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結對小結范文

時間:2023-03-17 22:26: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師徒結對小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師徒結對小結

篇1

    一、 結合教師的原有水平,制訂師徒計劃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優勢,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認真分析洪鑫老師的優缺點,對于他好的地方,提出來一起學習,對于不足的地方,互相幫助其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進步,最后根據這些點,制訂出了本學年的師徒結對計劃,并根據計劃開展一系列的活動。

    二、虛心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雖然我是師傅,但我還是需要虛心學習,把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我本學期的工作目標之一。首先,我經常向其他教師請教,努力使自己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有進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師上公開課時,我總是盡量安排出一定的時間前去聽課學習,并仔細記錄、認真評課,使自己在評課方面有一定進步。再次,在平時的休息時間里,我經常尋找有關資料、多看相關書籍,是自己的專業理論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做好示范,共同提高

篇2

【關鍵詞】外借室現狀,措施

外借是直接面向讀者的,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讀者接觸時間長、人數多的部門,是對讀者進行借還圖書的第一線,從外借可以觀察讀者閱讀心理需求,了解閱讀進展情況。因此,外借人同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讀者的借閱情緒及效果,反映圖書館整體工作水平及服務質量。

一、外借室的現狀

1損壞圖書與丟書現象。個別讀者來書庫專門借閱收藏價值高的圖書。因為這些書出版早、價格低、內容質量好,深受讀者喜愛,而且市面上很難買得到。于是就把圖書占為已有,并聲稱此書丟了,主動要求賠款。還有些讀者對一些技術、藝術、繪畫等方面的圖書特別偏愛,把書中重要資料的書頁撕掉。還有的就是勾畫批注,這是最常見的損書現象。如果把這些圖書繼續流通,勢必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如果不流通,無疑是對圖書資源的浪費。

2圖書亂架的現象。由于有的讀者對圖書的排放規則不太清楚,還有就是為了圖自己省事,不遠多跑,隨手拿書,翻看后隨手亂放,有的拿到座位上,看后不放回原位,隨手就放在離自己很近的書架上。不按類別放。管理員有時候沒有發現未能及時處理此現象。如果有別的讀者來借此書時,在圖書檢索系統里查找此書,發現在館,可到該書架時,卻找不到此書。這種現象的發生會讓部分讀者失望。

3圖書的拒絕率。有的管理人員存在著被動現象,缺乏工作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責任心不強,圖省事麻煩,對讀者敷衍了事。這種現象的發生也不單單全是管理人員工作的不完善而造成,同時也與個別讀者的道德修養有關,有的讀者認為圖書館書多的是,丟一兩本沒有多大關系,大不了就是賠點錢,還有的讀者不熟悉借閱規則,或者人為地違反人借閱規定,長時間超期不還,故而使外借圖書不能按期周轉而影響圖書的正常流通,導致拒絕率上升的。

針對以上的問題,提些建議如下:

二、外借室管理工作的措施

1、在外借室醒目的地方把對讀者違反借閱規定的條例一條條的清楚地寫在牌子上面:如損壞圖書的幾種現象,還有就是違反哪條該怎么怎么賠款。超期是怎么處理,掉頁和撕頁,還有在新書上亂劃記號等是怎么處理的等等情形都一一清楚的告訴讀者,當讀者進入室內時,管理人員先對入館的讀者作個入館教育簡單的告之讀者讓讀者先閱讀下這些規則。

2、對于有違反規定的讀者,管理人員應該當面給指出來,讓讀者愛惜圖書。如果有外借圖書過期不還的,在理由正當的情況下可以延長期限并按規定辦理續借手續;對于丟失比較貴重的歷史悠久的圖書,罰款力度要加大;對于那些已經超期的圖書的讀者在收到催還單時不及時還書,圖書館系統要實行自動終止其借書權力一段時間。

3、對于圖書亂架的對策,這需要管理人員親自和讀者解說并要督促,讓讀者看完后把書放回原位。還需要管理人員不定時地查架巡視,以保證圖書的正常上架。

另外可設立熱門書專架和手推車以及利用代書板。將一些流通利用率極高以及讀者最感興趣的書,集中陳列在熱門書專架上。在書庫多放推車,并提示讀者此車的作用。讀者看不完的書而不想借,就把它放在手推車上,由管理人員來負責把此書上架。同時在讀者進入書庫時,可以每人拿一個代書板。拿哪本書時就把代書板放在拿哪本書的位置上,離開書庫后再把書放回代書板處。

4、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質量。隨著讀者對圖書需求的不斷增加,圖書館要贏得對藏書有較高的利用率,和管理人員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管理員服務形象的好壞就體現在瑣碎而又繁雜的日常工作中。作為一名圖書管理員首先要熱愛圖書館事業,實行主動服務,開展定期服務,跟蹤服務,對于到書庫的讀者,當時沒有查找到的書要提供其去向,不能敷衍了事,幫助檢索相關圖書,使讀者的需求得到滿足。其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圖書館是為讀者服務的場所,書庫每天有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讀者,有時會出現矛盾和摩擦。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管理人員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思想。同時召開圖書館讀者座談會,這樣就會增強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因此,每一個管理人員都應注重在讀者心中建立起一個心為美、語言美、行為美的良好形象,以便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讀者。

當前高校圖書館要想有所發展,必須要進一步轉變傳統思想,樹立全新的發展理念,進一步促進科技進步發展,重視在組織中的人才發展,以讀者為中為心,建立為讀者服務的管理體系。要加強人的智能和素質的提高,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加速管理創新的智能培養和提高,要加強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培養力度。加強培養員工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斷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術,通過對館員進行在職教育和終身教育相結合的模式,要加強對館員的考核力度,建立公平的獎懲機制,通過良好的管理體制全面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以達到讓每個館員都具備愛心、耐心來投入工作中,推動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圖書館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想方設法為讀者服務,根據讀者的個性需求,設計個性化的服務設施和服務模式,圖書館除了提供外借服務之外,還要幫助讀者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在管理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和員工要加大服務創新的意識,通過征求合化建議制度,來尋求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斷的推進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江龍.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J],2010(2).

[2]馬瑩.論高校學習型圖書館的管理特點[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17).

[3]洪華俏.淺議期刊開架閱覽的科學管理與服務.高校圖書館工作,2010.1

篇3

關鍵詞:閻連科;鄉土小說;多層次對話性

在現當代西方哲學中,“對話”是一個始終受到普遍關注的話題。而“對話”在對西方產生重要影響的前蘇聯思想家巴赫金那里,則被視為人的存在本質,是一個核心的理論范疇。縱觀閻連科的鄉土小說創作,可以明顯地看到巴赫金對話理論對他的影響。

一.亡靈視角的創新與多層次敘事

從敘事學意義來說,視角是指敘述者在作品中注視人物的角度以及人物之間互視的角度。一般來說,很難將一部小說劃歸于某種單一的視角,因為在寫作過程中,作者總是根據具體的情節靈活地采用各種敘事視角,敘述者不同、敘述視角的差異,都會直接影響小說的表達效果。當然,閻連科小說也不例外。閻連科是一位很會講述故事的作家,他善于采取多種敘述視角,用靈活自由的講述方式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向讀者透露信息,從而形成獨特的講述技法。

首先,為了使講述方式更具有靈活性和變通性,作者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了亡靈的敘事視角,打通了陰陽兩個世界。如在《天宮圖》中,作者從“路六命”這一亡靈視角出發,讓這個亡靈回憶了自己悲苦的一生,展現出了一幅充滿神奇魔幻色彩的異域亡靈世界。作者在《尋找土地》中,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亡靈的敘事視角,作品中的主人公馬佚祥具有人和亡靈雙重身份,兼有第一人稱和亡靈雙重視角身份。

其次,閻連科在敘事時多采用多層次敘事的手法。在《鄉間故事》中,作者借用了魯迅《狂人日記》中開頭小序的形式,在每節故事的開頭,或者敘說一則小故事,或者補說小說內容,使得小說充滿節奏與張力。小說采用了雙線結構,明線是副鄉長的兒子找媳婦,暗線是“我”與村長家“三姑女”的婚事,兩條線索明暗搭配,相輔相成,使得敘述跌宕生姿。

在《歡樂家園》中,“歡樂家園”是主人公天元和婭梅夫妻正在撰寫的一部書稿的名字。作者所講述的天元與婭梅的故事,和書稿中神話傳說人物山虎的愛情故事形成了一個雙聲合唱,山虎的愛情悲劇隱喻了主人公情感的著落與寄托。書稿取名為“歡樂家園”,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反諷,因為等待天元的“歡樂”乃是家破人亡的悲劇。在《日光流年》中,作者采用了圣經故事和三姓村故事并行的方式,圣經故事隱喻三姓村的故事,兩個故事相輔相成。在《受活》中,作者采用了絮言包含絮言、絮言套絮言的敘事結構。因此,閻連科鄉土小說中敘述視角的多樣化和故事的多層次性為多層次對話結構的敘事方式提供了可能。

