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查三比對照檢查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4 07:33: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查三比對照檢查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出口業務中的保稅項目的迅速發展,加工貿易規模和產業鏈迅速擴張,新領域、新行業、新產品層出不窮,海關監管工作難度和責任加大,并且在監管人力資源和知識結構方面面臨考驗。為提高海關的實際監管效能,海關總署出臺了(署加發【2009】233號)等文件,文件中所稱的海關引入中介機構參與保稅核查,是指海關根據“海關監管、企業自律、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管理原則,積極引入社會中介力量,借助其在企業資信調查、會計帳目審計、內控制度評估等方面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接受海關委托或企業聘請開展專項審計,直接或間接向海關提供保稅業務相關信息和輔參考的工作。目前此項業務已在多個地區開始實施,會計師事務所如何更好地完成保稅核查審計服務?我們通過近段時間對幾家企業進行保稅核查專項審計,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談談我們開展此項業務的一些體會:
一、正視保稅審計工作的難點
這是一項全新的業務,在這之前沒有做過類相關的業務,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借鑒,也沒有具體的行業操作指南,而且這還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政策性很強的業務,專業性體現在我們要具備有加工貿易的一些專業知識;技術性體現在不同于傳統業務,不是單純審閱會計報表、會計賬冊、抽查會計憑證就能完成,還要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特點、工藝流程等,運用一些必要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政策性就是我們要熟練掌握加工貿易的法律法規以及海關監管的政策文件規定等。在保稅核查過程中,審計人員往往對如何進行審計感到無所適從,覺得無從下手,還是抱著報表審計及其他財務審計的視點在看問題,致使審計成果不突出。如果我們要在保稅審計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績,首先就必須對這項工作的難點有一個清醒、正確的認識,并進而總結、研究出相應的審計對策。
二、向海關了解被核查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中執行海關政策及規定的情況。
了解相關的政策及明確核查的重點是做好保稅核查工作的基礎。企業無論是保稅物流業務,還是保稅加工業務,都需要向海關提出申請經海關核準才可以進行。所有的保稅貨物自進境起就在海關的監管之下.直到復運出境或改變性質辦理正式進口手續為止。被核查企業的日常海關業務包括保稅倉庫的申請、加工貿易業務的備案、進出口貨物的報關、深加工方式的結轉等。都需要直接向海關申請、查驗。海關對保稅倉庫、保稅加工貿易實施計算機聯網管理,定期核對計算機電子數據,海關人員可以隨時進入保稅企業檢查保稅貨物的收、付、存情況及有關賬冊。現場了解企業保稅業務是否正常經營。是否符合海關的政策及規定。所以,通過和海關相關部門的溝通,能了解企業在保稅業務中是否有違發規定、政策的情況,是否有異常現象。以及海關對核查工作的重點要求等,有利于核查工作的有效進行。
三、與被核查企業管理當局的溝通,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工藝特點、制定正確可行的審計計劃是保稅核查工作的關鍵。
