕途失落的愴然情懷;而杜甫的心中始終裝著國家和人民,因此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除了寫象之外,更象征著國家的戰亂危機。所以較之前者,杜甫詩意境更為高遠雄渾,感情更加深沉博大。但是從觀察角度上看,兩人都是由高處俯視,從構思方式上都是表現水勢的壯觀,很顯然前者是后者借鑒的范式。對此,明人胡震亨曾指出“審言‘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閎逸渾雄,少陵家法婉然”[6]可謂一語中的地指出了審言在詩歌風格上對杜甫的影響。

(二)其次體現在詞句的吸收,句法的運用以及章法布局上

關于祖孫二人在句式上的相承,宋·王得臣有此言論:“杜審言,子美之祖也。則天時,以詩擅名,與宋之問唱和。有‘霧綰青條弱,風牽紫蘿長’,又‘寄語洛城風與月,明年春色倍還人’這句。若子美‘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又云‘傳話風光更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雖不襲取其意,而語脈蓋有家法矣。”[7]楊萬里也持同一看法,他認為:“今觀必簡之詩,若‘牽風紫蔓長’, 即‘水荇牽風翠帶長’之句也;若‘鶴子曳童衣’,即‘儒衣山鳥怪’之句也;若‘云陰送晚雷’,即‘雷聲忽送千峰雨’之句也;若‘風光新柳報,宴賞落花催’,即‘星霜玄鳥變,身世白駒催’之句也。予不知祖孫之相似,其有意乎?抑亦偶然乎?”[8]。這些都說明了杜甫在詩歌的遣詞造句上直接摹仿乃祖之處。除了直接地采祖父佳句入詩外,還承襲了祖父詩歌的句法特點。比如杜審言的“霧綰青條弱,風牽紫蘿長”,將隱喻的因果關系倒置,不說霧籠柳絲,卻言柳絲綰霧;不說風拂藤蔓,卻言藤蔓牽風。 像這樣的關系倒置在杜甫的詩歌中也常常運用,如《日暮》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本該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又如《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七》的“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也是把因果關系倒置。

不僅字句的吸收、句法的運用,就連整體章法上也有相類的。如杜審言的《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暫將弓并曲,翻與扇俱團。霧濯清輝苦,風飄月影寒。羅衣此一鑒,頓使別離難。”而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閏中只獨看”,“看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等句,分明化用祖父的詩句,在情境與意象上都很接近。對此近人易孺表示:“今予讀其《和康五望月有懷》一首,有‘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之語,尤于工部‘香霧云鬟’、‘清輝玉臂’一聯,有消息相通之妙,其余氣韻胎息,恍若符合者,開篇皆然。”[9]很顯然,這里杜甫的《月夜》乃是取法于其祖。

(三)最后體現在詩體上,尤其是五律的影響

杜審言在詩歌上的最大成就是對律詩的定型和形式的革新作出了貢獻。杜審言極力追求近體詩格律的精密化,宋人陳振孫就曾在《直齋書錄解題》中云“唐初沈、宋以來,律詩始盛行,然未以平側失眼為忌,審言詩雖不多,句律極嚴,無一失粘者”。除此之外,他還追求體勢的嚴整化。這在杜審言的五律中體現得最為突出。他的代表作《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舊思欲沾巾。”全詩嚴整雄渾,句律精切,其頷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不僅對仗工穩,而且在用字講究,一個“出”和“渡”字既生動地描繪了客觀景象,又突出了主觀上吃驚的心理,表達了詩人見到早春的驚喜感。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將其推為“初唐五言律第一”。這種“體自整栗,語自雄麗,其氣象風格自在”[10]的五言律對杜甫五律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說《登岳陽樓》,一個“坼”和“浮”字既寫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又象征了國家大廈將傾的危機。此詩被胡應麟推為“盛唐五言律第一”,這樣看來初盛唐的五律第一分屬祖孫二人,就在于二人之詩在氣勢風格上的共通。

除了五律之外,杜審言在聯章體與排律方面,給予杜甫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這一點許多學者已做了詳盡的闡述,這里就不再贅言了。

參考文獻

[1]杜甫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四[M].中華書局.2004?.134-135

[2]胡小石.李杜詩之比較[A].杜甫研究論文集[C].中華書局.1960.226-227

[3]歐陽修等新唐書杜審言傳[M].中華書局點校本2003.195

[4]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全唐文》卷二四一.中華書局?.1983.206-207

[5] 陳子昂.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陳伯玉文集》卷七. 上海商務印書館

[6]明胡震亨.唐音癸簽. 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2334-2335?

[7]宋王得臣.麈史·詩話部. 見于《全宋筆記》第一編第十冊.大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