二.表層“我”與潛在自我的雙層敘事和對話

在閻連科鄉土小說中,第一人稱敘事者“我”,與人物之間構成了一種對話與潛對話的關系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很好地處理了作品中不同的、甚至彼此沖突的聲音,也使得小說中的對話性得以“形式化”顯現出來。

閻連科從小出生于農村,所以對鄉村題材極為熟悉。他在創作時多以“我”為視角出發點,寫我之所見耙耬鄉民“忙著生、忙著死”的家常故事,表達了自己對底層村民的關切和同情,同時在對鄉民奴性的理性剖析中完成對鄉民奴性靈魂和傳統文化負影響的批判。如在《情感獄》中,有關于我與七爺的幾段對話。

兩種話語,兩種言說方式,在上述所引文字中表現出兩種價值體系,而在這兩種言說之間存在著一種辯難性。這種辯難性表現在人物及“我”的自我辯難上。縱觀閻連科“瑤溝系列”“耙耬系列”作品,我們可以發現“主人公追求權力的原因,經過了由最初的為滿足自己和自己所在集體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到后來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無限膨脹的權力欲望的變化,作家對他們的情感態度也經過了從認同、理解到冷峻批判的過程。”

在閻連科的鄉土小說中,“耙耬村民”作為一個邊緣群體,作為一個受壓制的群體,他們也有自己的集體敘述聲音。如在《情感獄》中,為了能讓“我”當上大隊秘書,全村人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為“我”出謀劃策。通過“我”與“耙耬村民”之間的潛對話,表現了鄉間村民生活的真實景象,也表達了在權力宰制和重壓之下鄉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這種潛在的對話性,表現了邊緣群體與主流話語之間的沖突和潛在的對抗。而這種對抗正是通過敘事者“我”與“耙耬村民”的對話及潛對話委婉曲折地表達出來的。

三.作者與他者的平等對話

首先是作者與人物的對話。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雙向運動過程?!啊畬υ挕恰鸯`魂向對方敞開,使之在之下加以凝視’的行為”。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在想象和真實的交織中創造出的迥異于創作主體的有著生命的新人物,他不是作者筆下的另一個自我或代替作者說話的工具,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想法,能與作者展開積極的對話。作者可以從假定的人物立場出發,用與人物所處社會地位相符的話語、符號構成一個他者,從而形成與作者的對話關系。而作者的創作過程正是與人物的對話過程。

在巴赫金看來,作者是行為主體,是創作主體;而人物則是行為主體的產物,是創作主體的創造。但他卻認為人物不只是以作者的創造物形式出現,而是一個能夠自由表現自己思想的主體,同作者具有平等對話的權利,與作者處于平等的對話關系中。人物不再是作者的傳聲筒,而是與作者展開平等的對話。在作者面前,人物的意識被當成了一個他人的意識,同自己的創造主體并肩而立,與作者的意識平起平坐,甚至能夠與作者直接對話,而作品的意義正是產生于對話之中。

在文本世界中,作者所做的只是給人物創造機會,讓人物去表白,并陳述自己的情況,講明自己的理由。在閱讀閻連科的鄉土題材小說時,我們會經常發現,隱含作者在面對苦難時復雜、矛盾的價值立場。在這種復雜、矛盾的價值立場中,作者與人物展開思想的對話,從而表現了作家的困惑以及艱難的道德判斷。如隱含作者通過與《情感獄》中的連科父子,《黑豬毛 白豬毛》中的根寶,《天宮圖》中的路六命,《受活》中的“受活莊”殘疾演員等眾多人物的對話,讓我們看到:他對作品中的人物,通過放棄生命和尊嚴為代價來換取成功是持批判態度的。同時,又對他們為擺脫苦難的宿命,除此以外別無選擇表示了無奈的理解和同情。

在文本中,作者正是通過與人物的對話與潛對話,直接地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價值和思想評判。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有著關注現實疼痛感的作者,在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現狀中所表現出的憤怒和不滿。作者力圖通過這些來引導并影響讀者的閱讀情感和審美心理,這也正是作者通過與人物的對話和潛對話所揭示出來的意義。

另外是作者與接受者的對話。所謂作者和接受者的對話,是指以文本為媒介的一對特殊的說者和聽者。文學作品是作者創作的,是作者的言說、意向的表達,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文學作品與作者具有同一性。所以作者和接受者的對話性關系,自文本產生那一天起就已經存在了。讀者對文本的分析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同作者的溝通交流過程,而文本的意義也因此而產生。

讀者在閱讀閻連科的鄉土小說時,往往會因難以承受作品中人物遭遇的不平,而慨嘆自己心靈的脆弱。這當然與故事特定情境的設置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地接受了作者敘事策略的牽引,從而實現了自己的審美歷程,并達到了預期的審美體驗。如在《年月日》中,作者故意用極其緩慢的速度,敘述了先爺和狼群對峙的情景。短篇小說《小鎮蝴蝶鐵翅膀》中,作者將喬大堂當眾撒尿的場面,如同電影中播放慢鏡頭似的一一展示給讀者看,在這樣一種繁瑣甚至冗長的敘述中,讀者能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鄉民不懂法律的愚昧和悲哀的同情與批判。

作家往往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敏銳的洞察力,所以在作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作者對世界的獨特看法。我們在閱讀時,實際上就是在同一位“智者”對話,并從中獲得啟迪和教育,使自己的求知欲、好奇心獲得極大的滿足。薩洛特有一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作者和接受者的關系,他把作者比作裁判席上向觀眾即接受者報告網球分數的講解員,而那些具有豐富“指示”含量的潛對話,就會使讀者不斷地處于緊張狀態之中,就像在觀看一場扣人心弦的網球比賽。其實,作為兩個言語主體,作者和接受者并不是解釋與被解釋的關系,而是能動的對話關系。讀者在閱讀時,處于受眾地位,同時他也是一個能夠進行閱讀感受、體驗和思考的主體。他既要按照人們共同遵守的閱讀慣例,來理解小說的表層意思,同時也會揣摩文本背后所潛藏的意圖,并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因此,在作者創作時,作者和接受者的對話或潛對話是無處不在的。

篇4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選擇在上杭縣白砂鎮丁坑村劉松書黑琥珀李園進行,該園1991年定植,面積2.5公頃,海拔380米,紅黃壤土,東南坡向,行株距4米×3米,667平方米植55株。

1.2 試驗藥劑

藥劑選用四川國光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

1.3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04年3月15日進行,選擇生長健壯,樹勢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設4個處理,處理I株施多效唑18克、處理Ⅱ株施多效唑13克、處理Ⅲ株施多效唑9克、處理Ⅳ株施多效唑5克,并以不施藥作對照,每處理l株樹,3次重復,共15株,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將多效唑與細土拌勻,分4個方向穴施于樹冠滴水線下,然后每株澆水20千克,再覆土,其它管理措施如常。施藥后于當年和翌年的6月25日調查各處理生長枝數、長度、測定短果枝及花束狀果枝(5厘米以下,含5厘米)數量,6月下旬采收果實時計算單株產量,采用RSD法進行顯著性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生長枝的抑制效應

從表1看出土施多效唑對控制生長枝抽生數量有一定作用,對控制生長枝生長速度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處理Ⅰ形成生長枝粗短、葉片卷曲,有輕微藥害,處理Ⅱ、處理Ⅲ枝梢長度分別比對照縮短59.2%、52.7%(表1)。

2.2 對短果枝、花束狀果枝形成的影響。

從表2可知,2004年、2005年處理Ⅰ、Ⅱ、Ⅲ與處理Ⅳ和對照存在極顯著的差異,對形成短果枝、花束狀果枝有明顯促進作用,濃度越高,形成短果枝、花束狀果枝越多。但處理Ⅰ產生結果枝短小、粗壯、葉卷曲現象。

2.3 對黑琥珀李產量的影響

各處理2004年、2005年6月25日實測產量(表3)。從表3看出,2004年、2005年處理Ⅱ、Ⅲ均與處理Ⅰ、Ⅵ和對照存在極顯著的差異,處理Ⅱ、Ⅲ之間2004年不存在顯著的差異,2005年存在顯著的差異,說明處理Ⅱ比處理Ⅲ第2年結果量較多,即藥效更長。