首先,要全面了解被核查企業的基本情況,如被審企業加工貿易方式、生產經營情況、保稅貨物管理及流程、保稅貨物盤存情況以及不作價設備情況等; 保稅企業包括保稅加工企業和保稅物流企業,由于保稅加工企業生產方式的多樣性、復雜性,所以對保稅加工企業的核查一定要到現場了解生產的整個過程,從原料的領用、投放、加工到在產品的結轉、外發產品的加工以及完工產品的入庫,了解每個環節所產生的產品、在產品以及每個環節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次序。最后根據了解的情況來安排每個環節需要的現場盤點人員。注冊會計師還需要特別關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檢查倉庫收、付、存手續是否完整、嚴密,各種賬務記錄是否真實、有效、及時,海關監管電子數據與企業倉庫記錄是否一致.企業是否定期盤點等,通過內部控制的符合性的測試,確定保稅貨物復盤的抽查比例。在審計計劃階段需要和管理當局溝通;盡量停止貨物的移動,減少生產流水線上在成品的數量;控制在途貨物的數量,保證保稅貨物盤點的正確性;審計日期、人員安排分工、盤點的范圍、盤點表的樣式和被核查企業協商一致,要求被核查企業提前做好貨物的預盤、貨物堆放整理、盤點標識等工作,提供貨物存放平面圖,計量工具以及相關人員的配合。根據所了解的情況編制審計計劃。
四、根據業務性質采用不同的方法,注重規律,提高審計效果。
保稅加工業務主要分為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兩種。
來料加工系外商提供原輔料,我方不付外匯,故在產品成本核算中無原材料成本賬,因此審核過程較為簡單,主要關注:原料及成品是否專庫存放或分列單批存放,并標明“海關監管貨物”字樣,以備海關核查。并以加工合同號為單元進行的,做到先進先出,后進后出,做到賬、物、卡相符。專人管理,專料專用,是否存在合同與合同之間相互串用原料的現象,是否有將進口料件與國內購進料件相互串用的現象。
進料加工是我經營單位用外匯從國外購買進口原料,加工成品后外銷,進料加工對口合同進口料件全額保稅,非對口合同定額保稅,進料加工項下全部使用進口料件加工的出口產品免征出口稅,但出口產品中如大部分使用國內料件加工的,則應全額或按比例征收出口稅。進料加工不但動用了外匯,而且在財務管理上有詳細的成本核算,因此審核過程也相對復雜。
(一)從超期未核銷手冊入手,選擇敏感商品和進口保稅金額大的業務進行重點審計,同時對審計期間開出的所有保稅手冊進行詳細檢查。從清查保稅的原料及產品的庫存數為入手點,將未核銷保稅手冊中應存的保稅貨物與保稅庫中實存的數量進行比較,再與財務賬冊中的存貨――保稅原料及成品進行比對,檢查三者是否一致,如果出現數據不符的現象一定要清明原因,查清被核查單位是否存在保稅貨物內銷及外發加工的現象。
(二)從保稅料件單耗入手,了解生產過程、工藝特點的基礎上測算實際單耗并與備案單耗對比。由于保稅加工企業生產方式的多樣性、復雜性,所以對保稅加工企業的核查一定要到現場了解生產的整個過程,以生產部門的生產記錄為主要切入點,從原料的領用、投放、加工到在產品的結轉以及完工產品的入庫,了解不同產品的工藝特點,每個環節是否產生副產品以及在產品的情況,了解每個環節在整個生產過程 中的次序。對于同一手冊內的多種料件用于生產多個產品的情況,生產記錄的詳細程度更高,必須分別記錄每個產品的投入與產出數量。 結合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檢查倉庫收、發、存手續是否完整、嚴密,各種賬務記錄是否真實、有效、及時,進出口報關單的數據與企業倉庫記錄是否一致,企業是否定期盤點等,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的測試,確定單耗測算所依據的數據可靠程度,并確定下一步對未復出口的料件數量的盤點比例和范圍。根據測算的實際單耗計算未復出口的料件結余數量與實際盤點數對比,計算兩者差異,并找出差異原因。
(三)從企業內銷及一般貿易銷售入手,測算與內銷及一般貿易銷售相應的原材料耗用量與保稅貨物原材料耗用量是否一致,如果同期保稅貨物原材料耗用量大于內銷及一般貿易的,我們可以采用檢查領料單,查驗原料庫臺賬的方法來查明是不是有保稅料件串到內銷及一般貿易中的現象。另外,我們可以通過查“生產成本明細分類賬”確定進口料件及內購料件的使用情況。生產成本項目中分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制造費用、輔料,這些科目中涉及海關監管貨物的是進口的直接材料和輔料。通過核對生產成本-直接材料明細賬與進口料件是否存在差額確定進口材料是否全部投入生產,如果直接材料小于進口料件,則倉庫里應有余料。通過查“完工產品成本表”,該表內有批號、數量、主料、輔料、工資、制造費用、外部加工費用及單位成本等信息,其中主料和輔料的使用一目了然,包括主、輔料的使用情況、生產產品的數量、單耗。通過對財務賬簿的分析比較,我們能確定保稅料件串料及內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