3 小結與討論

3.1 15%多效唑處理可抑制生長,提高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黑琥珀李土施多效唑可抑制生長枝伸長,增加短果枝、花束狀果枝數量,從而提高產量。以土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3克/株效果最佳,9克/株次之。濃度過高(18克/株),易引起葉片卷曲,枝條粗短,影響光合作用能力;濃度過低,抑制效果不明顯,對提高產量不明顯。

3.2 土施多效唑藥效較長

施用后對第2年生長結果仍能產生明顯作用,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可隔年施用,同樣可起到良好效果。

篇5

[關鍵詞] 秸稈還田 土壤改良 有機質

[中圖分類號] S15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10-0103-01

秸稈還田現已成為直接有效的秸稈資源利用方式,加快推進了秸稈資源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減少了秸稈露天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和持續發展的同時,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

1 不同秸稈還田方式

近年來,國內外針對秸稈不同還田方式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個方面的研究,包括了對于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對于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等等。針對不同的秸稈還田方式,有研究認為,通過均勻將秸稈施入土壤能夠使得秸稈快速分解,分解率要明顯的高于秸稈簡單覆蓋的方式,同時還能夠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使得土壤的團聚體穩定性增加。進一步將秸稈進行粉碎施入土壤,這種方法使得土壤的體積質量家底,團聚體的穩定性更好,秸稈分解率更高,對于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農田秸稈是一種自然的碳源物質,它富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能夠作為一種資源在生產系統中進行有效的應用。在我國,秸稈還田來提高土壤的碳含量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農業生產方式。秸稈還田的方式目前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還田,這種還田方式主要是對秸稈進行翻壓、粉碎、留茬、覆蓋等方式施入土壤;另一類就是間接還田,通過對秸稈進行堆漚、焚燒、畜牧過腹等方式施入土壤。直接還田的方式能夠通過現代化的農業機械進行操作,秸稈可以就地進行處理,降低了人力成本,效率更高。但是直接還田的秸稈由于沒有經過處理,可能存在病菌濡染情況,施入土壤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病蟲害的危險。

由于直接還田后,秸稈需要通過土壤的微生物進行分解之后才能對土壤發揮改良的作用,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分解程度將會直接影響著秸稈還田的效果,有必要加強對于這個過程當中腐解特征和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間接還田的方式需要對于秸稈進行再處理,工序更加繁瑣,但是能夠通過各類生化手段,使得秸稈成為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

2 不同秸稈還田方式對土壤的影響

通過研究發現,長秸稈在施入土壤之后,土壤的滲入率會有所降低,累計滲入量將會有明顯的降低;而粉碎以后的秸稈施入土壤之后能夠對土壤的滲入性能有明顯的改善。粉碎和氨化處理的秸稈加入土壤后均能迅速增大土壤持水能力,氨化后的效果更加顯著;無機土壤改良劑(氫氧化鐵)加入土壤后土壤持水能力也較對照有所提高;當其與秸稈共同施用時,交互作用不明顯。

田間作物的大部分的養分都是來源于土壤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的物質能夠產生氮、磷、硫以及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都將被農作物所吸收并加以利用。這些有機質同樣能夠使得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所提高。農田秸稈自身具有很多的營養元素,將秸稈施入土壤之后,土壤養分也會相應干的增加。牛靈安對于秸稈還田量對于土壤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認為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會隨著秸稈還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的耕作方式也會對土壤的有機質產生影響,他的研究結果表明翻壓處理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最低的,然后覆蓋處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稍高,最高的是免耕處理。謝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秸稈覆蓋,采用裸地栽培的方式來對土壤有機質進行比較,發現土壤當中的有機質、氮含量、磷含量和鉀含量等都有所增加。張晶分別采用覆蓋還田和翻壓還田的方式來進行實驗,三年時間的實踐結構對比發現,長期的秸稈還田方式和化肥施肥能夠提高土壤有機質的轉化率,并且有機質、全氮、全磷的含量也呈現出富集的趨勢。秸稈的主要成分是各類的含碳化合物,秸稈還田施入土壤之后,秸稈中的一部分碳會被礦化和分解,釋放出氧氣,而另一部分的碳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轉化成腐殖質留在土壤當中。因此,秸稈還田不僅僅為土壤提供了碳元素,同時還對微生物的生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土壤中的水分也會對于秸稈的腐解速率有所影響。有研究表明,秸稈分解的過程是需要水分的,并且在分解開始階段需要的水分是很多的,這時土壤的含水量將會直接的影響秸稈的前期分解。水分含量越高,秸稈的分解速度就越快。當土壤水分含量在16%到20%之間的時候,秸稈的分解速度是最快的,低于或者高于這個程度,秸稈的分解率就會下降。

秸稈與秸稈衍生物均富含鉀元素,通過還田方式還到土壤中去,使鉀素得到循環利用。土壤中氮、磷、鉀元素存在著互作關系,有長期田間試驗表明土壤全鉀含量隨著氮、磷和秸稈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農作物秸稈還田后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得到了改善,對生態環境和資源起到了保護作用,是農業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徑之一,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改良土壤結構和性質。秸稈還田的保水效果與土層深度、土壤溫度有關,秸稈覆蓋還田對農田保水控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秸稈在腐解的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等元素,還田量過大易引起氮素缺失,腐解不當還會導致甲烷、硫化氫有毒有害氣體增加等諸多負面影響,嚴重時會影響水稻根系活力和分蘗能力,最終造成減產。

當前,秸稈還田已經在農業的可持續發發展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發展秸稈還田技術,朝著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向發展,應當注重對于秸稈腐解速率的提升,并且降低消極的影響,使得土壤得到良性的改善,更好的發揮秸稈還田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葉文培,謝小立,王凱榮,等. 不同時期秸稈還田對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08(1):65-70.

篇6

關鍵詞:粘土;定位施氮;小麥;農藝性狀;堿解氮

中圖分類號:S512.106.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12-010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rate o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wheat and distribution of alkali solution nitrogen in different layers of clay soil,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group dynamics, leaf area index and yield characters of Liaomai 19 were studied, and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alkali solution nitrogen in 0~90-cm soil lay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eat tillering ability and leaf area index before jointing stag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rate in the range of 165~360 kg/hm2. The maximum value of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and leaf area index at flowering stage were obtained when the nitrogen rate was 255 kg/hm2. The alkali solution nitrogen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0~30-cm soil layer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decreased slowly in the 0~60-cm soil layers. The alkali solution nitrogen was consumed the most 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to filling stage. The maximum yield as 8 646.1 kg/hm2 was obtained at 225 kg/hm2 of nitrogen 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yield and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Keywords Clay soil; Positioning nitrogen fertilization; Wheat; Agronomic character; Alkali solution nitrogen

氮素是小麥需求量最大的礦質元素,堿解氮是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氮素,為小麥產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1]。但是不合理的氮肥使用會造成養分利用率低、流失嚴重、污染環境等一系列問題[2-4]。關于施氮量對小麥產量與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及氮肥的最佳運籌方式,前人做了很多的研究,彭正萍等[5]認為,土壤中速效氮、磷、鉀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層中,速效氮、鉀在50~70 cm有富集,之后遞減;朱統泉等[6]研究認為,在總施氮量165 kg/hm2時,基追比6∶4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小麥分蘗成穗率;石玉等[7]研究認為施氮量為168 kg/hm2、底追比例為1∶2時,籽粒產量、蛋白質含量、氮肥利用率均較高,損失率最小,且未淋洗至100~200 cm土層,為最佳氮肥運籌方式。但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壤土條件下施氮量對小麥性狀的影響,粘土條件下的研究報道較少。本試驗在粘土土質下進行定位施氮試驗,研究施氮量對小麥群體、葉面積系數等農藝性狀及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以期明確粘土土質條件下氮素對小麥生長造成的影響及土壤中堿解氮的含量分布,為完善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理論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聊麥19(聊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肥料為尿素(純氮46.4%,魯西化工生產)。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1-2015年在聊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農場進行4年定位試驗,本研究中采用2014-2015年度試驗數據,土質為粘土。土壤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3.1 g/kg,全氮1.15 g/kg,速效磷45.0 mg/kg,速效鉀92.0 mg/kg。試驗于2014年10月10日寬幅精播,666.7m2基本苗為20萬株,行距為25 cm。

試驗設4種施氮水平:165、225、300、360 kg/hm 分別以N165、N225、N300、N365表示。小區面積90 m2(15 m×6 m),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炫<S52.5 m3/hm 鉀肥(K2O)75 kg/hm 磷肥(P2O5)105 kg/hm2。氮肥50%基施,50%于拔節期追施,其余管理同大田。

1.3 調查項目

于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灌漿期調查群體發展動態;于越冬期、拔節期、開花期調查小麥葉面積指數;于播種前、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灌漿期取0~90 cm土層(每30 cm一層)采用農化常規分析方法測定土壤堿解氮含量[8]。各小區全區收獲、晾曬、脫粒、計產,測定穗粒數、千粒重。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施氮量對小麥群體動態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各處理間基本苗差異不顯著,為試驗的準確性打下了基礎,從冬前群體至最大群體可看出,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小麥群體逐漸增加,且各處理間差異顯著,但田間調查發現,N360處理的小區麥稈明顯偏細,且出現了一定面積的倒伏;有效穗數以N225處理最大。可見,過量增施氮肥雖可增加小麥的分蘗數量,但成穗率卻沒有隨之提高,而且降低了小麥抗倒伏性能。

2.2 施氮量對小麥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小麥越冬期,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葉面積指數逐漸增加,各處理間差異顯著。小麥生長發育至拔節期,N225處理的小麥葉面積指數最大,且與其他各處理間差異顯著,N300處理的小麥葉面積指數略高于N360處理。開花期小麥葉面積指數與拔節期呈現相同的規律性??梢?,增施氮肥可以增加小麥苗期的葉面積指數,拔節期以后過多施用氮肥會減小葉面積指數。

2.3 施氮量對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層中堿解氮的含量逐漸下降,以0~30 cm土層的堿解氮含量最高,0~60 cm土層堿解氮含量下降緩慢,說明粘土土質0~60 cm土層保肥能力強,60 cm之下堿解氮含量迅速下降。由于秋播整地時施入部分氮素,越冬期各土層堿解氮含量高于播種前。隨著小麥的生長發育,返青期各土層堿解氮含量下降,拔節期略微增加,這可能與拔節期進行了氮素的追施有關,灌漿期各土層堿解氮含量下降明顯,說明拔節至灌漿期期間小麥生長發育消耗堿解氮較多。

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同一時期同一土層中堿解氮含量逐漸增加,同一時期同一土層N165與N360處理堿解氮的含量差值均超過了5 mg/kg,0~30 cm土層堿解氮含量差值最大,返青期達到了30 mg/kg,但有效穗數(圖1)和產量(表1)的最大值都在N225處理下取得,可見過多施入氮肥,氮素會在土層中積累,并未被小麥所利用。

2.4 施氮量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N225處理的產量最高,單產達8 646.1 kg/hm 各處理間產量差異均達顯著水平,N225處理的有效穗數與千粒重均最高,處理間有效穗數的差異均達顯著水平,千粒重的差異不一,N300處理的穗粒數最高,但不同處理間的穗粒數差異不顯著??梢姡驹囼灄l件下,產量的差異主要由有效穗數的多少決定,過多或過少施入氮肥均不利于產量的提高。

3 討論與結論

氮肥運籌對小麥產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施氮量的多少對光合產物的積累、轉運和分配具有明顯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在施氮量為0~360 kg/hm2的范圍內,穗數、穗粒數等都隨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漸提高[12],而本試驗條件下,基本苗、冬前群體、返青群體、最大群體都是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有效穗數在施氮225 kg/hm2時達到了最大,與前人的研究不盡相同,這可能與粘土土質結構有關,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明確。

巨曉棠等[3]研究表明,氮肥在土壤中的分配與去向是合理使用氮肥的基礎,連續施用氮肥會顯著影響NO-3-N在土層中的分布,土壤類型會決定NO-3-N含量,而施氮量會影響NO-3-N的淋失。彭正萍等[5]研究了壤土條件下施肥對土壤養分垂直分布的影響表明,壤土條件下,土壤堿解氮大多集中于0~30 cm,30 cm以下迅速下降,在50~70 cm略有回升,本試驗結果顯示,粘土條件下,各處理土層堿解氮含量均以0~30 cm為最高,0~60 cm土層堿解氮含量下降緩慢,這與前人的研究不完全一致。本試驗只是研究了0~90 cm土層中堿解氮的含量,結果也僅反映了0~90 cm土層中堿解氮的變化特點,若對粘土條件下堿解氮分布做系統的了解,應進一步研究90 cm以下的土層。

相關研究表明,施氮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表現為一定范圍內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一定比例后籽粒的產量增加不顯著甚至會降低[9-11]。本試驗結果表明,4種施氮量下,N225處理的產量最高,之后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產量逐漸下降,說明小麥產量對施氮量的正向響應存在一定的范圍[12,13],生產上盲目增施氮肥不僅會增加成本,而且會降低小麥產量。本試驗結果還表明,有效穗數是決定產量的主要因素,可見小麥生產上若想取得較高的產量,應重視有效穗數的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張亦濤,王洪媛,劉申,等.氮肥農學效應與環境效應國際研究發展態勢[J].生態學報,2016,36(15):1-15.

[2] Yang S M, Li F M, Sukhdev S M, et al.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crop yield and nitrate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soil in Northwestern China[J]. Agronomy Journal, 2004, 96: 1039-1049.

[3] 巨曉棠,劉學軍,張福鎖.冬小麥與夏玉米輪作體系中氮肥效應及氮素平衡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 2002, 35(11): 1361-1368.

[4] Dana L D, Douglas L K, Dan B J,et al.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nitrateleaching in tile-drained midwestern soils[J]. Agronomy Journal, 2002, 94: 153-171.

[5] 彭正萍,王艷群,劉淑橋,等.不同施肥處理對冬小麥干物質積累及土壤養分垂直分布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9(6):95-99.

[6] 朱統泉,袁永剛,曹建成,等.不同施氮方式對強筋小麥群體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6,26(1):150-152.

[7] 石玉,于振文,李延奇,等.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對冬小麥產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07,40(1):54-62.

[8] 中國土壤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276-277.

[9] 林琪,侯立白,韓偉.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量對小麥籽粒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4,10(6):561-567.

[10]徐陽春,蔣廷惠,張春蘭,等.不同面包小麥品種的產量及蛋白質含量對氮肥用量的反應[J].作物學報,1998,24(6):731-737.

[11]潘慶民,于振文,王月福,等.公頃產9000kg小麥氮素吸收 分配的研究[J].作物學報,1999, 25(5):541-547.

篇7

關鍵詞秸稈還田;花生產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遼西地區

遼寧省有55%的花生種植在遼西風沙半干旱區?;ㄉ斋@時原壟被破壞,根茬很少留在耕層與地表,致使冬春季節地表大面積裸露,造成表土疏松,而同期風多風大,降雪、降雨稀少,造成土壤不同程度的風蝕現象。因此,采取因地、因時、因作物制宜的秸稈覆蓋還田措施,可在合理保護和利用農田的同時,為花生穩產創造一個水、肥、氣、熱協調的土壤環境條件,這也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1]。實踐證明,秸稈覆蓋能有效抑制土壤風蝕沙化,秸稈還田則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酶活性[2-4],特別是可緩解我國土壤氮、磷、鉀比例失調的矛盾,彌補磷鉀不足,消除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章古臺試驗站進行。試驗區位于風沙半干旱區科爾沁沙地南緣,地處北緯42°42′、東經122°32′,海拔高度213.1 m,為典型的風沙土,其理化性質見表1。該地區的自然特點是風多、風大,全年平均風速3.33 m/s,5 m/s起沙風達240次。年降水量400~450 mm,多集中在7、8月。年蒸發量約1 600~1 800 mm,干燥度在4.0左右,屬于半干旱區。常發生春旱、伏旱,秋吊,或春旱、伏旱、秋吊交替發生。無霜期145~150 d,該地區≥10 ℃活動積溫3 468 ℃,年平均氣溫6.82 ℃,是易旱易風蝕典型風沙地區。

1.2試驗材料

果樹為仁用杏品種“超仁”,樹齡為5年。供試花生品種為阜花10號。

1.3試驗設計

構建果糧(大扁杏—花生—大扁杏)立體復合模式區,即果樹12 m行間距間作16行花生。模式區在2008年為傳統耕作花生,從2008年秋季花生收獲后,將玉米秸稈按不同量進行覆蓋,2009年春季進行旋耕還田處理。試驗設4個處理,秸稈覆蓋還田量分別為:2 250 kg/hm2(處理i);4 500 kg/hm2(處理ⅱ);6 750 kg/hm2(處理ⅲ);以無覆蓋、花生田裸露作為對照(ck)。果樹為南北行種植,行長120 m,行距12 m?;ㄉ鷸|西兩側距仁用杏2 m,大區處理,面積為960 m2,不另設重復?;ㄉ?月中旬播種,行株距50 cm×12 cm,種植密度為33.33萬株/hm2。

1.4 樣品采集與測定方法

1.4.1土樣采集。采樣深度為0~20 cm。每個處理采用s型多點取樣法進行。

1.4.2測定指標及方法。收獲后進行考種及測產;播種前和收獲后采用烘干法測定0~40 cm土壤水分含量。

1.4.3計算方法。各量計算公式如下:

土壤貯水量=土層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水百分含量

土壤耗水量=播前土壤儲水量+總降水量+灌溉量-成熟期土壤儲水量

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花生產量/土壤儲水量

1.4.4分析方法。試驗數據采用軟件sas v8.0及microsoft excel 2003處理。方差分析采用spss數據處理系統中的duncan新復極差分析方法,均值比較采用lsd多重比較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秸稈還田量對花生農藝性狀的影響

有關研究表明,花生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存在密切相關,其中花生(莢果)產量與飽果數、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都呈極顯著正相關,而與其主莖高、側枝長呈極顯著負相關[6]。從表2可看出,各處理間主莖高、側枝長差異不顯著。而對其他農藝性狀影響較大。與ck相比,其他處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花生的總分枝數、飽果數、單株生產力、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其中處理2與處理3優勢顯著。

2.2不同秸稈還田量對花生產量與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3可看出,不同秸稈還田量對花生產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顯著。產量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順序均為處理ⅱ>處理ⅲ>處理i>ck,其產量分別比ck高13.2%、8.4%、3.2%。處理ⅱ、ⅲ與對照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處理ⅰ、ⅱ、ⅲ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別比ck高2.5%、13.1%和10.9%,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秸稈覆蓋還田對花生產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覆蓋量較適中,秸稈覆蓋還田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機質,而且能擋風遮蔭,不易被大風吹走,防止土壤風蝕和水土流失,減少對土壤結構的破壞,腐爛的秸稈增加的有機質使土壤結構變得疏松,降水入滲率高,下滲深,接納雨水多,從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產量。而當秸稈覆蓋量為2 500 kg/hm2,花生產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較低,在當地春季風多、風大,部分秸稈易被吹散。有關研究表明,將秸稈粉碎小于10 cm,還田后對作物出苗率影響不大。而秸稈覆蓋量過多,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但粉碎程度不足,同時也延緩了秸稈腐爛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播種和出苗[7-8],這也是秸桿還田覆蓋量大時產量較低的原因。加之覆蓋還田量大時工作量相對大,投入偏高,因而秸稈還田覆蓋量為4 500 kg/hm2較適宜當地。

篇8

關鍵詞:土壤;五氟磺草胺;無機肥;高效液相色譜;半衰期

中圖分類號:S481+.8;Q939.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1-0070-0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1.018

Effect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in Soil on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 in the Indoor Condition

ZHANG Jia, CHEN Xiao-yuan, RUI Peng, GAO Zeng-gui, TIAN Hong-zhe, LI Xing-hai

(Plant Protection Colleg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Abstract:The dynamics of dissipation and half-life of penoxsulam in CO(NH2)2-added,Ca(PO4)2-added,KCl-added and mixed inorganic fertilizer-added soil were studied,and the basal respiration,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microorganism in different soil samples were measured,the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the soil microorganism and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 were analyzed. Using HPLC-UV to determine the residue of penoxsulam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oil,and using direct absorption titr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oil microorganism respiration,then adopting tablet colony counting metho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microorganis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half-life of penoxsulam in un-added fertilization soil was 5.7 d. The respi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soil microorganism in CO(NH2)2-added soil was weakened,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 was inhibited,so its half-life was increased from 6.3 d to 9.3 d. The same tendency was showed in the KCl-added soil, half-life of penoxsulam was increased from 5.8 d to 8.0 d. While the soil respiration was enhanced,and the amount of microorganism was increased in Ca(PO4)2-added soil, so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penoxsulam was improved, its half-life decreased from 5.5 d to 4.2 d. As well the mixed inorganic fertilization had effect on the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except mixed NK fertilization had some inhibiting effect on its dissipation,its half-time was increased to 6.5 d,mixed NP、PK、NPK fertilization all promoted its dissipation to some extent,and NPK fertilization had the remarkable effect,its half-time was 5.4 d(in NP fertilization),5.1 d(in PK fertilization),4.7 d(in NPK fertilization). CO(NH2)2 and KCl inhibited the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 in soil,while Ca(PO4)2 and mixed inorganic fertilization improved its dissipation.

Key words: soil; penoxsulam; inorganic fertilization; HPLC; half-life

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1]化學名稱為3-(2,2-二氟乙氧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α,α,α-三氟甲苯基-2-磺酰胺,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研發,其作用C制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2],殺草譜廣,廣泛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3]、千金子以及一年生莎草科雜草,并對眾多闊葉雜草有效(例如鯉腸、竹節花、鴨舌草等),同時可防除稻田中抗芐嘧磺隆雜草,且對許多闊葉及莎草科雜草與稗草等具有殘留活性[4]。

施肥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對農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同時也影響土壤的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種群組成[5], 通??梢杂猛寥篮粑饔煤饬客寥乐形⑸锏目偦钚訹6],菌落數量衡量微生物總量。然而,土壤微生物在農藥消解和生物轉化過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因此,土壤的施肥情況會間接影響到農藥在土壤中的消解,有必要建立和探索肥料對農藥消解的影響。

五氟磺草胺的消解主要通過微生物降解及光解[4]。目前,已經有一些關于五氟磺草胺殘留特性的研究,在提取方法上,Kogan等[7]曾用乙腈-鹽酸的混合溶液從土壤中提取五氟磺草胺,Tsochatzis等[8,9]曾采用基質固相分散提取法(MSPD)對土壤中的五氟磺草胺進行提??;在檢測技術方面,呂剛等[10]、姜宜飛等[11]采用乙腈-磷酸溶液為流動相,高效液相色譜-二極管陣列檢測器(HPLC-DAD)分析五氟磺草胺制劑,Kaur等[12]采用MSPD-HPLC-UV法檢測五氟磺草胺在土壤及水稻樣品中的殘留量。與此同時,Reimche等[13]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對亞熱帶地區稻田水中非靶標浮游生物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五氟磺草胺不會影響非靶標浮游生物的正常水平,但會使一些水質指標(例如pH、導電性、鉀、鎂、磷、氯化物等)有所升高。

目前未見有關施用無機肥對其消解影響的報道,但五氟磺草胺在稻田中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筆者通過測定五氟磺草胺在施用不同無機肥的土壤中的消解動態,并測定不同處理中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基礎呼吸、誘導呼吸)及微生物總量,探討無機肥對土壤微生物及五氟磺草胺消解的影響,以期為五氟磺草胺在水稻田中的合理化使用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標準品,99%,湖北康寶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除用于流動相的乙腈為色譜純外,其余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提取液(0.1%冰醋酸水溶液∶乙腈=3∶7,V/V);孟加拉紅培養基(121 ℃滅菌30 min);高氏一號培養基(KNO3 1.0 g,FeSO4.7H2O 0.01 g,K2HPO4 0.5 g,淀粉20 g,MgSO4.7H2O 0.5 g, 瓊脂18 g, NaCl 0.5 g, 水1 000 mL, 121 ℃滅菌 30 min);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瓊脂20 g,水1 000 mL,pH 7.0~7.2, 121 ℃滅菌30 min)。

1.2 儀器與設備

搖床(HZP-250,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旋轉蒸發儀(Rotavapor R-210,瑞士BUCHI公司);超聲波清洗器(KQ-500DE,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SHB-B95A,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配紫外檢測器(日立1100,日立科技有限公司),高速離心機(北利,GT16-3)。

1.3 試驗方法

1.3.1 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測定 微生物呼吸作用主要涉及微生物基礎呼吸和誘導呼吸?;A呼吸表示微生物總體活性,誘導呼吸是微生物量潛在指標[14]?;A呼吸及誘導呼吸的測定參考蔡玉琪等[15]的方法,均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閉法)滴定測定。

基礎呼吸:稱取20.0 g新鮮土壤置于廣口瓶內,同時放置稱量瓶(盛有10 mL 0.1 mol/L NaOH),用以吸收土壤微生物呼吸所釋放的CO2,蓋緊瓶蓋,同時用封口膜密封好。于25 ℃恒溫培養箱內培養24 h,濃度約為0.05 mol/L HCL滴定,同時滴加2滴酚酞、2滴BaCl2溶液,10 mL滴定管滴定,至紅色消失,記錄數據。最后用硼砂滴定標定HCL濃度。

誘導呼吸:稱取20.0 g新鮮土壤置于廣口瓶內,同時放置稱量瓶(盛有10 mL 0.1 mol/L NaOH),用以吸收土壤微生物呼吸所釋放的CO2,往土壤中添加20 mg葡萄糖(10 000 mg葡萄糖/1kg干土),蓋緊瓶蓋,同時用封口膜密封好。于25 ℃恒溫培養箱內培養6 h,濃度約為0.05 mol/L HCL滴定,同時添加2滴酚酞、2滴BaCl2溶液,10 mL滴定管滴定,至紅色消失,記錄數據。最后用硼砂滴定標定HCL濃度。

1.3.2 土壤微生物的總量測定 準確稱取土壤樣品10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加入無菌水100 mL,振蕩30 min,靜置,取上清液,10倍稀釋法稀釋至10-3、 10-4、10-6。采用平板菌落計數法[16]測定土壤樣品中細菌、真菌、放線菌的數量。

細菌計數法:將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倒入已滅菌的培養皿中,待培養基凝固形成平板后,取稀釋至10-6的土壤稀釋液0.2 mL于培養皿中央,用無菌涂布棒將稀釋液均勻涂抹在平板表面。用封口膜將培養皿密封后置于30 ℃培養箱中倒置培養3~4 d,待菌落長出后,統計菌落數,計算被測樣品的細菌數量。每個樣品進行3次平行試驗。

真菌計數法:所用培養基為孟加拉紅,土壤稀釋液濃度為10-4,于25 ℃下培養7 d,其余處理方法同上述細菌計數方法。

放線菌計數法:所用培養基為高氏一號,土壤稀釋液濃度為10-3,于25 ℃下培養7 d,其余處理方法同上述細菌計數方法。

每毫升菌液中菌落數=同一稀釋度幾次重復的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5。

由于土壤中能夠降解農藥的微生物主要為細菌、真菌和放線菌[17],因此本試驗將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的總數視為土壤中微生物總量。

1.3.3 五氟磺草胺殘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1)前期土壤樣品準備

試驗所用土壤取自沈陽農業大學后山實驗基地,供試土壤基本理化性質采用常規分析方法測定[18],結果為:氮53.38 mg/kg,速效磷24.36 mg/kg,鉀48.15 mg/kg,有機質含量1.82%。土樣采集時間為2014年7月4日至2014年9月5日。土樣自然風干,粉碎、過篩,將五氟磺草胺以0.2 mg/kg的添加量添加到空白土壤中,充分混勻,分裝在500 mL廣口瓶中,形成10 cm土層,并加入300 mL含肥水溶液,分別控制①氮肥含量為正常施用量的0.25、0.5、1、1.5、2倍,其中氮肥[CO(NH2)2]在水稻田的正常施用量為18 mg/kg;②磷肥含量為正常施用量的0.25、0.5、1、1.5、2倍,其中磷肥[Ca(PO4)2]在水稻田的正常施用量為20 mg/kg;③鉀肥含量為正常施用量的0.25、0.5、1、1.5、2倍,其中鉀肥(KCl)在水稻田的正常施用量為6 mg/kg;④氮磷、氮鉀、磷鉀及氮磷鉀無機混合肥處理。每處理設置3個重復,并設置空白對照。

A.用于殘留量測定的樣品:于施藥后0、1、3、7、14 d分別取樣,每處理每個廣口瓶取不少于20 g,混合均勻,于-20 ℃下保存,用于最終殘留量測定。測定前將土樣自然風干1~2 d至質量恒定,研碎備用。

B.用于微生物測定的樣品:于施藥后3、5、10 d分別取樣,每個廣口瓶取20 g,每處理共60 g,混合均勻后待用(土樣儲存時間不超過48 h)。測定前自然風干、過篩備用。

2)樣品前處理

準確稱取10 g研磨過篩后的土壤樣品于100 mL塑料離心管中,加入提取液(0.01%冰醋酸水溶液∶乙腈=3∶7)40 mL,振蕩1 h,再放入超聲波清洗器中超聲40 min,在4 000 r/min條件下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3 g氯化鈉,4 g無水硫酸鎂,充分振蕩搖勻,使乙腈與水完全分層,取乙腈層至100 mL雞心瓶中,40 ℃下減壓濃縮至干,取10 mL甲醇-水溶液(V/V=5∶5)溶解,待凈化。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500 mg/6 mL)凈化樣品?;罨? mL甲醇;平衡:6 mL水;上樣:上述10mL甲醇-水溶液;洗脫:10 mL乙腈。收集、合并上樣液體和洗脫液,40 ℃旋轉蒸發至干。1 mL乙腈溶解,過0.45 μm有機系濾膜,待測。

3)HPLC檢測條件

本試驗對韓娟等[19]關于五氟磺草胺的液相色譜分析條件進行了改進和優化。Kromasil 100-5 C18, 250 mm×4.6 mm;柱溫30 ℃;流動相: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50∶50(V/V);流速1.0 mL/min;紫外檢測波長284 nm;進樣體積20 μL。

4)標準曲線的繪制

準確稱取五氟磺草胺標準品,用乙腈(色譜純)配成500 μg/mL的標準母液,再將此標準母液逐步稀釋成5.00、2.50、1.00、0.50、0.25 μg/mL系列標準溶液,按照上述色譜條件進樣,以五氟磺草胺質量濃度為橫坐標,以相應的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5)方法的準確度及精密度測定

準確稱取空白土壤樣品10 g,設0.05、0.25、1.00 mg/kg 3個添加水平,每個添加水平進行5次平行試驗,按照所建立的前處理和檢測方法,進行添加回收率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

五氟磺草胺在0.25~5.00 mg/L濃度范圍內,其濃度與色譜峰面積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45.017x-2.823 8,相關系數為r=0.999 9。

2.2 方法的靈敏度、準確度和精密度

在本試驗設定的儀器條件下,五氟磺草胺z出限(LOD)為0.015 mg/kg,定量限(LOQ)為0.05 mg/kg。添加回收試驗結果(表1)表明,0.05、0.25、1.00 mg/kg 3個添加水平下,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是92%~103%,相對標準偏差(RSD)為7.3%~8.9%,均符合農藥殘留分析的要求[20]。

2.3 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測定

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在第5天時最強,第10天時最弱。除培養時間會對土壤微生物呼吸產生影響外,施用無機氮肥、磷肥、鉀肥及混合肥均會對其基礎呼吸和誘導呼吸產生影響。

氮肥和鉀肥會抑制土壤微生物基礎呼吸,在其施用量范圍內,土壤基礎呼吸隨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減弱。磷肥會促進土壤微生物基礎呼吸,且磷肥出現劑量-促進效應關系,在施用量范圍內,磷肥施用量越大,基礎呼吸促進作用越明顯。除氮鉀混合肥會微弱抑制土壤微生物基礎呼吸外,氮磷、磷鉀、氮磷鉀混合肥均會促進其基礎呼吸。具體試驗結果見圖1。

不同施用量的氮、磷、鉀及混合肥對土壤微生物誘導呼吸的影響趨勢,與基礎呼吸一致。具體試驗結果見圖2。

2.4 土壤微生物總量測定

由圖3可見,不同無機肥會對土樣中微生物總量產生影響,進一步影響五氟磺草胺的消解。土壤中能夠消解農藥的微生物主要為細菌、真菌和放線菌,因此本試驗將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的總數視為土壤中微生物的總量。試驗結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總量會隨氮肥和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減少,隨磷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氮鉀混合肥會微弱抑制土壤微生物數量,氮磷、磷鉀及氮磷鉀混合肥會對土壤微生物數量起到促進作用,其中氮磷鉀的促進作用最為明顯。

2.5 五氟磺草胺在不施肥土壤中的消解動態

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殘留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Ct=C0e-kt,其中C0為施藥后五氟磺草胺的原始沉積量,k為消解速率常數,Ct為殘留量,t為取樣時間。五氟磺草胺在不施肥土壤中的消解動態方程為y=0.151e-0.121 1x,半衰期為5.7 d。

2.6 五氟磺草胺在施用氮肥土壤中的消解動態

五氟磺草胺在施用不同濃度氮肥(尿素)土壤中的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消解曲線及半衰期見表2,消解動態見圖4。

由表2可知,當氮肥施用量為田間正常施用量時,半衰期為8 d,與不施肥(半衰期5.7 d)相比較長,表現出抑制效果;當氮肥施用量為正常施用量的0.25、0.5倍時,半衰期與不施肥相差不多;當氮肥施用量為氮肥正常施用量的1.5、2.0倍時,半衰期增大至8.8、9.3 d,其抑制效果明顯。由此可見,五氟磺草胺的消解速度會隨氮肥的施用量增加而減慢,半衰期增長。

2.5 五氟磺草胺在施磷肥土壤中的消解動態

五氟磺草胺在施用不同濃度磷肥[Ca(PO4)2]土壤中的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消解曲線及半衰期見表3,消解動態見圖5。

由表3可知,磷肥施用量為田間正常施用量時,降解半衰期為4.8 d,與不施肥(半衰期5.7 d)相比略有縮短,表現出一定的促進作用;磷肥施用量為正常施用量的0.25、0.5倍時,半衰期與不施肥時基本一致;磷肥施用量為正常施用量的1.5、2.0倍時,降解速度加快,半衰期由5.7 d縮短至4.5、4.2 d。由此可見,五氟磺草胺消解速度會隨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緩慢加快。

2.6 五氟磺草胺在施鉀肥土壤中的消解動態

五氟磺草胺在施用不同濃度鉀肥(KCl)土壤中的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消解曲線及半衰期見表4,消解動態見圖6。

由表4可知,鉀肥施用量為田間正常施用量時,降解半衰期為5.9 d,與不施肥(半衰期5.7 d)基本一致,但增加鉀肥施用量會出現五氟磺草胺消解被抑制的現象,鉀肥施用量為正常施用量的1.5、2.0倍時,降解速度減慢,半衰期由5.9 d延長至8 d。由此可見,施用鉀肥會抑制五氟磺草胺的消解,使其消解半衰期延長。

2.7 五氟磺草胺在施用無機混合肥的土壤中的消解動態

五氟磺草胺在施用無機混合肥的土壤中的消解動態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消解曲線及半衰期見表5,消解動態見圖7。

由表5可知,五氟磺草胺在施用氮鉀混合肥的土壤中的半衰期為6.5 d,與其在不施肥土壤中的半衰期(5.7 d)相比,消解速度減慢;在施用氮磷、磷鉀、氮磷鉀混合肥的土壤中,其消解速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半衰期分別為5.4、5.1、4.7 d,半衰期略有縮短,但對其促進作用并不明顯。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實驗室條件下,五氟磺草胺在空白、施有不同濃度氮肥、磷肥、鉀肥以及無機混合肥的土壤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

研究發現,氮肥表現出對五氟磺草胺消解的抑制作用。五氟磺草胺在偏施氮肥(尿素)的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較慢,且隨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消解速度減慢,半衰期增大。這與Caracciolo等[21]在對特丁津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土壤中加入尿素后,特丁津消解速度明顯降低;同樣,氮肥也會對氰戊菊酯[22]、阿特拉津[23]的消解產生抑制作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優先利用土壤中的簡單氮源(即氮肥),當簡單氮源不足時,才會利用含氮農藥等復雜氮源[24];同時,無機氮肥的施用會導致土壤溶液的鹽濃度增加,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活性降低,進而導致農藥降解速度降低[25]。本試驗對微生物的呼吸和總量的測定結果也驗證了上述猜想,偏施氮肥的土壤中的微生物基礎呼吸、誘導呼吸作用均弱于空白處理(不施肥),微生物總量也少于空白處理,且表現出氮肥施用量越大,呼吸作用越弱,微生物總量越少。

與氮肥不同的是,磷肥會促進五氟磺草胺的消解。五氟磺草胺在偏施磷肥的土壤中,其消解速度加快,半衰期縮短。曾經也出現過類似結果的報道,有關磷肥對硝基苯和五氯苯酚[26]消解的影響研究,用硝酸銨或磷酸銨作氮源時會抑制其降解,但用磷酸潿胺作氮源會加快其消解速度??赡茉蚴橇追适┤胪寥篮?,較易被固定,不會導致土壤溶液濃度升高,因此,不易出現由于磷肥富集而抑制農藥降解的現象[24]。本試驗對微生物的測定結果也表明,在偏施磷肥的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總量均高于空白處理,有利于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

同樣,鉀肥會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并使微生物總量降低,不利于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當土壤中鉀肥施用量低于田間正常施用量時,鉀肥不會對五氟磺草胺的消解產生很大影響,當鉀肥施用量高于田間正常施用量時,其消解受到抑制,且隨鉀肥添加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強。

對無機混合肥的研究發現,只有氮鉀混合肥會微弱抑制微生物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總量,并對五氟磺草胺的消解產生微弱抑制作用,氮磷、磷鉀、氮磷鉀混合肥均會促進微生物呼吸及總量,進而對五氟磺草胺的消解產生促進作用,其中氮磷鉀混合肥的促進作用最明顯。

4 結論

土壤中施用無機氮肥和鉀肥,會使土壤基礎呼吸和誘導呼吸減弱,微生物總量降低,導致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受到抑制;施用無機磷肥和無機混合肥,土壤基礎呼吸和誘導呼吸增強,微生物總量增加,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加快,半衰期縮短。

參考文獻:

[1] SENSEMAN S A. Herbicide Handbook[M].Ninth Edition. US: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2007.

[2] 趙青山,付 穎,葉 非.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類除草劑的研究概況[J].植物保護,2011,37(2):14-19.

[3] 馬國蘭,劉都才,劉雪源,等.五氟磺草胺等6種除草劑對直播稻田高齡稗草的生物活性及田間控制效果[J].植物保護,2014, 40(3):204-208.

[4] 蘇少全.新一代稻田用除草劑――五氟磺草胺[J].世界農藥,2008,30(5):48-49.

[5] 謝文軍,周健民,王火焰,等.施肥對土壤中農藥降解的影響[J].土壤通報,2009,40(2):446-450.

[6]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7] KOGAN M,ARAYA M,ALISTER C. Water and sediment dynamics of penoxsulam and molinate in paddy fields:Field and lysimeter studies[J].Pest Manag Sci,2012,68(3):399-403.

[8] TSOCHATZIS E D,MENKISSOGLU-SPIROUDI U,KARPOUZAS D G,et al. A multi-residue method for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in rice grains using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and high-performa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J]. Aral Bioanal Chem,2010,397(6):2181-2190.

[9] TSOCHATZIS E D,TZIMOU-TSITOURIDOU R,MENKISSOGLU

-SPIROUDI U,et al. Laboratory and field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tricyclazole and profoxydim in rice paddy systems[J]. Chemosphere,2013(91):1049-1057.

[10] 呂 剛,王利兵,羅 璇,等.新型除草劑2.5%稻杰的有效成分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J].分析試驗室,2009,28(增刊):183-184.

[11] 姜宜w,李友順,王勝翔. 五氟磺草胺22%懸浮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7):40-42.

[12] KAUR P,KAUR K,BHULLAR M S. Quantification of penoxsulam in soil and rice samples by matrix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followed by HPLC-UV method[J].Environ Monit Assess,2014,186(11):7555-7563.

[13] REIMCHE G B,MACHADO S L,OLIVEIRA M A,et al. Imazethapyr and imazapic,bispyribac-sodium and penoxsulam: zooplankton and dissipation in subtropical rice paddy water[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5,514:68-76.

[14] 吳小虎. 氟磺胺草醚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15] 蔡玉琪,王珊齡,蔡道基.甲基異柳磷等四種農藥對土壤呼吸的影響[J].農村生態環境,1992(3):36-40.

[16] 許光輝,鄭洪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冊[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17] 鄭永良,陳舒麗,劉德立.土壤中降解農藥微生物的類別及降解特性[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5,25(3):34-38.

[18]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

[19] 韓 娟,楊向黎,周道煌,等.五氟磺草胺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J].農藥,2013,52(9):664-665.

[20] NY/T 788-2004,農藥殘留試驗準則[S].

[21] CARACCIOLO A B,GIUSEPPE G,GRENNI P,et al. Effect of urea on degradation of terbuthylazine in soil[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 Chemistry,2005,24(5):1035-1040.

[22] 謝文君,周建民,王火焰.長期施肥對土壤中氯氰菊酯降解轉化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7,23(11):234-238.

[23] SIMS G K. Nitrogen starvation promotes biodegradation of N-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soil[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6,38(8):2478-2480.

[24] GEVAO B,SEMPLE K T,JONES K C. Bound pesticide residues in soils:A review[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0,108(1):3-14.

篇9

1.徒弟每學年向師傅交一份成才的計劃或總結,師傅負責對徒弟的成才計劃、總結進行指導,監督和考核評定,并根據徒弟各方面條件對其進行指導性修正。

2.師傅負責對徒弟的計劃、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等起示范、指導作用。

3.師徒每月互相聽課_______節,徒弟一學期中開一節匯報課,并寫好書面小結。

4.在帶教師培養期間完成_____個教育教學或管理上的科研課題文章,力求獲得_____級以上獎勵。

師傅簽名:__________

徒弟簽名:__________

學校領導簽名: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師徒結對月報表

徒弟姓名:__________ 指導教師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本月指導重點

二、自我評價

三、指導教師評價

成績:

不足及改進措施:

篇10

一、 分層推進 攜手共同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的普及,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在教師的培訓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位置。我校按上級的要求全員達到了中級水平,部分教師達到了高級水平。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發現教師仍有一系列問題得不到解決。學校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后,本學期,經過和骨干教師的商議,認為此項培訓任務可以完成,于是就利用周三政治、業務學習后的時間把教師分為兩個層次進行培訓,主要針對教師不會的問題查缺補漏。這樣,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既節省了資金,又使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了切實的提高,有效地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 師徒結對 帶動教師成長

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體現教師資源的整體優勢,進一步發揮骨干教師在課堂教學、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及師資培訓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我校開展了青年教師拜師活動。該活動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了有效的平臺。拜師活動中的指導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質,具有本學科教學經驗,取得優秀教學成果,如市、區級骨干教師,以及教研、備課組長等。師徒結對子遵循相同學科之間一師一徒或一師多徒的原則,兼顧師徒任課年級。拜師活動實行動態管理,隨著學校教師情況的變化,結對子情況也會作相應調整。指導教師和對應的青年教師每學期要共同制定簡明的活動計劃,師徒雙方均要寫出總結,師傅每學期要寫出活動小結,青年教師每學期要寫出學結。同時師徒雙方要互相聽課上課進行評議反思,指導教師每學期上示范或觀摩課不少于1節,青年教師則每學期上匯報或研討課不少于1節,平日每兩周對口聽課不少于1節。指導老師在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等方面指導幫助青年教師,雙方共同參加校內外教學研究活動,積極承擔課題研究工作,參加各級教學評比活動,共同參與青年教師任教班級教學質量分析,尋求改進辦法。師徒結對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師徒之間,不僅使結對師徒像朋友般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而且使結對的班級之間也增加了交流溝通和相互學習的平臺。

“師徒結對”已成為我校培養新教師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培養骨干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三、打造書香校園 引領教師成長

以“創建學習型組織,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為目標,以讀書為基本切入點,以系列讀書活動為載體,關注教師的閱讀狀態,提倡一種讀書風氣,開拓一個相對廣闊的讀書視野和精神天地,努力建設學習型校園,提升學校文化品位,讓校園成為教師發展的樂園,讓閱讀成為教師詩意生活的一部分,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使我們的校園因閱讀而變得精彩,并打造出校園生活的新時尚。

為了使教師的讀書活動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們提出了讀書活動的六點建議和三條要求:

1. 讀書貴在堅持

讀書要收到好的效果,達到學習、提高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恒,每天最好抽出20—30分鐘的讀書時間,堅持下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要求之一就是一學期必須讀一本教育專著.

2. 要善于選擇

書海茫茫。要選擇對自己有幫助、有啟發,特別是選擇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有價值的書來讀,同時也應選擇對自己所教學科和專業有引領和提升作用的書來讀。

3. 要聯系實際

就是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是選擇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再有針對實際中的困惑和問題或自己認為最有研究價值或最能解決自己教學中的難題的書來讀,以達到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或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的目的。要求之二就是聯系教學實際一學期寫出一本讀書筆記。

4. 要思考吸收

對書有所選擇之后,要帶著問題去讀,帶著思考去讀,把自己在實踐中的困惑和書中的觀點相融合,不斷地揚棄,經過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5.要厚積薄發

讀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教師增強底蘊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多讀書,讀書涵蓋的面要廣,從教育理論到教學實踐,從教學評價到典型課例,從普通作品到名著。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教師只有廣泛地涉獵多方面的書籍,才能夠以豐厚的學識應對激烈的競爭局面。

6.重在實效

讀書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認認真真、扎扎實實,最好對自己的做人、做事,特別是對教育教學能起到指導和引領作用,最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要求之三就是期末要寫出讀完教育專著的《讀后感》。

四、開展校本教研 促進教師成長

1.領導、骨干教師的引導作用

學校的領導和骨干教師做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教學校長,更應深入一線,著力整合學校教導處、學科教研組等各種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師發展的、開發的學校教研網絡,以座談、交流、研討等方式了解教師的困惑與收獲,及時而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習和對教學問題的研討。如2008年9月我校開展了主題為構建“民主、真實、開放、有韻味”的學科教學活動?;顒咏Y束后,為了使活動收到預定的效果,確實使教師有所得,我及時以業務講座的形式,深入地對主題進行了剖析,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對教師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同年10月,針對班主任工作,逄校長又做了主題為“教師的工作藝術”的講座,從點滴小事,全面闡述了班主任工作的藝術,使大家一致認可。同時我們還積極主動地創造一切條件,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為教師牽線搭橋,使教師能夠與校外同行(教師、教研人員、研究者等)保持經常性的溝通交流,獲得必要的專業引領。

積極發揮學科骨干教師的組織引領作用。校本教研最終的目的應是引領廣大教師占領課改主陣地,通過學習他人的好經驗、好做法來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優秀教師的案例、課例、成長歷程、專訪等都是廣大實驗教師的榜樣,他們的示范導航將激勵著更多教師的成長。所以,教研活動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教研骨干教師。學科教研骨干教師必須制定明確的研討主題,設計合理的活動程序,做好必要的物質準備,并善于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典型的、有價值的問題,捕捉各種重要信息,積極引導研討,使討論緊緊圍繞主題展開、逐步深化,還要及時歸納,落實預定的教研目標,以免教研活動看著熱鬧而失之低效。如我校組織教師在共備一課的前提下,由骨干教師趙英杰和翟敏月分別做了典型課引路,最后進行點評。這種“備、講、評”一體的教研活動,使教師成長很快,為建設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的學科骨干教師隊伍,打下了基礎。又如本學期,我們就又開展了骨干教師的業務講座,由區級骨干教師翟敏月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以“語文教學的點滴體會”為題,為全校教師做了經驗介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典型課例剖析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更好地指導我校教師把新課標的理念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校開展了“觀摩名師課例,引領教師成長”校本培訓研討活動。

我們先后安排了教師觀看了東北師大附小王廷波老師的課例《灰雀》;解放大路小學王占雙老師的課例《體積和體積單位》。首先聽,然后就不同專題進行點評。在觀看過程中,老師們陶醉著,思索著,并深深地被兩位老師那獨特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功底、高超的教學藝術、詩意的課堂語言所折服。看完錄像后,老師們就兩節課踴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就專題點評我們看到了老師們前所未有的熱情,激發了他們的潛能,同時我們也從不同側面看到了老師們的探索、反思和困惑。就教師的發言,我和逄校長分別進行了總結式發言,并總結出我校課堂教學的“四不準、四允許、六個善于”。

這次研討,真正達到了要讓老師們有所思、有所得、有所獲的目的,使老師們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深刻認識到一個教師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磨煉自己的基本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為我校課堂教學水平的規范和提高提供了范例和規則。

3.小課題研究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可見,思考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隨著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教學反思已經逐步成為多數教師的自覺行為。但我們認為只有單純一節課的反思是遠遠不夠的,讓老師們在反思之余開展進一步的教育教學研究,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取得反思的更大效益。

(1)我們積極引導教師將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組織教師進行連續不斷的研究性反思,讓科研成為幫助教師解惑答疑的重要手段,既化解了教師對教科研的神秘感,又使教師將“問題意識”轉化為“課題意識”的自覺性不斷增強,也使教師的反思水平不斷提高。如我校馬東鳳老師從“造句”入手,通過強化參與意識、增加參與機會、提高表達能力等方面開展研究,切實提高了語文課教學實效,班級學生進步很快;語文教師李靜通過反思體會到“用關愛融化‘問題學生’”受到學校教師的廣泛好評;翟敏月老師堅持通過作業本上的批語教育引導學生,寫成的反思《師生留言——架起溝通的橋梁》在骨干教師業務講座中為全校教師做典型發言。

(2)學校各學科組組織教師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困惑,提出階段性小課題。如語文的二類課的講法;口語交際課的講法;數學復習課以及計算教學的講法。將這些小課題綜合,集腋成裘,提出了“新課改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課題,加大日常教研力度,教學校長組織、領導、分工,加強溝通與協調交流,教研組結合教學實際,有序開展課例研究,用觀摩課、研究課、教育敘事、教后反思等形式,廣泛開展課題研究,使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與日常教學實際相結合,不搞架空的理論,確保一切經驗來自于實實在在的教學探索之中,促進了教研和科研的有機連動結合,也使全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